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著翻著竟出現了記述殺害包選的事情。


    《玉嶺故事雜考》是把朱少凰選婿的故事作為重點,關於案件的處理隻簡單地記載說:“刺史張公,立舉證……”


    而《張公案》則主要是寫這次案件解決的經過。


    據《張公案》上說:“……石能之鐫有細疵。張公令其執之雕一庭樹,木質立現疵痕。以其校之,與梯腳歷歷所留條痕正符合也……”


    石能在雕刻佛像時,曾經誤把鑿子下到刻不動的堅硬的岩石上,把鑿子的刃口弄崩了一塊。


    用崩了刃口的鑿子來雕刻,當然會在木材和鑿下的木屑上多少要留下一點痕跡。通過這種痕跡而知道它就是砍削望樓柱腳的鑿幹,從而暴露出鑿子的所有者就是殺人犯。


    “啊,原來是這樣!”入江心裏這才明白了。但緊接著他不由得驚叫了一聲:“啊呀!”


    懷著殺人的目的來砍削柱腳的,豈隻是一千四百年前的石能。入江本人在二十五年前也幹過同樣的事情。而且當時使用的海軍小刀,也在試驗同一個第三峰上的岩石的硬度時崩了刃口。當時映翔就在旁邊,瞅過崩了刃口的小刀。入江想起了這些事情。


    這把小刀已被映翔拿走了。


    映翔是在當地生長的,當然會知道張獻平判案的故事所以一想到她從入江手裏拿走了小刀,問題就很清楚了。


    實際上守備隊長三宅少尉並不知道第三峰的故事,所以他沒有查看柱腳被砍削的痕跡。


    首先從謝世育屍體的後腦部檢查出一顆子彈。


    子彈是從後麵打進去的。大概是遊擊隊闖進謝世育的屋子時,他嚇了一跳,慌忙想從懸樓上逃跑,一腳剛跨上懸樓,後腦上就挨了一槍,身子隨即滾進懸樓。身子的重量把柱子壓折了,因此墜落了下去。


    柱子早已被人做了手腳,因此一壓就折。這個問題當時曾經一度討論過。


    但是三宅少尉根據自己的推斷把這個問題壓下去了。


    當時三宅少尉認為遊擊隊早已了解謝世育是日本軍的密探,為了對他進行製裁,首先包圍了他的住房。但他有可能從懸樓上順著柱子滑下去逃跑,因此遊擊隊事先把柱子削細,斷了他的退路。


    三宅少尉當時還非常欽佩地說:“敵人的作戰計劃也真妙啊,這麽一來就大大地減少了包圍的人數。”


    事先不可能知道三宅少尉會作這樣的解釋,一定是映翔為了防止萬一,不讓入江的手頭留存這樣危險的證物,而把這把刀子給他處理掉了。


    入江這麽想了之後,才覺得心裏好受一些。


    在謝世育死去的第二天,映翔突然不見了。入江認為這是她背棄了與他之間的重大的誓約。


    當時李東功跟入江說:


    “那孩子還要學習,她回南京的學校去了。”


    入江意識到映翔再也不會在他的麵前出現了。


    入江待了不到一個月就決定回北京。當天李東功遞給他一張紙條說:“啊,這是映翔托我交給你的。我把它忘了。”


    字條上寫著一首詩。字跡是女性的,但很有力。詩說:


    恩仇人世事,所貴愛情濃。


    點像朱唇結,懸樓碧草封。


    仁存天一道,俠在第三峰。


    玉嶺邯鄲夢,醒來馭臥龍。


    這首五言詩說,恩仇乃是人間的常事,戰爭就是其中之一的表現。但是,超越它的寶貴的東西是深深的愛情。這大概是讚揚入江對自己的愛情吧。


    摩崖佛朱紅色的嘴唇和謝世育死在懸樓下的碧草,我們彼此都難以忘記。表示翠綠色的“碧”這個字,在中國的詩文中往往叫入聯想起血。有的故事說,無辜而死的人的乒,三年之後在土中變成了碧色。唐代詩人李賀的詩中就有“恨血千年土中碧”的句子。


    映翔曾憑著祖國的山河發誓,說誰殺死謝世育就嫁給誰,而她現在卻藏起來不見了。這首詩是對此表示歉意的。


    最後兩句是希望入江把玉嶺發生的事當作是一枕黃粱夢。而她自己已從這場夢中醒來,騎著臥龍走了。


    最後隔一行有一行發黑的焦茶色的字。用毛筆寫詩的字寫得很好,唯有這一行字寫得很拙劣,象小孩子亂畫似的。好容易才辨認出來是這麽兒個宇:


    映翔刺血誌謝 這幾個焦茶色的字是用血寫的。大概是劃破手指,用手指頭寫的。字寫得很糟是理所當然的。


    盡管收到了表示感謝的血書,可是映翔本人卻逃走了,這又頂什麽用呢?


    “那麽,她是住在南京的學校宿舍裏吧?我回去路過南京,想去見見她。”入江這麽一說,李老人緩緩地搖著頭說:


    “那孩子實際上去的不是南京。”


    “那麽,到哪裏去了?”


    “我跟你說了,你打算怎麽辦?”


    “不管去什麽地方,我也要追去。”


    “那是日本人去不了的地方。”老人這麽說後,眼睛望著天花板。


    半年之後,入江回國路過上海,在軍司令部偶然碰上了因公來滬的長穀川上等兵。


    他一打聽玉嶺的情況,長穀川上等兵說:“從那以後,遊擊隊的活動就少了,最後咱們幹脆就閑著沒事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玉嶺的嘆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玉嶺的嘆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