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屍體了嗎?”浜中不愧是編輯,一點也不怕生,找到站崗的警察就問。
“還沒有。”警察冷冷地答道。
糙叢和樹林間晃動的燈籠表明,警察還沒有任何發現。各種聲音傳來:“來這兒找找”“換個地方吧”“這裏再挖一點”……
由於看不見人影,就會給人燈籠在說話的錯覺。這讓伊瀨感到越發陰森恐怖。
“警察先生,”浜中無視對方的情緒,繼續問,“聽說警方收到了匿名信,請問是用明信片還是用信箋寫的呢?”
警察繃著臉說:“這不能告訴你。”
他看出浜中是外地來投宿的遊客,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對於來這裏的溫泉消費的客人,必須報以一定程度的善意。
“匿名信上是否畫有標明屍體位置的地圖?還是含糊其辭地說屍體就埋在山腳一帶?”浜中自顧自地繼續發問。
“這也不能告訴你。”
“那被害人是男是女?聽說是一年前被埋在這兒的。”
“你怎麽知道?”
“從旅館的老闆娘那裏聽來的。”
“旅館傳起這種無聊的流言來,速度可真夠快的。真讓人頭痛。”警察的語調中充滿反感。
“警察先生,請至少告訴我被害人是男是女吧。泄露這點信息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實話告訴你,我來自東京,是雜誌社的人。”浜中厚著臉皮說。他似乎不打算提《糙枕》的名字,而單純以東京雜誌記者的名頭震懾對方。
“不管是什麽人,我都無可奉告。想了解詳細情況的話,請明天到警察署問主任吧。”警察拒絕道。這年頭,即使是鄉下的警察也毫不懼怕雜誌記者。
從警察口中沒有打探出消息,浜中茫然地站在那裏眺望晃動的燈籠,不時挪動位子,變換角度。然而,搜索隊轉來轉去,卻遲遲沒有發現屍體。伊瀨覺得一時半會兒等不出結果,興趣漸漸降低,剛才的恐懼感也減淡了,心情恢復到常態。這副情景,還是從遠處看起來更駭人。
浜中還想留下來,伊瀨強拉著他返回旅館。
一路上,浜中仍然頻頻回頭,環顧左右。
“在這麽偏遠的鄉村,將人帶入山中,天黑後伸手不見五指,殺起人來簡直易如反掌。”浜中說。
伊瀨對此提出異議。人跡罕至的山林並不一定是最佳的行兇場所。隻要是與外部隔絕的地方,即使身處大都會,也可以避開他人耳目輕鬆犯案。就算在住戶眾多的公寓樓的某個房間,隻要形成密室,兇手也能輕而易舉地殺人,而且事後很難追查。可以說,與鄉間孤立的房屋相比,城市中的公寓大樓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返回旅館後,為了讓身體暖和起來,伊瀨接著喝了一小時的酒,睡覺前又泡了個澡。
他回到房間,前來鋪床的女傭報告說:“山那邊始終都沒找到屍體,他們決定今晚暫時結束搜索,明天早上接著搜山。”
伊瀨透過窗戶觀看,燈籠三三兩兩地往鎮上飄移,看起來就像在舉行農村傳統的婚禮。
四
伊瀨早上八點半起床。和昨天不同,今天天空陰霾盡掃,陽光燦爛。他來到窗戶旁,放眼望去,昨晚漆黑的山巒受到晨光的照射,細節畢現。山脊是鬆林,山坡是杉林,山麓是雜木林,層次感分明。山坳也呈現出明暗變化的立體感。伊瀨眺望著山腳泛黃的雜木林,搜索昨晚燈籠匯集的地點。女傭說今早又要搜索屍體,但山腳卻沒有見到一個人,鄉下的辦事效率果然不高。看樣子,可能要下午才會開始搜山。
沒有時間觀念的不隻是警察。伊瀨洗完臉返回房間,問過女傭才知道,浜中一個小時前出去了,現在還沒回來。昨天口口聲聲說今天務必早點出發去網野神社,自己倒悠閑地散步去了,現在都不回來。一路行程都由浜中負責,他卻如此我行我素,這讓伊瀨忍不住生氣起來。
吃早餐的時候,一身西裝打扮的浜中突然走了進來。
“早上好。”浜中問候道。
“你跑哪兒去了?”伊瀨盤問。
“我去警察署了。”浜中答道,坐到伊瀨的正對麵,一邊吃飯一邊說起來。
今早起床後,他想起昨晚那個警察說過,想了解詳細的情況就去警察署。於是他立刻行動,去警察署找到搜查主任。主任沒精打采地告訴他,昨晚的搜索沒有發現屍體,但既然有匿名信,就不能輕易放棄,所以打算今天增派人手再搜一次。“那封匿名信是明信片,上麵用片假名寫著——”浜中邊說邊把筆記本遞給伊瀨看,筆記本上記錄了主任告訴浜中的那段文字:
天神山南側山麓,狐仙廟附近的樹林中,埋著一年前遇害者的屍體。請早點把他挖出來。
“當然,信中沒有留寄信人的姓名。字也寫得中規中矩。片假名寫成這樣,就很難將筆跡作為追查的線索。兇手應該是故意為之。”浜中嚼著醬菜說。
“有可能。那麽,明信片上的郵戳是什麽地方的?”
