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唐朝詭事錄2長安鬼跡 作者:魏風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日,韋思玄召集門下的幾名術士吃飯,再次研究鍊金術:怎樣才能得到金液呢?大家嘰嘰喳喳地各抒己見。這次吃飯,韋思玄又沒請辛銳。辛銳不知從哪兒得到了他們聚會的消息,飯菜上桌時,他突然出現了,也不說話,而是衝著桌案撒起尿來。
眾人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應對。
有人首先反應過來,大聲斥責,其他人繼而紛紛指責。“怎麽能這樣呢?”“當眾撒尿,你以為你是曹操啊!”“是啊,辛銳先生,不就是沒叫你一起吃飯嗎,何至於此?”
辛銳當時異常憤怒,於是,甩袖而去。他行至庭院的時候,竟忽然消失不見了。
韋思玄這才意識到:這辛銳可能並非常人。此時,有人感到廳中有奇光耀眼,低頭一看,這才發現辛銳的尿液竟已化為紫金!
韋思玄長嘆一聲:“我不識高人啊!”他後悔極了。一個連撒尿都能尿出金子的人,其厲害程度便可想而知了。最關鍵的是,當年嵩山道士跟他說食金液可長生,而那辛銳的尿不就是金液嗎?
其實,辛銳身上每個地方都是金子做的,他的骨骼,他的肌肉,他的眼睛,他的舌頭,他的牙齒……正如韋思玄身邊的一位聰明些的術士總結的那樣:“辛銳,當為紫金精。”
韋思玄問其故。
術士答:“辛,象徵西方庚辛金,而‘銳’字拆開,‘兌’從‘金’,‘兌’亦象徵西方啊。”
我們關心的是,假如這頓飯局叫上辛銳,說不定他一高興,衝著韋思玄嘴裏撒尿,那韋食金液而長生的夢想不就真的實現了嗎?
妖怪大爆炸的時代無奇不有:從遙遠的旅途,到深深的宅院,沒什麽不可以成為妖怪出沒的背景幕布。
東都洛陽陶化裏有一處深宅,文宗大和年間,張秀才寓居於此。
每到晚上,他常常感到心神不定。秀才雖有些膽量,但一個人居此凶宅,卻也著實有些害怕。為壯膽,老兄每每自念:“大丈夫何懼鬼魅!不怕不怕,不怕啊。”但這隻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這天晚上,他喝了些酒,給自己壯壯膽。就在剛要入睡時,發現有道士與僧人各十五名慢慢現身,他們排成六行,神色嚴肅,像踩著鼓點一樣前行。最奇異的是,所有道士都像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一樣,所有僧人從衣著打扮到麵容表情也都一模一樣。可以想像這場景是如何詭異了。
張秀才繼續裝睡,眯眼窺視。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又有二物旋轉著出現在地上,該物為六麵體,上麵共有二十一隻眼,色如火紅。這兩個多眼怪物在地上相互追逐,滾滾有聲。
與此同時,三十名道士和僧人在廳堂中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或跑或走,但依舊保持著同一表情和姿勢。那二物則夾雜在僧道間,不停地發出“骨碌”“嘩啦嘩啦”的聲音,一刻也不歇。他們互相撞擊著,或分或聚,甚是熱鬧。其間,一道士站在地上停了會兒,馬上被身邊的和尚推打,隨後又奔跑起來。
一人忽然高聲叫:“我等已是頂點!”
什麽意思?隻見道士和僧人肅然站立住。這時候,一個多眼怪物對另一個多眼怪物說:“這僧道雖有高深之法,但也必須靠我們才能行進轉動有規律,否則怎麽敢稱卓絕而達到了頂點?”
張秀才鼓足勇氣,抓起枕頭朝他們扔過去。僧道與那兩個多眼怪物大驚,其中一個說:“快走,否則將為此輩所驅使!”
