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會毫無預兆地突然陷人沉默。上一刻他還在喋喋不休地講著他所崇拜的英雄人物、十四世紀在義大利作戰的英國僱傭兵約翰·霍克伍德爵士,以及爵士希望去世之後讓烏切洛2為他繪製的肖像的事情,然後,突然之間希爾就變得無聲無息。在駕車外出的途中,希爾甚至可能會在車流中停下,緊緊攥著方向盤,陷入靜默,周圍隻有發動機的轟鳴聲,偁爾他會評價擋他道的人的屁股幾句。倘若是與朋友吃晚餐,希爾會停止交談,哈欠連天——就算是才晚上九點——宣稱自己累散架了,必須回家睡覺。
2烏切洛(paolo ello,1397-1475》,佛羅倫斯畫派重要畫家之一。
要是趕上希爾情緒好,他的個人好惡就會壓製不住地表現出來。他不會僅僅滿足於告訴大家,他的某位朋友比另外一位朋友的人緣兒好得太多了,而是繪聲繪色地用形象的比喻來闡釋自己的說法:
“要是弗蘭克去世了,他的屍身會被安放在一條燃燒的小艇上,然後駛向大海;勇士們會在灘頭列隊敬禮,在他們的身邊,是哭泣的婦女和孩子們;但是可憐的喬治就得土葬了,就算他的屍身在那冰冷的棺材裏放個響屁,也沒人能聽得到。”
在不是特別興奮的情況下,希爾喜歡較為含蓄的表達方式。他經常回憶自己當兵時的很多同伴,那些人“接受了法院提供給他們的就業機會”,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法官給了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要麽去參軍,要麽蹲監獄。
希爾身上的孩子氣相當濃厚。在他看來,打雷挺好的,要是配上閃電就更好了;去郊外遠足很不錯,要是再有什麽由頭能讓他追趕一輛已經開動的巴士,並且上車,那就更爽了。即使隻下了一英寸厚的雪,也給了希爾藉口,他會穿上大衣、紮好頭巾、戴上手套、換好靴子,猶如要去南極洲探險一般,隨後他就穿著這麽一身行頭,跑到秋園1去了。
1秋園(kew gardens),倫敦皇家植物園。
就算是名不副實的冒險,諸如打雪仗之類,也比完全沒有冒險好得多,但是希爾可不是沃爾特·米蒂2,他每日的工作當中照例要對付那些“報復心強、狡猾、粗野的竊賊”,對於希爾來說,那些危險不是損失,而是獎勵。
2沃米特·米蒂,美國作家詹姆士·瑟伯在其著名短篇小說《沃爾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典型的耽於幻想而無所作為的人。
“我相信查理應徵入伍自願去越南參戰的原因,”一位自少年時期就與希爾斯混在一起的老朋友說,“就在於希爾終於發現,在足球比賽中是死不了人的。”
如果瓦利安王子1以及美國當代偵探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筆下的硬漢偵探菲利普·馬洛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人,並且合二為一,大概就會是查理·希爾這副樣子吧。
1瓦利安王子,十五世紀亞瑟王統治時期的英國勇士,因為他的主子葛溫爵士和另外一位昂恩王子決鬥時身受重傷,為了保護爵士的名譽,他隻好偽裝成葛溫爵士和昂恩王子再度決鬥一雪前恥。
希爾的父親是來自美國西南部的農家小子,他的母親則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英國婦女,接受過嚴格的芭蕾舞訓練,但後來加人了“藍鈴花凱利”的舞蹈團,跳那種把腿踢得高髙的舞。(在金·凱利主演的一部名為《姑娘們》的影片當中,主要角色凱·肯達爾的人物性格就是以希爾的母親為原型的。)希爾的父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相識的,恐怕再難找出像他們這樣個性迥異的夫妻了。蘭登·希爾是在貧瘠的俄克拉荷馬長大的,他考入了俄克拉荷馬海軍電子學院,並通過參軍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齊塔·韋德林頓,令人尊敬的牧師卡農·佩爾西·埃爾博勞·廷林·韋德林頓的女兒,是在劍橋附近長大的,她成長的環境就像美國人想像出來的英格蘭:那是在英格蘭的東部,當地的房子大都是茅草屋頂的木結構建築,酒吧裏到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還有一座建於中世紀的教堂,教堂的尖頂足有一百八十英尺高,直插天際。村莊的名字活脫脫是從《哈裏·波特》裏蹦出來的,居然叫做大鄧莫、小鄧莫、薩克斯蒂德、蒂爾蒂。
