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都二十四了,還少年心性呢,你看看思遠,未及弱冠便中了進士,我也不奢望他能像思遠一樣高中進士了,隻要他能像你一樣本本分分的,我就死也瞑目了!”
他這一句話,連齊何一塊貶了。齊何麵色略微有些變化,但也不好對自己的老師說什麽!
“哎,想我馮仲先年過而立,才有這麽一個兒子,百般疼愛,沒想到給寵壞了,現如今文不成武不就,就知道給我惹是生非,前幾天因為一個玉佩,跟人打了起來,我就讓人捆了送回老家,眼不見為淨吧!”
三個人聊著聊著,自然就聊到了今年的會試,齊何也是今年的舉子,自負滿腹才學卻榜上無名,說起這件事,他便滿心的不服氣,言語裏酸酸的:“我就說糊名和謄錄不好,一直建議老師您向朝廷提議廢除此項規定,這樣一來,什麽樣的人都有可能被選上,就連李弘濟那種譁眾取寵之徒都進了大榜的第五名,這不是讓天下那些正經讀書的學子們寒心嗎?”
朝廷防止考官徇私情提拔自己的學生子族,便把考生的姓名籍貫封了起來,又擔心考生在試卷上與考官串通作弊,又由人將考生的試卷謄寫一遍。
馮思遠沒覺得糊名和謄錄不好,若不然的話,依照自己這馮氏旁支的地位,肚子裏有再多的墨水,也上不了今年的大榜。但是齊何就不一樣 ,他既是開國功臣之後,又是馮太傅的得意門生,若不是因為糊名謄錄,光憑他的家世就足可以擠到榜上去。
談到李弘濟,馮太傅連連擺手“算了算了,朝廷選人才,李弘濟他既然能中,也必定是有可選之處,說到底不過是個年輕人,不值得和他計較!”
雖然馮太傅說的大度,但馮思遠還是從他的語氣裏聽出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不過齊何比他更酸“老師您作為天下大儒,又是當今天子的老師,本應該是由您來擔任這一屆的主考官,卻沒想到讓嚴述做了主考官,嚴述不過是個外地剛剛調回來的官員,他哪有資格和您比?”
“這都是聖上的意思,我老了,應該給一些年輕人一些機會!”
“朝廷飽學之士汗牛充棟,一個嚴述算什麽,他這次主持會考,讓珠玉蒙塵,瓦礫橫行!”
從剛才進來,馮思遠就一直聽這個齊何抱怨這,抱怨那,半句也插不上嘴,聽到齊何這句話,他當即便不樂意了,什麽叫‘讓珠玉蒙塵,瓦礫橫行’?他也是大榜上第六名好不好?莫不是說他也是瓦礫?一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口氣!
說完,齊何也回過味來,忙笑著對馮思遠解釋道:“馮賢弟莫要誤會,我絕沒有貶低你的意思,你的才名早已如雷貫耳,這次高中也是眾望所歸!”
就算是心裏再怎麽不高興,馮思遠也不能當著他的麵表現出來,這點涵養他還是有的!隻是笑了笑說了句“無妨!”
第15章 殿試
放榜之後,馮思遠的應酬比以前更多了,心裏對李弘濟念念不忘,但又不知道該以怎樣的麵目去見他,以前,馮思遠是風流才子,寶馬雕車文采斐然,而李弘濟不過是個街邊算命的。
可大考之後,這個街邊算命,給人做泥瓦匠,隻比乞丐強一點的人居然生生壓了他一頭,這讓他心裏十分的不好受。
如果可以的話,他寧可自己不要中這個第六名,也不希望李弘濟考中。
因為,他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可以給李弘濟的了,現在全京城的達官貴人都恨不得捧著金銀財寶去結交李弘濟!
放榜之後,便是殿試。
一大早,高中的進士便等待在了東華門外。進士的隊伍六人一排,他就是第六名,站在第一排末,左邊就是李弘濟,他今天終於穿了件沒有補丁的衣服,隻是衣料做工依舊寒酸。明明已經中了進士,為何還會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集英殿內,穿著明黃色龍袍的皇帝就端坐在大殿龍椅之上,馮思遠和眾多進士一樣,朝皇帝行大禮。
略微一抬頭便看到了當今官家,剛剛二十出頭,正是大有作為的年紀。
大禮之後,眾學子分別入座,由禮部的官員將殿試試捲髮了下來。
試卷上寫道:“當時則用,過則舍之,有易則易之”
馮思遠心中一怔,這個考題,有些詭異!
