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步步緊逼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清晨,紫禁城中傳出消息,天子正式批準了薊鎮總督文球因\"年老體衰\"請求致仕的奏本,並專門下旨寬慰。
消息傳出,本就暗流湧動的朝局愈發詭譎,諸多出身東林的官員們就好似嗅到腥味的貓一般,開始蠢蠢欲動。
在廣寧巡撫王化貞因故離職之後,薊鎮總督已是他們東林黨在邊陲僅剩下的\"臂膀\",絕對不容有失,令這個位置落入旁人之手。
相比較之下,天子擢升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兵部郎中洪承疇為敘州知府這一舉動,便顯得無關輕重,並未在朝中引起太大的反應。
甚至就連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也顯得\"興味索然\",因為其全部精力悉數集中在禮部侍郎孫慎行最近呈遞進宮的奏本之上。
...
...
\"幾位愛卿且先看看這奏本吧,\"幽靜的乾清宮暖閣內,身著常服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略微微眯著眼睛將手中奏本交予身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不置可否的沉吟道:\"禮部孫愛卿上奏,奏請瑞王,惠王,桂王三位皇叔出京就藩..\"
言罷,朱由校深邃的眸子中便是湧現了一抹轉身即逝的惱怒,並不自覺看向了不遠處的次輔劉一璟及韓爌兩位閣臣。
饒是他就知曉東林黨必然\"不甘寂寞\",但也沒有料到,在孫慎行這位\"東林急先鋒\"率先以\"紅丸案\"向首輔方從哲發難之後,其後續的手段也是接踵而至。
昔日禦極四十八年的萬曆皇帝除卻中途早夭的子嗣之外,共有五位皇子活到成年。
除卻長子泰昌皇帝朱常洛,餘下三位皇子雖然與大名鼎鼎的\"福王\"朱常洵同為受封為王,但卻始終未能如願出京就藩,而是一直居住在冗雜的十王府中,距今已有整整二十年。
依著皇明祖訓的規矩,大明皇子在封王之後,當即刻前往封地就藩,以免中樞動蕩,威脅儲君。
但也許是萬曆皇帝\"厚此薄彼\",對於這三位皇子不夠重視,亦或者彼時朝臣仍對福王朱常洵就藩的\"慘痛教訓\"心有餘悸,瑞王朱常浩等人便一直在京師居住,未能前往封地就藩。
隨著時間的流逝,朱常浩等人也逐漸成為了宗室間的\"透明人\",就連他們本人都不再奢望出京就藩一事。
可禮部侍郎孫慎行的這封奏本,卻是打破了雙方之間保持多年的\"默契\",直接將朱由校推上了風口浪尖。
\"啟稟陛下,\"沉默半晌之後,臉色鐵青的內閣首輔方從哲緩緩起身,聲音複雜的低喃道:\"三位王爺居京多年,確實是有些不合規矩..\"
\"但太倉庫,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錢糧了..\"說到最後,首輔方從哲的憔悴的聲音已是微不可聞,往日精明幹練的眸子中充斥著濃濃的疲憊。
他知曉,禮部侍郎孫慎行請奏宗室親王就藩的奏本明麵上是朝著天子發難,實際卻是針對的他這位內閣首輔。
如若他反對瑞王等人出京就藩,朝中東林黨便會以\"辦事不力\"為由,對他展開攻訐,繼而令他辭官回鄉;倘若他硬著頭皮,同意瑞王等人出京就藩,來自於士林間的輿論壓力也會令他引咎辭職。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戶部那邊怎麽說..\"聞言,案牘後的天子輕輕頷首,清瘦的臉上瞧不出喜怒,隻是將其炯炯有神的眸子投向在朝中地位與日俱增的畢自嚴。
\"啟稟陛下,太倉庫確實捉襟見肘..\"作為朱由校親手提拔的\"帝黨\",畢自嚴自是不會與天子唱反調,更何況如今大明財政的情況確實不盡人意。
如若不是知曉過猶不及的道理,他早就效仿曾令大明起死回生的張居正,著手對大明的稅製進行改革。
