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塞尼爾·馬斯中士,出生於1974年2月16日,(人工)情報部門,因健康原因2007年6月退伍。
“他們站在哪一邊?”他喃喃自語道,心想他們還能不能更含糊點。他把“軍隊情報”這幾個字寫在手邊的餐巾紙上。
穀歌搜索很快出現了幾頁結果,大部分都是新聞或討論板塊。他打開最上麵那條連結:
……馬斯中士被調派到皇家莫西亞軍團……在一次進攻行動中,他所屬小組的九名成員陣亡,僅他一人倖存……他們執行任務時在赫爾曼德省海得拉巴村南部遇上了路邊炸彈……他內髒受傷,危及性命,臉部與胸部嚴重燒傷。
倖存者——上帝情結?芬利在一滴棕色沙司醬漬旁寫下這句話。他進入全國警察資料庫搜索細節,驚喜地發現了一串信息,包括他的身高(192cm)、婚姻狀況(未婚)、就業狀況(無業)、註冊為殘疾人(是)、旁係親屬(無)及已知地址(過去五年無)。
看到這些信息與埃德蒙茲的推測如此相似,芬利大受鼓舞,馬上去看第二頁,接下來他明白了為什麽馬斯中士會有這麽多記錄了。他的名下附有兩個文檔。第一個是二〇〇七年六月由倫敦警察廳創建的事件報告:
2874 2007.6.26.
倫敦西區波特蘭大街57號,4樓,職業健康套房。
[14:40]上述地址被報發生騷亂。一個病人,萊塞尼爾·馬斯中士,與工作人員發生對抗性衝突。
警方到達時,聽到樓上有人高聲叫喊。確定為馬斯先生(男性,30~40歲,身高一米八以上,白人/英國人,麵部有傷疤),他盤腿坐在地上,兩眼茫然,血從一側臉頰上流下來。桌子被掀翻在地,窗子被砸破。同事去照顧馬斯先生時,我被告知他頭部的傷是自殘所致,沒有其他人受傷。詹姆斯·巴裏克羅醫生認為病人患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因為病人聽到自己由於身體和精神創傷不能重返軍隊的消息時十分狂躁。
醫生與工作人員都不希望事態進一步擴大。沒有理由逮捕他或繼續讓警方介入。因為他的頭部受了傷並有自殺傾向,他們叫了救護車。我在現場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15:30]救護車到達現場。
[15:40]陪同救護車送病人去倫敦大學學院醫院。
[16:05]清理現場。
芬利意識到自己已經站了起來,急於和團隊其他人分享這個最有可能的嫌疑人。他把滑鼠移到第二個文檔上,雙擊,出現了一張照片,上麵有一台破損的電腦,躺在翻倒的桌子旁。他翻到第二張照片,是一扇破損的大窗戶。當他無意中拉到最後一張照片,一股寒意從他背後升起。
這是從敞開的門口拍的,背景中有一個滿臉恐懼的工作人員正擔心地朝這邊張望。照片展示了萊塞尼爾·馬斯臉部深深的鋸齒形傷疤,但是,讓芬利感到膽寒的不是那道可怕的傷疤,而是他的眼睛:蒼白黯淡,毫無情感,充滿算計。
芬利接觸過的殺人惡魔多得自己都記不清了,他發現這些犯下駭人暴行的罪犯有個共同的特徵,眼神疏離冷漠,比如此刻電腦屏幕上盯著他的那雙眼睛。
“埃米莉!亞歷克斯!”他衝著辦公室大吼。
萊塞尼爾·馬斯毫無疑問就是兇手。至於他是拚布娃娃案的兇手還是浮士德案的兇手,芬利不在乎。埃德蒙茲可以努力去搜集證據。
他和巴克斯特要做的隻是找到他。
