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手頭的一些雜事之後,胡文霆把視線又重新轉回到皇太極領導的後金方麵。


    根據後世史書上的記載,在原先的曆史上,皇太極在取得和明軍之間進行的大淩河之戰的全麵勝利之後,在次年的三月份,又組織開展了對名義上的蒙古之主——林丹·巴圖爾的第二次西征之戰。


    在此戰之前,皇太極傳令已歸順自己的蒙古各部速率部來會。四月,科爾沁、紮魯特、巴林、奈曼、敖漢、喀喇沁、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阿蘇特等部的台吉會於西拉木倫河岸,總兵力約十萬。


    期間,鑲黃旗兩個蒙古人偷馬逃出,將大軍壓境的消息報告給了林丹汗。當時林丹汗駐帳於宣府邊外,聽說後非常震驚,於是率眾西奔。


    皇太極分兵三路窮追了林丹汗四十多天的時間,直到五月下旬進駐歸化城之後,才得知林丹汗已渡黃河而去。遂停止追擊,經宣府、張家口返回,途中順便收攏了林丹汗所遺下的部眾數萬人,後金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


    反之,林丹汗在亡命青海的過程中,部眾卻大量流失,實力已經大減。在次年四月份的時候,林丹所部的兩翼大總管塔什海、虎魯克寨桑又先後投降後金。


    到了六月,巴達西寨桑等五個頭目又率千餘戶投降了皇太極。同時林丹所部又極度缺少糧食,甚至到了“殺人易食”的地步。在崇禎六年的時候,林丹汗曾五次攻掠明邊,崇禎七年,更是連續在三、四、五月出兵大明邊境,閏八月甚至和洪承疇交手,都是為了獲得糧食。


    林丹汗在青海的時候,曾與漠北外喀爾喀的綽克圖台吉、西藏的藏巴汗、康區的白利土司月頓多吉結盟,因為他們都不信仰黃教,所以被稱為“反黃教聯盟”。


    林丹汗試圖利用這個聯盟東山再起,可是天不假年,就在就崇禎七年夏秋之際,林丹汗因天花死於青海大草灘,結束了叱吒風雲的一生。


    皇太極領導下的後金,也因此少了一個重要的對手,於是就能有更多的精力來對付大明了。


    盡管因為胡文霆的橫空出現,幫助大明在大淩河之戰中扳回一局,在讓皇太極受到一定損失的同時,也讓大明方麵暫時保住了部署在遼東方麵的大部分軍隊,避免了原先曆史上遼東局勢在大淩河之戰後急劇惡化的態勢,今後的曆史走向也很有可能因此而發生一些改變。


    但還是不能排除皇太極領導的後金方麵,存在著東邊損失西邊補的心理,他們在大明這邊吃了虧之後,仍然會繼續進行對林丹的西征行動,借此彌補回一些在大淩河一戰中所遭受的損失。


    胡文霆仔細盤算了一下大明和後金方麵在遼東的力量對比之後,還是感到有些無奈,自己正在對其悄悄進行扶持的何家,一時半會之間,根本不可能實現在遼東各股勢力中占主導地位。


    同時自己的軍事力量也還非常單薄,不可能對遼東何家給予很大程度上的支持,再加上遼東局勢的背後,還牽涉到朝堂上不同勢力之間的爭鬥。而自己在政治力量方麵,同樣也是有限得很,不可能直接強硬的和各方勢力當麵掰一回手腕。


    也就是說,胡文霆當前的選擇隻有一條,就是隻能繼續猥瑣發育著,直到自己的實力達到相當的高度之後,才能選擇和其它勢力正麵碰上一回。


    正當胡文霆在心裏盤算著怎樣才能最大限度上的給皇太極他們添上一些堵,讓後金方麵先在其它方麵忙上一陣子,而根本無暇顧及來對付大明方麵的時候,時隔一年多沒見的袁崇煥從外地回京了。