張秀才自然一晚都沒睡好,他不知道自己遇見了什麽怪物。
第二天,他在宅裏搜尋,在牆角,發現一隻落滿灰塵的布囊,裏麵有用於賭博的“長行子”三十個,還有“骰子”一對。
竟是一副賭具作祟。
古代誌怪筆記裏,很多東西都可以修煉為人形,但以骰子為精怪的故事隻此一例。
骰子也就是色子,是古時最常見的賭博與遊戲用具。骰子是三國時被發明出來的,專利人是曹植。最初,它上麵的點是黑色的,到了唐朝被點成紅色,所以故事中有“內四眼剡剡如火色”一說。
骰子用木頭或獸骨做成,溫庭筠有《新添聲楊柳枝詞》一詩:“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唐時,無論宮廷還是民間,都喜歡玩擲骰子的遊戲。
本故事中,與骰子一起出現的“長行子”,也就是幻化成的道士和僧人的玩意兒,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棋子,又稱“雙陸”。所謂雙陸,即“子隨骰行,若得雙六,則無不勝也”。也就是說,兩個六點是最大的,故有此稱。
在唐朝,雙陸超過了流行於魏晉時的樗蒲,成為人們最愛玩的博彩遊戲。因為玩“長行子”時需要靠骰子來決定步法走向,所以才有骰子精之語:“這僧道雖有高深之法,但也必須靠了我們,才能行進轉動有規律,否則怎麽敢稱卓絕而達到了頂點?”
第三卷 仙蹤筆記:真的有神仙嗎?
他們離開少室山大約五裏,忽見遠山之巔,黑雲翻滾,火電閃爍,須臾間,驟雨突降。朱、陳一行人伏於櫪樹林下避雨。過了很長時間,大雨初歇,有異光出現在遠天。隨後,奇蹟出現了。那光中盡是搖曳的鬆樹,有數名仙女手持一塊舞毯,緩緩打開,長達數裏。隨後,又出現數十名仙女,二人一對,舞於毯上,其四周不時出現一如觀音的諸神身影。
懷中月色
九華山道士趙知微,是唐懿宗鹹通年間的高人,一年中秋夜,陰雨連綿,對周圍人說:“甚惜此良宵!”隨後又對隨侍的道童說:“可備美酒鮮果。”
弟子與門客不知其意。
趙知微笑道:“諸位能與我一起賞月嗎?”
眾人驚:大雨夜,去何處賞月?
少頃,趙知微從山房中取杖而出,眾人跟隨。
在這野山雨夜,他們一路攀登,至群山之頂,接下來眾人驚呆:四周大雨滂沱,而峰頂長天清寥,風清月明。眾人歡喜,在群山之巔,借糙而坐,擺設夜宴,詠詩談仙,及至夜半,盡興而歸。此時山下依舊大雨不止,月色難尋。
山下與峰頂可謂兩重天,山下陰雨無月,峰頂明月高懸,趙知微使用幻術了嗎?這是個疑問。
涉及月亮的幻術還沒完。
下麵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懿宗時代,主人公有個袋子,袋子裏滿是月光,可以隨時舀出一勺。
桂林有韓生,生性好酒,一日與同伴出遊,有二人同行,他們三人都帶著僕從,行至桂林郊外的一座寺院,便在此借宿一宿。當夜月明星稀,韓生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似乎想起什麽事,便提著籃子,拿著木勺,來到庭院。
同行的二人也沒睡,正在庭院閑談,見韓生出來,竟拿著籃子和木勺,心生疑惑;又見韓生對著月亮,做舀取月光的動作,就問韓生這是在做什麽。
韓生答:“今夜月明,實在難得,我怕在未來的旅途中會有風雨夜,所以取點月光放到籃子裏以備急用。”
二人大笑,他們當然以為同伴是在夢遊。
第二日天明,三人繼續趕路。同行二人想起昨夜的事,拿來韓生的籃子看,空空如也,二人取笑韓生,認為他昨夜是狂妄之談。韓生沉默不語。
轉上水路,船行至邵平,已是夜晚。他們下船在江邊小亭休息,僕從把酒菜備好,大家開吃。夜中無月,江邊風大,燈燭一點即滅,人們很鬱悶,一人故意揶揄韓生道:“韓先生,你那天收集的月光何在?”