沃爾夫緊張地等待著。一連幾小時,他望著瓢潑大雨沖刷著大街,時不時地擦拭一下那間幽暗的公寓唯一的窗戶上凝結的水霧,心裏祈禱著他下一秒就會看到馬斯回家,不會錯失消除多年心結的機會。
他必須隨時做好準備。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法獲得救贖了。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得在無孔不入的媒體麵前扮演某個角色,也沒料到馬斯會選擇安德烈婭做自己的信使。如果事情以不同的方式展開,他可能會在星期二上午作為一個英雄走進蘇格蘭場。他隻不過是又一個無辜的目標,在自衛過程中失手殺害了一個有心理疾病的前軍人而已。任何有關他涉及此事的證據都會隨著馬斯的死而消失。他身上仍然帶著精心選擇的剪報,他原本計劃將它們放進馬斯的公寓裏。
大部分文章都與火化殺手的審判有關,譴責警方失敗的原因,屢屢提及幾個人名,分析女學生安娜貝爾·亞當斯如何無辜被害。另外一些文章有關軍隊企圖掩蓋阿富汗傷亡平民尤其是兒童的數量,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馬斯所在軍團參戰期間。沃爾夫確信,人們會認為這些信息刺激了馬斯不穩定的精神狀態,而他遭遇路邊炸彈奇蹟生還的經歷會使這個故事更有說服力。
但現在這一切都沒有意義了。沃爾夫放走了一個嗜血成性的惡魔,而他回到正常生活的希望也隨著這個計劃一起分崩離析。伊莉莎白·塔特和她的女兒原本不該被牽扯進來。他帶著艾什莉一起潛逃的舉動非常魯莽。但最關鍵的是,他沒有料到埃德蒙茲的介入。
這個年輕警探從一開始就在追蹤他,至少發現了一樁馬斯早期的不太成功的謀殺案。沃爾夫知道他把那些發現聯繫起來隻是時間問題。如果他沒有那麽愚蠢地去抨擊埃德蒙茲,他本可以弄清楚他的同事們究竟發現了多少。
巴克斯特對他做過的事和不得不繼續做的事到底了解多少,對他而言無關緊要。他知道她永遠不可能理解,無論她怎樣努力。就算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反麵,她仍然相信法律,相信正義,相信冷漠無情的體製會給撒謊者和腐敗者應有的懲罰。她會視他為敵人——馬斯的同路貨色。
“他們站在哪一邊?”他喃喃自語道,心想他們還能不能更含糊點。他把“軍隊情報”這幾個字寫在手邊的餐巾紙上。
穀歌搜索很快出現了幾頁結果,大部分都是新聞或討論板塊。他打開最上麵那條連結:
……馬斯中士被調派到皇家莫西亞軍團……在一次進攻行動中,他所屬小組的九名成員陣亡,僅他一人倖存……他們執行任務時在赫爾曼德省海得拉巴村南部遇上了路邊炸彈……他內髒受傷,危及性命,臉部與胸部嚴重燒傷。
倖存者——上帝情結?芬利在一滴棕色沙司醬漬旁寫下這句話。他進入全國警察資料庫搜索細節,驚喜地發現了一串信息,包括他的身高(192cm)、婚姻狀況(未婚)、就業狀況(無業)、註冊為殘疾人(是)、旁係親屬(無)及已知地址(過去五年無)。
看到這些信息與埃德蒙茲的推測如此相似,芬利大受鼓舞,馬上去看第二頁,接下來他明白了為什麽馬斯中士會有這麽多記錄了。他的名下附有兩個文檔。第一個是二〇〇七年六月由倫敦警察廳創建的事件報告:
2874 2007.6.26.