這兩句話出自《漢書,嚴安傳》,但這句話則是戰國時候齊國鄒衍說的,這個鄒衍很難界定,有些人認為他是道家的,有些人認為他是陰陽家的。
這是皇帝親自出的考題,四書五經那麽多字,偏偏選中了這一段話。
上次拜訪馮太傅,在齊何走後,馮太傅便對他說此時官家聖意難測,他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馮思遠心中隱隱感覺出皇帝的意圖,卻由於這個想法太過離經叛道,不得不強壓下來。大宋立國近百年,現如今正是政治清明的時期,對於皇帝的意圖,他不敢亂猜,一旦猜錯便可能大禍臨頭,所以隻能是貌合神離的寫一篇歌功頌德的策論,就算是寫不到皇帝的心坎裏,起碼不會有大錯,這是他想到的最為穩妥的寫法。
半柱香未到,便已經有人捧著試卷送到考官麵前,考官將他的試卷遞呈皇上。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大慶的殿試,不以策論內容論優劣,而是以交卷的速度定勝負,前幾次考試,第一個交卷者,都被欽點為狀元,後交卷的,寫的再好,也會排在末尾。
馮思遠抬頭看了一眼,這人正是會試的第一名吳中予,聽說他省試的時候便考了第一名,看來大慶又要出個連中三元的士子了。
可奇怪的是,那吳中予跪在殿上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等到皇上的半句話,按道理來說,這時候皇上怎麽也得稱讚兩句才是,馮思遠也好奇。就又抬眼去看,卻看到皇上從龍椅上走了下來,嚇得他趕緊低頭寫自己的文章。
皇帝下來走了一圈,就站到了馮思遠前麵,一條真龍立在當前,馮思遠隻覺得自己握筆的手都在顫抖,就算是皇帝不說不笑不出一點聲,那威懾也住夠壓垮馮思遠敏感的神經。
站了一會,皇帝走了,馮思遠這才算鬆了口氣。
很快,自己左邊的李弘濟也放下了毛筆,李弘濟扭頭,見他正輕輕吹幹試卷是的墨跡。這下馮思遠心中雷聲大作,奮筆疾書,落在別人身後,還情有可原,落在李弘濟身後,罪無可恕!
正當李弘濟捧起試卷要交到考官手裏時,馮思遠也急忙放下毛筆,一邊吹幹試卷一邊朝知貢舉小跑過去。
知貢舉是個五六十歲,精神矍鑠的老人家,馮思遠知道他正是剛剛從外地調回京城來,主持這次會試的嚴述嚴大人。同時收到他們的試卷,嚴大人雖然姓叫嚴述,卻一點都不嚴肅,笑著朝他們打趣道:“你們兩個是不是約好的同時交卷,我見你撂筆後不急不燥的等著他,他就急忙書寫,真是有趣!”
馮思遠心裏奇怪,莫非李弘濟剛才真的有意等自己?他撂下筆的時候,自己還有三句話沒有寫完,若是他那時候就交卷,自己必定追不上他,那麽名次也肯定落在他後麵。
他這一句話,連齊何一塊貶了。齊何麵色略微有些變化,但也不好對自己的老師說什麽!
“哎,想我馮仲先年過而立,才有這麽一個兒子,百般疼愛,沒想到給寵壞了,現如今文不成武不就,就知道給我惹是生非,前幾天因為一個玉佩,跟人打了起來,我就讓人捆了送回老家,眼不見為淨吧!”
三個人聊著聊著,自然就聊到了今年的會試,齊何也是今年的舉子,自負滿腹才學卻榜上無名,說起這件事,他便滿心的不服氣,言語裏酸酸的:“我就說糊名和謄錄不好,一直建議老師您向朝廷提議廢除此項規定,這樣一來,什麽樣的人都有可能被選上,就連李弘濟那種譁眾取寵之徒都進了大榜的第五名,這不是讓天下那些正經讀書的學子們寒心嗎?”
朝廷防止考官徇私情提拔自己的學生子族,便把考生的姓名籍貫封了起來,又擔心考生在試卷上與考官串通作弊,又由人將考生的試卷謄寫一遍。
馮思遠沒覺得糊名和謄錄不好,若不然的話,依照自己這馮氏旁支的地位,肚子裏有再多的墨水,也上不了今年的大榜。但是齊何就不一樣 ,他既是開國功臣之後,又是馮太傅的得意門生,若不是因為糊名謄錄,光憑他的家世就足可以擠到榜上去。
談到李弘濟,馮太傅連連擺手“算了算了,朝廷選人才,李弘濟他既然能中,也必定是有可選之處,說到底不過是個年輕人,不值得和他計較!”
雖然馮太傅說的大度,但馮思遠還是從他的語氣裏聽出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不過齊何比他更酸“老師您作為天下大儒,又是當今天子的老師,本應該是由您來擔任這一屆的主考官,卻沒想到讓嚴述做了主考官,嚴述不過是個外地剛剛調回來的官員,他哪有資格和您比?”
“這都是聖上的意思,我老了,應該給一些年輕人一些機會!”
“朝廷飽學之士汗牛充棟,一個嚴述算什麽,他這次主持會考,讓珠玉蒙塵,瓦礫橫行!”
從剛才進來,馮思遠就一直聽這個齊何抱怨這,抱怨那,半句也插不上嘴,聽到齊何這句話,他當即便不樂意了,什麽叫‘讓珠玉蒙塵,瓦礫橫行’?他也是大榜上第六名好不好?莫不是說他也是瓦礫?一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口氣!
