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聲響的喬氏從屏風另一處走出,麵帶著慈笑,心情愉悅,「怎麽這會才來,今兒府中隻咱們娘幾個,都不必拘禮,想吃什麽直接問灶上的人說,春桃秋菊快為少爺們添碗熱湯暖暖肚子。」
雖說譚璿與田文瑄都不是陌生人,但礙於禮儀,喬氏與明錦並不與他們在一處用飯,隔著屏風在另一邊。譚璿不由感慨,古人規矩真多,吃鍋子大家一起才熱鬧啊。
「娘,您快去用飯吧,不用操心我們,這有春桃她們呢。」
…………
飯桌上,美食佳肴,他們皆拋開文人的矜持,大快朵頤起來。
「來,祈願我們三人功課常優,堂哥他們縣試拔的頭籌!」
喬氏允許他們飯中喝些燙熱的黃酒,一旁的火爐上溫著一銅壺。
三人踮起腳尖傾著身子,麵色鄭重,許下心願,舉起白瓷酒盅碰在一起。
…………
自明府回來,譚璿心中的緊迫感又加了一分,每天白日裏,除了堅持打半個時辰的八段錦,其餘時間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功課當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譚璿懷著複雜的心情,在華朝過了禮節繁重的新年,不過那些繁禮應酬大多與其無關,譚老太爺年節沒回平江過年,更減少了許多麻煩。
新年一過,隨著縣試日期的臨近,族學中的氣氛開始變得微妙起來,甲課舍的子弟們焦慮緊張,每日隻有用中飯才見到他們走出課舍。
乙課舍的變得心浮氣躁起來,什麽書都讀不進去,瞎操著沒用的心;丙課舍那些剛啟蒙的小娃們則還沒從新年的氣氛中走出來,正期盼著上元節休沐時觀燈展逛廟會呢。
「阿璿,給,你要的詩集。隻給你尋這幾冊,看完我再給你找。」
傅裕把從書肆裏仔細搜羅來的時下比較暢銷的幾本詩集遞給了譚璿。
「有些就足夠了。」接過書冊,隨手翻開一本,掃了幾眼辭藻清麗意境優美的佳詩,滿意的點點頭。
這幾日夫子再次向他們講授了縣試所出的題型都有哪些,其它方麵譚璿沒什麽好犯怵的,可詩賦是個短板,盡管聽說這幾年占比很少,但卻是必考的。
雖說做詩講究天賦,但既然有聲韻字數的限製,就總有些規律可尋,固然夫子在教授課業中有所涉及,但隻是一些理論知識,真提筆做詩則感到萬分困難,費勁心思也隻是打油詩一首。
研讀這些詩集,一方麵是培養手感,另外一重要目的是把這些詩詞總結歸類,仿寫佳作,建個屬於自己的詩集庫,內容方麵四季風景政治人文皆有所含,體裁則包羅古詩律詩絕句等。
心中有貨,臨考不慌,花個幾年準備,不信到時考場上一句都做不出來。
第17章
縣試開考日期是每年的二月初六,因譚氏祖籍在海門縣,那些下場的子弟們需要提前回去,一般在上元節去文廟上香祭拜祈榜有個好名次後,就要出發趕往海門。
上元節族學休沐一日,可正月十四這一日學堂的孩子已坐不住了。為應佳節之景,學堂的門頭上早在幾日前已掛起了兩隻大紅燈籠。
甲課舍的學長們開始在歇息室裏清理自己以前落下的書冊,因為無論縣試府試結果如何,其中大多數的人將要離開族學到其它書院讀書。
「阿璿,明晚咱們一起賞花燈吧,你瞧那商街上掛出的彩燈,比去歲好玩多了。」
「九哥,我也要去!」
一旁的譚瓔聽傅裕邀九哥明晚出門,眼眸一亮,立馬精神振奮起來,上元節晚上商街上到處是人,爹娘不會同意他單獨出門的,可跟著他們因有弟弟在身旁吵鬧,實在無趣的緊,若與九哥一起,一定會應允的。
「那咱們就一起去。」再節省時間,出去遊玩一晚也有情可原,何況還是一年一度的上元佳節,到時一定特別繁華熱鬧。
…………
「二伯母,瓔兒真的吃不下了,再吃就到鼻孔了。」麵對著田氏不斷往自己碟中夾菜,此時又盛了半碗湯圓放他麵前,譚瓔苦著臉,擺手討饒。
自己在家吃的飽飽的,是來叫九哥出門的啊,怎麽上桌吃上了。
「嗬嗬……你這孩子,也罷,湯圓就不吃了,免得積食。你們出門別瞎往人堆裏擠,讓小廝跟緊著點,別湊熱鬧去河邊學旁人放什麽蓮燈,白日裏我已在文廟為你們都祈過願……」
田氏看譚瓔的逗笑模樣,笑嗔著點了點他,見兒子也吃好了正拿起絹帕擦嘴,忍不住的再次叮囑起來。
「娘,您放心吧,我們怎麽與那些才子佳人搶地方礙旁人的眼,我……」
「才老實幾天,又開始混帳起來!」一旁的譚墨聽麽兒小小年紀就言語不忌,把筷箸往桌上一拍,怒瞪著他訓斥道。
此時譚瓔被其突然的動作嚇了一跳,連忙看向被罵的譚璿。
「爹,孩兒知錯了,娘,我和阿璃隻去看花燈猜燈謎。」
唉,可能剛剛氣氛太溫馨了,讓他一時忘了這是什麽場合,連忙態度誠懇的低頭認錯。
「快去吧,記得拿件披風備著,晚上天冷。」丈夫教導兒子時,她不好次次都反駁護著,隻好出聲讓他們快些出門。
