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巡檢縣丞紛紛帶隊回來後,仍沒瞧見主簿劉華,眼看天色已黑,又落著雨,譚璿不免有點擔心,在街肆上巡防完,擰著眉頭出聲問:「劉大人還未回城?」
「大人別著急,劉大人去的是九龍鎮,離縣城最遠,約莫在路上耽擱了呢。」一衙頭忙應聲回答。
九龍鎮轄區地方大,且村民有不少住在山腳,路途艱難不好走,譚璿稍一思索,覺得說的有道理,且劉華辦事穩重,應該出不了什麽差錯,便放下心。
睡夢中的譚璿突然感覺一股涼氣撲麵而來,緊接著外麵響起丫鬟婆子尖叫聲,嚇的他一激靈一撅而起。
黑黢黢的下地用腳探鞋子,結果鞋子沒尋到,竟然踏進涼涼的水中,沒過腳踝。
縱是再傻譚璿也不可能認為房頂漏水造成的。
心口一悸,暗道,不好,出大事了!來不及多想,顫抖的摸索找出火石將燈燭點上,隻見臥室一片昏黃水光,越漫越深。
在譚璿赤腳往外沖時,忽聽僕從的急迫叩門聲:「砰砰……砰砰……老爺,不好了,起大水了!」
因房門阻隔,臥室中的水遠不及院中深,譚璿拉開被水壓迫得緊緊的門槓,瞬間一股小浪衝來,轉眼間洪水已到了大腿處。
在搖曳的火光中,可見諾大的宅院裏一片汪洋,夜空中四麵八方傳來驚慌失措的呼喊聲。
「趕緊讓府中的丫鬟婆婆站在高處,你們先講糧圈的米糧、柴房的木炭搬到房中桌案上……」
譚璿吩咐完府裏的臨時管家,淌水急速往府外走,外頭呼天喊地的群眾定是亂作一團,更要命的還不知劉華可返城了。
第116章
院外的水比院內的稍微深點,有些低窪之地竟到了他腰窩以上。一想到上遊水庫連聲招呼都不打夜間突然泄洪, 大水淹到清河縣縣衙, 譚璿惱恨的猛捶水麵。
難道在他們眼中,小縣城的百姓活該在睡夢被淹死?
「娘, 娘,嗚嗚……三丫怕……」
「當家的, 娃子讓他們自己站在水裏,你背著娘……」
「大夥別慌亂,官道上地勢高,水不深淹不死人, 小娃子纏在背上別掉下去了……」
……
譚璿提著燈籠深一腳淺一腳的剛出了內衙,尚未到縣衙前的大道上時, 已聽到百姓驚惶的吵雜聲,間夾有輪值衙役的安撫聲,整條路上安頓的都是從各鄉鎮轉移的避難群眾。
高舉火把的衙頭眼尖,瞅見了幾十米外的譚璿,仿佛瞬間有了主心骨, 激動的朝慌亂成一團的百姓大喊:「看, 縣令大人來啦, 大夥別亂,聽大人吩咐!」
立在水中的百姓, 順著衙役手的方向齊刷刷向譚璿看去, 有些情緒崩潰的婦孺嗚咽哭喊起來,「縣令老爺來救咱們的命了……」
其它值守的衙役, 連忙將手裏的火把舉起,透過迎風閃爍的火光,譚璿被眼前的一幕悽慘景象衝擊到了。
隻見縣衙廊簷下的石階上擠滿了人,懷中抱著孩子,背上背著塞滿物什的背簍。大概天生對官權的畏懼,兩旁的大石獅子身上未見攀爬之人。
路上的百姓同樣模樣,家有木板車的,車上站滿了瑟縮的孩子們,本該童真的麵龐卻露出悽惶。齊腰深的水麵上漂滿柴禾木屑等垃圾。
譚璿鼻頭直發酸,作為一縣的父母官竟然無法護佑治下百姓,官當的真是不稱職。
勉強壓下心底的紛雜情緒,揚聲道:「鄉親們別慌,別管東西,先把家人護好!」在眾人火熱目光的注視下,譚璿加快淌水的動作,走向人群。
縣令大人出聲安撫,頓時讓水中驚慌失措的百姓鎮定不少,心思漸漸活泛,開始展開自救。