倫敦西區波特蘭大街57號,4樓,職業健康套房。
[14:40]上述地址被報發生騷亂。一個病人,萊塞尼爾·馬斯中士,與工作人員發生對抗性衝突。
警方到達時,聽到樓上有人高聲叫喊。確定為馬斯先生(男性,30~40歲,身高一米八以上,白人/英國人,麵部有傷疤),他盤腿坐在地上,兩眼茫然,血從一側臉頰上流下來。桌子被掀翻在地,窗子被砸破。同事去照顧馬斯先生時,我被告知他頭部的傷是自殘所致,沒有其他人受傷。詹姆斯·巴裏克羅醫生認為病人患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因為病人聽到自己由於身體和精神創傷不能重返軍隊的消息時十分狂躁。
醫生與工作人員都不希望事態進一步擴大。沒有理由逮捕他或繼續讓警方介入。因為他的頭部受了傷並有自殺傾向,他們叫了救護車。我在現場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15:30]救護車到達現場。
[15:40]陪同救護車送病人去倫敦大學學院醫院。
[16:05]清理現場。
芬利意識到自己已經站了起來,急於和團隊其他人分享這個最有可能的嫌疑人。他把滑鼠移到第二個文檔上,雙擊,出現了一張照片,上麵有一台破損的電腦,躺在翻倒的桌子旁。他翻到第二張照片,是一扇破損的大窗戶。當他無意中拉到最後一張照片,一股寒意從他背後升起。
這是從敞開的門口拍的,背景中有一個滿臉恐懼的工作人員正擔心地朝這邊張望。照片展示了萊塞尼爾·馬斯臉部深深的鋸齒形傷疤,但是,讓芬利感到膽寒的不是那道可怕的傷疤,而是他的眼睛:蒼白黯淡,毫無情感,充滿算計。
芬利接觸過的殺人惡魔多得自己都記不清了,他發現這些犯下駭人暴行的罪犯有個共同的特徵,眼神疏離冷漠,比如此刻電腦屏幕上盯著他的那雙眼睛。
“埃米莉!亞歷克斯!”他衝著辦公室大吼。
萊塞尼爾·馬斯毫無疑問就是兇手。至於他是拚布娃娃案的兇手還是浮士德案的兇手,芬利不在乎。埃德蒙茲可以努力去搜集證據。
他和巴克斯特要做的隻是找到他。
沃爾夫緊張地等待著。一連幾小時,他望著瓢潑大雨沖刷著大街,時不時地擦拭一下那間幽暗的公寓唯一的窗戶上凝結的水霧,心裏祈禱著他下一秒就會看到馬斯回家,不會錯失消除多年心結的機會。
他必須隨時做好準備。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法獲得救贖了。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得在無孔不入的媒體麵前扮演某個角色,也沒料到馬斯會選擇安德烈婭做自己的信使。如果事情以不同的方式展開,他可能會在星期二上午作為一個英雄走進蘇格蘭場。他隻不過是又一個無辜的目標,在自衛過程中失手殺害了一個有心理疾病的前軍人而已。任何有關他涉及此事的證據都會隨著馬斯的死而消失。他身上仍然帶著精心選擇的剪報,他原本計劃將它們放進馬斯的公寓裏。
大部分文章都與火化殺手的審判有關,譴責警方失敗的原因,屢屢提及幾個人名,分析女學生安娜貝爾·亞當斯如何無辜被害。另外一些文章有關軍隊企圖掩蓋阿富汗傷亡平民尤其是兒童的數量,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馬斯所在軍團參戰期間。沃爾夫確信,人們會認為這些信息刺激了馬斯不穩定的精神狀態,而他遭遇路邊炸彈奇蹟生還的經歷會使這個故事更有說服力。
但現在這一切都沒有意義了。沃爾夫放走了一個嗜血成性的惡魔,而他回到正常生活的希望也隨著這個計劃一起分崩離析。伊莉莎白·塔特和她的女兒原本不該被牽扯進來。他帶著艾什莉一起潛逃的舉動非常魯莽。但最關鍵的是,他沒有料到埃德蒙茲的介入。
這個年輕警探從一開始就在追蹤他,至少發現了一樁馬斯早期的不太成功的謀殺案。沃爾夫知道他把那些發現聯繫起來隻是時間問題。如果他沒有那麽愚蠢地去抨擊埃德蒙茲,他本可以弄清楚他的同事們究竟發現了多少。
巴克斯特對他做過的事和不得不繼續做的事到底了解多少,對他而言無關緊要。他知道她永遠不可能理解,無論她怎樣努力。就算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反麵,她仍然相信法律,相信正義,相信冷漠無情的體製會給撒謊者和腐敗者應有的懲罰。她會視他為敵人——馬斯的同路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