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撕破臉。這類交互攻訐總得持續兩三個月不罷休。
最近在亞倫·坎貝爾平靜生活中掀起波瀾的,正是類似的狀況。
亞倫秉性仁慈,從沒想過要冒犯誰。有時候他會替《周日守望者報》寫些歷史書的書評。這是一份和《周日時報》以及《觀察家報》有些雷同的周報。
6月中這家報紙寄了一本名為《查理二世的晚年》的書給他,作者k.i.坎貝爾(牛津碩士)在書中對於1680到1685年間的歷史事件提出極具分量的論述。亞倫的書評刊登在次周報紙上,惹起爭端的是書評結尾的幾句話。
坎貝爾先生的著作並未賦予這個主題任何新意,而且通篇不乏可議之處。例如威廉·羅素爵士對黑麥屋陰謀並非毫無所悉。還有芭芭拉·維莉兒,也就是卡索曼夫人,其實是在1670年被冊封為克利夫蘭女公爵的,而不是作者所說的1680年。還有,不知坎貝爾先生有何依據,竟提出這位夫人身材嬌小而且有一頭紅褐色秀髮的獨特論點?
亞倫在周五寄出他的書評後,沒把它放在心上。隔了9天他接到一封作者從赫特福郡哈本丹寄來的信,裏頭寫著:
容我說明,在你書評中被稱為“獨特”論點的根據,乃來自那位夫人的惟一立傳者,史丹曼。倘若貴書評人對於他的著作不熟悉,建議不妨走一趟大英博物館,相信會有助於釋疑。
這話嚴重激怒了亞倫。
很抱歉在書評中挑起如此細瑣的情節(他在回函中寫著),也多謝坎貝爾先生好意提及這本我早已熟悉的著作。但我認為與其造訪大英博物館,不如到國家肖像館逛逛,坎貝爾先生將會在那兒找到雷利為這位美麗悍婦所繪的肖像畫。畫中人有著黝黑的頭髮,體態豐滿。畫家阿諛肖像主角乃常有的事,但總不至於把金髮畫成褐發,或者將一名宮廷女貴族畫得比她本人更加肥胖才是。
這樣的回覆夠犀利吧,亞倫心想,距離兩敗俱傷也不遠了。
可是這條從哈本丹竄出來的毒蛇開始攻擊他的要害。在討論幾幅肖像畫後作出結語:
附帶一提,貴書評人形容這位女士為“悍婦”,實在是好樣的。這說法又有什麽根據呢?似乎意指她脾氣暴躁且花錢如流水。當一個男人對女人的這兩項特質表現出莫名的驚駭時,就讓人不禁想問,他是不是個沒結過婚的王老五。
這話讓亞倫氣得跳腳。他介意的不是對方汙衊他的歷史涵養,而是指控他對女人一無所知——而這點,其實也沒錯。
k.i.坎貝爾明明理虧,他心想,而他自己心裏也明白,隻是在試圖轉移焦點。他的回覆將報紙炒得火熱,當其他讀者也被卷進這場爭論時,情況變得更加難以收拾。
大量信件湧入報社。有個住在卻爾登罕的讀者說,他們家族有一幅世代流傳的肖像畫,裏頭的克利夫蘭女公爵留著不深不淺的褐發。還有一個在圖書館工作的學者要他們清楚定義他們刊登出來的字眼,說明“豐滿”究竟是什麽意思,以及根據今天的標準來看,指的是身體的哪個部位。