韓生拊掌笑:“我幾乎忘記!稍等。”
韓生隨即出亭,來到江邊,上船取來那籃子和木勺。
回到亭子,他將勺伸入籃中,做舀取狀,後往夜空一灑,頓時有光如月色,滿於江亭間。韓生又舀了數十勺,一時間月色瀲灩,遠近之景盡在眼中,所謂“取籃杓一揮,則白光燎焉,見於梁棟間。如是連數十揮,一坐遂晝如秋天晴夜,月色瀲灩,秋毫皆睹”。
眾人大呼:“真異術也!”
大家飲至四更,酣暢至極。夜宴結束,韓生用勺把月光收入籃中,四周夜黑如故。
桂林有韓生,嗜酒,自雲有道術。一曰,欲自桂過明,同行者二人與俱,止桂林郊外僧寺。韓生夜不睡,自抱一籃,持匏杓,出就庭下。眾往視之,則見以杓酌取月光,作傾瀉狀。韓生曰:“今夕月色難得,我懼他夕風雨夜黑,留此待緩急爾。”眾笑焉。明曰取視之,則空籃弊杓如故,眾益哂其妄。及舟行至邵平,共坐至江亭上,各命仆辦治殽膳,多市酒,期醉。適會天大風,曰暮風益急,燈燭不得張,眾大悶。一客忽念前夕事,戲嬲韓生曰:“子所貯月光,今安在?”韓生撫掌對曰:“我幾忘之。”即狼狽走舟中取籃杓一揮,則白光燎焉見於梁棟間。如是連數十揮,一坐遂晝如秋天晴夜,月色瀲灩,秋毫皆睹。眾乃大呼,痛飲達四鼓。韓生者又酌取而收之籃,夜乃黑如故。(《三水小牘》)
眾人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應對。
有人首先反應過來,大聲斥責,其他人繼而紛紛指責。“怎麽能這樣呢?”“當眾撒尿,你以為你是曹操啊!”“是啊,辛銳先生,不就是沒叫你一起吃飯嗎,何至於此?”
辛銳當時異常憤怒,於是,甩袖而去。他行至庭院的時候,竟忽然消失不見了。
韋思玄這才意識到:這辛銳可能並非常人。此時,有人感到廳中有奇光耀眼,低頭一看,這才發現辛銳的尿液竟已化為紫金!
韋思玄長嘆一聲:“我不識高人啊!”他後悔極了。一個連撒尿都能尿出金子的人,其厲害程度便可想而知了。最關鍵的是,當年嵩山道士跟他說食金液可長生,而那辛銳的尿不就是金液嗎?
其實,辛銳身上每個地方都是金子做的,他的骨骼,他的肌肉,他的眼睛,他的舌頭,他的牙齒……正如韋思玄身邊的一位聰明些的術士總結的那樣:“辛銳,當為紫金精。”
韋思玄問其故。
術士答:“辛,象徵西方庚辛金,而‘銳’字拆開,‘兌’從‘金’,‘兌’亦象徵西方啊。”
我們關心的是,假如這頓飯局叫上辛銳,說不定他一高興,衝著韋思玄嘴裏撒尿,那韋食金液而長生的夢想不就真的實現了嗎?