齊塔是在一所巨大的田間房舍裏長大的,拜訪她家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她後來的丈夫也是到訪的客人之一,齊塔第一次看見蘭登的時候,他還是個年輕的空軍軍官,正與齊塔的父親下西洋棋。)廷林·韋德林頓是當地的教區長,同時也是一位費邊主義1的鼓吹者,用她女兒的話說,是一位“玩兒雜耍的,愛賣弄的人”。英國著名作家切斯特頓2是韋德林頓家的常客,大文豪蕭伯納3也時常光臨,他淩亂的大鬍子以及喜歡打地鋪、不愛睡在床上的怪攝總是讓家中的小孩子們笑話個不停。
1費邊主義,又稱費邊社會主義,是英國費邊社所倡導的一種民主社會主義學派。
2吉爾伯特·基斯·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 ,1874-1935),英國著名小說家,出身於倫敦一個房地產商之家,曾在聖保羅學校和斯萊德藝術學校受過教育,獲得“彌爾頓獎”。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反對英國政府在南非推行的殖民政策。其最有影響的小說有《布朗神父探案集》、《諾廷山上的拿破崙》、《星期四那個人》;詩集有《野騎士》、《新詩集》;文藝評論有《蕭伯納》、《喬叟》、《羅伯特·布朗寧》等,作品多達150部。切斯特頓集小說家、詩人、文藝評論家於一身,並逐步形成了具有社會批評的創作特點。作者自1903年開始創作的《布朗神父探案集》係英國著名推理小說代表作之一。作者耗時二十四年,花費大量心血,最終於1927年完稿,共有5部56篇短篇小說。布朗神父是一位寬肩膀、圓臉盤、胖墩墩的鄉村神父,有一個可愛的形象,也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偵探;平時沉默寡言、謙遜有禮,一開口就妙語如珠。他的理論是:“罪犯是創造性的藝術家,而偵探則是批評家。”小說描述了他如何用其敏銳的直覺洞察蛛絲馬跡,深入推理、偵破一樁又一樁不可思議的離奇怪案的故事。
2烏切洛(paolo ello,1397-1475》,佛羅倫斯畫派重要畫家之一。
要是趕上希爾情緒好,他的個人好惡就會壓製不住地表現出來。他不會僅僅滿足於告訴大家,他的某位朋友比另外一位朋友的人緣兒好得太多了,而是繪聲繪色地用形象的比喻來闡釋自己的說法:
“要是弗蘭克去世了,他的屍身會被安放在一條燃燒的小艇上,然後駛向大海;勇士們會在灘頭列隊敬禮,在他們的身邊,是哭泣的婦女和孩子們;但是可憐的喬治就得土葬了,就算他的屍身在那冰冷的棺材裏放個響屁,也沒人能聽得到。”
在不是特別興奮的情況下,希爾喜歡較為含蓄的表達方式。他經常回憶自己當兵時的很多同伴,那些人“接受了法院提供給他們的就業機會”,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法官給了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要麽去參軍,要麽蹲監獄。
希爾身上的孩子氣相當濃厚。在他看來,打雷挺好的,要是配上閃電就更好了;去郊外遠足很不錯,要是再有什麽由頭能讓他追趕一輛已經開動的巴士,並且上車,那就更爽了。即使隻下了一英寸厚的雪,也給了希爾藉口,他會穿上大衣、紮好頭巾、戴上手套、換好靴子,猶如要去南極洲探險一般,隨後他就穿著這麽一身行頭,跑到秋園1去了。
1秋園(kew gardens),倫敦皇家植物園。
就算是名不副實的冒險,諸如打雪仗之類,也比完全沒有冒險好得多,但是希爾可不是沃爾特·米蒂2,他每日的工作當中照例要對付那些“報復心強、狡猾、粗野的竊賊”,對於希爾來說,那些危險不是損失,而是獎勵。
2沃米特·米蒂,美國作家詹姆士·瑟伯在其著名短篇小說《沃爾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典型的耽於幻想而無所作為的人。