“大阪中央郵局。”
“哦,大阪啊。那兇手應該逃到大阪去了。”
“老師,您的想法太單純了。如果寄信的真是兇手,那他早就會意識到郵戳的問題。即使他身在大阪,也不會住在中央郵局的管轄範圍內。不過,兇手多半就在關西地區,因為與這裏直接相連的大都會就是大阪。”浜中說。
“單憑這封信,很難判斷寄信人是男是女。”伊瀨又把那段用假名寫的文字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就文字本身而言,寄信人的生活環境姑且不論,就連教育程度也看不出來。
“我請求主任給我看看實物,他始終沒答應,說什麽告訴我信的內容已經是他能通融的極限了。”
浜中還說,從警察署回來的路上,他又去了昨晚的搜查現場一趟。搜索隊還沒來,可以自由入內。所謂的狐仙廟隻是一個小祠堂,周圍一帶長滿了茂密的雜木林。單從匿名信上的“附近”二字無法確定其所指範圍,而且也存在兇手謊報地點的可能。
警察署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今天將派出更多的人手參與搜山。
浜中濃厚的好奇心令伊瀨備感驚訝。他再次說出了昨晚提過的要求:“老師,請務必將這樁兇殺案寫進稿子裏。”他還說自己是推理小說迷。
“可是,屍體還沒有找到,還不知是不是兇殺案……說不定,匿名信隻是一場惡作劇呢。”
從昨晚開始,浜中屢次要求伊瀨將這樁兇殺案寫進稿子,這讓伊瀨有些不快。他可不願唯唯諾諾地答應無視作家自尊心的請求,便提出了異議。但浜中說,縱觀以往的類似案件,隻要警察收到過這類信件,那十有八九就是真正的兇殺案。而且就算沒有發現屍體,根據編輯的經驗,如果把這樁案子寫進稿子,能大大提升其真實感。
通過這兩天的旅行,伊瀨開始認識到,浜中這人雖然長著一張娃娃臉,看起來是個乖巧的好青年,卻出人意料地倔強,絕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他才會年僅三十二歲就擔任雜誌副主編,盡管那隻是本不出名的小雜誌。以伊瀨的立場也不宜強硬拒絕,隻好勉強順應浜中這位推理小說迷的喜好。不過,他自己也覺得,實際動筆後,在遊記中出人意料地插入這樁案子,或許真的會變得更加妙趣橫生。
“還沒有。”警察冷冷地答道。
糙叢和樹林間晃動的燈籠表明,警察還沒有任何發現。各種聲音傳來:“來這兒找找”“換個地方吧”“這裏再挖一點”……
由於看不見人影,就會給人燈籠在說話的錯覺。這讓伊瀨感到越發陰森恐怖。
“警察先生,”浜中無視對方的情緒,繼續問,“聽說警方收到了匿名信,請問是用明信片還是用信箋寫的呢?”
警察繃著臉說:“這不能告訴你。”
他看出浜中是外地來投宿的遊客,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對於來這裏的溫泉消費的客人,必須報以一定程度的善意。
“匿名信上是否畫有標明屍體位置的地圖?還是含糊其辭地說屍體就埋在山腳一帶?”浜中自顧自地繼續發問。
“這也不能告訴你。”
“那被害人是男是女?聽說是一年前被埋在這兒的。”
“你怎麽知道?”
“從旅館的老闆娘那裏聽來的。”
“旅館傳起這種無聊的流言來,速度可真夠快的。真讓人頭痛。”警察的語調中充滿反感。
“警察先生,請至少告訴我被害人是男是女吧。泄露這點信息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實話告訴你,我來自東京,是雜誌社的人。”浜中厚著臉皮說。他似乎不打算提《糙枕》的名字,而單純以東京雜誌記者的名頭震懾對方。
“不管是什麽人,我都無可奉告。想了解詳細情況的話,請明天到警察署問主任吧。”警察拒絕道。這年頭,即使是鄉下的警察也毫不懼怕雜誌記者。
從警察口中沒有打探出消息,浜中茫然地站在那裏眺望晃動的燈籠,不時挪動位子,變換角度。然而,搜索隊轉來轉去,卻遲遲沒有發現屍體。伊瀨覺得一時半會兒等不出結果,興趣漸漸降低,剛才的恐懼感也減淡了,心情恢復到常態。這副情景,還是從遠處看起來更駭人。
浜中還想留下來,伊瀨強拉著他返回旅館。
一路上,浜中仍然頻頻回頭,環顧左右。
“在這麽偏遠的鄉村,將人帶入山中,天黑後伸手不見五指,殺起人來簡直易如反掌。”浜中說。
