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京城。
畫扇立在城門內,看著眼前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腦中忽然一空,想著這究竟是不是幻覺。坎坎坷坷,一月有餘,終是平安到達此地。原以為自己會很激動,畢竟期盼了整整四年。可此時,畫扇隻是低頭看了看腳下的地麵,暗自想著,這土地看起來和聊城似也沒什麽不同。
隻是這裏,住著一個人。是他,讓自己的人生與別的女子大相逕庭。那些經歷的苦,流過的淚,執念的傲氣,看盡的炎涼,或許全都隻是因為他的一念之差。可不知為何,自己卻從未恨過他一日,甚至一刻。所以才會任性地來到這裏,不為尋仇,隻希望可以單純地見上一麵,聊上一夜,補全那些本應與自己有關卻不幸錯過的記憶。
日光明晃晃地照在地麵上,泛著耀眼的光斑。畫扇提了提手臂,輕輕揉著由於背琴而略略酸痛的肩,然後抬起頭望向遠方,卻發現陽光刺目,睜不開眼。
自這日起,也許又是一個新的片段了。
不遠處的樹蔭下,常秋望著在日光下迷離的姑娘,嘴角漸漸勾起了好看的弧度。多年前第一次來到這裏時,自己也曾有過各式各樣的期待,期待著見識與小城不同的繁華和富庶,甚至覺得這裏的人們隻要一抬手一提腿,連揚起的塵裏都摻雜著金絲銀屑。可久了才發現,那些繁華不若說是浮華。那感覺就像是瞧著端陽廟會上的雜耍藝人,看客自感新奇,可那些表演者卻在日復一日的頂碗屈身中看冷了眼。
直到此時,常秋才想起畫扇似乎從未透露過自己想尋的究竟是何人。這一路自己的隱瞞已然花盡了心思,於是輕易便忽略了她欲藏起的故事。也許她想尋的隻是這四通八達的小巷間一個普通的小院落,也許隻是一個垂垂老矣卻麵目慈愛的老婦人,也許確實不值一提也無甚多言呢。
無論如何,待到她尋到那人之際,便是自己抽身之時。也許不久以後她會在京城安身,嫁到一個平常卻安定的府上,閑時給相公奏段琴曲,不必落淚,隻是淺笑。
而自己給不起的,竟是這最簡單的“平常”和“安定”。常秋暗自苦笑,富家公子又如何,風流倜儻又如何,腰纏萬金又如何,傾倒眾生又如何,到頭來不過是想給的給不起,想得的得不到。
過去兩日,畫扇的態度顯然是緩了,不再如之前那般故意疏遠、冷麵不語了。說起話來自是溫溫和和,偶爾也會逗趣玩笑了。不知是不是錯覺,常秋甚至覺得,麵對自己時,畫扇曾幾度麵色微紅,眼波流轉,垂首側目間竟似有幾分嬌怯羞澀。也許是走了一路行程將止,臨離別了,多少會有些惺惺相惜之感吧。隻可惜,這一切仿佛來得有些晚了。
眼見著那瘦小的人兒迎著日光向自己走來,常秋不自覺挺了挺身,拿出了溫暖的笑顏。就算共行的前路無多,那自己曾允諾過的守護,也依舊願陪你至最後一刻。
是夜,三人於同一家客棧安身歇息。
畫扇習慣性拿出了琴,手指輕撫過,雖未成曲,卻仍響起了輕柔動人的律。她望著窗外將滿未滿的月,暗暗思量著,娘,女兒終於來到了這兒,帶著你的琴,來尋你的回憶了。
她試著想像娘欣慰笑起的模樣,可試了半日終還是放棄了。自畫扇有記憶起,娘便總是病怏怏地躺在床上,麵色蒼白,也從不曾笑,自己見到她時三次裏甚至有兩次都在發脾氣。聽淩姨說,娘年輕的時候本也是麵目秀麗,惹人傾心,可生下自己沒多久後便一病不起,身子一日差過一日,脾氣也總是暴躁,除了淩姨任誰都不願親近了。
兒時的畫扇總是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娘的生身女兒,為何她見到自己時從不見半分的心疼和寵溺,反倒是如見仇人般恨恨的眼神。淩姨隻說是娘的身體不好,於是心情也差,我們自該遷就著她點兒。久了便習慣了,反正自己有淩姨疼著,何必去鑽那牛角尖自找沒趣兒呢。待淩姨臨終時和盤托出了整個故事後,畫扇才漸漸想明白,原是娘見著自己就想起了那個讓她怨了半生的人。這麽想來,娘的經歷倒真是令人動容唏噓的,隻可惜,自己沒有眼福,未曾見過她那風華正茂的歲月。
不知自己欲尋的那人是否仍在京城,而自己如此大海撈針是否也太荒謬了些。娘,你說我能見到那人嗎?畫扇什麽都不求,隻是想見見這個讓你愛成這般又恨成這般的趙元城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念他半世,而他是否曾懷想過你哪怕一瞬呢?這究竟是怎樣的傾慕?他是否也有一雙令人著迷、難以自拔的眼呢?