妖怪大爆炸的時代無奇不有:從遙遠的旅途,到深深的宅院,沒什麽不可以成為妖怪出沒的背景幕布。
東都洛陽陶化裏有一處深宅,文宗大和年間,張秀才寓居於此。
每到晚上,他常常感到心神不定。秀才雖有些膽量,但一個人居此凶宅,卻也著實有些害怕。為壯膽,老兄每每自念:“大丈夫何懼鬼魅!不怕不怕,不怕啊。”但這隻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這天晚上,他喝了些酒,給自己壯壯膽。就在剛要入睡時,發現有道士與僧人各十五名慢慢現身,他們排成六行,神色嚴肅,像踩著鼓點一樣前行。最奇異的是,所有道士都像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一樣,所有僧人從衣著打扮到麵容表情也都一模一樣。可以想像這場景是如何詭異了。
張秀才繼續裝睡,眯眼窺視。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又有二物旋轉著出現在地上,該物為六麵體,上麵共有二十一隻眼,色如火紅。這兩個多眼怪物在地上相互追逐,滾滾有聲。
與此同時,三十名道士和僧人在廳堂中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或跑或走,但依舊保持著同一表情和姿勢。那二物則夾雜在僧道間,不停地發出“骨碌”“嘩啦嘩啦”的聲音,一刻也不歇。他們互相撞擊著,或分或聚,甚是熱鬧。其間,一道士站在地上停了會兒,馬上被身邊的和尚推打,隨後又奔跑起來。
一人忽然高聲叫:“我等已是頂點!”
什麽意思?隻見道士和僧人肅然站立住。這時候,一個多眼怪物對另一個多眼怪物說:“這僧道雖有高深之法,但也必須靠我們才能行進轉動有規律,否則怎麽敢稱卓絕而達到了頂點?”
張秀才鼓足勇氣,抓起枕頭朝他們扔過去。僧道與那兩個多眼怪物大驚,其中一個說:“快走,否則將為此輩所驅使!”
張秀才自然一晚都沒睡好,他不知道自己遇見了什麽怪物。
第二天,他在宅裏搜尋,在牆角,發現一隻落滿灰塵的布囊,裏麵有用於賭博的“長行子”三十個,還有“骰子”一對。
竟是一副賭具作祟。
古代誌怪筆記裏,很多東西都可以修煉為人形,但以骰子為精怪的故事隻此一例。
骰子也就是色子,是古時最常見的賭博與遊戲用具。骰子是三國時被發明出來的,專利人是曹植。最初,它上麵的點是黑色的,到了唐朝被點成紅色,所以故事中有“內四眼剡剡如火色”一說。
骰子用木頭或獸骨做成,溫庭筠有《新添聲楊柳枝詞》一詩:“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唐時,無論宮廷還是民間,都喜歡玩擲骰子的遊戲。
本故事中,與骰子一起出現的“長行子”,也就是幻化成的道士和僧人的玩意兒,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棋子,又稱“雙陸”。所謂雙陸,即“子隨骰行,若得雙六,則無不勝也”。也就是說,兩個六點是最大的,故有此稱。
在唐朝,雙陸超過了流行於魏晉時的樗蒲,成為人們最愛玩的博彩遊戲。因為玩“長行子”時需要靠骰子來決定步法走向,所以才有骰子精之語:“這僧道雖有高深之法,但也必須靠了我們,才能行進轉動有規律,否則怎麽敢稱卓絕而達到了頂點?”
第三卷 仙蹤筆記:真的有神仙嗎?
他們離開少室山大約五裏,忽見遠山之巔,黑雲翻滾,火電閃爍,須臾間,驟雨突降。朱、陳一行人伏於櫪樹林下避雨。過了很長時間,大雨初歇,有異光出現在遠天。隨後,奇蹟出現了。那光中盡是搖曳的鬆樹,有數名仙女手持一塊舞毯,緩緩打開,長達數裏。隨後,又出現數十名仙女,二人一對,舞於毯上,其四周不時出現一如觀音的諸神身影。
懷中月色
九華山道士趙知微,是唐懿宗鹹通年間的高人,一年中秋夜,陰雨連綿,對周圍人說:“甚惜此良宵!”隨後又對隨侍的道童說:“可備美酒鮮果。”
弟子與門客不知其意。
趙知微笑道:“諸位能與我一起賞月嗎?”