“老天,”《周日守望者報》的編輯說,“自從尼爾森玻璃眼珠事件之後,就沒見過這種盛況了。讓他們繼續亂吧。”
這場論戰一直延燒過7月和8月。那位不幸的查理二世情婦現今被批得如此惡名昭彰,簡直是撒繆爾·丕普斯那個年代的翻版。她的許多外貌特徵被拿來大肆品評。接著又有一個名叫基甸·菲爾博士的學者加入這場混戰,而且似乎樂得將兩個坎貝爾玩弄於股掌,把所有人攪得暈頭轉向。
編輯最後跳出來終止這場論戰。主要是因為內容太過細微瑣碎,且口吻瀕臨粗鄙;其次兩造爭執已陷入混亂,沒有人曉得相互謾罵的起因為何了。
可是亞倫還是很想把k.i.坎貝爾丟到油鍋裏去。
k.i.坎貝爾每周都會來信,內容就像狙擊兵那樣迂迴閃躲,而且總是深深刺傷亞倫。漸漸的,亞倫得了個看似隱晦但明顯是行為不檢的壞名聲:“膽敢汙衊一個死去的女人,當然也會汙衊身邊的所有女人。”k.i.坎貝爾的最後一封信很明顯就是這意思。
他係上的同事都拿這件事開玩笑,大學部的學生似乎也把這當笑柄。“扯濫汙”是一一種說法,“歹戲拖棚”是另一個。
當這場論戰終於結束,他大大鬆了口氣。即使此刻坐在火車站餐廳前,喝著澀茶吃著幹硬的三明治,一邊翻閱《周日守望者報》,心中依然忐忑,怕又瞄見關於克利夫蘭女公爵的評論,k.i.坎貝爾的文章又悄悄潛入專欄。
沒有,什麽都沒有。嗯,就這趟旅程來說這至少是個好兆頭。
餐廳牆上的時鍾指著9點40分。
他猛然想起自己還得趕火車。他大口灌下那杯茶(越是在這種關頭,你越會發現茶格外燙嘴!),匆忙沖回實施燈火管製的黑暗月台。他再度在收票口花了幾分鍾時間找他的車票,摸遍全身口袋,總算在第一個口袋裏找到。他以蠕動的姿態穿越人群和行李車,好不容易瞧見右側月台並順利回到車廂,在這同時火車各節車廂門陸續關閉,汽笛嗚嗚響起。
火車平滑向前啟動。
偉大的冒險終於開始。重拾平日生活步調的亞倫站在昏暗的通道裏大口喘氣。他腦中閃過那封從蘇格蘭寄來的信裏的若幹字句:“席拉城堡,位於英維勒瑞,芬湖上。”有種神奇的音律。他一邊玩味一邊走進他的包廂,打開門,整個人傻在那兒。
最近在亞倫·坎貝爾平靜生活中掀起波瀾的,正是類似的狀況。
亞倫秉性仁慈,從沒想過要冒犯誰。有時候他會替《周日守望者報》寫些歷史書的書評。這是一份和《周日時報》以及《觀察家報》有些雷同的周報。
6月中這家報紙寄了一本名為《查理二世的晚年》的書給他,作者k.i.坎貝爾(牛津碩士)在書中對於1680到1685年間的歷史事件提出極具分量的論述。亞倫的書評刊登在次周報紙上,惹起爭端的是書評結尾的幾句話。
坎貝爾先生的著作並未賦予這個主題任何新意,而且通篇不乏可議之處。例如威廉·羅素爵士對黑麥屋陰謀並非毫無所悉。還有芭芭拉·維莉兒,也就是卡索曼夫人,其實是在1670年被冊封為克利夫蘭女公爵的,而不是作者所說的1680年。還有,不知坎貝爾先生有何依據,竟提出這位夫人身材嬌小而且有一頭紅褐色秀髮的獨特論點?