畫扇不覺又想起常秋的眼,如此懇切,卻又似深不可測。想著想著,麵上不禁染上了一層淺淺的紅暈,在月色的映襯下,無人發覺,這女子竟也是如此的明艷照人。
翌日清晨,畫扇早早醒來,本想一個人去街上隨意打聽一番,可沒想到小離已在樓下等著自己。女子有些尷尬,小離倒是很爽朗地招著手:“姑娘到京城是來尋人的吧。小離別的不敢保證,夜裏回客棧的路總是能尋到的。”
“不用了,畫扇必不會迷路的。”女子微笑,“小離還是陪著常秋公子罷,拜師求學不帶上書童怎麽像樣呢?”
“這個……”小離一時語塞,還未想到該如何應答,就見著女子緩步離開客棧,在寬闊的路上前行著,亦不轉頭,不久便隱匿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了。
小離有些沮喪。是少爺今日臨行前交代自己要陪著畫扇姑娘出門,可人家姑娘聰明得很,一眼就抓到了那謊裏的漏洞。少爺啊,小離究竟哪天才能扮回自己的樣子?這倆丫髻的破書童形象一點兒都不好看!
☆、抵京(2)
而此刻,這常秋少爺自然在京城的杜記米行內,在各個掌櫃間杯來盞去,笑飲長談。
而那些掌櫃們卻多有疑心。雖說這是京城掌櫃們每年一度聚在一起報帳議事的日子,可明明上月杜府管家柳承英才來過京城。那時大夥兒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被挑了錯處,好吃好喝地供了幾日,好容易盼了他走,還未得安心幾宿,這會兒又來一個大少爺。倒不是說心疼那些昂貴的食膳佳釀,隻是暗暗覺著,杜家這些要緊角色一個接著一個的來,莫不是真出了什麽事兒了吧。前幾日天津衛那兒又傳來風聲,說是鹽運要停了,也不知究竟是什麽情況。
常秋麵上倒是淡然,這半日對鹽運海道的事兒隻字不提,隻是舉著酒杯和大掌櫃們扯山海經拉家常,最多問問這半年間米賣得可好。這才是進京的第二日,不必把大家搞得這麽緊張,否則掌櫃們萬一急了,吵吵嚷嚷地引了人注目可又是節外生枝了。
酒過半巡,終於有人忍不住開口:“杜少爺,前幾日津門傳來消息說鹽運要停了,這可是真的?”
常秋不語,隻是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席間忽就靜了,隻剩那開口提問之人唯唯諾諾地道著歉:“是在下魯莽了,不該在這裏提這事兒的。少爺恕罪少爺恕罪。”
常秋卻未見怒意,隻是莞爾:“掌櫃明白就好。常秋不是不懂事,過幾日咱還是去老地方議這事兒,可好?”