「看我做什麽,早都習以為常了。」察覺到譚瓔在偷瞄著自己,譚璿回給他一個笑臉,表示對挨罵一事絲毫不在意,大概他爹是愛之深責之切吧。
雖說譚璿與田文瑄都不是陌生人,但礙於禮儀,喬氏與明錦並不與他們在一處用飯,隔著屏風在另一邊。譚璿不由感慨,古人規矩真多,吃鍋子大家一起才熱鬧啊。
「娘,您快去用飯吧,不用操心我們,這有春桃她們呢。」
…………
飯桌上,美食佳肴,他們皆拋開文人的矜持,大快朵頤起來。
「來,祈願我們三人功課常優,堂哥他們縣試拔的頭籌!」
喬氏允許他們飯中喝些燙熱的黃酒,一旁的火爐上溫著一銅壺。
三人踮起腳尖傾著身子,麵色鄭重,許下心願,舉起白瓷酒盅碰在一起。
…………
自明府回來,譚璿心中的緊迫感又加了一分,每天白日裏,除了堅持打半個時辰的八段錦,其餘時間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功課當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譚璿懷著複雜的心情,在華朝過了禮節繁重的新年,不過那些繁禮應酬大多與其無關,譚老太爺年節沒回平江過年,更減少了許多麻煩。
新年一過,隨著縣試日期的臨近,族學中的氣氛開始變得微妙起來,甲課舍的子弟們焦慮緊張,每日隻有用中飯才見到他們走出課舍。
乙課舍的變得心浮氣躁起來,什麽書都讀不進去,瞎操著沒用的心;丙課舍那些剛啟蒙的小娃們則還沒從新年的氣氛中走出來,正期盼著上元節休沐時觀燈展逛廟會呢。
「阿璿,給,你要的詩集。隻給你尋這幾冊,看完我再給你找。」
傅裕把從書肆裏仔細搜羅來的時下比較暢銷的幾本詩集遞給了譚璿。
「有些就足夠了。」接過書冊,隨手翻開一本,掃了幾眼辭藻清麗意境優美的佳詩,滿意的點點頭。
這幾日夫子再次向他們講授了縣試所出的題型都有哪些,其它方麵譚璿沒什麽好犯怵的,可詩賦是個短板,盡管聽說這幾年占比很少,但卻是必考的。
雖說做詩講究天賦,但既然有聲韻字數的限製,就總有些規律可尋,固然夫子在教授課業中有所涉及,但隻是一些理論知識,真提筆做詩則感到萬分困難,費勁心思也隻是打油詩一首。
研讀這些詩集,一方麵是培養手感,另外一重要目的是把這些詩詞總結歸類,仿寫佳作,建個屬於自己的詩集庫,內容方麵四季風景政治人文皆有所含,體裁則包羅古詩律詩絕句等。
心中有貨,臨考不慌,花個幾年準備,不信到時考場上一句都做不出來。
第17章
縣試開考日期是每年的二月初六,因譚氏祖籍在海門縣,那些下場的子弟們需要提前回去,一般在上元節去文廟上香祭拜祈榜有個好名次後,就要出發趕往海門。
上元節族學休沐一日,可正月十四這一日學堂的孩子已坐不住了。為應佳節之景,學堂的門頭上早在幾日前已掛起了兩隻大紅燈籠。
甲課舍的學長們開始在歇息室裏清理自己以前落下的書冊,因為無論縣試府試結果如何,其中大多數的人將要離開族學到其它書院讀書。
「阿璿,明晚咱們一起賞花燈吧,你瞧那商街上掛出的彩燈,比去歲好玩多了。」
「九哥,我也要去!」
一旁的譚瓔聽傅裕邀九哥明晚出門,眼眸一亮,立馬精神振奮起來,上元節晚上商街上到處是人,爹娘不會同意他單獨出門的,可跟著他們因有弟弟在身旁吵鬧,實在無趣的緊,若與九哥一起,一定會應允的。
「那咱們就一起去。」再節省時間,出去遊玩一晚也有情可原,何況還是一年一度的上元佳節,到時一定特別繁華熱鬧。
…………
「二伯母,瓔兒真的吃不下了,再吃就到鼻孔了。」麵對著田氏不斷往自己碟中夾菜,此時又盛了半碗湯圓放他麵前,譚瓔苦著臉,擺手討饒。
自己在家吃的飽飽的,是來叫九哥出門的啊,怎麽上桌吃上了。
「嗬嗬……你這孩子,也罷,湯圓就不吃了,免得積食。你們出門別瞎往人堆裏擠,讓小廝跟緊著點,別湊熱鬧去河邊學旁人放什麽蓮燈,白日裏我已在文廟為你們都祈過願……」
田氏看譚瓔的逗笑模樣,笑嗔著點了點他,見兒子也吃好了正拿起絹帕擦嘴,忍不住的再次叮囑起來。
「娘,您放心吧,我們怎麽與那些才子佳人搶地方礙旁人的眼,我……」
「才老實幾天,又開始混帳起來!」一旁的譚墨聽麽兒小小年紀就言語不忌,把筷箸往桌上一拍,怒瞪著他訓斥道。
此時譚瓔被其突然的動作嚇了一跳,連忙看向被罵的譚璿。
「爹,孩兒知錯了,娘,我和阿璃隻去看花燈猜燈謎。」
唉,可能剛剛氣氛太溫馨了,讓他一時忘了這是什麽場合,連忙態度誠懇的低頭認錯。
「快去吧,記得拿件披風備著,晚上天冷。」丈夫教導兒子時,她不好次次都反駁護著,隻好出聲讓他們快些出門。
「看我做什麽,早都習以為常了。」察覺到譚瓔在偷瞄著自己,譚璿回給他一個笑臉,表示對挨罵一事絲毫不在意,大概他爹是愛之深責之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