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道:“正是。那日薑捕頭也是來到這裏,問二月十三那日可有人見過那何姑娘,但全寺僧眾都沒見到,而且巧的是,那日我寺中兩個香客,為了增加功業,特抄寫了九百九九份心經於分發給過路之人,以宣揚佛法,普度眾生。那二人從正月十六便在寺前路旁搭起茅屋,直至三月初三方才發散完畢,這其中幾乎是每天都在寺前,也並無發現何小姐路過。”
公子點點頭,大師道:“這何姑娘失蹤,老衲也有耳聞,說那張勇捕頭,認定是朱公子所為,老衲也深感震驚,後來便沒了消息。不知道公子因何關心起此案來?”
公子道:“哦,在下因為常在朱家居住,公子也常常提起這事。在下隻是隨便問幾句,請大師勿怪。”大師微笑不語。
公子接著道:“繼明生時也常來此處,那繼明除了來拜見大師,還有何去處是常去的?”
立慧大師答道:“當初林施主屢上禹城山,倒多是因為公事,來我這寺廟也隻是歇腳小坐而已。”
公子道:“公事?”
立慧大師道:“正是。公子難道不知道這天下聞名的禦製坊便在這山中麽?”
公子點頭:“這個倒是知曉。難道繼明以前是常到禦製坊?”
大師道:“正是。這禦製坊擔負為皇家禦製紅香壺的重任,林施主自是格外關注,每年至少要來五六趟。老衲從前也總去那裏,但自從前任坊主離世,我便不怎麽去了。”
公子道:“大師說的可是前任司主陸先生?”
見慧大師道:“正是。這陸坊主性情淡泊,除製壺之外,最喜佛法清修,也總來寺中小聚,談些佛法,可惜幾年前病重而亡,實在可惜。”
公子也嘆道:“實在是可惜!那陸老先生製壺之巧堪稱對是當世國手,技藝無雙,紅香壺天下絕品,想這世上又少了個如此高妙之人,實在是令人惋惜!”
立慧大師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還好有現任的鄭老先生在禦製坊主持大局,這鄭老先生十年前來此,和陸先生共同研習這製壺之法,兩位製壺名家共聚禹城山,這在當時也是一段佳話。這鄭老先生本來就是祐城人士,隻是年輕時遊歷全國,博各地名家之所長,也是製壺成癡之人,回鄉後在這裏和陸老先生談論製壺之藝,甚是投機,便留在禦製坊,三年前陸先生離世,禦製坊又不能缺主持大局之人,鄭老先生便繼任了這禦製坊主。”
公子道:“原來這鄭先生也是祐城之人,但據我所知,這鄭先生卻每日都住在禦製坊,為何不回家居住?”
“鄭先生在祐城已無親人,以前倒是有個兒子,十幾年前就已經報名入伍,一直未歸,這鄭老先生十年前回到祐城之時便沒看到這親生之子,想這入伍征戰,報效國家,雖為大義,但畢竟兇險,所以老衲也不便多問。”
公子點頭:“想這古來征戰幾人回,想必鄭先生也深知這點,所以才會每日沉迷於製壺之中,以舒緩對愛子的思念之情。”正說到此,那小沙彌卻又走了進來,合十道:“師父,弟子們們誦經已畢,靜待師傅繼續講法。”
公子起身歉然道:“不想竟叨擾大師這麽久,耽誤了大師和諸位師父們的清修,罪過。”
大師也起身道:“沈施主客氣了,今日正是寺中的說法之期,確實有些不巧,施主改日再來此處,老衲自當和施主秉燭夜談。”
公子辭別立慧大師,便帶著珠兒出來,問道:“珠兒,這禦製坊你可去過?”珠兒道:“沒有,相公以前去禦製坊之時,說都是些公事,我不必跟隨,因此我一次也沒有去過。”公子點頭。
此刻已近午時,二人順山路緩緩而下,回張勇家中了。那張勇已劈好了很多木柴,靠牆堆的整整齊齊,這缸中的水也打的滿滿的,母子二人正在院中聊天,見公子回來,張母忙將已經準備好的午飯端了出來,幾人一起吃過午飯後,便起身告辭。臨行前,公子拿出些銀兩送與張母,張家母子說什麽也不肯接受,公子正色道:“張大哥如今是否將在下當作兄弟?”張勇愣愣地道:“那是自然!”公子道:“那便收下。既是兄弟,便不應將這身外之物放在心上。”張家母子這才將銀子收下。
三人回到祐城已近傍晚,公子便拉著張勇進了朱家別院。經過昨夜和公子的一番長談,張勇對朱公子的芥蒂已銷,所以也就沒有拒絕,珠兒收拾出一個屋子給張勇居住。
第24章 歸衙
次日,薑曉傑捕頭早上在四門巡查一圈才回到衙門。全城搜捕‘過江蛇’已經多日,還是沒一點消息,薑捕頭麵上仍是平靜如故。忽然門口走進一人,一身勁裝,看起來風塵僕僕,竟似遠路而來。那人進屋便要說話,薑捕頭搖搖手,引著那人進入到衙門的後室之中,將門關好,才問道:“何捕頭辛苦,這一行有何收穫?”
