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總督易位決非偶然。


    直隸省是清王朝北方最重要的省份。直隸,因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於清初正式定製為直隸省,省治保定。直隸地理位置重要,地處清王朝統治中心區域,居太行山脈與渤海之間,東瀕渤海連接奉天,西據太行、恆山而毗山西,南與河南、山東接界,北枕塞外與內蒙相連;直隸省地域廣大,當時範圍相當於今河北全省、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南、山東一小部分。直隸總督直接轄區共十一府、九州、一廳、一百零四縣。直隸總督負有拱衛京師、就近顧問之責,內為清廷依寄、外而表率督撫,歷來為疆臣之首。這把交椅,清廷總是遴選強有力的寵臣來坐。


    在列強環伺、內亂紛繁的年代,安內攘外靠槍桿子說話。此時曾氏湘軍早已衰敗,曾國藩也就成了明日黃花;李氏淮軍裝備、操練近代化程度已躍居全國之冠,成為王朝最精銳的拳頭部隊,李鴻章也就成了清廷眼裏的香餑餑、直隸總督的最佳人選。


    同治九年八月(1870年9月),李鴻章從曾國藩手中接過直隸總督關防印信,就任直隸總督。這標誌著在競爭激烈的仕途中,李鴻章一舉超越曾國藩,成為同治朝官場紅人。


    十月,李鴻章權勢進一步增大。清廷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職,改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隸、山東、奉天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事工業等事宜,頒給欽差大臣關防。北洋通商大臣例由直隸總督兼任。李鴻章的權柄從此超出直隸範圍,伸至山東登萊青道所轄的東海關和奉天奉錦道所轄的牛莊關。五年後,李鴻章奉命籌建北洋海軍,在北洋沿海旅順、威海衛等地建設軍港船塢,山東至奉天一帶重要軍港、商埠,全部納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轄管範圍。李鴻章因此成為有史以來權勢最大的直隸總督。


    李鴻章認識到,武器裝備依賴洋人是不行的。他移任直隸總督伊始就宣稱,“中國不亟圖強兵經武,徒紛紛遇事張皇,事後苟且粉飾,必致失國而後已,可為寒心。”而要“強兵經武”,關鍵是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路,仿製西方軍艦大炮,擺脫武器裝備受製於人的局麵。為建設陸軍和北洋海軍,李鴻章竭力控製經營以應用機器為基礎的軍事工業——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和天津機器局,簡稱滬局、寧局和津局。滬、寧兩局始建於李鴻章任江蘇巡撫、署理兩江總督期間。滬局局址上海城南高昌廟,設翻譯館、汽錘廠、槍廠等,在龍華鎮還設有製造洋槍細藥和銅帽炮引廠,是一個以生產槍炮為主、修船造艦為輔的綜合性新式軍用企業。寧局位於南京雨花台,後有機器廠三個,翻砂、熟鐵、木作廠各兩個,並設火箭、洋藥、水雷等局,能夠製造開花炮彈、洋槍、抬槍、大炮、水雷、銅帽、炮位火門、車輪盤架、子藥箱具等。同時,清廷為打破軍事工業由漢人控製的格局,命崇厚籌建天津機器局,專門仿製炸彈、開花炮和各種槍械,李鴻章洞穿清廷意圖,表麵上奉命派員赴津參與籌辦,實質上敷衍塞職,但不料時來運轉,數年後坐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寶座,就毫不客氣將津局掌控起來,並大力擴建,增設鑄鐵、熟鐵、鋸木、洋槍、槍子、煉鋼等廠,主要製造槍炮、子彈、火藥、水雷,還進行修船造艦。發展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李鴻章得意地將津局稱之為“洋軍火之總匯”。李鴻章建設三家軍火工廠很用心,清廷對其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據不完全統計,這三家軍火工廠從創建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共耗費二千四百五十四萬餘兩白銀,占清政府近代軍工企業投入經費的一半。


    掌控兵權(6)


    高冕


    然而,李鴻章創辦的中國近代軍式企業,採取先購置後仿製的模式,“事事依樣畫葫蘆”,到頭來隻能落入“隨人作計,終人後也”的局麵。對此認識逐步加深的李鴻章,試圖培養自己的科學人才,建立自己的重工業基地,以改變這種被動局麵,但收效甚微。


    創辦“求強”為目的的軍工企業實踐,使李鴻章悟到一個道理:軍工企業在西方國家整個政治經濟體係中是一個環節,它好比大樹上的一根樹枝,單獨將它折來插在大清的土地上,是難以成長的。要解決軍工企業麵臨的經費來源枯竭、原料燃料供應不足、人才匱乏、技術落後等問題,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近代工業體係。他說“欲自強必先裕餉源,欲浚餉源,莫如振興商務。”因此,“必先富而後能強”,求強必先求富。從這一思想基點出發,李鴻章奏辦輪船招商局,奏設開平礦務局,倡辦天津電報局和津榆鐵路,創辦上海機器織布局和漠河金礦等等,興辦了一係列民用企業,其中倡辦電報、鐵路、機器棉紡織廠等方麵,屬中國第一人。軍企民企,林林總總,開近代洋務風氣之先,他因此成為公認的洋務大師。


    李鴻章由掌控兵權而居高位,憑居高位而興辦洋務,成為晚清政壇繼曾國藩之後最具影響力的風雲人物。


    李鴻章在晚清大紅大紫,連任直隸總督二十六年,加上後期復出擔任兩年,任期之長,創有清一代紀錄。直隸總督一職初設於雍正二年(1724年),由李維鈞出任;最後一任為宣統三年(1911年),由張鎮芳出任。其間一百八十七年,擔任過直隸總督七十三人,一百任次,平均一個任期不到兩年。在直隸總督這把交椅上穩坐五年以上的,僅十餘人,其中任期最長的莫過於李鴻章,等而次之的當數方觀承,共二十年。任期短的不足半年,幹隆四十四年(1779年)、宣統元年(1909年)等年份,一年之內頻換四五人,板凳尚未坐熱就更替換人。直隸總督走馬燈似的換人,主要原因無非兩條,一是缺乏合適人選,按照清任官慣例又需要及時補缺,因此以換待人;二是直隸不設巡撫,總督一人說了算,無人掣肘,位高權重,頻繁更換便於朝廷駕馭。李鴻章一人任直隸總督長達二十八年,足見清廷對其有何等寵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平步青雲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冕並收藏玄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平步青雲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