    他在向朱由檢匯報了一下情況之後,就匆匆的趕來拜見胡文霆,於是胡文霆就順便向他解了一下蒙古,主要就是林丹領導下的反後金力量的一些情況。


    通過袁崇煥的相關介紹,胡文霆得知林丹·巴圖爾這個所謂的蒙古大汗,目前的情況並不是很好。


    在科爾沁部已投入後金陣營、內喀爾喀五部覆滅的情況下,皇太極開始向林丹汗的察哈爾部滲透。察哈爾部的八個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漢夾在林丹汗和皇太極勢力之間,他們為緩解兩者間的對立關係,甘願充當調停者角色,並派出使者去沈陽與皇太極議和。皇太極不僅暗示兩鄂托克歸順後金,還要求直接與林丹汗通使。


    林丹汗在知道了自己的兩個鄂托克通款後金的事實後,不但沒有理解他們的想法,反而討伐奈曼、敖漢,奈曼、敖漢不堪林丹汗的壓力,後來幹脆就直接背叛了林丹汗,歸附後金,並與皇太極訂立盟誓。


    隨後,林丹汗離開遼河套,踏上西遷之路。關於他西遷的原因,袁崇煥分析有以下幾個:首先是因為他在左翼已眾叛親離,再加上後金兵鋒正盛,被迫選擇西遷;


    其次是利用右翼力量薄弱之機,兼並諸部,恢複蒙古大汗的共主地位;第三是當時察哈爾部與明朝貿易的據點廣寧已經失陷,林丹汗想通過兼並右翼諸部,將明朝給右翼的豐厚“市賞”據為己有。


    右翼諸部果然不是林丹汗的對手,林丹汗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潰了駐牧於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於歸化城的土默特部,很快就在右翼完成立足。


    經過數次戰役之後,林丹汗徹底平定了右翼地區,驅逐了順義王卜失兔,並廢除了濟農額璘臣,結果卻又導致了右翼諸部相繼歸附後金。


    另一方麵,留守於遼河套的察哈爾部也開始瓦解,不僅奈曼、敖漢兩鄂托克投靠後金,阿喇克卓特也步其後塵而降金,浩齊特、烏珠穆沁、蘇尼特三鄂托克則北上投奔漠北外喀爾喀碩壘台吉處。


    到後來,皇太極一征察哈爾,吞並了察哈爾及哈喇慎之故地。使得林丹汗僅據有宣府邊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帶。


    同時,林丹汗與大方麵的關係也在惡化中,他西遷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獲得右翼所擁有的“市賞”,但朱由檢卻宣布“盡革其賞”,林丹汗派去索賞的大臣貴英恰也被明軍所殺。


    因而林丹汗率軍大舉入侵大同,殺死明軍民數萬人,並差點攻占大同城。明廷本欲以右翼諸部抵禦林丹汗,但是右翼地區卻很快的就被林丹汗所平定,明廷不得不再次恢複“市賞”。


    林丹汗西遷以來,雖然取得了一些軍事勝利,但卻得罪了大多數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離統一蒙古的夢想也越來越遙遠。


    此時的漠西和漠北原本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諸部則在林丹汗的打擊下紛紛東投後金。林丹汗雖獲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為“塞外霜早,顆粒無收兼厲疫盛行”,林丹麾下的蒙古諸部已幾乎陷入絕境。


    同時其餘不願臣服林丹的蒙古各部的抵抗也大大削弱了察哈爾部本身的力量:“察哈爾部之疲甚、餓甚、窮甚”,其兵員嚴重減耗,“有馬約備僅收四萬,眾不滿五萬”。


    也就是說,如果在沒有外力對其進行援助的情況下,林丹汗很快就會像原來的曆史上那樣,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最終病死青海。他的後代也在不久之後向皇太極投降,所謂的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


    聽完袁崇煥對林丹統治下的蒙古相關情況介紹之後,胡文霆很快就想到了後世美麗國在世界各地的慣用做法,對某一地區中的某一股勢力進行大力援助,讓其把該地區的局勢搞亂,然而自己借機從中漁利。


