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散人?」
明錦隨手拿起其中一幅,發現墨畫落款正下方蓋著一方小印章,印中字跡用行書筆法拓寫,稍作辯識可認出是「東籬散人」四字。覺得有趣,情不自禁的念出聲來,側頭淺笑,望著三人,眼神似問是誰的。
沒等譚璿主動出聲,田明兩人不約而同的伸手指著他。
「咳咳……明姐姐我是鬧著玩的,從小仰慕那些才華絕艷的大家,便胡鬧著也偷偷給自己取了個混名。」
剛才兩人調侃自己,沒覺得有什麽,可當明錦清淩淩的當麵讀出來時,譚璿莫名有種「羞恥」感,同時又有些懊惱,出發前為何腦子一發熱,要把畫給帶上呢。
自他漸漸的喜愛上了做畫後,有天突發奇想要給自己取個筆名來,以後私下裏的作品都在落款上蓋上刻有筆名的印章,這樣顯得高大上,悄悄滿足一下自己的小虛榮心。
原本還想著要捂好這個有可能成為馬甲的筆名,看來回頭還需再重新想一個。
「哦?如何光明正大就起不得呢,我倒覺得挺有趣的,小號起的不錯,倒與所做的平江芙蓉圖十分契合。隻不過畫中芙蓉,靈動有餘,筆力卻有些不足,這點同阿曄有些相似,需沉下心來多加練筆,但當以學業為重,切不可顧此失彼。」
拿起畫作時,明錦腦海中第一反應竟是那河邊救人的少年所作,待得到印證後,察覺他竟難得的現出扭捏情態來,嘴角上揚弧度不自覺的擴大,並對其私下起筆名一事持讚賞的觀點。
而後回頭認真看起畫作來,頷了頷首,給予中肯的評價,緊接著又拿起另外兩幅凝神看起來。
譚璿對她的態度驚訝不已,按說幾歲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為自己取名號,陌生人會斥責,相熟之人也多為調侃之態。
很少有這麽通透豁達之人,何況還是一個僅僅十幾歲的小姑娘,頓時讓他對明錦增加了不少好感。
第16章
其實在看到譚璿給自己起小號時,田文瑄與明曄兩人雖然嘴上調侃,但心裏也都暗搓搓的決定給自己也取個,現在聽明錦這般說,當場開始討論起來。
雖說相差著年歲,又在自家府中,可明錦也不便與他們長待,對他們所做之畫提了些自己的觀點後就離開了。
「阿璿,你怎麽想著給自己取個東籬散人的名號,難不成將來還學那些隱士歸田園嗎?」
明曄凝神想出幾個滿意的字號後提筆寫好,遞給兩人參詳時,一時好奇忍不住的問譚璿。
「隻是隨心想起的,覺得順口,又想不出其他喜歡的,就讓山竹拿著去製印了。」
經其一問,譚璿才想起來,自己在規劃種種生活方式時,好像從沒想過要歸隱田園,大概是無論前世還是當下,日子過得大體比較順遂,還未真正受到搓磨,在事業上未遇到刻骨的打擊吧。
「說什麽回歸田園,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將來咱們還要為朝廷效力,於萬民謀福啊,不然讀勞什子書,浪費銀錢!倘若那般,直接跟著農人在田莊耕田插秧不就得了!」
田文瑄正在為想不出合心意的小號而苦惱,聞到兩人閑敘,出聲反駁。在其認知中,覺得那些歸隱山中所謂的名士,大多都是苦而不得誌之人,故作清高罷了,他才不想讓表哥那樣呢。
「是啊,還是先下場科考再說,若是一直考不中,那隻能扛起鋤頭下田當農人嘍。」譚璿不在意的調侃著自己,話說真要當農人其實也沒什麽,依照他家的家底,應該是個小農場主。
…………