清河縣不少人家以打魚為生,船隻數量定然可觀,不過那些民戶多居於海邊臨近村落,颱風來臨前,大都避難到其它地方,船隻具體不知停置在何處,貿然去尋反而耽誤時間。
但近幾日海水正值漲潮期,上遊水庫可能繼續泄洪,縣城中的積水一時半會消退不去,人一直浸泡在水中,大人還可堅持,但一些身量長成的少年少女以及上年紀的老人身子鐵定受不住。
正苦於找不出好法子,卻在不經間瞥見水上的浮木,猛然記起縣衙倉房裏存放有大量的毛竹和木料,那是用於建塘圍田的。
沒船可用,再重新做便是了,因此譚璿就地點兵從人群裏挑選水性不錯的壯年男丁,吩咐他們待明日清晨到倉房,用竹子和木料做筏子,以作緊急之用。
剛安撫完縣衙大道上的百姓,其它官吏氣喘籲籲的陸陸續續趕到縣衙門前,同譚璿碰麵,聽候差遣。
因城中其它街道安頓的也有不少避難群眾,譚璿被絆住尚未來得及過去,於是立即讓馬誌才等下屬官員前去安撫受驚嚇的百姓。
大災之時,充足的物質是民心安定的基礎。
分派妥任務後,譚璿馬上想到接下來百姓的口糧問題,清河縣的糧倉坐落在農莊裏,位於縣城東北角郊區。
盡管農莊地勢很高,糧倉庫房更是建在一處平坦的土坡上,但譚璿仍不放心,生恐浸了水糧食黴變,造成縣中百姓缺糧的慘狀,故而一定親自查看才安心。
同時心底暗自慶幸當初自家的幾盆蘭草讓知府大人心悅,下撥萬石糧食,否則情形更糟。
考慮去縣郊有一定的腳程,而且城外分布著不少溝渠池塘,譚璿先遣人抓緊時間用毛竹做幾個小竹排筏子,待出了城,再合併一起上麵坐人。
繼巡檢縣丞紛紛帶隊回來後,仍沒瞧見主簿劉華,眼看天色已黑,又落著雨,譚璿不免有點擔心,在街肆上巡防完,擰著眉頭出聲問:「劉大人還未回城?」
「大人別著急,劉大人去的是九龍鎮,離縣城最遠,約莫在路上耽擱了呢。」一衙頭忙應聲回答。
九龍鎮轄區地方大,且村民有不少住在山腳,路途艱難不好走,譚璿稍一思索,覺得說的有道理,且劉華辦事穩重,應該出不了什麽差錯,便放下心。
睡夢中的譚璿突然感覺一股涼氣撲麵而來,緊接著外麵響起丫鬟婆子尖叫聲,嚇的他一激靈一撅而起。
黑黢黢的下地用腳探鞋子,結果鞋子沒尋到,竟然踏進涼涼的水中,沒過腳踝。
縱是再傻譚璿也不可能認為房頂漏水造成的。
心口一悸,暗道,不好,出大事了!來不及多想,顫抖的摸索找出火石將燈燭點上,隻見臥室一片昏黃水光,越漫越深。
在譚璿赤腳往外沖時,忽聽僕從的急迫叩門聲:「砰砰……砰砰……老爺,不好了,起大水了!」
因房門阻隔,臥室中的水遠不及院中深,譚璿拉開被水壓迫得緊緊的門槓,瞬間一股小浪衝來,轉眼間洪水已到了大腿處。
在搖曳的火光中,可見諾大的宅院裏一片汪洋,夜空中四麵八方傳來驚慌失措的呼喊聲。
「趕緊讓府中的丫鬟婆婆站在高處,你們先講糧圈的米糧、柴房的木炭搬到房中桌案上……」
譚璿吩咐完府裏的臨時管家,淌水急速往府外走,外頭呼天喊地的群眾定是亂作一團,更要命的還不知劉華可返城了。
第116章
院外的水比院內的稍微深點,有些低窪之地竟到了他腰窩以上。一想到上遊水庫連聲招呼都不打夜間突然泄洪, 大水淹到清河縣縣衙, 譚璿惱恨的猛捶水麵。
難道在他們眼中,小縣城的百姓活該在睡夢被淹死?
