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們便要完成此行最重要的一件事——取出《蘭亭序》真跡和天刑之觴。
辯才告訴他們,這兩樣東西都埋在蘭渚山上。一想到歷經千難萬險之後,終於要一睹《蘭亭序》真容,進而窺破隱藏在它背後的種種秘密,蕭君默的心情不禁有些激動。
蘭渚山位於山陰縣西南二十多裏處,眾人不消片刻便來到了山腳下。蕭君默此前調查辯才時便已知道,這裏就是當年王羲之與眾友人舉行蘭亭會的地方。在盛夏的陽光下,蕭君默舉目四望,但見滿山草木翠綠蔥蘢,間或有一兩道飛瀑如同白練一般掛在山崖,果然正如王羲之在《蘭亭序》中所描繪的那樣: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辯才一馬當先,帶著眾人策馬走上蜿蜒曲折的山道。
“法師,據我所知,您和智永法師當年離開江陵回到越州,便是隱居於此山吧?”蕭君默問。
辯才一笑:“貧僧的事情,還有什麽是蕭郎不知道的?”
“晚輩所知道的,也就到這裏為止了。”蕭君默道,“對了,說到這個,我倒想起來了,幾年前魏王修纂《括地誌》,似乎派了不少人到這裏來,也不知道在找什麽。”
“事到如今,他們找什麽,蕭郎還猜不出來嗎?”
蕭君默笑了笑:“現在自然是可以猜到了。我想,他們定是要尋找智永法師的墓穴,或者是舍利塔之類的。”
“蕭郎猜得沒錯。隻可惜,他們就算是把這座山刨一個遍,也斷斷找不到。”
“依我看,智永法師圓寂之後,肯定都沒有修墓起塔吧?”
“還是蕭郎聰明。”辯才苦笑了一下,“先師若是修墓起塔,那麽世間所有覬覦《蘭亭序》之人,不管是魏王、皇帝還是冥藏,不就能一個個按圖索驥找過來了嗎?”
說話間,眾人來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前,馬兒進不去,眾人便將馬匹係在山道旁,隨辯才走進了竹林。這片竹林很大,幽深靜謐,此時外麵已是艷陽高照、暑氣蒸騰,竹林中卻是一片清涼。山風徐來,拂過麵頰,吹動竹葉沙沙作響,更是令人心曠神怡。
約莫走了一刻鍾,辯才領著眾人走出竹林,眼前是一片山坳中的空地。讓蕭君默沒想到的是,這裏居然藏著一片塔林,放眼望去,足有近百座高矮不一、造型各異的墓塔坐落其間。在蕭君默的印象中,似乎隻在嵩山少林寺見過如此壯觀的塔林。
“法師,這裏為何有這麽多墓塔?”蕭君默詫異。
“此地山清水秀,遠離塵囂,不正是出家人最好的埋骨之地嗎?”辯才淡淡道,“自魏晉南北朝數百年來,歷代多有名僧歸葬此處,就比如王羲之的方外好友支遁法師。”
蕭君默知道,支遁是東晉年間的一代高僧,精通老莊,深研佛法,於剡縣立寺行道,常與王羲之、謝安、許詢、孫綽等當時名士遊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曾奉詔入京宣講佛法,後來圓寂於剡縣,卻不知他的墓塔竟然是在此處。
眾人來到塔林中央,辯才指著一座三丈多高的磚塔道:“這座便是支遁法師的靈塔。”蕭君默依言望去,但見一座單層密簷的六角形磚塔,上有塔剎,中間是塔身,下麵是須彌座,疊簷七重,看上去很有氣勢。
一般而言,墓塔之下都會建有墓室或地宮。蕭君默想,今日要找的東西,想必便是藏在某座墓塔的下麵。
片刻後,辯才領著眾人來到塔林的西北角,在一座造型普通的墓塔前停了下來。
蕭君默立刻意識到,這座墓塔下麵一定建有地宮,且麵積不小。因為它坐落在整片塔林的邊緣,會有足夠的地下空間修建地宮。這麽想著,蕭君默便仔細打量了起來:此塔為方形,高度不足兩丈,單層單簷,磚石混合,塔門、塔剎和塔銘皆用青石雕成,塔身則是磚砌。蕭君默留意了一下銘文,上麵依稀刻有“上道下隱法師”的字樣,圓寂的時間是晉穆帝昇平四年,即蘭亭會七年後,王羲之去世的前一年。
道隱法師?
