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僕人問細君是否留飯她才覺已至晌午,劉據仍然未歸,細君踱步至門口,卻發現太子轎攆正被僕人抬著繞進偏門。
細君慢步回往猗蘭殿,走至半路,依舊想不通為何劉據會不見她,就因為怕她求情?可她不能連試都不試就放棄,剛過無緣殿,她看了眼殿門,轉身又向太子殿而去。
見丫鬟往書房端茶而進,細君抑製住內心的驕傲,朝門口侍衛輕聲道,“煩請為細君通報一聲,細君想麵見殿下。”
侍衛去而復返,為她讓開去路。
細君邁進書房:“太子殿下怕我求情才對我避而不見?”
“父皇說翁主識大體,我看未必” 。
細君一聽石邑的聲音,向一旁望去,隻見石邑站在窗旁。
細君吸了口氣方覺剛剛自己的語氣確實有些過了。似乎不知何時起,她對待劉據就這麽隨性了。
丫鬟手裏依舊捧著茶杯作遞給劉據狀,劉據卻一直沒有接過遞上的茶水,示意石邑出去。
待石邑走後,他直徑走到細君麵前:“你是吃定本太子不會對你怎麽樣”。
劉據在細君麵前很少用 “本太子”,細君不自覺往後退了一步低頭:“細君不敢”。
劉據見她的樣子,吐了口氣又軟道:“細君,有些事,我也愛莫能助”。
看著劉據深鎖的眉頭,細君慢慢道:“我不求情,真的,我隻希望見李大人一麵,謝謝他的教導之情”。
劉據這才接過茶杯,囑丫鬟出去,手指敲了敲杯身,“風頭過了,我給你安排”。
後來,細君才明白,“風頭”是個雙關,它不單單指的是李延年。
別長安
五日後,漢武帝在北城牆召見細君。
站在城牆的緣故,風十分凜冽。武帝摒退隨從,對待細君的行禮隻是淡淡應了一聲,他一直眺望著遠方。
驀的漢武帝舉起手來,指著城牆之下,“朕之江山,何如?”
細君不及細想這話的深意便道,“陛下基業,自然是萬古長青”。
聽罷漢武帝豪爽一笑,繼續道, “你還記得朕當初問你,可願當那冠軍侯,你是怎麽回答的?”
細君一愣,有些不知所措的抬頭望了漢武帝一眼。
“你擲地有聲的說你願意”,漢武帝收回眺望的目光回頭望著細君,也許是眼神太過淩厲,逼的細君微微的低下了頭,她突然意識到原來世上真的有發自內心的臣服。
“你願意幫朕一起守護大漢嗎?”
聽罷,細君驚愕的抬起頭,“陛下讓細君去打仗?”
“如果是,你願意去嗎?”
“細君雖然不……但……”她的聲音顫抖起來,聖意難測,她害怕起來。
“匈奴乃朕之心病,朕……窮之一生不會必定會將它盡數剿滅。所以朕欲與烏孫結盟,斷其右臂”。
感覺心上有根鮮斷了,她腿有些發軟,扶住城牆,側身望著低處的長安城,發現城牆視野開闊,可至郊外。
“這世間最牢靠的聯盟便是聯姻”。
細君簌簌而下的眼淚怎麽也忍不住,石邑公主頓時冒入她的腦海,她享受漢武帝的寵愛,錦衣玉食十餘年,而她連公主都算不上。可她連問的勇氣都沒有,因為她的父親劉建罪重如山,而她進宮以來漢武帝也未曾委屈她半分,更因為他是君,她乃臣。
“朕曾經最痛恨和親,朕的姐姐也……”。
漢武帝欲言又止,細君並未開口講話,隻是垂頭看地,聖意難違,漢武帝不是來商量的。
漢武帝看著她低頭處地上的水漬,低嘆一聲,“你好好想想吧”。
等細君再次抬頭時,城牆上已不見了漢武帝,樓梯處卻站著太子劉據。
“烏孫王庭有可能比戰場還要兇險,昆莫獵驕靡以年盡七十,匈奴公主早已向烏孫進發烏孫……”,劉據一邊向她走來一邊輕聲道。
“為什麽不是你的妹妹,為什麽!”明知沒有意義,她卻還是想要知道。
看著細君帶著怨恨與不甘的眼睛,劉據手拍打了一下城牆壁,“我心裏的某一部分甚至也期望是石邑”。
細君望著劉據,隻覺得他的神情是惺惺作態覺得可笑。
“父皇也在這裏召見過石邑,我問過她,石邑太小女兒心思,難當大任”。
“我又何嚐不是,我也才十六歲,劉據”。這是細君第一次直呼劉據的名字。