「娘, 娘,嗚嗚……三丫怕……」
「當家的, 娃子讓他們自己站在水裏,你背著娘……」
「大夥別慌亂,官道上地勢高,水不深淹不死人, 小娃子纏在背上別掉下去了……」
……
譚璿提著燈籠深一腳淺一腳的剛出了內衙,尚未到縣衙前的大道上時, 已聽到百姓驚惶的吵雜聲,間夾有輪值衙役的安撫聲,整條路上安頓的都是從各鄉鎮轉移的避難群眾。
高舉火把的衙頭眼尖,瞅見了幾十米外的譚璿,仿佛瞬間有了主心骨, 激動的朝慌亂成一團的百姓大喊:「看, 縣令大人來啦, 大夥別亂,聽大人吩咐!」
立在水中的百姓, 順著衙役手的方向齊刷刷向譚璿看去, 有些情緒崩潰的婦孺嗚咽哭喊起來,「縣令老爺來救咱們的命了……」
其它值守的衙役, 連忙將手裏的火把舉起,透過迎風閃爍的火光,譚璿被眼前的一幕悽慘景象衝擊到了。
隻見縣衙廊簷下的石階上擠滿了人,懷中抱著孩子,背上背著塞滿物什的背簍。大概天生對官權的畏懼,兩旁的大石獅子身上未見攀爬之人。
路上的百姓同樣模樣,家有木板車的,車上站滿了瑟縮的孩子們,本該童真的麵龐卻露出悽惶。齊腰深的水麵上漂滿柴禾木屑等垃圾。
譚璿鼻頭直發酸,作為一縣的父母官竟然無法護佑治下百姓,官當的真是不稱職。
勉強壓下心底的紛雜情緒,揚聲道:「鄉親們別慌,別管東西,先把家人護好!」在眾人火熱目光的注視下,譚璿加快淌水的動作,走向人群。
縣令大人出聲安撫,頓時讓水中驚慌失措的百姓鎮定不少,心思漸漸活泛,開始展開自救。
清河縣不少人家以打魚為生,船隻數量定然可觀,不過那些民戶多居於海邊臨近村落,颱風來臨前,大都避難到其它地方,船隻具體不知停置在何處,貿然去尋反而耽誤時間。
但近幾日海水正值漲潮期,上遊水庫可能繼續泄洪,縣城中的積水一時半會消退不去,人一直浸泡在水中,大人還可堅持,但一些身量長成的少年少女以及上年紀的老人身子鐵定受不住。
正苦於找不出好法子,卻在不經間瞥見水上的浮木,猛然記起縣衙倉房裏存放有大量的毛竹和木料,那是用於建塘圍田的。
沒船可用,再重新做便是了,因此譚璿就地點兵從人群裏挑選水性不錯的壯年男丁,吩咐他們待明日清晨到倉房,用竹子和木料做筏子,以作緊急之用。
剛安撫完縣衙大道上的百姓,其它官吏氣喘籲籲的陸陸續續趕到縣衙門前,同譚璿碰麵,聽候差遣。
因城中其它街道安頓的也有不少避難群眾,譚璿被絆住尚未來得及過去,於是立即讓馬誌才等下屬官員前去安撫受驚嚇的百姓。
大災之時,充足的物質是民心安定的基礎。
分派妥任務後,譚璿馬上想到接下來百姓的口糧問題,清河縣的糧倉坐落在農莊裏,位於縣城東北角郊區。
盡管農莊地勢很高,糧倉庫房更是建在一處平坦的土坡上,但譚璿仍不放心,生恐浸了水糧食黴變,造成縣中百姓缺糧的慘狀,故而一定親自查看才安心。
同時心底暗自慶幸當初自家的幾盆蘭草讓知府大人心悅,下撥萬石糧食,否則情形更糟。
考慮去縣郊有一定的腳程,而且城外分布著不少溝渠池塘,譚璿先遣人抓緊時間用毛竹做幾個小竹排筏子,待出了城,再合併一起上麵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