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這麽小,如果沒有人記得的話,會不會是她根本就沒有來這座島?」
式部不想再多說什麽,姑且點點頭,目光突然停留在小廟上。
「這些風鈴和風車是做什麽用的?」
「是護身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東西。鄉下人總是比較迷信些的。」
老人說著,張開那沒了門牙的嘴巴,嗬嗬嗬地笑了。
3
村落的規模雖然不是那麽大,但是道路卻彎彎曲曲、錯綜複雜,外者來很難搞清方向。式部努力把地形記在腦海裏,在村落四處來來回回走著。他忽然發現已經走過幾次的道路上竟然又多出小巷道,搞得他暈頭轉向。這樣的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為了謹慎起見,他確認每戶人家的門牌,隻要遇到路人就會不厭其煩地出示相片請教,不過他也隻是問「有沒有見過兩個陌生女子?」。一方麵他是半死心地認為反正被問到的人一定會回答「沒有印象」,另一方麵確實也沒有人有其他的答案。
式部疲憊至極地坐到路旁的石階上。他在村落後麵徘徊著,然後又回到可以看到那棟大屋宅的高台下。或許是晚風開始吹起,四周迴蕩著喀啦喀啦的空洞的風鳴聲。
野村證實葛木確實上了船。十點鍾出發的遊艇,在正午之前抵達夜叉島。要是她從船上下來的話一定會有人看到的,可是島上卻沒有任何人看見過葛木。不隻是葛木,連與她同行的女子也一樣,這裏的每個人都說沒見到陌生的女子。她們兩人就好像從船上消失一般。
人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既然如此——式部眺望隔著眼前的房子可以看到的港口和海景,籠罩著深秋色彩的海麵沉穩地包圍著島嶼。
——會不會是在船抵達港口之前她們兩人就下了船?也就是說……
式部甩甩頭,將那幾乎要浮上腦海的話硬生生地給甩開。他告訴自己還不到想這種事情的地步,可是,今後該怎麽辦——他邊想邊站了起來。
式部所坐的石階位在神領家所在的高台山麓。短短的石階盡頭處就有一道牌坊豎立著,上麵掛著「神靈神社」的匾額——匾額上的「神靈」該怎麽念呢?要是念戍「zinriyo」的話,就跟神領家的「神領」發音一樣了,可是——式部一邊想著一邊漫不經心地爬上石階:心裏忽然升起一種奇怪的念頭,不覺地停下腳步。
今天一整天,式部都在村落四周來回走動,他感覺到島上似乎隻有一座寺廟,而那座寺廟好似把一般民宅都放大了,寺廟則像是沒有住持一樣空空蕩蕩的。最大的神社位於夜叉嶽的山麓,從那座神社寫著「禦嶽神社」的匾額來看,應該是把夜叉嶽當作神看待吧?其他還有兩三座神社,但是規模都很小。就式部親眼所見,這算是島上第二大的神杜了。
但問題不存在神社的規模。被蒼鬱的森稀所覆蓋的狹窄庭院灑滿了濃濃的綠影,在一片幽暗當中,石疊鋪成的參道從石階那邊筆直地延伸而去。短短的參道兩旁圍著像是匾額一樣的籬笆,用稻草紮實地編紮而成的籬笆上,還插著無以計數的風車。可能是為了用來避雨,籬笆上聊勝於無似地蓋有遮雨簷,而且到處掛滿了風鈴。
禦嶽神社和其他的神社都沒看到掛有風車或風鈴。式部了解到島上四處可見的風車和風鈴,就是來自於這座神社。
——可是,目的何在?
風車和風鈴的共通點都是風吧?隻要風一吹風車就會轉動,風鈴就會鳴響。這些東西,看似在祈求風的吹拂。式部之所以覺得奇怪是因為這裏是一座孤立於海中的島嶼,而且這邊的居民幾乎都是靠打漁維生,風漫天地吹拂,不是一種忌諱的情況嗎?