“以後……我一定讓你衣錦還鄉”,多麽可笑的以後,這個“以後”是他登基為帝的那天。可他們都明白此去長安八千九百裏,塞外荒涼,顛沛流離,一旦遠嫁就成為永訣。
“你還記得當初在柏梁台下你說的話嗎細君”。
“謝謝太子殿下,細君將來一定還殿下這個情”。
當日她感激劉據為段宏劉蒙葬身之恩,應下一個許諾,還他恩情,現在,他到了要還恩等待時候。
“嗬嗬,劉據,你明明知道這個人情我劉細君還不還都要去,我自己做不了這個主,所以你又何苦這般說” 。
劉據長嘆了一口氣, “細君,我喜歡你,所以我比誰也不願意你遠嫁烏孫”,
“隻是,你的喜歡還沒到必須擁有的地步”,細君退開他一步。
“我不知道你說的地步是何種地步,但我知道,我對你的感覺和付出絕對沒有給過第二個女子”。
細君轉向城牆,扶手望著遠處的山,淡淡道“你這樣說,該讓史良娣多麽傷心,她可為你生下了史皇孫”。
劉據回身擁住她,不容她拒絕。細君隔著衣衫感覺到劉據的身體也在微微顫抖,待他不在顫抖,細君離開他的肩處,不在貪戀此刻唯一的依靠,她靜靜的望著遠處,眼神放空。
頃刻,劉據從身上扯下一塊淺綠中帶著微黃的玉佩,上麵刻著一個“據”字,遞給細君,“我們才有勇氣相互靠近……卻要分開,這塊玉佩,全當念想”。
“殿下錯了,細君從未和殿下靠近過“,既然沒有可能,就不要給他希望。
元狩六年,漢武帝親封細君為公主,細君公主能詩善文,精通音律,才貌俱佳,尚細君公主為烏孫昆第,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製匈奴。賜乘輿服禦物,為備官屬侍禦數百人,贈送其盛。
臨行前的那晚再拜別李姬後,細君前往牢房探望她的師父李延年。
牢房深處,陰暗晦澀,潮氣刺鼻,狹小的窗口月光都照不進去。
“細君來告別師父”,細君朝著牢門一拜,一身囚服的李延年在角落處站了起來,走到亮些的地方。
“數日不見,師父還好麽”。
李延年點點頭,隻道:“延年算不得公主的師父,並未教授公主音律一天”。
細君對他又一拜,“在細君心裏,師父永遠都是細君的師父”。
細君慢步回往猗蘭殿,走至半路,依舊想不通為何劉據會不見她,就因為怕她求情?可她不能連試都不試就放棄,剛過無緣殿,她看了眼殿門,轉身又向太子殿而去。
見丫鬟往書房端茶而進,細君抑製住內心的驕傲,朝門口侍衛輕聲道,“煩請為細君通報一聲,細君想麵見殿下。”
侍衛去而復返,為她讓開去路。
細君邁進書房:“太子殿下怕我求情才對我避而不見?”
“父皇說翁主識大體,我看未必” 。
細君一聽石邑的聲音,向一旁望去,隻見石邑站在窗旁。
細君吸了口氣方覺剛剛自己的語氣確實有些過了。似乎不知何時起,她對待劉據就這麽隨性了。
丫鬟手裏依舊捧著茶杯作遞給劉據狀,劉據卻一直沒有接過遞上的茶水,示意石邑出去。
待石邑走後,他直徑走到細君麵前:“你是吃定本太子不會對你怎麽樣”。
劉據在細君麵前很少用 “本太子”,細君不自覺往後退了一步低頭:“細君不敢”。
劉據見她的樣子,吐了口氣又軟道:“細君,有些事,我也愛莫能助”。
看著劉據深鎖的眉頭,細君慢慢道:“我不求情,真的,我隻希望見李大人一麵,謝謝他的教導之情”。
劉據這才接過茶杯,囑丫鬟出去,手指敲了敲杯身,“風頭過了,我給你安排”。
後來,細君才明白,“風頭”是個雙關,它不單單指的是李延年。
別長安
五日後,漢武帝在北城牆召見細君。
站在城牆的緣故,風十分凜冽。武帝摒退隨從,對待細君的行禮隻是淡淡應了一聲,他一直眺望著遠方。
驀的漢武帝舉起手來,指著城牆之下,“朕之江山,何如?”
細君不及細想這話的深意便道,“陛下基業,自然是萬古長青”。
聽罷漢武帝豪爽一笑,繼續道, “你還記得朕當初問你,可願當那冠軍侯,你是怎麽回答的?”