眾人驚:大雨夜,去何處賞月?
少頃,趙知微從山房中取杖而出,眾人跟隨。
在這野山雨夜,他們一路攀登,至群山之頂,接下來眾人驚呆:四周大雨滂沱,而峰頂長天清寥,風清月明。眾人歡喜,在群山之巔,借糙而坐,擺設夜宴,詠詩談仙,及至夜半,盡興而歸。此時山下依舊大雨不止,月色難尋。
山下與峰頂可謂兩重天,山下陰雨無月,峰頂明月高懸,趙知微使用幻術了嗎?這是個疑問。
涉及月亮的幻術還沒完。
下麵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懿宗時代,主人公有個袋子,袋子裏滿是月光,可以隨時舀出一勺。
桂林有韓生,生性好酒,一日與同伴出遊,有二人同行,他們三人都帶著僕從,行至桂林郊外的一座寺院,便在此借宿一宿。當夜月明星稀,韓生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似乎想起什麽事,便提著籃子,拿著木勺,來到庭院。
同行的二人也沒睡,正在庭院閑談,見韓生出來,竟拿著籃子和木勺,心生疑惑;又見韓生對著月亮,做舀取月光的動作,就問韓生這是在做什麽。
韓生答:“今夜月明,實在難得,我怕在未來的旅途中會有風雨夜,所以取點月光放到籃子裏以備急用。”
二人大笑,他們當然以為同伴是在夢遊。
第二日天明,三人繼續趕路。同行二人想起昨夜的事,拿來韓生的籃子看,空空如也,二人取笑韓生,認為他昨夜是狂妄之談。韓生沉默不語。
轉上水路,船行至邵平,已是夜晚。他們下船在江邊小亭休息,僕從把酒菜備好,大家開吃。夜中無月,江邊風大,燈燭一點即滅,人們很鬱悶,一人故意揶揄韓生道:“韓先生,你那天收集的月光何在?”
韓生拊掌笑:“我幾乎忘記!稍等。”
韓生隨即出亭,來到江邊,上船取來那籃子和木勺。
回到亭子,他將勺伸入籃中,做舀取狀,後往夜空一灑,頓時有光如月色,滿於江亭間。韓生又舀了數十勺,一時間月色瀲灩,遠近之景盡在眼中,所謂“取籃杓一揮,則白光燎焉,見於梁棟間。如是連數十揮,一坐遂晝如秋天晴夜,月色瀲灩,秋毫皆睹”。
眾人大呼:“真異術也!”
大家飲至四更,酣暢至極。夜宴結束,韓生用勺把月光收入籃中,四周夜黑如故。
桂林有韓生,嗜酒,自雲有道術。一曰,欲自桂過明,同行者二人與俱,止桂林郊外僧寺。韓生夜不睡,自抱一籃,持匏杓,出就庭下。眾往視之,則見以杓酌取月光,作傾瀉狀。韓生曰:“今夕月色難得,我懼他夕風雨夜黑,留此待緩急爾。”眾笑焉。明曰取視之,則空籃弊杓如故,眾益哂其妄。及舟行至邵平,共坐至江亭上,各命仆辦治殽膳,多市酒,期醉。適會天大風,曰暮風益急,燈燭不得張,眾大悶。一客忽念前夕事,戲嬲韓生曰:“子所貯月光,今安在?”韓生撫掌對曰:“我幾忘之。”即狼狽走舟中取籃杓一揮,則白光燎焉見於梁棟間。如是連數十揮,一坐遂晝如秋天晴夜,月色瀲灩,秋毫皆睹。眾乃大呼,痛飲達四鼓。韓生者又酌取而收之籃,夜乃黑如故。(《三水小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