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跟隨護衛的兩名衙役看見難民神情萎頓,腦子反應太慢,帶頭握起拳頭嘶吼,「好!好!縣令大人英明!」


    被他們感染,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雙手被占著的百姓無法握拳舉胳膊,但麻木的神情有了神采。


    「好!好!」


    「抗過水災!」


    「聽縣令大人的沒錯……」


    ……


    譚璿見群眾激情被調動起來,趁熱打鐵,伸掌往下壓了壓示意大家稍作安靜。


    「方才本官從縣郊糧莊回來,得知咱們糧倉暫時無礙,存糧雖不太多,但應付些時日不成問題。待水勢一退,晚稻栽種時節並未耽擱……」


    大災麵前,百姓心存希望特別重要,譚璿發揮好口才,對城中百姓進行一翻激情演說,讓群眾瞬間熱血沸騰。


    正當譚璿派人撐著已做好的竹筏查探其它鄉鎮情況時,陪主簿劉華前去九龍鎮的衙役回來了。


    第118章


    見到人譚璿心中大喜,終於有九龍鎮的消息了, 大水淹縣, 消息閉塞。眼下人手不足物資匱乏,隻能先顧及城中難民, 至於略偏遠的村鎮,剛剛才騰出人手去查看。


    「稟告大人, 劉主簿怕大人焦心,讓小的回來送信。鎮裏百姓無甚大礙,都躲在九蓮山避難呢。」


    原來自譚璿吩咐在九蓮山建蘭草生態園後,有些眼光長遠的民戶使銀子獲得裏正的準許, 在周邊無主之地墾荒建宅。


    其它村民紛紛跟風,短短兩三個月昔日高低不平的溪溝土坡被整平, 儼然成了一處小平原,隻待徭役結束後建新房。


    九龍鎮臨海村落裏的村民早在颱風來臨前已轉移走,待通知的大部分為離海遠居於山腳下的百姓。


    劉華深一腳淺一腳從縣城抵達鎮上,已費了不少時間,再沿濕滑泥濘山路進村, 更加不易。


    等將譚璿的命令一一傳達後, 再出發已是危險重重, 不得已將民眾召集到山腰避險,以防山洪突發。


    人無事就好, 譚璿心口懸著的石頭落了地。


    生涼食物吃一兩頓也許無礙, 但若飲被汙染的生水,必然造成身體不適, 重著甚至喪命。


    可現今恰恰柴炭緊缺,到處都是洪水,連燒火的地兒都不好尋,譚璿抬頭瞅了瞅遠處的城樓,心裏頓時有了主意,看來隻有在上麵燒火做飯了。


    陰雨在洪災發生的第三日才離去,撥開雲霧見太陽。本是六七月份最炎熱酷暑時節,地上積水尚未完全消退。


    烈日普照,天上水中兩個太陽夾擊烘烤,清河縣仿佛似個大蒸籠,不時散發著刺鼻的腥臭味,人們置身其中比前幾日在深水裏還要難受幾分。


    「再這樣下去遲早會生出疫情。季大人,巡防的事情暫且緩一緩,你先帶人搜羅水中的浮屍雜物。」


    因前兩日樁樁重要之事亟待解決,沒有專門撥人手負責此事,碰見了才會打撈出來。


    縣郊或者偏僻之處的浮物倒沒怎麽去管。


    巡檢季大人躬身應諾後,並未立即轉身離開,稍作猶豫道:「大人,知州大人難道瞧著咱們清河縣災情可控,便不派人增援了?」


    昨日知州下來查訪災情,發現清河縣提前做了預防,將江海附近百姓轉移至安全之地幾乎沒重大人員傷亡。


    非常滿意的大肆褒獎了縣衙一眾官員,而後言語中多是對其它兩個遭災極其嚴重之縣尤為不滿,很多迫在眉睫的大事還得要知州盯著才行。


    大概景況的確危急吧,知州在清河縣停留的時間攏共不到倆時辰,便坐著馬車匆匆離去。


    在此期間,同譚璿等人談論的除了眼下需要做好哪些安撫任務,餘外便是變相訴苦。


    什麽不但下遊的縣城遭了洪災,連其它地兒亦沒倖免於難,上麵的賑災物資未下發,郡城有心無力,隻好先揀窟窿大的地兒填等等。


    譚璿明白季大人的意思,無奈苦笑,時下確實僧多粥少,何況之前大家皆知清河縣得了知府大人調撥的一萬石糧食。


    而且他們縣的糧莊,就算在整個閩府也是數的著的堅固,在眾人心中縱使清河縣百姓財產損失最嚴重,然而在救災物資分配方麵仍應靠後排,誰讓他們比清河縣可憐呢,這大概便是弱者優先原理吧。


    「本官已寫了陳情奏摺,想必總會有些作用。」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今的結果乃大家冒著生命危險拚出來的,不是上司發善心贈予的。


    就算知州不會立即撥糧發物,也要哭爹喊娘討東西,甭管要來什麽,總比悶聲不吭當冤大頭強。


    譚璿擅長算術,在呈給知州大人的奏摺中,先用清晰明確的數據表明清河縣多少良田顆粒無收。


    此次縣衙糧倉為賑災預計消耗多少石米糧等等,甚至連縣城中商賈損失多少銀子也給出了大概數目。


    最後概括三句話,麵對特大洪災清河縣苦撐不下去了,亟待知州大人給予援手;縣衙財政被掏空了,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日緩不過勁來;百姓家中資產遭重大損失,朝不保夕。


    聽了上司的話語,巡檢幹裂的嘴唇咧了咧,恭敬的轉身而去。


    潮水消退後,地上積水也慢慢減少,經毒辣的太陽暴曬,過了兩三日便徹底消失,隻留下一片狼藉。


    縣城中避難百姓在洪水未完全散去時,已耐不住急急歸家。


    譚璿知洪水雖然暫時走了,可災難卻沒徹底結束,整個清河郡百廢待興,倒塌的房舍重新蓋,淹沒的土地從頭翻土耕種,受傷的心靈慢慢撫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香人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樹要長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樹要長高並收藏書香人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