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大聲喊叫著。三槍都擊中了他胸部的中央位置,把他打得向後退去,撞上了汽車尾部的行李箱。他彈了起來,向前倒下,臉朝下埋在水溝裏,死了。門廊下出來的人看到了這一切——兩個人倒下了,司機盯著自己流血的雙手,警察站在刺客的屍體旁邊,雙手握著槍,向下指著。他們向樓內跑去,呼叫支援。
兩具屍體被移至市裏的停屍所。喬的臉上被打進三粒霰彈,進了醫院。議員死了,胸部被射入超過二十粒鋼珠,擊中了心髒和肺部。刺客也死了。
後者被剝光了衣服放在停屍板上,沒有一點和身份有關的線索,沒有個人文件。令人奇怪的是,除了鬍鬚,體毛都被剃幹淨了。通過在晚報上刊登他的麵部照片,兩名知情人提供了信息:一個是市郊一所學院的校長,他認出死者是一名約旦裔學生;另一個是寄宿式出租屋的女房東,她認出死者是她的一名房客。
警探們徹查了該名男性死者的房間,拿走許多阿拉伯文的書和一台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的數據被下載到警察的技術實驗室。博伊西市警察總部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東西。硬碟裏裝著一係列演講和布道——一個蒙臉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屏幕,用流利的英語在傳播“教義”。
內容簡單而殘忍。真正的信徒要完成自己個人的轉變——從異端到信仰真諦的穆斯林。他隻能依靠自己,不信任任何人,皈依聖戰,成為一名真正忠誠的安拉戰士。然後他應該找出那些侍奉“大撒旦”[1]的顯要人物,把他們送去地獄,之後要像“薩伊德”[2]一樣死去,然後升入安拉的天堂,永遠生活在那裏。他那兒有很多條視頻,裏麵都是同樣的信息。
警方把這些證物轉給了聯邦調查局博伊西辦公室。後者將全部卷宗呈送至華盛頓特區的約翰?埃德加?胡佛大廈。聯邦調查局總部對此一點都不驚訝。他們之前就曾聽說過這個“傳教士”。
1968
11月8日,露茜?卡爾森夫人開始分娩。她被徑直帶往加利福尼亞彭德爾頓基地的海軍醫院孕產部,和丈夫一起入住。兩天後,她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兒子降生了。
孩子的姓名取自他祖父的名字,叫作克裏斯多福。他的祖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高級軍官,常被稱作克裏斯,為了避免混淆,孩子的愛稱就成了“基特”。提起這位年長的拓荒者隻是因為巧合。
他的生日也很巧,11月10日。1775年的這一天,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建軍。
阿爾文?卡爾森上尉之前在越南。那裏的戰事極其慘烈,在之後的五年裏也是如此。但他的輪值結束了,所以他被允許回家過聖誕節,和他的妻子還有兩個小女兒重聚,並迎接他的第一個兒子。
新年結束後他回到了越南。1970年,他最終回到了彭德爾頓海軍陸戰隊基地。給他的下一個委派不是外派。他在彭德爾頓基地待了三年,看著他的兒子從一個學步的小孩長到了四歲半。
這裏遠離致命的叢林,夫婦倆在已婚軍官宿舍、辦公室、社交俱樂部、小賣部和基地教堂之間過著正常的基地生活。他還可以在德馬爾錨地教兒子遊泳。他有時會想起在彭德爾頓基地那些年的美好時光。
1973年,他接到委派,協同家眷到緊鄰華盛頓外圍的匡提科。那時的匡提科還是蚊子和虱子成群出沒的荒野之地,小男孩可以在這裏的林間追逐鬆鼠和浣熊。
亨利?基辛格和北越的黎德壽[3]在巴黎郊外會談時,卡爾森一家仍然生活在基地。會談達成了一致,正式結束那場長達十年的屠殺,也就是現在美國所稱的“越南戰爭”。
卡爾森現在已經是少校了,他第三次回到越南。由於北越軍隊準備違反巴黎協定,進攻南部,那裏仍然危機四伏。不過他被召回得比較早,早在騷亂從大使館蔓延到機場最後一架飛機起飛前就回來了。
這些年來,他的兒子基特經歷了一般美國小男孩都會經歷的階段——美國少年棒球聯合會、童子軍、小學。1976年夏,卡爾森少校和他的家庭遷移至海軍陸戰隊第三大基地——北卡羅來納州的勒瓊基地。
作為他所轄營的第二指揮官,卡爾森少校在c街第八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工作。他和妻子,還有三個孩子一起,住在已婚軍官宿舍。從沒有人說起過這個正在成長中的男孩長大以後可能喜歡做什麽。他降生在兩個“家”的中心:卡爾森家和軍隊。通常認為,他會追隨他的祖父和父親,進入軍官學校,穿上軍裝。
1978年到1981年,卡爾森少校接受早就應該完成的海上委派任務,去往北維吉尼亞州切薩皮克灣南岸的諾福克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基地。家裏人住在基地,少校作為尼米茲號航母的長官出海執勤,這艘航母可是航母船隊中的驕傲。他在海上的有利位置讓他目睹了“鷹爪行動”的慘敗——那也叫作“沙漠一號”,幾個美國外交官被一群受控於阿亞圖拉?霍梅尼[4]的“學生”綁架至德黑蘭作為了人質,但那是一場令人絕望的營救。