畫扇立在城門內,看著眼前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腦中忽然一空,想著這究竟是不是幻覺。坎坎坷坷,一月有餘,終是平安到達此地。原以為自己會很激動,畢竟期盼了整整四年。可此時,畫扇隻是低頭看了看腳下的地麵,暗自想著,這土地看起來和聊城似也沒什麽不同。
隻是這裏,住著一個人。是他,讓自己的人生與別的女子大相逕庭。那些經歷的苦,流過的淚,執念的傲氣,看盡的炎涼,或許全都隻是因為他的一念之差。可不知為何,自己卻從未恨過他一日,甚至一刻。所以才會任性地來到這裏,不為尋仇,隻希望可以單純地見上一麵,聊上一夜,補全那些本應與自己有關卻不幸錯過的記憶。
日光明晃晃地照在地麵上,泛著耀眼的光斑。畫扇提了提手臂,輕輕揉著由於背琴而略略酸痛的肩,然後抬起頭望向遠方,卻發現陽光刺目,睜不開眼。
自這日起,也許又是一個新的片段了。
不遠處的樹蔭下,常秋望著在日光下迷離的姑娘,嘴角漸漸勾起了好看的弧度。多年前第一次來到這裏時,自己也曾有過各式各樣的期待,期待著見識與小城不同的繁華和富庶,甚至覺得這裏的人們隻要一抬手一提腿,連揚起的塵裏都摻雜著金絲銀屑。可久了才發現,那些繁華不若說是浮華。那感覺就像是瞧著端陽廟會上的雜耍藝人,看客自感新奇,可那些表演者卻在日復一日的頂碗屈身中看冷了眼。
直到此時,常秋才想起畫扇似乎從未透露過自己想尋的究竟是何人。這一路自己的隱瞞已然花盡了心思,於是輕易便忽略了她欲藏起的故事。也許她想尋的隻是這四通八達的小巷間一個普通的小院落,也許隻是一個垂垂老矣卻麵目慈愛的老婦人,也許確實不值一提也無甚多言呢。
無論如何,待到她尋到那人之際,便是自己抽身之時。也許不久以後她會在京城安身,嫁到一個平常卻安定的府上,閑時給相公奏段琴曲,不必落淚,隻是淺笑。
而自己給不起的,竟是這最簡單的“平常”和“安定”。常秋暗自苦笑,富家公子又如何,風流倜儻又如何,腰纏萬金又如何,傾倒眾生又如何,到頭來不過是想給的給不起,想得的得不到。
過去兩日,畫扇的態度顯然是緩了,不再如之前那般故意疏遠、冷麵不語了。說起話來自是溫溫和和,偶爾也會逗趣玩笑了。不知是不是錯覺,常秋甚至覺得,麵對自己時,畫扇曾幾度麵色微紅,眼波流轉,垂首側目間竟似有幾分嬌怯羞澀。也許是走了一路行程將止,臨離別了,多少會有些惺惺相惜之感吧。隻可惜,這一切仿佛來得有些晚了。
眼見著那瘦小的人兒迎著日光向自己走來,常秋不自覺挺了挺身,拿出了溫暖的笑顏。就算共行的前路無多,那自己曾允諾過的守護,也依舊願陪你至最後一刻。
是夜,三人於同一家客棧安身歇息。
畫扇習慣性拿出了琴,手指輕撫過,雖未成曲,卻仍響起了輕柔動人的律。她望著窗外將滿未滿的月,暗暗思量著,娘,女兒終於來到了這兒,帶著你的琴,來尋你的回憶了。
她試著想像娘欣慰笑起的模樣,可試了半日終還是放棄了。自畫扇有記憶起,娘便總是病怏怏地躺在床上,麵色蒼白,也從不曾笑,自己見到她時三次裏甚至有兩次都在發脾氣。聽淩姨說,娘年輕的時候本也是麵目秀麗,惹人傾心,可生下自己沒多久後便一病不起,身子一日差過一日,脾氣也總是暴躁,除了淩姨任誰都不願親近了。
兒時的畫扇總是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娘的生身女兒,為何她見到自己時從不見半分的心疼和寵溺,反倒是如見仇人般恨恨的眼神。淩姨隻說是娘的身體不好,於是心情也差,我們自該遷就著她點兒。久了便習慣了,反正自己有淩姨疼著,何必去鑽那牛角尖自找沒趣兒呢。待淩姨臨終時和盤托出了整個故事後,畫扇才漸漸想明白,原是娘見著自己就想起了那個讓她怨了半生的人。這麽想來,娘的經歷倒真是令人動容唏噓的,隻可惜,自己沒有眼福,未曾見過她那風華正茂的歲月。
不知自己欲尋的那人是否仍在京城,而自己如此大海撈針是否也太荒謬了些。娘,你說我能見到那人嗎?畫扇什麽都不求,隻是想見見這個讓你愛成這般又恨成這般的趙元城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念他半世,而他是否曾懷想過你哪怕一瞬呢?這究竟是怎樣的傾慕?他是否也有一雙令人著迷、難以自拔的眼呢?