亞倫在周五寄出他的書評後,沒把它放在心上。隔了9天他接到一封作者從赫特福郡哈本丹寄來的信,裏頭寫著:
容我說明,在你書評中被稱為“獨特”論點的根據,乃來自那位夫人的惟一立傳者,史丹曼。倘若貴書評人對於他的著作不熟悉,建議不妨走一趟大英博物館,相信會有助於釋疑。
這話嚴重激怒了亞倫。
很抱歉在書評中挑起如此細瑣的情節(他在回函中寫著),也多謝坎貝爾先生好意提及這本我早已熟悉的著作。但我認為與其造訪大英博物館,不如到國家肖像館逛逛,坎貝爾先生將會在那兒找到雷利為這位美麗悍婦所繪的肖像畫。畫中人有著黝黑的頭髮,體態豐滿。畫家阿諛肖像主角乃常有的事,但總不至於把金髮畫成褐發,或者將一名宮廷女貴族畫得比她本人更加肥胖才是。
這樣的回覆夠犀利吧,亞倫心想,距離兩敗俱傷也不遠了。
可是這條從哈本丹竄出來的毒蛇開始攻擊他的要害。在討論幾幅肖像畫後作出結語:
附帶一提,貴書評人形容這位女士為“悍婦”,實在是好樣的。這說法又有什麽根據呢?似乎意指她脾氣暴躁且花錢如流水。當一個男人對女人的這兩項特質表現出莫名的驚駭時,就讓人不禁想問,他是不是個沒結過婚的王老五。
這話讓亞倫氣得跳腳。他介意的不是對方汙衊他的歷史涵養,而是指控他對女人一無所知——而這點,其實也沒錯。
k.i.坎貝爾明明理虧,他心想,而他自己心裏也明白,隻是在試圖轉移焦點。他的回覆將報紙炒得火熱,當其他讀者也被卷進這場爭論時,情況變得更加難以收拾。
大量信件湧入報社。有個住在卻爾登罕的讀者說,他們家族有一幅世代流傳的肖像畫,裏頭的克利夫蘭女公爵留著不深不淺的褐發。還有一個在圖書館工作的學者要他們清楚定義他們刊登出來的字眼,說明“豐滿”究竟是什麽意思,以及根據今天的標準來看,指的是身體的哪個部位。
“老天,”《周日守望者報》的編輯說,“自從尼爾森玻璃眼珠事件之後,就沒見過這種盛況了。讓他們繼續亂吧。”
這場論戰一直延燒過7月和8月。那位不幸的查理二世情婦現今被批得如此惡名昭彰,簡直是撒繆爾·丕普斯那個年代的翻版。她的許多外貌特徵被拿來大肆品評。接著又有一個名叫基甸·菲爾博士的學者加入這場混戰,而且似乎樂得將兩個坎貝爾玩弄於股掌,把所有人攪得暈頭轉向。
編輯最後跳出來終止這場論戰。主要是因為內容太過細微瑣碎,且口吻瀕臨粗鄙;其次兩造爭執已陷入混亂,沒有人曉得相互謾罵的起因為何了。
可是亞倫還是很想把k.i.坎貝爾丟到油鍋裏去。
k.i.坎貝爾每周都會來信,內容就像狙擊兵那樣迂迴閃躲,而且總是深深刺傷亞倫。漸漸的,亞倫得了個看似隱晦但明顯是行為不檢的壞名聲:“膽敢汙衊一個死去的女人,當然也會汙衊身邊的所有女人。”k.i.坎貝爾的最後一封信很明顯就是這意思。
他係上的同事都拿這件事開玩笑,大學部的學生似乎也把這當笑柄。“扯濫汙”是一一種說法,“歹戲拖棚”是另一個。
當這場論戰終於結束,他大大鬆了口氣。即使此刻坐在火車站餐廳前,喝著澀茶吃著幹硬的三明治,一邊翻閱《周日守望者報》,心中依然忐忑,怕又瞄見關於克利夫蘭女公爵的評論,k.i.坎貝爾的文章又悄悄潛入專欄。
沒有,什麽都沒有。嗯,就這趟旅程來說這至少是個好兆頭。
餐廳牆上的時鍾指著9點40分。
他猛然想起自己還得趕火車。他大口灌下那杯茶(越是在這種關頭,你越會發現茶格外燙嘴!),匆忙沖回實施燈火管製的黑暗月台。他再度在收票口花了幾分鍾時間找他的車票,摸遍全身口袋,總算在第一個口袋裏找到。他以蠕動的姿態穿越人群和行李車,好不容易瞧見右側月台並順利回到車廂,在這同時火車各節車廂門陸續關閉,汽笛嗚嗚響起。
火車平滑向前啟動。
偉大的冒險終於開始。重拾平日生活步調的亞倫站在昏暗的通道裏大口喘氣。他腦中閃過那封從蘇格蘭寄來的信裏的若幹字句:“席拉城堡,位於英維勒瑞,芬湖上。”有種神奇的音律。他一邊玩味一邊走進他的包廂,打開門,整個人傻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