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李弘濟卻說:“學生平日裏用的都是劣等墨,墨不夠濃,沾的就多,幹的也快,這次殿試用的是上等墨,墨濃,學生沾的多,幹的慢,所以剛才是等墨跡幹透,以免弄髒試卷!”
知道真想的馮思遠心裏很不是滋味,果然是自己自作多情了!
十日後,殿試的結果已經出來了,馮思遠殿試第三,一時間他舉得自己是在做夢,高興的不知道該怎麽表達,又迫不及待的去找李弘濟的名字,可是從頭看到尾,有從尾看到頭,這大紅榜上每一個字他都挨個看過,卻不見李弘濟的名字!
哎!馮思遠一頭霧水,按理說隻要是中了進士,殿試成績就算是再爛,也不可能沒了名字。
殿試結果出來的第二日,進士又到了殿上。
新科進士都春風得意,隻有李弘濟站在進士的最後排,顯得形單影隻。
馮思遠在隊伍最前頭,不時地回頭去看隊伍末尾的李弘濟,心裏竟然一陣暢快,畢竟自己是今年的探花郎,那李弘濟會試的時候排在自己前麵又怎樣,殿試還不是被擠的連名字都沒有了,所以說得意不能太早,世事無常說不準什麽時候時運就轉了呢!
幸災樂禍之餘,又為他鳴不平,不論如何,會試已經過了,殿試卻沒了名字,這不應該呀!
“皇上駕到——”隨著太監尖銳的一聲,穿著明黃龍袍的官家走了出來,眾人三呼萬歲。
“諸位愛卿都平身!”皇帝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隱隱的威嚴。隨意說了些勉勵新科學子的話,便轉到了正題上“本來今天是要給諸位進士分派官職的,可在分派官職之前,還有一件事必須處理,不知哪個是蜀州的李弘濟?”
第16章 勇奪探花郎(1)
眾人視線朝後看去,讓開一條過道,李弘濟走到了大殿前麵“臣正是蜀州學子李弘濟!”一身青衫,在眾多進士的華貴衣裳裏,顯得十分寒酸。
皇帝帶著輕笑,問道:“你就是李弘濟?你可知罪?”
“臣不知所犯何罪,還請聖上明示!”
“好大的膽子,你可還記得你這卷子寫了些什麽?”
“臣記得!”
“好,既然你記得,那就給眾位大臣和你的同科學子們背誦一遍吧!”
馮思遠就站在李弘濟身旁,偷偷抬頭去看皇帝的表情,見聖上雖然言語裏有所責怪,但臉上卻是笑意盈盈,不像生氣的樣子。他猜測不出皇帝意欲何為,隻是心裏給李弘濟捏了一把冷汗!
“德啟堯舜,功繼文武,時事變遷,萬物更迭,無恆久之朝代,亦無恆通之法度,昔齊管子,便漁鹽之利,修齊國之政治經濟,……秦商鞅……”
李弘濟洋洋灑灑一篇文章,真可謂是句句驚心,從齊國管仲寫道秦國商鞅,最後寫道秦朝廢分封行郡縣,漢承秦製,每一句話都是鼓吹變法。
馮思遠終於明白他為何榜上無名了,這一篇文章,必定會被朝中大臣說成是居心叵測,妖言惑眾。朝廷裏最敏感,最不能提的兩個字就是“變法”!
先帝時期,有幾個大臣弄出個什麽“新政”,不到百日,新法便被廢除,那幾名官員也被貶到地方去了。
果然,李弘濟讀完了他的一篇文章,當即便有朝中大臣站了出來,指著他嗬斥道:“你這是妖言惑眾如今太平盛世,老祖宗的法度豈可由你這黃口小兒所非議的!”這位激動的官員正是參知政事王顯,王崢的爺爺。指著李弘濟痛罵了一頓之後,便對皇帝說:“官家,此等妖言惑眾之人,應當革去一切功名,打入死牢!”
見王大人這麽說,也有不少官員出聲附和,唯獨馮太傅站在文武百官裏不說話,一臉高深莫測。
忽然,百官最前麵的人站了出來,朝王尚書厲聲問道:“王大人,你口口聲聲妖言惑眾,那敢問什麽樣的話才不是妖言?是不是對朝政隻能歌功頌德,不能提出半點改進意見?”這人正是禮部尚書,剛剛調回朝廷的嚴述,五十多歲,身材清瘦,臉頰上顴骨高高隆起,目光像是兩把燃燒的正旺盛的火炬。
王大人說的理直氣壯“當今太平盛世,天子聖明,海晏河清,自然應該歌頌,難道有什麽錯嗎?”
“像你這等隻顧眼前苟且之人身處高位,簡直於蛀蟲無異!”嚴大人聲若洪鍾,震的整個朝堂嗡嗡作響。
王大人被這一句話震住了,緩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他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副宰相,平日裏隻能聽到恭維之聲,居然被一個剛剛調回京城的官員如此嗬斥,當即變了臉色,要與嚴述爭論個高低。
龍椅之上的官家開口了“兩位都是朝廷重臣,卻如兩個黃口小兒般在朝堂上爭論不休,成何體統?”