外麵一直落著雨雪,寒風徹骨,房中放著炭爐暖氣融融,火爐上的茶壺嘴上透出縷縷白霧,三個少年人談天說地,毫無顧忌的訴說著理想抱負,年少不識愁滋味,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
幾人眷戀廳室裏的溫暖,直到僕婢來通稟該去用飯時,才懶懶的站起哆哆嗦嗦的出門。
江南的冬月就是這般,雖比不得北方的厲風暴雪猛烈,但濕冷卻沁到骨頭縫裏。
突然田文瑄朝園中一指興奮的道 :「臘梅開了!我記得玠表哥院中植著十來棵紅梅,過幾日天暖了,咱們約著去姑母府上賞梅吧。」
飯廳離書房不遠,期間需穿過一條青石小道,臨著小道的園子裏種著兩棵梅樹,枝條上的花朵含苞待放。
「待開的最盛的那幾日,我讓下人去告知你們。」到時候譚玠在書院讀書,不在府中,不用擔心打擾到他,今日明曄邀約自己來府做客,有回邀也是應該,朋友之間有來有往才對。
因明父自接到朝廷起復的詔書後,這兩日一直都有應酬,當下沒在府上,所以不用前去問拜。
明家人口也非常簡單,明父原先也僅隻一個妾室,因在守孝期間犯下大忌諱,被喬氏打發出去了,當今除了僕從,隻有他們一家四口。
幾句話的功夫,便到了飯廳門口,從廳中迎麵撲來一股濃烈誘人的湯汁香味,譚璿突然有一瞬間的恍惚,仿佛又穿越回到現代,晃了晃腦袋,讓自己清醒過來。
取下蓑衣鬥笠,走進廳堂,隻見丫鬟圍著飯桌擺放碗碟,桌幾正中放著一個特製的類似現代鴛鴦鍋的小鼎,下麵燃燒著紅彤彤的炭火,鍋鼎中兩種不同的湯汁慢慢翻騰起來,旁邊的七八個盤子中放著泡發過的筍絲、鮮魚片、雞脯肉等等。
見到情景,譚璿感覺味蕾已開始調動起來,喉頭忍不住滾動一下。
明錦隨手拿起其中一幅,發現墨畫落款正下方蓋著一方小印章,印中字跡用行書筆法拓寫,稍作辯識可認出是「東籬散人」四字。覺得有趣,情不自禁的念出聲來,側頭淺笑,望著三人,眼神似問是誰的。
沒等譚璿主動出聲,田明兩人不約而同的伸手指著他。
「咳咳……明姐姐我是鬧著玩的,從小仰慕那些才華絕艷的大家,便胡鬧著也偷偷給自己取了個混名。」
剛才兩人調侃自己,沒覺得有什麽,可當明錦清淩淩的當麵讀出來時,譚璿莫名有種「羞恥」感,同時又有些懊惱,出發前為何腦子一發熱,要把畫給帶上呢。
自他漸漸的喜愛上了做畫後,有天突發奇想要給自己取個筆名來,以後私下裏的作品都在落款上蓋上刻有筆名的印章,這樣顯得高大上,悄悄滿足一下自己的小虛榮心。
原本還想著要捂好這個有可能成為馬甲的筆名,看來回頭還需再重新想一個。
「哦?如何光明正大就起不得呢,我倒覺得挺有趣的,小號起的不錯,倒與所做的平江芙蓉圖十分契合。隻不過畫中芙蓉,靈動有餘,筆力卻有些不足,這點同阿曄有些相似,需沉下心來多加練筆,但當以學業為重,切不可顧此失彼。」
拿起畫作時,明錦腦海中第一反應竟是那河邊救人的少年所作,待得到印證後,察覺他竟難得的現出扭捏情態來,嘴角上揚弧度不自覺的擴大,並對其私下起筆名一事持讚賞的觀點。
而後回頭認真看起畫作來,頷了頷首,給予中肯的評價,緊接著又拿起另外兩幅凝神看起來。
譚璿對她的態度驚訝不已,按說幾歲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為自己取名號,陌生人會斥責,相熟之人也多為調侃之態。