畫扇不覺又想起常秋的眼,如此懇切,卻又似深不可測。想著想著,麵上不禁染上了一層淺淺的紅暈,在月色的映襯下,無人發覺,這女子竟也是如此的明艷照人。
翌日清晨,畫扇早早醒來,本想一個人去街上隨意打聽一番,可沒想到小離已在樓下等著自己。女子有些尷尬,小離倒是很爽朗地招著手:“姑娘到京城是來尋人的吧。小離別的不敢保證,夜裏回客棧的路總是能尋到的。”
“不用了,畫扇必不會迷路的。”女子微笑,“小離還是陪著常秋公子罷,拜師求學不帶上書童怎麽像樣呢?”
“這個……”小離一時語塞,還未想到該如何應答,就見著女子緩步離開客棧,在寬闊的路上前行著,亦不轉頭,不久便隱匿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了。
小離有些沮喪。是少爺今日臨行前交代自己要陪著畫扇姑娘出門,可人家姑娘聰明得很,一眼就抓到了那謊裏的漏洞。少爺啊,小離究竟哪天才能扮回自己的樣子?這倆丫髻的破書童形象一點兒都不好看!
☆、抵京(2)
而此刻,這常秋少爺自然在京城的杜記米行內,在各個掌櫃間杯來盞去,笑飲長談。
而那些掌櫃們卻多有疑心。雖說這是京城掌櫃們每年一度聚在一起報帳議事的日子,可明明上月杜府管家柳承英才來過京城。那時大夥兒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被挑了錯處,好吃好喝地供了幾日,好容易盼了他走,還未得安心幾宿,這會兒又來一個大少爺。倒不是說心疼那些昂貴的食膳佳釀,隻是暗暗覺著,杜家這些要緊角色一個接著一個的來,莫不是真出了什麽事兒了吧。前幾日天津衛那兒又傳來風聲,說是鹽運要停了,也不知究竟是什麽情況。
常秋麵上倒是淡然,這半日對鹽運海道的事兒隻字不提,隻是舉著酒杯和大掌櫃們扯山海經拉家常,最多問問這半年間米賣得可好。這才是進京的第二日,不必把大家搞得這麽緊張,否則掌櫃們萬一急了,吵吵嚷嚷地引了人注目可又是節外生枝了。
酒過半巡,終於有人忍不住開口:“杜少爺,前幾日津門傳來消息說鹽運要停了,這可是真的?”
常秋不語,隻是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席間忽就靜了,隻剩那開口提問之人唯唯諾諾地道著歉:“是在下魯莽了,不該在這裏提這事兒的。少爺恕罪少爺恕罪。”
常秋卻未見怒意,隻是莞爾:“掌櫃明白就好。常秋不是不懂事,過幾日咱還是去老地方議這事兒,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