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割發代首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俱酒道:“相國,昔日舜帝作法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不知越法之中,可有流刑與贖刑?”
這五句話,出自《尚書·舜典》,堪稱是中國最古老的法條,一般法家講法治,都會把這幾句話奉為圭臬。
象以典刑:就是指把刑法的條文畫成像,廣泛宣傳,既是普法教育,也是警示教育。
流宥五刑:就是用流放,來代替五種肉刑;
鞭作官刑:就是對官吏犯罪,處以鞭刑。新加坡鞭刑的出處就是這個。
撲作教刑:撲,就是古代打手的一種教具,可以理解為教鞭。學生不好好學習了,可以打手心。
金作贖刑:就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贖金製度了。
俱酒想要救下這些苦命的人,但又不想和衛鞅的法製精神相對抗,剛才他聽到死囚口中的“贖罪”二字,立即想到了“流刑”與“贖刑”,試圖從這裏打開一個缺口,在不違反越法的條件下,盡可能救下這些可憐的人兒。
列國法家的法典中,一般都會有流放與贖金製度,這也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濫觴。
衛鞅略一沉思:“越法之中,確有流刑與贖刑,不過罰金很重,還需要有保人做保。”
俱酒道:“如此,朕出贖金,朕來做保,相國以為如何?”
衛鞅道:“有法在先,有令不行,挑起私鬥,毆死人命,此風不可助長啊,王上!”
俱酒想了想道:“首禍者死!殺人者死!餘者處以流刑與贖刑,寬以濟猛,猛以濟寬,相國以為如何?”
身為法家的衛鞅,今日受到了君權威壓和情感消磨的雙重挑戰。
俱酒既是衛鞅的頂頭上司,又是衛鞅的救命恩人,當年是俱酒派人將他從魏國的天牢中救出來的。於情於理,俱酒開口了,應該網開一麵。
但是,衛鞅骨子裏的法治精神,卻無法低下頭顱,特別是眾目睽睽之下。
衛鞅低頭不語,心中鬥爭激烈。
俱酒作為一個現代靈魂,實在不忍看到這種對手無寸鐵百姓的刑殺發生,這是赤裸裸的大屠殺啊!不是戰場上的各為其主!
但他也理解衛鞅的法治精神的威嚴性,依法治國,依法治軍,不可隨意更改。說了私鬥者死,就一定要你死!不容妥協!
就在君臣二人兩難之際,場中一名老者高聲呼道:“諸位父老,某乃帶頭者,且有人因我而死,既犯越王之法,自當領死,無有怨言。”
又有數人高聲道:“對手之人,死於我手,願以身償命。願留我村中弱小,為國出力。”
……
又是一陣嘈嘈,一些主動挑起事端,發動鬥毆的領頭者,以及一些打死人命者,都主動站出來領罪。
他們希望以自己的主動,換取更多罪行輕微父老的活命,這也是一種“丟車保帥”戰略。
衛鞅站於風中,一動不動,任風吹亂了他的頭發,翻卷著他的袍袖。
俱酒上前,向衛鞅拱手行禮:“朕願替場中之人代出贖金。相國可留下彼等性命,罰作苦役,為國出力。”
雖然在戰國,君主向臣子行禮是常有的事,但在這種場合之下,俱酒這一揖,顯得誠意十足。
衛鞅一聲不吭,一動不動。場麵一時十分尷尬。
俱酒想了一想,右手拔出寶劍,左手順勢取下發簪,一頭長發瞬間披拂了下來。
俱酒抓起一綹發梢,將寶劍加於其上:“朕今日亂相國之法,自當謝罪。然天下未定,大事未了,暫請割發以代首,請相國法外開恩,從輕發落父老。”
割發這事,對於現代人而言,無足輕重,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理多少回發。
但在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戰國,“割發”則代表著“髡刑”,是一種侮辱性極強的刑罰。
吳人是近於中原習俗的,對“髡刑”有著深刻的認知。越人盡管“斷發文身”,但他們也知道,斷發在中原,是一種很羞恥、很重的刑罰。
漢王作為一國諸侯,公主的夫君,為救他們這些蕞爾小民,甘願割發代道,這種心靈的震撼絕對是空前絕後的。
衛鞅驚呼道:“王上……”
淳於浩、聶政、懷木、索盧參、弦唐子等人也是齊齊驚呼:“王上不可!”
