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身子前傾,把臉靠近梅勒妮,她努力吸引他的目光——這太可怕了,但是她願意做任何事,隻要他不環視房間。他說:“你……說……有關……你是……”
拖延,阻止。為雙胞胎贏得時間。
她皺著眉,搖著頭。
他又試了一遍,話從他嘴裏出來了。
她再一次搖頭,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他失望地發怒了。
最後,她靠到一邊,指著滿是灰塵的地板。他寫道:說,否則讓你死。
她慢慢地點頭。
他把那句話塗掉,扣上襯衣扣子。
有時我們所有人,即使是另類的人,都是像死人一樣的聾啞盲。我們隻能看到我們的願望允許看到的東西。這是個可怕的負擔和危險,但是也可能是——比如現在——一個小小的奇蹟。因為熊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把襯衣下擺塞進褲腰裏,四下看了一眼,紅潤的臉上帶著滿足,然後走了,根本沒注意到雙胞胎待過的地方隻留下四隻鞋,人已經不翼而飛,離開了這個可怕的地方。
有幾年時間,我隻是個聾子。
我像聾子一樣起居、吃飯、呼吸。
梅勒妮正和德·萊佩談心。
她鑽進了她的音樂屋,因為她無法不讓自己想著安娜和蘇茜,她們在棺材般的黑夜裏,跳進阿肯色河。她們會好的,她告訴自己。她想起了熊看女孩兒的眼神。無論發生什麽事,她們都會好的。
德·萊佩移動了一下椅子,問她“隻是個聾子”是什麽意思。
“當我還在上低年級時,聾人運動席捲勞倫特·克萊克。‘聾人’的第一個字母是d,口語主義者被驅逐,最後學校開設標準手勢英語課程。這是一種不甚妥當的折中。最後,在我畢業之後,他們同意轉換為美國手語,即美國手勢語。”
“我對語言感興趣,跟我講講。”(他會這麽說嗎?這是我的幻想,是的,他會這麽說。)
“美國手語來自世界上第一所聾人學校,一七六〇年代在法國成立,是由和你同名的人創建,亞伯·查爾斯·麥可·德·萊佩。他像盧梭一樣——他感覺有一種原始的人類語言。這種語言是純粹的、完美的、絕對清晰的。它可以直接表達任何感情,而且它是那麽明晰,讓你不能用它說謊或者欺騙任何人。”
德·萊佩對此莞爾一笑。
“聾人用法國手勢語建立了他們自己的語言。一名來自德·萊佩學校的教師勞倫特·克萊克,於十九世紀早期來到美國同托馬斯·加勞特——他是一位來自康乃狄克的部長,在哈特福德創立了一所聾人學校。法國手勢語在那裏使用,但是與當地手勢語混雜在一起——特別是馬撒葡萄園島方言,那裏有很多遺傳的聾人。這是美國手勢語產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允許聾人過正常的生活。你必須創造一種語言——某種語言,或手勢語或說的語言——在三歲的時候。否則你會發育遲緩。”
德·萊佩有點兒嘲笑地看著她:“在我看來你已熟練掌握了這門語言。”
她隻是笑了笑。
“一旦美國手語進入學校,正如我說的那樣,我便投身到聾人運動中。我學習它的原則,這主要是因為蘇珊·菲利普斯。這很令人驚異。那時我已是實習老師,當我通過嘴唇讀懂別人時,她看到我的眼睛上下眨動,便走到我麵前說:‘聽’這個詞對我來說隻意味著一件事,即與我不同的人。我覺得很羞愧。後來她說‘耳聾’這個詞會激怒我們,因為它根據其他團體的特徵來定義我們。‘口語’更壞,因為會說話的聾人要求交談。他們無法展示真實的自己。如果某人要說話,我們必須‘援救’他們。
“我懂得她的意思,因為多年來我努力與人交談,這種規則是‘計劃優先’。你總是想即將出現什麽,然後猜測你將被問到什麽問題,指引人們在嘈雜的車輛和建築中穿過街道,因此你可以有藉口讓他們大聲重複說過的話。
“但是我遇到蘇珊之後,我抵製所有這一切。我成了反對口語主義者,也反對主流文化。我教授美國手語,我成了詩人,並在聾人劇場表演。”
“詩人?”