蕭君默眉頭微蹙,盡力回想,當初王羲之的方外友人中是否有一個叫道隱的,結果想來想去卻一無所獲。他隻記得,王羲之的方外好友除了支遁之外,還有一位竺道潛,但從未聽說過這個道隱。
“蕭郎可是在想,這位道隱法師是什麽人?”辯才看穿了他的心思。
“是的,晚輩孤陋寡聞,對這位法師一無所知。”
辯才嗬嗬一笑:“不是你孤陋寡聞,而是世上從來沒有這個人。”
蕭君默一怔,旋即啞然失笑。
很顯然,這是一座掩人耳目的假墓塔。王羲之在去世之前,專門修造這樣一座假墓塔來藏匿《蘭亭序》和天刑之觴,無疑是很高明的做法。因為所謂的道隱法師根本就不存在,自然也就沒人知道他跟王羲之的關係,因而也就不可能懷疑這座塔有什麽問題。所以,即使之前魏王的人找到這片塔林,他們也絕不會料到這兩樣東西會藏在這座墓塔之中。
辯才吩咐楚離桑等人去撿一些粗樹枝來當火把,然後繞到墓塔的側麵,蹲下身來,在一尺餘高的地方摸索著。蕭君默注意到,似乎有一塊磚石鬆動了一下,接著便看到辯才把那塊磚抽了出來,然後把手伸進了磚洞中。忽然,塔門傳出一聲悶響,隻見那扇沉重的石門慢慢向左移動,直到露出一尺來寬才停住,可供一人側身進入。蕭君默一看,門後是下行的石階,石階上和兩側的石壁都因久未見光而長滿了青苔。
辯才告訴他們,這兩樣東西都埋在蘭渚山上。一想到歷經千難萬險之後,終於要一睹《蘭亭序》真容,進而窺破隱藏在它背後的種種秘密,蕭君默的心情不禁有些激動。
蘭渚山位於山陰縣西南二十多裏處,眾人不消片刻便來到了山腳下。蕭君默此前調查辯才時便已知道,這裏就是當年王羲之與眾友人舉行蘭亭會的地方。在盛夏的陽光下,蕭君默舉目四望,但見滿山草木翠綠蔥蘢,間或有一兩道飛瀑如同白練一般掛在山崖,果然正如王羲之在《蘭亭序》中所描繪的那樣: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辯才一馬當先,帶著眾人策馬走上蜿蜒曲折的山道。
“法師,據我所知,您和智永法師當年離開江陵回到越州,便是隱居於此山吧?”蕭君默問。
辯才一笑:“貧僧的事情,還有什麽是蕭郎不知道的?”
“晚輩所知道的,也就到這裏為止了。”蕭君默道,“對了,說到這個,我倒想起來了,幾年前魏王修纂《括地誌》,似乎派了不少人到這裏來,也不知道在找什麽。”
“事到如今,他們找什麽,蕭郎還猜不出來嗎?”
蕭君默笑了笑:“現在自然是可以猜到了。我想,他們定是要尋找智永法師的墓穴,或者是舍利塔之類的。”
“蕭郎猜得沒錯。隻可惜,他們就算是把這座山刨一個遍,也斷斷找不到。”
“依我看,智永法師圓寂之後,肯定都沒有修墓起塔吧?”
“還是蕭郎聰明。”辯才苦笑了一下,“先師若是修墓起塔,那麽世間所有覬覦《蘭亭序》之人,不管是魏王、皇帝還是冥藏,不就能一個個按圖索驥找過來了嗎?”