場中的越國臣屬和士卒,八百三十二名死囚也齊齊發出一聲驚呼:“漢王不可,不可啊……”
淳於浩大步走向衛鞅:“衛鞅,汝欲何為?”一雙眼睛瞪得如同銅鈴,仿佛要將衛鞅生吞活剝了一般。
俱酒阻止了淳於浩:“退下!”
衛鞅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下了很大決心似的:“臣為扞法,不得不行。王上尊貴,請自用刑!”言畢,雙手一拱,頭顱深埋,一動不動。
這,就是衛鞅允許了俱酒所請,答應了他以“割發代首+支付贖金”為條件,換取對這些死囚中部分人從輕處理。
俱酒輕聲道:“多謝!”順勢劍尖一滑,一大綹頭就被齊齊地割了下來。
整個刑場死一般地寂靜,眾人都被俱酒的舉動震撼到無以複加。
一國諸侯,願意自處髡刑,而為賤民贖罪,這極大地突破了戰國時代人們的認知,這是空前絕後的大事件!
俱酒收劍回鞘,雙手將頭發奉與衛鞅。
衛鞅雙手接過俱酒的一綹頭發,高高舉起:“漢王割發代首,為輕罪者贖刑,可也!”
場中死囚爆發出一陣又哭又笑的慘烈哭聲,為自己從鬼門關上撿回一條命而哭,為漢王的重情重義而哭,為曾經的衝動與瘋狂而哭!
衛鞅再次舉起手中的令牌,鐵麵無私地喝道:“輕罪者可免死,交凊贖金後,流作邊徒。然,首禍者六人,殺人者三十九人,縱火者一十三人,不得免死,行刑!”言畢,將手中的令牌迅速拋了出去。
挑起這場私鬥的兩廂首領高聲叫道:“謝漢王大恩,我等以身觸法,甘願赴死,毫無怨言。不過,漢王恩情,隻有來世再報了!”
然後,在兩廂首領的帶領下,眾人嘩啦啦向著俱酒的方向跪拜下去,使勁地用頭磕著地麵,直磕得血汙橫流,滿臉狼籍。
僥幸活命的人群,也順勢跪倒,口中嗚嗚咽咽地哭泣著,含混不清地念念有詞,場中氣氛極端悲壯。
俱酒道:“拿酒來!”
侍者用托盤端來兩杯酒,俱酒親自走到兩廂頭領麵前,親自遞上一杯酒。
兩人雙手被綁身後,用嘴叼起酒盞,淋淋漓漓地將酒吞了下去,然後將口一楹,盞落而碎:“謝漢王!”
俱酒肅聲道:“法不容情,一路走好!”
衛鞅麵無表情地將手中的令牌拋向天空,寒光閃閃,攝人心魄。
這五句話,出自《尚書·舜典》,堪稱是中國最古老的法條,一般法家講法治,都會把這幾句話奉為圭臬。
象以典刑:就是指把刑法的條文畫成像,廣泛宣傳,既是普法教育,也是警示教育。
流宥五刑:就是用流放,來代替五種肉刑;
鞭作官刑:就是對官吏犯罪,處以鞭刑。新加坡鞭刑的出處就是這個。
撲作教刑:撲,就是古代打手的一種教具,可以理解為教鞭。學生不好好學習了,可以打手心。
金作贖刑:就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贖金製度了。
俱酒想要救下這些苦命的人,但又不想和衛鞅的法製精神相對抗,剛才他聽到死囚口中的“贖罪”二字,立即想到了“流刑”與“贖刑”,試圖從這裏打開一個缺口,在不違反越法的條件下,盡可能救下這些可憐的人兒。
列國法家的法典中,一般都會有流放與贖金製度,這也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濫觴。
衛鞅略一沉思:“越法之中,確有流刑與贖刑,不過罰金很重,還需要有保人做保。”
俱酒道:“如此,朕出贖金,朕來做保,相國以為如何?”