自古以來,人們鮮少有招風的行為。像雨量常會有變化,太多或太少都會造成不便,但是風則沒有這方麵的問題。人們針對風所做的行為隻有鎮風、封風和送風三種,藉由鎮風、封風和送風就可以解決一切。
鎮風時要用到陰陽五行說中所提到的「金氣」。因為根據相剋說,風屬木,而「金克木」,金氣會克住木氣。信州諏取有一種叫「薙鐮」的習俗,作法就是以鐮刀砍進樹木當中,原理是把屬木氣的樹木比擬成同樣屬木氣的風,然後將屬金氣的鐮刀砍進去,藉此意味著阻斷風勢。
相對的,所謂的送風就是祈求風能夠平息。送風的儀式於未月——六月舉行。十二地支中的「未」,就五行而言就是「木氣之墓」。萬事萬物皆有其起始和結束,而所謂的「墓」就意味著結束。在木氣衰退的月份裏將風喚來祈求它早日吹盡,這就是送風。
這就是所謂的送風嗎——式部看著密密麻麻插在圍牆上的風車。現在是十月份,說起來並不合理,但是秋天同時也是颱風的季節。這座神社本來就是祈求保護海上漁民的神社,這種作法或許是為了鎮風而舉行的送風儀式。
式部雖然試著讓風車的存在合理化,但是風車林立在參道兩旁的光景實在叫人覺得不怎麽舒服。當中或許也摻雜著一些比較老舊的風車,甚至還看得到一些褪了色的風車。而風車本來就是一種童稚的玩具,因此更散發出一種異樣的氣息。
因為圍牆的關係,參道看起來狹窄無比。前方是彷佛張著漆黑的嘴巴一樣的前殿,然而式部完全沒有走進通往前殿的小路的衝動。
回頭一看,牌坊是直線式的春日神社的造型,但是坐落在正前方的前殿的格局卻像佛堂一樣。穿過牌坊就是洗手間,對麵羅列著夾住參道兩側的石燈籠,但是卻看不到神社經常會擺設的成對獅犬。隔著右手邊的圍牆可以隱約看到像是社務辦公室的建築物,辦公室後頭更可以看到可能是宮司(注一)住所的建築物。像這種規模不大的神社竟還有神官,這倒是挺稀奇的。或許對該地區而言,這裏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聖地,但是又說回來,院內卻看不到像是攝社(注一)或分社(注二)的建築,這是比較怪異的地方。
式部不想再多說什麽,姑且點點頭,目光突然停留在小廟上。
「這些風鈴和風車是做什麽用的?」
「是護身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東西。鄉下人總是比較迷信些的。」
老人說著,張開那沒了門牙的嘴巴,嗬嗬嗬地笑了。
3
村落的規模雖然不是那麽大,但是道路卻彎彎曲曲、錯綜複雜,外者來很難搞清方向。式部努力把地形記在腦海裏,在村落四處來來回回走著。他忽然發現已經走過幾次的道路上竟然又多出小巷道,搞得他暈頭轉向。這樣的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為了謹慎起見,他確認每戶人家的門牌,隻要遇到路人就會不厭其煩地出示相片請教,不過他也隻是問「有沒有見過兩個陌生女子?」。一方麵他是半死心地認為反正被問到的人一定會回答「沒有印象」,另一方麵確實也沒有人有其他的答案。
式部疲憊至極地坐到路旁的石階上。他在村落後麵徘徊著,然後又回到可以看到那棟大屋宅的高台下。或許是晚風開始吹起,四周迴蕩著喀啦喀啦的空洞的風鳴聲。
野村證實葛木確實上了船。十點鍾出發的遊艇,在正午之前抵達夜叉島。要是她從船上下來的話一定會有人看到的,可是島上卻沒有任何人看見過葛木。不隻是葛木,連與她同行的女子也一樣,這裏的每個人都說沒見到陌生的女子。她們兩人就好像從船上消失一般。
人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既然如此——式部眺望隔著眼前的房子可以看到的港口和海景,籠罩著深秋色彩的海麵沉穩地包圍著島嶼。
——會不會是在船抵達港口之前她們兩人就下了船?也就是說……