終日指望天子的那點\"私房錢\",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次輔的意思呢?!\"輕輕敲擊了身前桌案片刻,朱由校終是將目光投向數次欲言又止的次輔劉一璟,眼神很是複雜。
實話實說,自他繼位以來,劉一璟這位出身東林的次輔,從未展現過\"眾正盈朝\"的野心,甚至還主動向他引薦了\"帝師\"孫承宗。
平日處理朝政的時候也是兢兢業業,從未因\"政見不同\",便與朝中大臣產生爭執。
即便是昔日在有關於熊廷弼是否繼續擔任遼東經略這一問題上,劉一璟也采取了默認的態度,並不似孫慎行,張問達那般特立獨行。
聞言,在暖閣內諸多朝臣複雜眼神注視下的次輔劉一璟便是緩緩起身,聲音微弱卻又堅定的回稟道:\"陛下雖然已是大婚,但國本未定。\"
\"為我大明國祚考慮,三位王爺不宜就藩。\"
此話一出,乾清宮暖閣的氣氛便是一緊,內閣首輔方從哲猛然瞪大雙眼,不敢置信的盯著身材相對矮小的次輔。
而一旁的東閣大學士韓爌則是微不可察的眨了眨眼睛,渾濁的眸子中湧現了一抹轉瞬即逝的狡黠,似是有些幸災樂禍。
倒是案牘後的朱由校微微一愣,旋即方才反應了過來,一臉複雜的搖了搖頭,心道次輔劉一璟還真敢說。
從身份上來說,於十王府中居住二十年,至今尚未就藩的瑞王朱常浩等人可是他的\"皇叔\"。
自成祖朱棣\"奉天靖難\"過後,\"皇叔\"這個字眼對於曆任大明天子而言,便是敏感的很呐。
次輔劉一璟的言外之意,無外乎他的膝下尚未有子嗣誕生,未免大明後繼無人,作為\"皇叔\"的朱常浩等人當繼續在京師居住。
平心而論,劉一璟的這個說法不但會令君王不適,而且還有些牽強。
畢竟他的膝下雖然無子,但紫禁城中還住著他的\"異母弟\"朱由檢。
即便他真的有個三長兩短,這大明皇位也輪不到朱常浩等\"皇叔\",而是當按照\"兄終弟及\"的規矩,由朱由檢承繼大統。
不過次輔劉一璟這等有些牽強的理由,仍是令朱由校看到了這位先生的態度,原本有些複雜的眼神也是隨之柔和起來。
雖然同為\"東林\",其中亦有差距。
\"既然次輔也如此言說,那便廷議吧..\"片刻過後,天子似是有些無奈的聲音便於暖閣內幽幽響起。
黨爭,必須要解決了。
消息傳出,本就暗流湧動的朝局愈發詭譎,諸多出身東林的官員們就好似嗅到腥味的貓一般,開始蠢蠢欲動。
在廣寧巡撫王化貞因故離職之後,薊鎮總督已是他們東林黨在邊陲僅剩下的\"臂膀\",絕對不容有失,令這個位置落入旁人之手。
相比較之下,天子擢升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兵部郎中洪承疇為敘州知府這一舉動,便顯得無關輕重,並未在朝中引起太大的反應。
甚至就連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也顯得\"興味索然\",因為其全部精力悉數集中在禮部侍郎孫慎行最近呈遞進宮的奏本之上。
...
...
\"幾位愛卿且先看看這奏本吧,\"幽靜的乾清宮暖閣內,身著常服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略微微眯著眼睛將手中奏本交予身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不置可否的沉吟道:\"禮部孫愛卿上奏,奏請瑞王,惠王,桂王三位皇叔出京就藩..\"
言罷,朱由校深邃的眸子中便是湧現了一抹轉身即逝的惱怒,並不自覺看向了不遠處的次輔劉一璟及韓爌兩位閣臣。
饒是他就知曉東林黨必然\"不甘寂寞\",但也沒有料到,在孫慎行這位\"東林急先鋒\"率先以\"紅丸案\"向首輔方從哲發難之後,其後續的手段也是接踵而至。
昔日禦極四十八年的萬曆皇帝除卻中途早夭的子嗣之外,共有五位皇子活到成年。
除卻長子泰昌皇帝朱常洛,餘下三位皇子雖然與大名鼎鼎的\"福王\"朱常洵同為受封為王,但卻始終未能如願出京就藩,而是一直居住在冗雜的十王府中,距今已有整整二十年。
依著皇明祖訓的規矩,大明皇子在封王之後,當即刻前往封地就藩,以免中樞動蕩,威脅儲君。