王大人雖然不服氣,但不得不朝皇帝服軟“臣知錯!”
但嚴大人卻是個耿直之人,眼裏揉不得半點沙子,對皇帝說道:“官家,臣看李弘濟這篇文章有理有據,觀點新穎,且句句都是從國家大計出發。有道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他明知寫出這篇文章可能被人責難,卻還是義無反顧,正說明此人忠心社稷,理應是狀元之才!”
他話音剛落,王顯便反駁道:“這種人,不治他的罪就算是官家開恩了,還想讓他當狀元!”
龍椅上的皇帝忽然輕笑一聲,說道:“狀元,還不至於,朕看他這篇策論文采也就一般,遠及不上狀元!”
今年的狀元竟然不是吳中予,而是一名籍籍無名之輩,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吳中予第一個交卷,卻被排進了最末榜裏,真是奇哉怪哉!
聽皇上這麽說,王尚書麵露得意之色,斜看了嚴述一眼,自以為在這場爭論中自己勝了,卻沒想到皇帝隨後又說“雖不及狀元,但朕覺得做個探花還是綽綽有餘的!”
皇上這句話,讓滿朝文武都為之一愣,別說朝廷裏的大臣了,就是今年的進士們,都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官家剛才說什麽?要讓李弘濟做探花?
大殿安靜了幾秒鍾,終於有大臣忍不住,問道:“官家,您剛才說……”
“朝廷既然舉行科舉,自然是為了廣開言路,選拔良才,聖明的君主,怎麽可能因為一篇策論就降罪寫文章舉子呢?李弘濟直言進諫,正是我大宋需要的人呀!”
皇帝一句話,金口玉言,原本榜上無名的李弘濟就變成了探花郎。
滿朝文武最鬱悶的要數馮思遠了,原本自己應該是探花的,李弘濟他橫插一檔,他成了探花,那自己呢?
馮思遠作為一個還沒任何官職的進士,雷霆雨露都是恩典,自然是不敢發表任何質疑君主的言語,可朝中已經有大臣看不下去了,向皇帝詢問道:“官家,如果讓李弘濟橫擦一檔,那麽原來的第三名馮思遠該當如何呢?”
“哦,已經有探花了!那麽……”皇帝的話從這裏頓了一下,滿朝文武新科進士各懷心事看著龍椅上的皇帝。
知道真想的馮思遠心裏很不是滋味,果然是自己自作多情了!
十日後,殿試的結果已經出來了,馮思遠殿試第三,一時間他舉得自己是在做夢,高興的不知道該怎麽表達,又迫不及待的去找李弘濟的名字,可是從頭看到尾,有從尾看到頭,這大紅榜上每一個字他都挨個看過,卻不見李弘濟的名字!
哎!馮思遠一頭霧水,按理說隻要是中了進士,殿試成績就算是再爛,也不可能沒了名字。
殿試結果出來的第二日,進士又到了殿上。
新科進士都春風得意,隻有李弘濟站在進士的最後排,顯得形單影隻。
馮思遠在隊伍最前頭,不時地回頭去看隊伍末尾的李弘濟,心裏竟然一陣暢快,畢竟自己是今年的探花郎,那李弘濟會試的時候排在自己前麵又怎樣,殿試還不是被擠的連名字都沒有了,所以說得意不能太早,世事無常說不準什麽時候時運就轉了呢!
幸災樂禍之餘,又為他鳴不平,不論如何,會試已經過了,殿試卻沒了名字,這不應該呀!
“皇上駕到——”隨著太監尖銳的一聲,穿著明黃龍袍的官家走了出來,眾人三呼萬歲。
“諸位愛卿都平身!”皇帝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隱隱的威嚴。隨意說了些勉勵新科學子的話,便轉到了正題上“本來今天是要給諸位進士分派官職的,可在分派官職之前,還有一件事必須處理,不知哪個是蜀州的李弘濟?”
第16章 勇奪探花郎(1)
眾人視線朝後看去,讓開一條過道,李弘濟走到了大殿前麵“臣正是蜀州學子李弘濟!”一身青衫,在眾多進士的華貴衣裳裏,顯得十分寒酸。
皇帝帶著輕笑,問道:“你就是李弘濟?你可知罪?”
“臣不知所犯何罪,還請聖上明示!”
“好大的膽子,你可還記得你這卷子寫了些什麽?”
“臣記得!”
“好,既然你記得,那就給眾位大臣和你的同科學子們背誦一遍吧!”
馮思遠就站在李弘濟身旁,偷偷抬頭去看皇帝的表情,見聖上雖然言語裏有所責怪,但臉上卻是笑意盈盈,不像生氣的樣子。他猜測不出皇帝意欲何為,隻是心裏給李弘濟捏了一把冷汗!