    美麗國的這些做法,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檢驗,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胡文霆也就不需要多考慮,隻要直接照搬就是了。


    因此,他在後來進宮向朱由檢匯報情況的時候,直接就向朱由檢舉了幾個後世美麗國通過這種方法,在世界各地攪動風雲的例子。


    然後胡文霆笑著對朱由檢說道,我大明目前雖然暫時沒有精力來對付皇太極,但也絕對不能讓他太自在了,必須經常性的給他添一些堵,而私底下給林丹一些支持,就是給皇太極添堵的最好方式。


    緊接著,君臣二人又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商討,胡文霆指出,在糧食援助方麵,需要嚴格控製一下數量,既不能讓林丹手下的人餓死,但也不能讓他們吃得太飽,否則他們就會失去了進取心,不能時常給皇太極他們添堵了。


    至於武器方麵,則更不需要多操心了,不僅火銃本身就是一種易耗品,在經曆了幾場戰爭之後,其槍管就到了報廢的地步。同時,彈藥更是一次性消耗品。而所有這些東西,林丹他們都必須完全依靠大明方麵對其進行持續性的提供。


    因此,隻要自己這方麵加強控製,不讓這些武器彈藥通過其它途徑流入林丹的手中,那麽我們就可以隨時對林丹他們進行拿捏,不怕他們到時候不乖乖的聽話。


    最後,胡文霆向朱由檢提議,這次對林丹他們進行援助一事,還是不拿到朝堂上進行討論了,悄悄的在私底下進行操作就可以了。免得到時候又多生出一些事端,一旦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之後,我們想要的效果可能就會大打折扣了。


    朱由檢笑著表示了同意,他說:“反正援助出去的這些東西,最終都是由老師您來出的錢,當然是由您來親自來辦理最為合適,也最能讓我放心了。”


    和朱由檢通完氣之後,胡文霆就著手開始相關的準備工作,他的初步打算是,把自己已經在遼東時用過的一些火銃全部換下來,經過一些簡單的保養之後,把它們提供給林丹的軍隊。


    當然了,從京城這邊往回隆鎮調配工匠也是一樣重要的工作,他要爭取在對林丹的援助開始之前,自己這邊的新武器研製工作必須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胡文霆時隔半年多時間之後,再次來到錦衣衛南鎮撫司衙門的時候,已經事先得到消息的高文采,同樣是組織了所有在家的官員到門外迎接胡文霆的到來。


    按照胡文霆的慣例,在南鎮撫司的官員們把他迎進衙門坐定之後,就二話不說先從身上掏出一遝銀票,並笑著對大家說道:“一晃眼間,又和同僚們分別半年有餘了,期間我也是怪想念大家的,為了表示我的誠意,來,這點錢先拿去給大家分了,空閑時間可以多喝兩杯茶。”


    當然,胡文霆說的客氣話,事實上他掏出來的銀票有二三千兩之多,而南鎮撫司衙門裏麵的官員也就二三十人,就算按人頭平分,每人也能分到近百兩銀票。用分到的這些錢,別說是喝茶了,就是去喝花酒,也是足夠瀟灑上幾回的。


    高文采和一眾大小官員,在笑著說了一聲:“謝都督賞!”之後,才接過胡文霆手中的銀票。


    寒暄過後,胡文霆就和高文采進行了單獨溝通,表示自己要從南鎮撫司管轄的軍匠中抽出一批調往大名府那邊的回隆鎮,讓高文采在這幾天時間裏,幫忙物色一下相關人選。


    同時,胡文霆也把為調往回隆鎮人員所提供的豐厚待遇說了一下,包括薪俸上調、免費提供住處、安排家屬就業等。


    聽到這麽豐厚的待遇之後,高文采就開著玩笑對胡文霆說道:“都督,聽到您給出的這些待遇之後,那些軍匠們還不得爭搶著要去回隆鎮啊,別說是他們了,就連我聽了之後,都很想跟著都督去回隆鎮。”


    胡文霆聽後,馬上又想到原來曆史上,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後,高文采一家十幾口人都陪著他一起殉難的場景。於是胡文霆認真的對高文采說道:“高叔,關於您的調動,估計我說了不算數,但我卻有一個建議想跟您商量一下,不知可否?”