“我把詩當作音樂的替代品,似乎是我最期待的東西。”
“詩怎麽用手勢表達呢?”他問。
她解釋說,它們押韻不是因為聲音的一致,而是因為一行詩的最後一個詞與前一行最後一個詞的手形一致。梅勒妮背誦著:
八隻灰色的鳥兒,停留在黯淡的黃昏。
冷風陣陣襲來,讓人心情憂傷。
鳥兒在電線上,張開了翅膀,
在波浪般的雲海裏,它們展翅翱翔。
“黃昏”和“憂傷”都是一隻手放平,手指併攏,手掌對著做手勢的詞。“翅膀”和“雲海”的共同動作是從肩膀向上高舉到表演者頭上。
德·萊佩聽得入迷了。他看著她表演了另外幾首詩。梅勒妮每天晚上都用杏仁霜塗手,她的指甲光滑,像寶石般半透明。
她在詩句中間停下來。“哦,”她沉思著,“我加入了很多組織。國際聾人協會,二元文化中心,聾人國際運動協會。”
拖延,阻止。為雙胞胎贏得時間。
她皺著眉,搖著頭。
他又試了一遍,話從他嘴裏出來了。
她再一次搖頭,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他失望地發怒了。
最後,她靠到一邊,指著滿是灰塵的地板。他寫道:說,否則讓你死。
她慢慢地點頭。
他把那句話塗掉,扣上襯衣扣子。
有時我們所有人,即使是另類的人,都是像死人一樣的聾啞盲。我們隻能看到我們的願望允許看到的東西。這是個可怕的負擔和危險,但是也可能是——比如現在——一個小小的奇蹟。因為熊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把襯衣下擺塞進褲腰裏,四下看了一眼,紅潤的臉上帶著滿足,然後走了,根本沒注意到雙胞胎待過的地方隻留下四隻鞋,人已經不翼而飛,離開了這個可怕的地方。
有幾年時間,我隻是個聾子。
我像聾子一樣起居、吃飯、呼吸。
梅勒妮正和德·萊佩談心。
她鑽進了她的音樂屋,因為她無法不讓自己想著安娜和蘇茜,她們在棺材般的黑夜裏,跳進阿肯色河。她們會好的,她告訴自己。她想起了熊看女孩兒的眼神。無論發生什麽事,她們都會好的。
德·萊佩移動了一下椅子,問她“隻是個聾子”是什麽意思。
“當我還在上低年級時,聾人運動席捲勞倫特·克萊克。‘聾人’的第一個字母是d,口語主義者被驅逐,最後學校開設標準手勢英語課程。這是一種不甚妥當的折中。最後,在我畢業之後,他們同意轉換為美國手語,即美國手勢語。”
“我對語言感興趣,跟我講講。”(他會這麽說嗎?這是我的幻想,是的,他會這麽說。)
“美國手語來自世界上第一所聾人學校,一七六〇年代在法國成立,是由和你同名的人創建,亞伯·查爾斯·麥可·德·萊佩。他像盧梭一樣——他感覺有一種原始的人類語言。這種語言是純粹的、完美的、絕對清晰的。它可以直接表達任何感情,而且它是那麽明晰,讓你不能用它說謊或者欺騙任何人。”
德·萊佩對此莞爾一笑。
“聾人用法國手勢語建立了他們自己的語言。一名來自德·萊佩學校的教師勞倫特·克萊克,於十九世紀早期來到美國同托馬斯·加勞特——他是一位來自康乃狄克的部長,在哈特福德創立了一所聾人學校。法國手勢語在那裏使用,但是與當地手勢語混雜在一起——特別是馬撒葡萄園島方言,那裏有很多遺傳的聾人。這是美國手勢語產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允許聾人過正常的生活。你必須創造一種語言——某種語言,或手勢語或說的語言——在三歲的時候。否則你會發育遲緩。”
德·萊佩有點兒嘲笑地看著她:“在我看來你已熟練掌握了這門語言。”
她隻是笑了笑。
“一旦美國手語進入學校,正如我說的那樣,我便投身到聾人運動中。我學習它的原則,這主要是因為蘇珊·菲利普斯。這很令人驚異。那時我已是實習老師,當我通過嘴唇讀懂別人時,她看到我的眼睛上下眨動,便走到我麵前說:‘聽’這個詞對我來說隻意味著一件事,即與我不同的人。我覺得很羞愧。後來她說‘耳聾’這個詞會激怒我們,因為它根據其他團體的特徵來定義我們。‘口語’更壞,因為會說話的聾人要求交談。他們無法展示真實的自己。如果某人要說話,我們必須‘援救’他們。
“我懂得她的意思,因為多年來我努力與人交談,這種規則是‘計劃優先’。你總是想即將出現什麽,然後猜測你將被問到什麽問題,指引人們在嘈雜的車輛和建築中穿過街道,因此你可以有藉口讓他們大聲重複說過的話。
“但是我遇到蘇珊之後,我抵製所有這一切。我成了反對口語主義者,也反對主流文化。我教授美國手語,我成了詩人,並在聾人劇場表演。”
“詩人?”
“我把詩當作音樂的替代品,似乎是我最期待的東西。”
“詩怎麽用手勢表達呢?”他問。
她解釋說,它們押韻不是因為聲音的一致,而是因為一行詩的最後一個詞與前一行最後一個詞的手形一致。梅勒妮背誦著:
八隻灰色的鳥兒,停留在黯淡的黃昏。
冷風陣陣襲來,讓人心情憂傷。
鳥兒在電線上,張開了翅膀,
在波浪般的雲海裏,它們展翅翱翔。
“黃昏”和“憂傷”都是一隻手放平,手指併攏,手掌對著做手勢的詞。“翅膀”和“雲海”的共同動作是從肩膀向上高舉到表演者頭上。
德·萊佩聽得入迷了。他看著她表演了另外幾首詩。梅勒妮每天晚上都用杏仁霜塗手,她的指甲光滑,像寶石般半透明。
她在詩句中間停下來。“哦,”她沉思著,“我加入了很多組織。國際聾人協會,二元文化中心,聾人國際運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