“我相信查理應徵入伍自願去越南參戰的原因,”一位自少年時期就與希爾斯混在一起的老朋友說,“就在於希爾終於發現,在足球比賽中是死不了人的。”
如果瓦利安王子1以及美國當代偵探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筆下的硬漢偵探菲利普·馬洛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人,並且合二為一,大概就會是查理·希爾這副樣子吧。
1瓦利安王子,十五世紀亞瑟王統治時期的英國勇士,因為他的主子葛溫爵士和另外一位昂恩王子決鬥時身受重傷,為了保護爵士的名譽,他隻好偽裝成葛溫爵士和昂恩王子再度決鬥一雪前恥。
希爾的父親是來自美國西南部的農家小子,他的母親則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英國婦女,接受過嚴格的芭蕾舞訓練,但後來加人了“藍鈴花凱利”的舞蹈團,跳那種把腿踢得高髙的舞。(在金·凱利主演的一部名為《姑娘們》的影片當中,主要角色凱·肯達爾的人物性格就是以希爾的母親為原型的。)希爾的父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相識的,恐怕再難找出像他們這樣個性迥異的夫妻了。蘭登·希爾是在貧瘠的俄克拉荷馬長大的,他考入了俄克拉荷馬海軍電子學院,並通過參軍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齊塔·韋德林頓,令人尊敬的牧師卡農·佩爾西·埃爾博勞·廷林·韋德林頓的女兒,是在劍橋附近長大的,她成長的環境就像美國人想像出來的英格蘭:那是在英格蘭的東部,當地的房子大都是茅草屋頂的木結構建築,酒吧裏到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還有一座建於中世紀的教堂,教堂的尖頂足有一百八十英尺高,直插天際。村莊的名字活脫脫是從《哈裏·波特》裏蹦出來的,居然叫做大鄧莫、小鄧莫、薩克斯蒂德、蒂爾蒂。
齊塔是在一所巨大的田間房舍裏長大的,拜訪她家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她後來的丈夫也是到訪的客人之一,齊塔第一次看見蘭登的時候,他還是個年輕的空軍軍官,正與齊塔的父親下西洋棋。)廷林·韋德林頓是當地的教區長,同時也是一位費邊主義1的鼓吹者,用她女兒的話說,是一位“玩兒雜耍的,愛賣弄的人”。英國著名作家切斯特頓2是韋德林頓家的常客,大文豪蕭伯納3也時常光臨,他淩亂的大鬍子以及喜歡打地鋪、不愛睡在床上的怪攝總是讓家中的小孩子們笑話個不停。
1費邊主義,又稱費邊社會主義,是英國費邊社所倡導的一種民主社會主義學派。
2吉爾伯特·基斯·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 ,1874-1935),英國著名小說家,出身於倫敦一個房地產商之家,曾在聖保羅學校和斯萊德藝術學校受過教育,獲得“彌爾頓獎”。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反對英國政府在南非推行的殖民政策。其最有影響的小說有《布朗神父探案集》、《諾廷山上的拿破崙》、《星期四那個人》;詩集有《野騎士》、《新詩集》;文藝評論有《蕭伯納》、《喬叟》、《羅伯特·布朗寧》等,作品多達150部。切斯特頓集小說家、詩人、文藝評論家於一身,並逐步形成了具有社會批評的創作特點。作者自1903年開始創作的《布朗神父探案集》係英國著名推理小說代表作之一。作者耗時二十四年,花費大量心血,最終於1927年完稿,共有5部56篇短篇小說。布朗神父是一位寬肩膀、圓臉盤、胖墩墩的鄉村神父,有一個可愛的形象,也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偵探;平時沉默寡言、謙遜有禮,一開口就妙語如珠。他的理論是:“罪犯是創造性的藝術家,而偵探則是批評家。”小說描述了他如何用其敏銳的直覺洞察蛛絲馬跡,深入推理、偵破一樁又一樁不可思議的離奇怪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