何捕頭道:“屬下奉捕頭之命,拿著縣衙的公文去大名府見梁捕頭,梁捕頭說那‘過江蛇’確實在三月前在大名府露麵,當時刑部夏大人正在大名府,設計將那‘過江蛇’困住,隻是那‘過江蛇’確實狡詐,竟從合圍中逃了出去,不過也受傷不淺,夏大人和梁捕頭說自己要沿路追捕,就追著‘過江蛇’出了大名府。”
公子點點頭,大師道:“這何姑娘失蹤,老衲也有耳聞,說那張勇捕頭,認定是朱公子所為,老衲也深感震驚,後來便沒了消息。不知道公子因何關心起此案來?”
公子道:“哦,在下因為常在朱家居住,公子也常常提起這事。在下隻是隨便問幾句,請大師勿怪。”大師微笑不語。
公子接著道:“繼明生時也常來此處,那繼明除了來拜見大師,還有何去處是常去的?”
立慧大師答道:“當初林施主屢上禹城山,倒多是因為公事,來我這寺廟也隻是歇腳小坐而已。”
公子道:“公事?”
立慧大師道:“正是。公子難道不知道這天下聞名的禦製坊便在這山中麽?”
公子點頭:“這個倒是知曉。難道繼明以前是常到禦製坊?”
大師道:“正是。這禦製坊擔負為皇家禦製紅香壺的重任,林施主自是格外關注,每年至少要來五六趟。老衲從前也總去那裏,但自從前任坊主離世,我便不怎麽去了。”
公子道:“大師說的可是前任司主陸先生?”
見慧大師道:“正是。這陸坊主性情淡泊,除製壺之外,最喜佛法清修,也總來寺中小聚,談些佛法,可惜幾年前病重而亡,實在可惜。”
公子也嘆道:“實在是可惜!那陸老先生製壺之巧堪稱對是當世國手,技藝無雙,紅香壺天下絕品,想這世上又少了個如此高妙之人,實在是令人惋惜!”
立慧大師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還好有現任的鄭老先生在禦製坊主持大局,這鄭老先生十年前來此,和陸先生共同研習這製壺之法,兩位製壺名家共聚禹城山,這在當時也是一段佳話。這鄭老先生本來就是祐城人士,隻是年輕時遊歷全國,博各地名家之所長,也是製壺成癡之人,回鄉後在這裏和陸老先生談論製壺之藝,甚是投機,便留在禦製坊,三年前陸先生離世,禦製坊又不能缺主持大局之人,鄭老先生便繼任了這禦製坊主。”
公子道:“原來這鄭先生也是祐城之人,但據我所知,這鄭先生卻每日都住在禦製坊,為何不回家居住?”
“鄭先生在祐城已無親人,以前倒是有個兒子,十幾年前就已經報名入伍,一直未歸,這鄭老先生十年前回到祐城之時便沒看到這親生之子,想這入伍征戰,報效國家,雖為大義,但畢竟兇險,所以老衲也不便多問。”
公子點頭:“想這古來征戰幾人回,想必鄭先生也深知這點,所以才會每日沉迷於製壺之中,以舒緩對愛子的思念之情。”正說到此,那小沙彌卻又走了進來,合十道:“師父,弟子們們誦經已畢,靜待師傅繼續講法。”
公子起身歉然道:“不想竟叨擾大師這麽久,耽誤了大師和諸位師父們的清修,罪過。”
大師也起身道:“沈施主客氣了,今日正是寺中的說法之期,確實有些不巧,施主改日再來此處,老衲自當和施主秉燭夜談。”
公子辭別立慧大師,便帶著珠兒出來,問道:“珠兒,這禦製坊你可去過?”珠兒道:“沒有,相公以前去禦製坊之時,說都是些公事,我不必跟隨,因此我一次也沒有去過。”公子點頭。
此刻已近午時,二人順山路緩緩而下,回張勇家中了。那張勇已劈好了很多木柴,靠牆堆的整整齊齊,這缸中的水也打的滿滿的,母子二人正在院中聊天,見公子回來,張母忙將已經準備好的午飯端了出來,幾人一起吃過午飯後,便起身告辭。臨行前,公子拿出些銀兩送與張母,張家母子說什麽也不肯接受,公子正色道:“張大哥如今是否將在下當作兄弟?”張勇愣愣地道:“那是自然!”公子道:“那便收下。既是兄弟,便不應將這身外之物放在心上。”張家母子這才將銀子收下。
三人回到祐城已近傍晚,公子便拉著張勇進了朱家別院。經過昨夜和公子的一番長談,張勇對朱公子的芥蒂已銷,所以也就沒有拒絕,珠兒收拾出一個屋子給張勇居住。
第24章 歸衙
次日,薑曉傑捕頭早上在四門巡查一圈才回到衙門。全城搜捕‘過江蛇’已經多日,還是沒一點消息,薑捕頭麵上仍是平靜如故。忽然門口走進一人,一身勁裝,看起來風塵僕僕,竟似遠路而來。那人進屋便要說話,薑捕頭搖搖手,引著那人進入到衙門的後室之中,將門關好,才問道:“何捕頭辛苦,這一行有何收穫?”
何捕頭道:“屬下奉捕頭之命,拿著縣衙的公文去大名府見梁捕頭,梁捕頭說那‘過江蛇’確實在三月前在大名府露麵,當時刑部夏大人正在大名府,設計將那‘過江蛇’困住,隻是那‘過江蛇’確實狡詐,竟從合圍中逃了出去,不過也受傷不淺,夏大人和梁捕頭說自己要沿路追捕,就追著‘過江蛇’出了大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