    高文采見胡文霆還是和原來一樣,對自己充滿了尊重,心裏是十分的感動,他也認真的對胡文霆說道:“都督盡管吩咐就是了,哪談得上商量二字,隻要屬下能做到的,一定按照都督的吩咐去辦。”


    胡文霆微笑了一下之後,接著說道:“是這樣的,回隆鎮那邊的情況,想來高叔也聽說過一些了,在不久之後,那邊的生活條件應該就不會比京城這邊差上多少了。


    因此,我有個想法,高叔您能不能把您的家人安排一部分到回隆鎮去,至於他們到了回隆鎮之後的就業和生活等方麵的事情,一應都由我來解決,您就不需要多操心了。”


    高文采總共有三個兒子以及兩個女兒,其中大兒子已經成家並在順天府衙門裏謀了一個差事;二兒子是一個秀才,目前也成家,但卻沒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最小的兒子目前還隻有十多歲,仍然還在求學當中;而兩個女兒也都已經出嫁了。


    在胡文霆的提議下,高文采又客氣的推辭了一番之後,最終同意讓目前還沒有工作的兩個兒子先跟著胡文霆一起到回隆鎮去,並表示自己的兩個兒子到了回隆鎮之後,就交由胡文霆來管教了,並讓他們向胡文霆執弟子禮。


    胡文霆連忙笑著對高文采說道:“高叔,您這麽一來,那不是把輩份都搞亂了嗎,不行,不行,他們直接喊我一聲哥就行了。


    至於學問方麵,隻要他們願意學我的那些雜學,就算他們不拜師,我也照樣會對他們傾囊相授的。”


    說到這裏之後,胡文霆又從身上掏出了一千兩銀票,硬塞到高文采的手中,然後開口對他說道:“高叔,我知道您為人正直,平時不屑於用手中的職權去賺取一些外快,但您也要為家人的生活考慮一下不是?


    嘿嘿,我的為人您也應該知道一二,我的這些錢可以絕對保證是幹幹淨淨的,因此,您可以放心的拿回去給家人添點衣服手飾之類的東西。這也算是我這個晚輩向您表達的一點心意吧。”


    想到胡文霆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幫助自己,不僅兩次出手幫助提升了自己的職位,而且如今居然還拿出錢來幫助自己,這讓高文采這個大男人,都感動得差點說不出話來。


    最後,高文采感歎著對胡文霆說道:“我這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啊,上天居然讓我遇上了都督您這麽重感情的一個人,罷、罷、罷,今後,我一切都聽從都督您的吩咐就是了。”


    胡文霆笑著說道:“高叔言重了,不管是以前還是往後,都是我要麻煩您的時候多,我適當的為高叔做點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由於高文采在錦衣衛待的時間已經比較長,對裏麵的一些人員的情況都比較熟悉,沒花多長時間就為胡文霆篩選出了近百名技術優秀,人品可靠的軍匠,人員名單一確定之後,胡文霆就按照事先的承諾,給大家都發放了足夠的搬家費用。


    同時,王承恩那邊也悄悄的為胡文霆抽調了一批各類工匠,而胡文霆需要朱由檢幫忙安排尋訪的宋應星、畢懋康等人的名單也交由王承恩轉呈給朱由檢。


    崇禎四年十月初,胡文霆在京城待了一個多月之後,又帶著一幫從京城搜羅來的各路人馬,踏上了返回回隆鎮的行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崇禎出點子:抓經濟,搞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相山晚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相山晚風並收藏給崇禎出點子:抓經濟,搞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