但也許是萬曆皇帝\"厚此薄彼\",對於這三位皇子不夠重視,亦或者彼時朝臣仍對福王朱常洵就藩的\"慘痛教訓\"心有餘悸,瑞王朱常浩等人便一直在京師居住,未能前往封地就藩。
隨著時間的流逝,朱常浩等人也逐漸成為了宗室間的\"透明人\",就連他們本人都不再奢望出京就藩一事。
可禮部侍郎孫慎行的這封奏本,卻是打破了雙方之間保持多年的\"默契\",直接將朱由校推上了風口浪尖。
\"啟稟陛下,\"沉默半晌之後,臉色鐵青的內閣首輔方從哲緩緩起身,聲音複雜的低喃道:\"三位王爺居京多年,確實是有些不合規矩..\"
\"但太倉庫,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錢糧了..\"說到最後,首輔方從哲的憔悴的聲音已是微不可聞,往日精明幹練的眸子中充斥著濃濃的疲憊。
他知曉,禮部侍郎孫慎行請奏宗室親王就藩的奏本明麵上是朝著天子發難,實際卻是針對的他這位內閣首輔。
如若他反對瑞王等人出京就藩,朝中東林黨便會以\"辦事不力\"為由,對他展開攻訐,繼而令他辭官回鄉;倘若他硬著頭皮,同意瑞王等人出京就藩,來自於士林間的輿論壓力也會令他引咎辭職。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戶部那邊怎麽說..\"聞言,案牘後的天子輕輕頷首,清瘦的臉上瞧不出喜怒,隻是將其炯炯有神的眸子投向在朝中地位與日俱增的畢自嚴。
\"啟稟陛下,太倉庫確實捉襟見肘..\"作為朱由校親手提拔的\"帝黨\",畢自嚴自是不會與天子唱反調,更何況如今大明財政的情況確實不盡人意。
如若不是知曉過猶不及的道理,他早就效仿曾令大明起死回生的張居正,著手對大明的稅製進行改革。
終日指望天子的那點\"私房錢\",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次輔的意思呢?!\"輕輕敲擊了身前桌案片刻,朱由校終是將目光投向數次欲言又止的次輔劉一璟,眼神很是複雜。
實話實說,自他繼位以來,劉一璟這位出身東林的次輔,從未展現過\"眾正盈朝\"的野心,甚至還主動向他引薦了\"帝師\"孫承宗。
平日處理朝政的時候也是兢兢業業,從未因\"政見不同\",便與朝中大臣產生爭執。
即便是昔日在有關於熊廷弼是否繼續擔任遼東經略這一問題上,劉一璟也采取了默認的態度,並不似孫慎行,張問達那般特立獨行。
聞言,在暖閣內諸多朝臣複雜眼神注視下的次輔劉一璟便是緩緩起身,聲音微弱卻又堅定的回稟道:\"陛下雖然已是大婚,但國本未定。\"
\"為我大明國祚考慮,三位王爺不宜就藩。\"
此話一出,乾清宮暖閣的氣氛便是一緊,內閣首輔方從哲猛然瞪大雙眼,不敢置信的盯著身材相對矮小的次輔。
而一旁的東閣大學士韓爌則是微不可察的眨了眨眼睛,渾濁的眸子中湧現了一抹轉瞬即逝的狡黠,似是有些幸災樂禍。
倒是案牘後的朱由校微微一愣,旋即方才反應了過來,一臉複雜的搖了搖頭,心道次輔劉一璟還真敢說。
從身份上來說,於十王府中居住二十年,至今尚未就藩的瑞王朱常浩等人可是他的\"皇叔\"。
自成祖朱棣\"奉天靖難\"過後,\"皇叔\"這個字眼對於曆任大明天子而言,便是敏感的很呐。
次輔劉一璟的言外之意,無外乎他的膝下尚未有子嗣誕生,未免大明後繼無人,作為\"皇叔\"的朱常浩等人當繼續在京師居住。
平心而論,劉一璟的這個說法不但會令君王不適,而且還有些牽強。
畢竟他的膝下雖然無子,但紫禁城中還住著他的\"異母弟\"朱由檢。
即便他真的有個三長兩短,這大明皇位也輪不到朱常浩等\"皇叔\",而是當按照\"兄終弟及\"的規矩,由朱由檢承繼大統。
不過次輔劉一璟這等有些牽強的理由,仍是令朱由校看到了這位先生的態度,原本有些複雜的眼神也是隨之柔和起來。
雖然同為\"東林\",其中亦有差距。
\"既然次輔也如此言說,那便廷議吧..\"片刻過後,天子似是有些無奈的聲音便於暖閣內幽幽響起。
黨爭,必須要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