說完,齊何也回過味來,忙笑著對馮思遠解釋道:“馮賢弟莫要誤會,我絕沒有貶低你的意思,你的才名早已如雷貫耳,這次高中也是眾望所歸!”
就算是心裏再怎麽不高興,馮思遠也不能當著他的麵表現出來,這點涵養他還是有的!隻是笑了笑說了句“無妨!”
第15章 殿試
放榜之後,馮思遠的應酬比以前更多了,心裏對李弘濟念念不忘,但又不知道該以怎樣的麵目去見他,以前,馮思遠是風流才子,寶馬雕車文采斐然,而李弘濟不過是個街邊算命的。
可大考之後,這個街邊算命,給人做泥瓦匠,隻比乞丐強一點的人居然生生壓了他一頭,這讓他心裏十分的不好受。
如果可以的話,他寧可自己不要中這個第六名,也不希望李弘濟考中。
因為,他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可以給李弘濟的了,現在全京城的達官貴人都恨不得捧著金銀財寶去結交李弘濟!
放榜之後,便是殿試。
一大早,高中的進士便等待在了東華門外。進士的隊伍六人一排,他就是第六名,站在第一排末,左邊就是李弘濟,他今天終於穿了件沒有補丁的衣服,隻是衣料做工依舊寒酸。明明已經中了進士,為何還會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集英殿內,穿著明黃色龍袍的皇帝就端坐在大殿龍椅之上,馮思遠和眾多進士一樣,朝皇帝行大禮。
略微一抬頭便看到了當今官家,剛剛二十出頭,正是大有作為的年紀。
大禮之後,眾學子分別入座,由禮部的官員將殿試試捲髮了下來。
試卷上寫道:“當時則用,過則舍之,有易則易之”
馮思遠心中一怔,這個考題,有些詭異!
這兩句話出自《漢書,嚴安傳》,但這句話則是戰國時候齊國鄒衍說的,這個鄒衍很難界定,有些人認為他是道家的,有些人認為他是陰陽家的。
這是皇帝親自出的考題,四書五經那麽多字,偏偏選中了這一段話。
上次拜訪馮太傅,在齊何走後,馮太傅便對他說此時官家聖意難測,他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馮思遠心中隱隱感覺出皇帝的意圖,卻由於這個想法太過離經叛道,不得不強壓下來。大宋立國近百年,現如今正是政治清明的時期,對於皇帝的意圖,他不敢亂猜,一旦猜錯便可能大禍臨頭,所以隻能是貌合神離的寫一篇歌功頌德的策論,就算是寫不到皇帝的心坎裏,起碼不會有大錯,這是他想到的最為穩妥的寫法。
半柱香未到,便已經有人捧著試卷送到考官麵前,考官將他的試卷遞呈皇上。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大慶的殿試,不以策論內容論優劣,而是以交卷的速度定勝負,前幾次考試,第一個交卷者,都被欽點為狀元,後交卷的,寫的再好,也會排在末尾。
馮思遠抬頭看了一眼,這人正是會試的第一名吳中予,聽說他省試的時候便考了第一名,看來大慶又要出個連中三元的士子了。
可奇怪的是,那吳中予跪在殿上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等到皇上的半句話,按道理來說,這時候皇上怎麽也得稱讚兩句才是,馮思遠也好奇。就又抬眼去看,卻看到皇上從龍椅上走了下來,嚇得他趕緊低頭寫自己的文章。
皇帝下來走了一圈,就站到了馮思遠前麵,一條真龍立在當前,馮思遠隻覺得自己握筆的手都在顫抖,就算是皇帝不說不笑不出一點聲,那威懾也住夠壓垮馮思遠敏感的神經。
站了一會,皇帝走了,馮思遠這才算鬆了口氣。
很快,自己左邊的李弘濟也放下了毛筆,李弘濟扭頭,見他正輕輕吹幹試卷是的墨跡。這下馮思遠心中雷聲大作,奮筆疾書,落在別人身後,還情有可原,落在李弘濟身後,罪無可恕!
正當李弘濟捧起試卷要交到考官手裏時,馮思遠也急忙放下毛筆,一邊吹幹試卷一邊朝知貢舉小跑過去。
知貢舉是個五六十歲,精神矍鑠的老人家,馮思遠知道他正是剛剛從外地調回京城來,主持這次會試的嚴述嚴大人。同時收到他們的試卷,嚴大人雖然姓叫嚴述,卻一點都不嚴肅,笑著朝他們打趣道:“你們兩個是不是約好的同時交卷,我見你撂筆後不急不燥的等著他,他就急忙書寫,真是有趣!”
馮思遠心裏奇怪,莫非李弘濟剛才真的有意等自己?他撂下筆的時候,自己還有三句話沒有寫完,若是他那時候就交卷,自己必定追不上他,那麽名次也肯定落在他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