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頻頻頷首:“不錯,是個好辦法!”
房玄齡和岑文本暗暗交換了一下眼色,卻仍緘口不言。
長孫無忌得了讚許,微露喜色,更趨一步道:“除了釜底抽薪、斷其財源之外,臣還有一策,不知當不當講。”
“講!”
“是。以臣看來,倘若將這些世家大族看成一棵樹,那麽數百年來之時勢變遷,正形同四季之遞嬗。如今此樹雖歷寒秋嚴冬,枝葉大多枯萎凋零,卻仍復屹立不倒、生機未絕,原因究竟何在?其一便是臣方才所言,雄厚之財力恰如碩大之軀幹,足以令其承受風刀霜劍之砍斫,但僅有軀幹是遠遠不夠的,還須有隱藏在土壤之下的深厚根係,方能維持其生機。而臣以為,這些士族之根,便是兩個字:文脈。”
長孫無忌故意頓了頓,暗暗玩味了一下李世民聚精會神、眉頭微蹙的表情,不禁對自己今日的表現頗有幾分自得,旋即接著道:“何謂文脈呢?古人言: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這些士族向來以詩書傳家,其先人教給子孫後代的,又何止一經兩經?故而臣以為,江左士族數百年來之所以生生不息,根源便是在其傳承不絕之文脈……”
“無忌,”李世民忍不住打斷了他的長篇大論,“有什麽法子不妨直接說出來,不要扯得太遠。”
“是,臣這就要說到重點了。”長孫無忌微覺尷尬,咳了咳,接著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廣開科舉取天下士,使得無數寒門子弟擁有了公平、公正的上升之階,此乃陛下澤被群生之盛德,亦我大唐萬千子民之大幸!然則臣也發現,這十數年來的科考,寒門庶族錄取的比例,還是遠遠低於世家大族。箇中原因,首先便是臣方才所言之‘文脈’:士族子弟,家有藏書學有良師,在科考應試中自然優勢占盡;其次,一旦科舉及第,舊士族憑其家族郡望和官場人脈,又能在此後的吏部詮選中幫子弟請託鑽營,快速獲取官職。據臣所知,以王、謝為首的江左士族,這些年經由此途入仕為官者不在少數。故臣之第二策,便是請陛下以維護公平、公正為由,下旨嚴查近年入仕的士族子弟,若涉嫌請託鑽營者,便予以貶謫黜落;今後科考及詮選等事,亦復從嚴審查遴選。如此一來,便能阻斷江左士族的上升之階,令其再無出頭之望。他們若不願坐以待斃,必會鋌而走險,自動暴露。屆時,陛下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其一一剪除。”
長孫無忌一席話說完,大殿上陷入了沉寂。房玄齡和岑文本顯然對這個辦法不敢苟同,但皇帝尚未表態,也不便立即反駁,隻好一邊偷眼觀察皇帝的神色,一邊懷著複雜的心思繼續保持沉默。
李世民聽完,臉上的表情居然沒什麽變化。長孫無忌暗暗瞄了幾眼,心中頓時有些忐忑。片刻後,李世民才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然後並不看長孫無忌,而是對房、岑二人道:“二位聽了這麽久,就沒什麽想說的嗎?”
房玄齡終於沒能忍住,俯首一揖,道:“回陛下,臣以為長孫相公第一策尚無不可,然第二策卻有待商榷。”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說說你的看法。”
“我朝一向吏治清明,雖說吏部選官不乏請託鑽營、貪贓納賄之事,但終究是少數,若以此為由全麵打壓江左士族,恰恰違背了我朝公平、公正的取士原則,一來恐人心不服,二來有損朝廷威信。另外,此議若行,臣擔心主事之人藉機打擊異己、結黨營私,亦恐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互攻訐。若此,必致朝綱紊亂、天下不寧,故臣以為不妥。”
長孫無忌聞言,頗為不悅,正欲出言反駁,卻見皇帝悄悄用眼神製止了他,便強忍下來。李世民看著房玄齡,輕輕一笑:“玄齡啊,你怕有人藉機結黨營私,此慮甚是!朕坐在這方禦榻之上,每日所慮,恐怕沒有比之更甚的了。不過,話說回來,臣子若存了私心,何時不可結黨?何事不能營私?不說別的,就說這幾年有目共睹、愈演愈烈的奪嫡之爭吧,依房愛卿看,在這件事上,大臣們有沒有結黨營私呢?”
房玄齡一怔,心中立時生出不祥的預感。皇帝忽然把話題扯到這上麵,絕對不是無意的,可他到底想說什麽呢?
“回陛下,此事臣從未慮及,亦鮮少關注,故不敢置喙。”
“從未慮及?鮮少關注?”李世民嗬嗬一笑,“不會吧?據朕所知,你家二郎不是跟青雀走得很近嗎?莫非你想告訴朕,他們在一起從來隻談風月,不問國事?”
“這……”房玄齡的神色隱隱有些慌亂,“回陛下,犬子與魏王殿下自小便是玩伴,他們在一起談些什麽,臣雖不知情,但臣相信,犬子定然不會涉足奪嫡之事……”
“是嗎?你就這麽有把握,你家二郎決然不會涉足奪嫡之事?”
“臣……臣擔保,犬子他……他沒有這個膽量。”
“他沒膽量,可你有啊!”李世民斂起笑容,身子微微前傾,“房愛卿,其實你也別急著把自己摘得那麽幹淨。朕知道,滿朝文武介入奪嫡之爭的人多的是,絕對不止你們父子二人。以朕看來,如今我大唐朝廷,可謂是‘文武之官,各有託附;親戚之內,分為朋黨’,大臣們老早就都選好邊、站好隊了。房愛卿貴為百僚之首,應該比朕看得更清楚吧?”