式部甩甩頭,將那幾乎要浮上腦海的話硬生生地給甩開。他告訴自己還不到想這種事情的地步,可是,今後該怎麽辦——他邊想邊站了起來。
式部所坐的石階位在神領家所在的高台山麓。短短的石階盡頭處就有一道牌坊豎立著,上麵掛著「神靈神社」的匾額——匾額上的「神靈」該怎麽念呢?要是念戍「zinriyo」的話,就跟神領家的「神領」發音一樣了,可是——式部一邊想著一邊漫不經心地爬上石階:心裏忽然升起一種奇怪的念頭,不覺地停下腳步。
今天一整天,式部都在村落四周來回走動,他感覺到島上似乎隻有一座寺廟,而那座寺廟好似把一般民宅都放大了,寺廟則像是沒有住持一樣空空蕩蕩的。最大的神社位於夜叉嶽的山麓,從那座神社寫著「禦嶽神社」的匾額來看,應該是把夜叉嶽當作神看待吧?其他還有兩三座神社,但是規模都很小。就式部親眼所見,這算是島上第二大的神杜了。
但問題不存在神社的規模。被蒼鬱的森稀所覆蓋的狹窄庭院灑滿了濃濃的綠影,在一片幽暗當中,石疊鋪成的參道從石階那邊筆直地延伸而去。短短的參道兩旁圍著像是匾額一樣的籬笆,用稻草紮實地編紮而成的籬笆上,還插著無以計數的風車。可能是為了用來避雨,籬笆上聊勝於無似地蓋有遮雨簷,而且到處掛滿了風鈴。
禦嶽神社和其他的神社都沒看到掛有風車或風鈴。式部了解到島上四處可見的風車和風鈴,就是來自於這座神社。
——可是,目的何在?
風車和風鈴的共通點都是風吧?隻要風一吹風車就會轉動,風鈴就會鳴響。這些東西,看似在祈求風的吹拂。式部之所以覺得奇怪是因為這裏是一座孤立於海中的島嶼,而且這邊的居民幾乎都是靠打漁維生,風漫天地吹拂,不是一種忌諱的情況嗎?
自古以來,人們鮮少有招風的行為。像雨量常會有變化,太多或太少都會造成不便,但是風則沒有這方麵的問題。人們針對風所做的行為隻有鎮風、封風和送風三種,藉由鎮風、封風和送風就可以解決一切。
鎮風時要用到陰陽五行說中所提到的「金氣」。因為根據相剋說,風屬木,而「金克木」,金氣會克住木氣。信州諏取有一種叫「薙鐮」的習俗,作法就是以鐮刀砍進樹木當中,原理是把屬木氣的樹木比擬成同樣屬木氣的風,然後將屬金氣的鐮刀砍進去,藉此意味著阻斷風勢。
相對的,所謂的送風就是祈求風能夠平息。送風的儀式於未月——六月舉行。十二地支中的「未」,就五行而言就是「木氣之墓」。萬事萬物皆有其起始和結束,而所謂的「墓」就意味著結束。在木氣衰退的月份裏將風喚來祈求它早日吹盡,這就是送風。
這就是所謂的送風嗎——式部看著密密麻麻插在圍牆上的風車。現在是十月份,說起來並不合理,但是秋天同時也是颱風的季節。這座神社本來就是祈求保護海上漁民的神社,這種作法或許是為了鎮風而舉行的送風儀式。
式部雖然試著讓風車的存在合理化,但是風車林立在參道兩旁的光景實在叫人覺得不怎麽舒服。當中或許也摻雜著一些比較老舊的風車,甚至還看得到一些褪了色的風車。而風車本來就是一種童稚的玩具,因此更散發出一種異樣的氣息。
因為圍牆的關係,參道看起來狹窄無比。前方是彷佛張著漆黑的嘴巴一樣的前殿,然而式部完全沒有走進通往前殿的小路的衝動。
回頭一看,牌坊是直線式的春日神社的造型,但是坐落在正前方的前殿的格局卻像佛堂一樣。穿過牌坊就是洗手間,對麵羅列著夾住參道兩側的石燈籠,但是卻看不到神社經常會擺設的成對獅犬。隔著右手邊的圍牆可以隱約看到像是社務辦公室的建築物,辦公室後頭更可以看到可能是宮司(注一)住所的建築物。像這種規模不大的神社竟還有神官,這倒是挺稀奇的。或許對該地區而言,這裏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聖地,但是又說回來,院內卻看不到像是攝社(注一)或分社(注二)的建築,這是比較怪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