很少有這麽通透豁達之人,何況還是一個僅僅十幾歲的小姑娘,頓時讓他對明錦增加了不少好感。
第16章
其實在看到譚璿給自己起小號時,田文瑄與明曄兩人雖然嘴上調侃,但心裏也都暗搓搓的決定給自己也取個,現在聽明錦這般說,當場開始討論起來。
雖說相差著年歲,又在自家府中,可明錦也不便與他們長待,對他們所做之畫提了些自己的觀點後就離開了。
「阿璿,你怎麽想著給自己取個東籬散人的名號,難不成將來還學那些隱士歸田園嗎?」
明曄凝神想出幾個滿意的字號後提筆寫好,遞給兩人參詳時,一時好奇忍不住的問譚璿。
「隻是隨心想起的,覺得順口,又想不出其他喜歡的,就讓山竹拿著去製印了。」
經其一問,譚璿才想起來,自己在規劃種種生活方式時,好像從沒想過要歸隱田園,大概是無論前世還是當下,日子過得大體比較順遂,還未真正受到搓磨,在事業上未遇到刻骨的打擊吧。
「說什麽回歸田園,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將來咱們還要為朝廷效力,於萬民謀福啊,不然讀勞什子書,浪費銀錢!倘若那般,直接跟著農人在田莊耕田插秧不就得了!」
田文瑄正在為想不出合心意的小號而苦惱,聞到兩人閑敘,出聲反駁。在其認知中,覺得那些歸隱山中所謂的名士,大多都是苦而不得誌之人,故作清高罷了,他才不想讓表哥那樣呢。
「是啊,還是先下場科考再說,若是一直考不中,那隻能扛起鋤頭下田當農人嘍。」譚璿不在意的調侃著自己,話說真要當農人其實也沒什麽,依照他家的家底,應該是個小農場主。
…………
外麵一直落著雨雪,寒風徹骨,房中放著炭爐暖氣融融,火爐上的茶壺嘴上透出縷縷白霧,三個少年人談天說地,毫無顧忌的訴說著理想抱負,年少不識愁滋味,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
幾人眷戀廳室裏的溫暖,直到僕婢來通稟該去用飯時,才懶懶的站起哆哆嗦嗦的出門。
江南的冬月就是這般,雖比不得北方的厲風暴雪猛烈,但濕冷卻沁到骨頭縫裏。
突然田文瑄朝園中一指興奮的道 :「臘梅開了!我記得玠表哥院中植著十來棵紅梅,過幾日天暖了,咱們約著去姑母府上賞梅吧。」
飯廳離書房不遠,期間需穿過一條青石小道,臨著小道的園子裏種著兩棵梅樹,枝條上的花朵含苞待放。
「待開的最盛的那幾日,我讓下人去告知你們。」到時候譚玠在書院讀書,不在府中,不用擔心打擾到他,今日明曄邀約自己來府做客,有回邀也是應該,朋友之間有來有往才對。
因明父自接到朝廷起復的詔書後,這兩日一直都有應酬,當下沒在府上,所以不用前去問拜。
明家人口也非常簡單,明父原先也僅隻一個妾室,因在守孝期間犯下大忌諱,被喬氏打發出去了,當今除了僕從,隻有他們一家四口。
幾句話的功夫,便到了飯廳門口,從廳中迎麵撲來一股濃烈誘人的湯汁香味,譚璿突然有一瞬間的恍惚,仿佛又穿越回到現代,晃了晃腦袋,讓自己清醒過來。
取下蓑衣鬥笠,走進廳堂,隻見丫鬟圍著飯桌擺放碗碟,桌幾正中放著一個特製的類似現代鴛鴦鍋的小鼎,下麵燃燒著紅彤彤的炭火,鍋鼎中兩種不同的湯汁慢慢翻騰起來,旁邊的七八個盤子中放著泡發過的筍絲、鮮魚片、雞脯肉等等。
見到情景,譚璿感覺味蕾已開始調動起來,喉頭忍不住滾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