“德啟堯舜,功繼文武,時事變遷,萬物更迭,無恆久之朝代,亦無恆通之法度,昔齊管子,便漁鹽之利,修齊國之政治經濟,……秦商鞅……”
李弘濟洋洋灑灑一篇文章,真可謂是句句驚心,從齊國管仲寫道秦國商鞅,最後寫道秦朝廢分封行郡縣,漢承秦製,每一句話都是鼓吹變法。
馮思遠終於明白他為何榜上無名了,這一篇文章,必定會被朝中大臣說成是居心叵測,妖言惑眾。朝廷裏最敏感,最不能提的兩個字就是“變法”!
先帝時期,有幾個大臣弄出個什麽“新政”,不到百日,新法便被廢除,那幾名官員也被貶到地方去了。
果然,李弘濟讀完了他的一篇文章,當即便有朝中大臣站了出來,指著他嗬斥道:“你這是妖言惑眾如今太平盛世,老祖宗的法度豈可由你這黃口小兒所非議的!”這位激動的官員正是參知政事王顯,王崢的爺爺。指著李弘濟痛罵了一頓之後,便對皇帝說:“官家,此等妖言惑眾之人,應當革去一切功名,打入死牢!”
見王大人這麽說,也有不少官員出聲附和,唯獨馮太傅站在文武百官裏不說話,一臉高深莫測。
忽然,百官最前麵的人站了出來,朝王尚書厲聲問道:“王大人,你口口聲聲妖言惑眾,那敢問什麽樣的話才不是妖言?是不是對朝政隻能歌功頌德,不能提出半點改進意見?”這人正是禮部尚書,剛剛調回朝廷的嚴述,五十多歲,身材清瘦,臉頰上顴骨高高隆起,目光像是兩把燃燒的正旺盛的火炬。
王大人說的理直氣壯“當今太平盛世,天子聖明,海晏河清,自然應該歌頌,難道有什麽錯嗎?”
“像你這等隻顧眼前苟且之人身處高位,簡直於蛀蟲無異!”嚴大人聲若洪鍾,震的整個朝堂嗡嗡作響。
王大人被這一句話震住了,緩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他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副宰相,平日裏隻能聽到恭維之聲,居然被一個剛剛調回京城的官員如此嗬斥,當即變了臉色,要與嚴述爭論個高低。
龍椅之上的官家開口了“兩位都是朝廷重臣,卻如兩個黃口小兒般在朝堂上爭論不休,成何體統?”
王大人雖然不服氣,但不得不朝皇帝服軟“臣知錯!”
但嚴大人卻是個耿直之人,眼裏揉不得半點沙子,對皇帝說道:“官家,臣看李弘濟這篇文章有理有據,觀點新穎,且句句都是從國家大計出發。有道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他明知寫出這篇文章可能被人責難,卻還是義無反顧,正說明此人忠心社稷,理應是狀元之才!”
他話音剛落,王顯便反駁道:“這種人,不治他的罪就算是官家開恩了,還想讓他當狀元!”
龍椅上的皇帝忽然輕笑一聲,說道:“狀元,還不至於,朕看他這篇策論文采也就一般,遠及不上狀元!”
今年的狀元竟然不是吳中予,而是一名籍籍無名之輩,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吳中予第一個交卷,卻被排進了最末榜裏,真是奇哉怪哉!
聽皇上這麽說,王尚書麵露得意之色,斜看了嚴述一眼,自以為在這場爭論中自己勝了,卻沒想到皇帝隨後又說“雖不及狀元,但朕覺得做個探花還是綽綽有餘的!”
皇上這句話,讓滿朝文武都為之一愣,別說朝廷裏的大臣了,就是今年的進士們,都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官家剛才說什麽?要讓李弘濟做探花?
大殿安靜了幾秒鍾,終於有大臣忍不住,問道:“官家,您剛才說……”
“朝廷既然舉行科舉,自然是為了廣開言路,選拔良才,聖明的君主,怎麽可能因為一篇策論就降罪寫文章舉子呢?李弘濟直言進諫,正是我大宋需要的人呀!”
皇帝一句話,金口玉言,原本榜上無名的李弘濟就變成了探花郎。
滿朝文武最鬱悶的要數馮思遠了,原本自己應該是探花的,李弘濟他橫插一檔,他成了探花,那自己呢?
馮思遠作為一個還沒任何官職的進士,雷霆雨露都是恩典,自然是不敢發表任何質疑君主的言語,可朝中已經有大臣看不下去了,向皇帝詢問道:“官家,如果讓李弘濟橫擦一檔,那麽原來的第三名馮思遠該當如何呢?”
“哦,已經有探花了!那麽……”皇帝的話從這裏頓了一下,滿朝文武新科進士各懷心事看著龍椅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