細君一愣,有些不知所措的抬頭望了漢武帝一眼。
“你擲地有聲的說你願意”,漢武帝收回眺望的目光回頭望著細君,也許是眼神太過淩厲,逼的細君微微的低下了頭,她突然意識到原來世上真的有發自內心的臣服。
“你願意幫朕一起守護大漢嗎?”
聽罷,細君驚愕的抬起頭,“陛下讓細君去打仗?”
“如果是,你願意去嗎?”
“細君雖然不……但……”她的聲音顫抖起來,聖意難測,她害怕起來。
“匈奴乃朕之心病,朕……窮之一生不會必定會將它盡數剿滅。所以朕欲與烏孫結盟,斷其右臂”。
感覺心上有根鮮斷了,她腿有些發軟,扶住城牆,側身望著低處的長安城,發現城牆視野開闊,可至郊外。
“這世間最牢靠的聯盟便是聯姻”。
細君簌簌而下的眼淚怎麽也忍不住,石邑公主頓時冒入她的腦海,她享受漢武帝的寵愛,錦衣玉食十餘年,而她連公主都算不上。可她連問的勇氣都沒有,因為她的父親劉建罪重如山,而她進宮以來漢武帝也未曾委屈她半分,更因為他是君,她乃臣。
“朕曾經最痛恨和親,朕的姐姐也……”。
漢武帝欲言又止,細君並未開口講話,隻是垂頭看地,聖意難違,漢武帝不是來商量的。
漢武帝看著她低頭處地上的水漬,低嘆一聲,“你好好想想吧”。
等細君再次抬頭時,城牆上已不見了漢武帝,樓梯處卻站著太子劉據。
“烏孫王庭有可能比戰場還要兇險,昆莫獵驕靡以年盡七十,匈奴公主早已向烏孫進發烏孫……”,劉據一邊向她走來一邊輕聲道。
“為什麽不是你的妹妹,為什麽!”明知沒有意義,她卻還是想要知道。
看著細君帶著怨恨與不甘的眼睛,劉據手拍打了一下城牆壁,“我心裏的某一部分甚至也期望是石邑”。
細君望著劉據,隻覺得他的神情是惺惺作態覺得可笑。
“父皇也在這裏召見過石邑,我問過她,石邑太小女兒心思,難當大任”。
“我又何嚐不是,我也才十六歲,劉據”。這是細君第一次直呼劉據的名字。
“以後……我一定讓你衣錦還鄉”,多麽可笑的以後,這個“以後”是他登基為帝的那天。可他們都明白此去長安八千九百裏,塞外荒涼,顛沛流離,一旦遠嫁就成為永訣。
“你還記得當初在柏梁台下你說的話嗎細君”。
“謝謝太子殿下,細君將來一定還殿下這個情”。
當日她感激劉據為段宏劉蒙葬身之恩,應下一個許諾,還他恩情,現在,他到了要還恩等待時候。
“嗬嗬,劉據,你明明知道這個人情我劉細君還不還都要去,我自己做不了這個主,所以你又何苦這般說” 。
劉據長嘆了一口氣, “細君,我喜歡你,所以我比誰也不願意你遠嫁烏孫”,
“隻是,你的喜歡還沒到必須擁有的地步”,細君退開他一步。
“我不知道你說的地步是何種地步,但我知道,我對你的感覺和付出絕對沒有給過第二個女子”。
細君轉向城牆,扶手望著遠處的山,淡淡道“你這樣說,該讓史良娣多麽傷心,她可為你生下了史皇孫”。
劉據回身擁住她,不容她拒絕。細君隔著衣衫感覺到劉據的身體也在微微顫抖,待他不在顫抖,細君離開他的肩處,不在貪戀此刻唯一的依靠,她靜靜的望著遠處,眼神放空。
頃刻,劉據從身上扯下一塊淺綠中帶著微黃的玉佩,上麵刻著一個“據”字,遞給細君,“我們才有勇氣相互靠近……卻要分開,這塊玉佩,全當念想”。
“殿下錯了,細君從未和殿下靠近過“,既然沒有可能,就不要給他希望。
元狩六年,漢武帝親封細君為公主,細君公主能詩善文,精通音律,才貌俱佳,尚細君公主為烏孫昆第,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製匈奴。賜乘輿服禦物,為備官屬侍禦數百人,贈送其盛。
臨行前的那晚再拜別李姬後,細君前往牢房探望她的師父李延年。
牢房深處,陰暗晦澀,潮氣刺鼻,狹小的窗口月光都照不進去。
“細君來告別師父”,細君朝著牢門一拜,一身囚服的李延年在角落處站了起來,走到亮些的地方。
“數日不見,師父還好麽”。
李延年點點頭,隻道:“延年算不得公主的師父,並未教授公主音律一天”。
細君對他又一拜,“在細君心裏,師父永遠都是細君的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