伊瀨對此提出異議。人跡罕至的山林並不一定是最佳的行兇場所。隻要是與外部隔絕的地方,即使身處大都會,也可以避開他人耳目輕鬆犯案。就算在住戶眾多的公寓樓的某個房間,隻要形成密室,兇手也能輕而易舉地殺人,而且事後很難追查。可以說,與鄉間孤立的房屋相比,城市中的公寓大樓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返回旅館後,為了讓身體暖和起來,伊瀨接著喝了一小時的酒,睡覺前又泡了個澡。
他回到房間,前來鋪床的女傭報告說:“山那邊始終都沒找到屍體,他們決定今晚暫時結束搜索,明天早上接著搜山。”
伊瀨透過窗戶觀看,燈籠三三兩兩地往鎮上飄移,看起來就像在舉行農村傳統的婚禮。
四
伊瀨早上八點半起床。和昨天不同,今天天空陰霾盡掃,陽光燦爛。他來到窗戶旁,放眼望去,昨晚漆黑的山巒受到晨光的照射,細節畢現。山脊是鬆林,山坡是杉林,山麓是雜木林,層次感分明。山坳也呈現出明暗變化的立體感。伊瀨眺望著山腳泛黃的雜木林,搜索昨晚燈籠匯集的地點。女傭說今早又要搜索屍體,但山腳卻沒有見到一個人,鄉下的辦事效率果然不高。看樣子,可能要下午才會開始搜山。
沒有時間觀念的不隻是警察。伊瀨洗完臉返回房間,問過女傭才知道,浜中一個小時前出去了,現在還沒回來。昨天口口聲聲說今天務必早點出發去網野神社,自己倒悠閑地散步去了,現在都不回來。一路行程都由浜中負責,他卻如此我行我素,這讓伊瀨忍不住生氣起來。
吃早餐的時候,一身西裝打扮的浜中突然走了進來。
“早上好。”浜中問候道。
“你跑哪兒去了?”伊瀨盤問。
“我去警察署了。”浜中答道,坐到伊瀨的正對麵,一邊吃飯一邊說起來。
今早起床後,他想起昨晚那個警察說過,想了解詳細的情況就去警察署。於是他立刻行動,去警察署找到搜查主任。主任沒精打采地告訴他,昨晚的搜索沒有發現屍體,但既然有匿名信,就不能輕易放棄,所以打算今天增派人手再搜一次。“那封匿名信是明信片,上麵用片假名寫著——”浜中邊說邊把筆記本遞給伊瀨看,筆記本上記錄了主任告訴浜中的那段文字:
天神山南側山麓,狐仙廟附近的樹林中,埋著一年前遇害者的屍體。請早點把他挖出來。
“當然,信中沒有留寄信人的姓名。字也寫得中規中矩。片假名寫成這樣,就很難將筆跡作為追查的線索。兇手應該是故意為之。”浜中嚼著醬菜說。
“有可能。那麽,明信片上的郵戳是什麽地方的?”
“大阪中央郵局。”
“哦,大阪啊。那兇手應該逃到大阪去了。”
“老師,您的想法太單純了。如果寄信的真是兇手,那他早就會意識到郵戳的問題。即使他身在大阪,也不會住在中央郵局的管轄範圍內。不過,兇手多半就在關西地區,因為與這裏直接相連的大都會就是大阪。”浜中說。
“單憑這封信,很難判斷寄信人是男是女。”伊瀨又把那段用假名寫的文字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就文字本身而言,寄信人的生活環境姑且不論,就連教育程度也看不出來。
“我請求主任給我看看實物,他始終沒答應,說什麽告訴我信的內容已經是他能通融的極限了。”
浜中還說,從警察署回來的路上,他又去了昨晚的搜查現場一趟。搜索隊還沒來,可以自由入內。所謂的狐仙廟隻是一個小祠堂,周圍一帶長滿了茂密的雜木林。單從匿名信上的“附近”二字無法確定其所指範圍,而且也存在兇手謊報地點的可能。
警察署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今天將派出更多的人手參與搜山。
浜中濃厚的好奇心令伊瀨備感驚訝。他再次說出了昨晚提過的要求:“老師,請務必將這樁兇殺案寫進稿子裏。”他還說自己是推理小說迷。
“可是,屍體還沒有找到,還不知是不是兇殺案……說不定,匿名信隻是一場惡作劇呢。”
從昨晚開始,浜中屢次要求伊瀨將這樁兇殺案寫進稿子,這讓伊瀨有些不快。他可不願唯唯諾諾地答應無視作家自尊心的請求,便提出了異議。但浜中說,縱觀以往的類似案件,隻要警察收到過這類信件,那十有八九就是真正的兇殺案。而且就算沒有發現屍體,根據編輯的經驗,如果把這樁案子寫進稿子,能大大提升其真實感。
通過這兩天的旅行,伊瀨開始認識到,浜中這人雖然長著一張娃娃臉,看起來是個乖巧的好青年,卻出人意料地倔強,絕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他才會年僅三十二歲就擔任雜誌副主編,盡管那隻是本不出名的小雜誌。以伊瀨的立場也不宜強硬拒絕,隻好勉強順應浜中這位推理小說迷的喜好。不過,他自己也覺得,實際動筆後,在遊記中出人意料地插入這樁案子,或許真的會變得更加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