尼古拉還算識相,見比試不過,遂偃旗息鼓,溜之大吉。此後,張慧沖又在電影界和魔術界大顯身手,曾大紅大紫過。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張達民的“成名”卻不是因為有何業績,而是因為他後來與阮玲玉(即鳳根)的特殊關係。張達民生於1904年,長鳳根6歲。鳳根8歲入張府時,張達民還是個14歲的孩子。


    張太太對這個小兒子格外寵愛,凡事皆依著他,使他成為典型的公子少爺。張太太是個麻將迷,所有的時間幾乎都沉迷在牌桌上,張達民從小跟著母親,牌藝也是十分精通,且賭癮極大,由此埋下了日後賭盡數十萬家產的禍根。


    鳳根上了學後改名為阮玉英。玉英隨母親進入張府後,更加勞累了。放學後,她還得像小丫頭一樣幹活,比往常更賣命地幹活。要不,母女倆馬上連一個可以這風避雨的住處都會沒有了。


    年幼多病的玉英,並沒有被這種艱難的境遇壓倒,隨著年歲的增長,隨著知識的開化,也變得自信了,堅強了。


    清晨,當她忙完主人家的雜活,迎著初升的太陽向學校走去時,她的心裏反覆響起了一個聲音:“我要做個自立的女子!”


    黃昏,當她離開學校急匆匆地趕回主人家時,母親的麵貌和話語出現在她眼前耳邊:“聽命吧!”“不,我定要做個自主的女子!”她的內心時時在和母親作著爭辯。


    這種發自內心的精神力量,使她自小有無窮無盡的求知慾。她比許多富家的孩子學得認真,進步得快。年幼的孩子,誰不貪睡呢,而她,常常忙到主人們睡了才能學習,常常要熬到深夜;天色微明就得起床,偷偷溫習了功課又要幹活。她不覺得苦,也不怕累,一心要念書識字,成為“自立的女子”。


    上海,是帝國主義、官僚買辦、富商闊人的天下,又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大都市。玉英漸漸長大了,學校裏的功課對她已經不那麽費力了,她開始借來許多小說之類的書來讀。


    小說是五花八門,雜七雜八的,而她從中一次次體驗了各種人、各種生活的甜酸苦辣。她嗜書如命,終生不變。這,也不知不覺地在她身上培育了藝術的細胞,對她走上電影演員的道路有莫大的影響。


    一晃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玉英已是四年級的學生。她品學兼優,對於國文和音樂尤為愛好。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借到了一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鄧肯自傳》,剛讀了幾頁就被書中的描寫吸引住了,於是手不釋捲地一口氣讀完了全書。


    美國舞蹈家鄧肯為舞蹈事業終身奮鬥的事跡和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玉英,在她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鄧肯像森林女神一樣薄紗輕衫赤足起舞的形象;而鄧肯嚮往自由,不畏權貴,堅持信念,勇於創新的堅強意誌,更贏得了玉英由衷的敬佩。


    掩卷深思,玉英沉入了對藝術追求的遐想之中。《鄧肯自傳》無疑又為她開啟了一扇探視藝術殿堂的窗戶,激起了她心中對表演藝術的憧憬。


    1922年初的一個周末,玉英的同學好友譚瑞珍、梁碧如興奮地告訴玉英,她們已搞到三張《海誓》的電影票,準備一起到夏令配克看電影。


    以今天的眼光觀之,《海誓》無疑是一部極其平庸的電影,但它卻令玉英和她的兩位夥伴既覺新鮮又受感動。要知道,《海誓》可是中國最早的三部長故事片之一,不僅有完整的故事,而且製作也比較認真,尤為稱道的是該片的女主角殷明珠。


    如果說《海誓》曾使得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阮玉英對中國電影產生了興趣,並有了一種朦朧的嚮往,那麽,1924年底上映的一部中國電影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明星電影公司攝製的長故事片《孤兒救祖記》,則使已成為初中生的阮玉英對電影有了更為深厚的感情。女主角王漢倫的傑出表演使玉英萌發了演電影的最初願望。