說話間,眾人來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前,馬兒進不去,眾人便將馬匹係在山道旁,隨辯才走進了竹林。這片竹林很大,幽深靜謐,此時外麵已是艷陽高照、暑氣蒸騰,竹林中卻是一片清涼。山風徐來,拂過麵頰,吹動竹葉沙沙作響,更是令人心曠神怡。
約莫走了一刻鍾,辯才領著眾人走出竹林,眼前是一片山坳中的空地。讓蕭君默沒想到的是,這裏居然藏著一片塔林,放眼望去,足有近百座高矮不一、造型各異的墓塔坐落其間。在蕭君默的印象中,似乎隻在嵩山少林寺見過如此壯觀的塔林。
“法師,這裏為何有這麽多墓塔?”蕭君默詫異。
“此地山清水秀,遠離塵囂,不正是出家人最好的埋骨之地嗎?”辯才淡淡道,“自魏晉南北朝數百年來,歷代多有名僧歸葬此處,就比如王羲之的方外好友支遁法師。”
蕭君默知道,支遁是東晉年間的一代高僧,精通老莊,深研佛法,於剡縣立寺行道,常與王羲之、謝安、許詢、孫綽等當時名士遊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曾奉詔入京宣講佛法,後來圓寂於剡縣,卻不知他的墓塔竟然是在此處。
眾人來到塔林中央,辯才指著一座三丈多高的磚塔道:“這座便是支遁法師的靈塔。”蕭君默依言望去,但見一座單層密簷的六角形磚塔,上有塔剎,中間是塔身,下麵是須彌座,疊簷七重,看上去很有氣勢。
一般而言,墓塔之下都會建有墓室或地宮。蕭君默想,今日要找的東西,想必便是藏在某座墓塔的下麵。
片刻後,辯才領著眾人來到塔林的西北角,在一座造型普通的墓塔前停了下來。
蕭君默立刻意識到,這座墓塔下麵一定建有地宮,且麵積不小。因為它坐落在整片塔林的邊緣,會有足夠的地下空間修建地宮。這麽想著,蕭君默便仔細打量了起來:此塔為方形,高度不足兩丈,單層單簷,磚石混合,塔門、塔剎和塔銘皆用青石雕成,塔身則是磚砌。蕭君默留意了一下銘文,上麵依稀刻有“上道下隱法師”的字樣,圓寂的時間是晉穆帝昇平四年,即蘭亭會七年後,王羲之去世的前一年。
道隱法師?
蕭君默眉頭微蹙,盡力回想,當初王羲之的方外友人中是否有一個叫道隱的,結果想來想去卻一無所獲。他隻記得,王羲之的方外好友除了支遁之外,還有一位竺道潛,但從未聽說過這個道隱。
“蕭郎可是在想,這位道隱法師是什麽人?”辯才看穿了他的心思。
“是的,晚輩孤陋寡聞,對這位法師一無所知。”
辯才嗬嗬一笑:“不是你孤陋寡聞,而是世上從來沒有這個人。”
蕭君默一怔,旋即啞然失笑。
很顯然,這是一座掩人耳目的假墓塔。王羲之在去世之前,專門修造這樣一座假墓塔來藏匿《蘭亭序》和天刑之觴,無疑是很高明的做法。因為所謂的道隱法師根本就不存在,自然也就沒人知道他跟王羲之的關係,因而也就不可能懷疑這座塔有什麽問題。所以,即使之前魏王的人找到這片塔林,他們也絕不會料到這兩樣東西會藏在這座墓塔之中。
辯才吩咐楚離桑等人去撿一些粗樹枝來當火把,然後繞到墓塔的側麵,蹲下身來,在一尺餘高的地方摸索著。蕭君默注意到,似乎有一塊磚石鬆動了一下,接著便看到辯才把那塊磚抽了出來,然後把手伸進了磚洞中。忽然,塔門傳出一聲悶響,隻見那扇沉重的石門慢慢向左移動,直到露出一尺來寬才停住,可供一人側身進入。蕭君默一看,門後是下行的石階,石階上和兩側的石壁都因久未見光而長滿了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