卡爾森少校站在尼米茲號的艦橋上,用遠距離望遠鏡看著八架重型海種馬直升機轟鳴著飛向海岸。“綠色貝雷帽”[5]和“遊騎兵”負責本次“搶人”行動——他們將解救外交官們,並把他們帶離海岸,回到安全地帶。海種馬是去支援他們的。
兩具屍體被移至市裏的停屍所。喬的臉上被打進三粒霰彈,進了醫院。議員死了,胸部被射入超過二十粒鋼珠,擊中了心髒和肺部。刺客也死了。
後者被剝光了衣服放在停屍板上,沒有一點和身份有關的線索,沒有個人文件。令人奇怪的是,除了鬍鬚,體毛都被剃幹淨了。通過在晚報上刊登他的麵部照片,兩名知情人提供了信息:一個是市郊一所學院的校長,他認出死者是一名約旦裔學生;另一個是寄宿式出租屋的女房東,她認出死者是她的一名房客。
警探們徹查了該名男性死者的房間,拿走許多阿拉伯文的書和一台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的數據被下載到警察的技術實驗室。博伊西市警察總部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東西。硬碟裏裝著一係列演講和布道——一個蒙臉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屏幕,用流利的英語在傳播“教義”。
內容簡單而殘忍。真正的信徒要完成自己個人的轉變——從異端到信仰真諦的穆斯林。他隻能依靠自己,不信任任何人,皈依聖戰,成為一名真正忠誠的安拉戰士。然後他應該找出那些侍奉“大撒旦”[1]的顯要人物,把他們送去地獄,之後要像“薩伊德”[2]一樣死去,然後升入安拉的天堂,永遠生活在那裏。他那兒有很多條視頻,裏麵都是同樣的信息。
警方把這些證物轉給了聯邦調查局博伊西辦公室。後者將全部卷宗呈送至華盛頓特區的約翰?埃德加?胡佛大廈。聯邦調查局總部對此一點都不驚訝。他們之前就曾聽說過這個“傳教士”。
1968
11月8日,露茜?卡爾森夫人開始分娩。她被徑直帶往加利福尼亞彭德爾頓基地的海軍醫院孕產部,和丈夫一起入住。兩天後,她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兒子降生了。
孩子的姓名取自他祖父的名字,叫作克裏斯多福。他的祖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高級軍官,常被稱作克裏斯,為了避免混淆,孩子的愛稱就成了“基特”。提起這位年長的拓荒者隻是因為巧合。
他的生日也很巧,11月10日。1775年的這一天,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建軍。
阿爾文?卡爾森上尉之前在越南。那裏的戰事極其慘烈,在之後的五年裏也是如此。但他的輪值結束了,所以他被允許回家過聖誕節,和他的妻子還有兩個小女兒重聚,並迎接他的第一個兒子。
新年結束後他回到了越南。1970年,他最終回到了彭德爾頓海軍陸戰隊基地。給他的下一個委派不是外派。他在彭德爾頓基地待了三年,看著他的兒子從一個學步的小孩長到了四歲半。
這裏遠離致命的叢林,夫婦倆在已婚軍官宿舍、辦公室、社交俱樂部、小賣部和基地教堂之間過著正常的基地生活。他還可以在德馬爾錨地教兒子遊泳。他有時會想起在彭德爾頓基地那些年的美好時光。
1973年,他接到委派,協同家眷到緊鄰華盛頓外圍的匡提科。那時的匡提科還是蚊子和虱子成群出沒的荒野之地,小男孩可以在這裏的林間追逐鬆鼠和浣熊。
亨利?基辛格和北越的黎德壽[3]在巴黎郊外會談時,卡爾森一家仍然生活在基地。會談達成了一致,正式結束那場長達十年的屠殺,也就是現在美國所稱的“越南戰爭”。
卡爾森現在已經是少校了,他第三次回到越南。由於北越軍隊準備違反巴黎協定,進攻南部,那裏仍然危機四伏。不過他被召回得比較早,早在騷亂從大使館蔓延到機場最後一架飛機起飛前就回來了。
這些年來,他的兒子基特經歷了一般美國小男孩都會經歷的階段——美國少年棒球聯合會、童子軍、小學。1976年夏,卡爾森少校和他的家庭遷移至海軍陸戰隊第三大基地——北卡羅來納州的勒瓊基地。
作為他所轄營的第二指揮官,卡爾森少校在c街第八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工作。他和妻子,還有三個孩子一起,住在已婚軍官宿舍。從沒有人說起過這個正在成長中的男孩長大以後可能喜歡做什麽。他降生在兩個“家”的中心:卡爾森家和軍隊。通常認為,他會追隨他的祖父和父親,進入軍官學校,穿上軍裝。
1978年到1981年,卡爾森少校接受早就應該完成的海上委派任務,去往北維吉尼亞州切薩皮克灣南岸的諾福克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基地。家裏人住在基地,少校作為尼米茲號航母的長官出海執勤,這艘航母可是航母船隊中的驕傲。他在海上的有利位置讓他目睹了“鷹爪行動”的慘敗——那也叫作“沙漠一號”,幾個美國外交官被一群受控於阿亞圖拉?霍梅尼[4]的“學生”綁架至德黑蘭作為了人質,但那是一場令人絕望的營救。
卡爾森少校站在尼米茲號的艦橋上,用遠距離望遠鏡看著八架重型海種馬直升機轟鳴著飛向海岸。“綠色貝雷帽”[5]和“遊騎兵”負責本次“搶人”行動——他們將解救外交官們,並把他們帶離海岸,回到安全地帶。海種馬是去支援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