房玄齡和岑文本暗暗交換了一下眼色,卻仍緘口不言。
長孫無忌得了讚許,微露喜色,更趨一步道:“除了釜底抽薪、斷其財源之外,臣還有一策,不知當不當講。”
“講!”
“是。以臣看來,倘若將這些世家大族看成一棵樹,那麽數百年來之時勢變遷,正形同四季之遞嬗。如今此樹雖歷寒秋嚴冬,枝葉大多枯萎凋零,卻仍復屹立不倒、生機未絕,原因究竟何在?其一便是臣方才所言,雄厚之財力恰如碩大之軀幹,足以令其承受風刀霜劍之砍斫,但僅有軀幹是遠遠不夠的,還須有隱藏在土壤之下的深厚根係,方能維持其生機。而臣以為,這些士族之根,便是兩個字:文脈。”
長孫無忌故意頓了頓,暗暗玩味了一下李世民聚精會神、眉頭微蹙的表情,不禁對自己今日的表現頗有幾分自得,旋即接著道:“何謂文脈呢?古人言: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這些士族向來以詩書傳家,其先人教給子孫後代的,又何止一經兩經?故而臣以為,江左士族數百年來之所以生生不息,根源便是在其傳承不絕之文脈……”
“無忌,”李世民忍不住打斷了他的長篇大論,“有什麽法子不妨直接說出來,不要扯得太遠。”
“是,臣這就要說到重點了。”長孫無忌微覺尷尬,咳了咳,接著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廣開科舉取天下士,使得無數寒門子弟擁有了公平、公正的上升之階,此乃陛下澤被群生之盛德,亦我大唐萬千子民之大幸!然則臣也發現,這十數年來的科考,寒門庶族錄取的比例,還是遠遠低於世家大族。箇中原因,首先便是臣方才所言之‘文脈’:士族子弟,家有藏書學有良師,在科考應試中自然優勢占盡;其次,一旦科舉及第,舊士族憑其家族郡望和官場人脈,又能在此後的吏部詮選中幫子弟請託鑽營,快速獲取官職。據臣所知,以王、謝為首的江左士族,這些年經由此途入仕為官者不在少數。故臣之第二策,便是請陛下以維護公平、公正為由,下旨嚴查近年入仕的士族子弟,若涉嫌請託鑽營者,便予以貶謫黜落;今後科考及詮選等事,亦復從嚴審查遴選。如此一來,便能阻斷江左士族的上升之階,令其再無出頭之望。他們若不願坐以待斃,必會鋌而走險,自動暴露。屆時,陛下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其一一剪除。”
長孫無忌一席話說完,大殿上陷入了沉寂。房玄齡和岑文本顯然對這個辦法不敢苟同,但皇帝尚未表態,也不便立即反駁,隻好一邊偷眼觀察皇帝的神色,一邊懷著複雜的心思繼續保持沉默。
李世民聽完,臉上的表情居然沒什麽變化。長孫無忌暗暗瞄了幾眼,心中頓時有些忐忑。片刻後,李世民才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然後並不看長孫無忌,而是對房、岑二人道:“二位聽了這麽久,就沒什麽想說的嗎?”
房玄齡終於沒能忍住,俯首一揖,道:“回陛下,臣以為長孫相公第一策尚無不可,然第二策卻有待商榷。”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說說你的看法。”
“我朝一向吏治清明,雖說吏部選官不乏請託鑽營、貪贓納賄之事,但終究是少數,若以此為由全麵打壓江左士族,恰恰違背了我朝公平、公正的取士原則,一來恐人心不服,二來有損朝廷威信。另外,此議若行,臣擔心主事之人藉機打擊異己、結黨營私,亦恐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互攻訐。若此,必致朝綱紊亂、天下不寧,故臣以為不妥。”
長孫無忌聞言,頗為不悅,正欲出言反駁,卻見皇帝悄悄用眼神製止了他,便強忍下來。李世民看著房玄齡,輕輕一笑:“玄齡啊,你怕有人藉機結黨營私,此慮甚是!朕坐在這方禦榻之上,每日所慮,恐怕沒有比之更甚的了。不過,話說回來,臣子若存了私心,何時不可結黨?何事不能營私?不說別的,就說這幾年有目共睹、愈演愈烈的奪嫡之爭吧,依房愛卿看,在這件事上,大臣們有沒有結黨營私呢?”
房玄齡一怔,心中立時生出不祥的預感。皇帝忽然把話題扯到這上麵,絕對不是無意的,可他到底想說什麽呢?
“回陛下,此事臣從未慮及,亦鮮少關注,故不敢置喙。”
“從未慮及?鮮少關注?”李世民嗬嗬一笑,“不會吧?據朕所知,你家二郎不是跟青雀走得很近嗎?莫非你想告訴朕,他們在一起從來隻談風月,不問國事?”
“這……”房玄齡的神色隱隱有些慌亂,“回陛下,犬子與魏王殿下自小便是玩伴,他們在一起談些什麽,臣雖不知情,但臣相信,犬子定然不會涉足奪嫡之事……”
“是嗎?你就這麽有把握,你家二郎決然不會涉足奪嫡之事?”
“臣……臣擔保,犬子他……他沒有這個膽量。”
“他沒膽量,可你有啊!”李世民斂起笑容,身子微微前傾,“房愛卿,其實你也別急著把自己摘得那麽幹淨。朕知道,滿朝文武介入奪嫡之爭的人多的是,絕對不止你們父子二人。以朕看來,如今我大唐朝廷,可謂是‘文武之官,各有託附;親戚之內,分為朋黨’,大臣們老早就都選好邊、站好隊了。房愛卿貴為百僚之首,應該比朕看得更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