    應該說,殷明珠和王漢倫的成功,為阮玉英、胡蝶等這些比她們年輕了幾歲的後來者,衝破世俗偏見,順利地走上銀幕,開闢了一條道路。


    1925年,阮玉英已是崇德女校初中部二年級的學生了。自從升入初中後,玉英便搬出張家,開始住校了。阮玉英到張家的次數逐漸減少了,但閑暇時,她還是偷偷溜到後院去看望母親。她的偶而露麵,引起了張家四少爺張達民的注意。


    張達民這年已22歲了,作為一個富家子弟,在交際場所和生意場上也可謂見多識廣了。但當他第一次留心注目已是中學生的阮玉英時,仍為她身上所特有的超凡脫俗的氣質和帶有一絲哀怨的漂亮麵容所震驚不已。他怎麽也沒料到當年瘦瘦小小的黃毛丫頭,現今居然出落得如此楚楚動人,不由得怦然心動。


    於是,他想辦法接近阮玉英,當他得知玉英喜歡到崑山公園散步時,心中不由一喜。


    秋日的崑山公園,正是一年中景致最為迷人的季節,秋風吹走了夏日的悶熱,黃葉落滿林中小徑,夕陽的餘輝穿過簌簌作響的林葉灑落下來,草坪上布滿了跳躍的光影。傍晚的花園是那般的溫馨。


    這時,花園的小徑上出現了一個青年女子的身影,一襲白衣,長長的黑裙,晚霞映襯著她俏麗的臉龐,她就是阮玉英。在另一條小徑上,又閃出一個青年男子的身影,高高的身材,一身筆挺的西裝,英俊而白皙的方臉上架著一副闊邊眼鏡,倜儻之外又顯出幾分文氣,他就是張達民。


    兩人“無意”間相遇。


    “四少爺,你也到花園裏散步啊?”


    “這不是鳳根嗎,你可是越長越漂亮了,走在大街上我恐怕是不敢認了呢。”


    阮玉英和張達民一直是認識的,隻是這些年來不常見麵。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日裏,張達民傍晚時分經常來崑山花園散步,於是也就常與阮玉英相逢。這位絲毫不擺主人架子的四少爺逐步贏得了涉世未深的阮玉英的好感,而青年人之間總有許多共同的話題,漸漸地,兩個年輕人的心靠近了。


    自從父親去世這十年來,特別是進入崇德女校以來,阮玉英一直生活在單一的女性世界之中,16歲的她情竇已開,所讀過的許多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那些纏綿徘惻的愛情故事,也曾使她嚮往過夢中的白馬王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沒有哪個異性青年真正走進過她的情感世界,張達民則是第一個闖入者。張達民雖不如小說中的男主角那般可愛,但對自己也可算得殷勤備至體貼入微,且他不計較出身門第與自己相愛,她還是挺受感動的。


    不管怎麽說,阮玉英在她16歲那年的秋天開始了她的初戀。初戀是甜蜜的,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挽起戀人的臂膀,徜徉在秋日花園的小徑上,充滿了詩情畫意。然而,甜蜜中卻帶有一絲苦澀,那是對未來的憂患,這個明顯帶有“主僕之戀”色彩的戀情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來嗎?


    從崑山花園相見到戀愛,兩人是閃電似的;從戀愛到同居,”兩人也是閃電似的。由於張家不同意張達民和阮玉英之間的關係,而兩人想用同居造成婚姻的既成事實。


    在這“閃電”似的同居背後,玉英也曾痛苦彷徨過。有時她暗自思忖:我以後的路該怎麽走呢?自己內心的嚮往自然是先念書,後工作,做一個自立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海灘風月女明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漢並收藏上海灘風月女明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