衛鞅道:“有法在先,有令不行,挑起私鬥,毆死人命,此風不可助長啊,王上!”
俱酒想了想道:“首禍者死!殺人者死!餘者處以流刑與贖刑,寬以濟猛,猛以濟寬,相國以為如何?”
身為法家的衛鞅,今日受到了君權威壓和情感消磨的雙重挑戰。
俱酒既是衛鞅的頂頭上司,又是衛鞅的救命恩人,當年是俱酒派人將他從魏國的天牢中救出來的。於情於理,俱酒開口了,應該網開一麵。
但是,衛鞅骨子裏的法治精神,卻無法低下頭顱,特別是眾目睽睽之下。
衛鞅低頭不語,心中鬥爭激烈。
俱酒作為一個現代靈魂,實在不忍看到這種對手無寸鐵百姓的刑殺發生,這是赤裸裸的大屠殺啊!不是戰場上的各為其主!
但他也理解衛鞅的法治精神的威嚴性,依法治國,依法治軍,不可隨意更改。說了私鬥者死,就一定要你死!不容妥協!
就在君臣二人兩難之際,場中一名老者高聲呼道:“諸位父老,某乃帶頭者,且有人因我而死,既犯越王之法,自當領死,無有怨言。”
又有數人高聲道:“對手之人,死於我手,願以身償命。願留我村中弱小,為國出力。”
……
又是一陣嘈嘈,一些主動挑起事端,發動鬥毆的領頭者,以及一些打死人命者,都主動站出來領罪。
他們希望以自己的主動,換取更多罪行輕微父老的活命,這也是一種“丟車保帥”戰略。
衛鞅站於風中,一動不動,任風吹亂了他的頭發,翻卷著他的袍袖。
俱酒上前,向衛鞅拱手行禮:“朕願替場中之人代出贖金。相國可留下彼等性命,罰作苦役,為國出力。”
雖然在戰國,君主向臣子行禮是常有的事,但在這種場合之下,俱酒這一揖,顯得誠意十足。
衛鞅一聲不吭,一動不動。場麵一時十分尷尬。
俱酒想了一想,右手拔出寶劍,左手順勢取下發簪,一頭長發瞬間披拂了下來。
俱酒抓起一綹發梢,將寶劍加於其上:“朕今日亂相國之法,自當謝罪。然天下未定,大事未了,暫請割發以代首,請相國法外開恩,從輕發落父老。”
割發這事,對於現代人而言,無足輕重,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理多少回發。
但在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戰國,“割發”則代表著“髡刑”,是一種侮辱性極強的刑罰。
吳人是近於中原習俗的,對“髡刑”有著深刻的認知。越人盡管“斷發文身”,但他們也知道,斷發在中原,是一種很羞恥、很重的刑罰。
漢王作為一國諸侯,公主的夫君,為救他們這些蕞爾小民,甘願割發代道,這種心靈的震撼絕對是空前絕後的。
衛鞅驚呼道:“王上……”
淳於浩、聶政、懷木、索盧參、弦唐子等人也是齊齊驚呼:“王上不可!”
場中的越國臣屬和士卒,八百三十二名死囚也齊齊發出一聲驚呼:“漢王不可,不可啊……”
淳於浩大步走向衛鞅:“衛鞅,汝欲何為?”一雙眼睛瞪得如同銅鈴,仿佛要將衛鞅生吞活剝了一般。
俱酒阻止了淳於浩:“退下!”
衛鞅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下了很大決心似的:“臣為扞法,不得不行。王上尊貴,請自用刑!”言畢,雙手一拱,頭顱深埋,一動不動。
這,就是衛鞅允許了俱酒所請,答應了他以“割發代首+支付贖金”為條件,換取對這些死囚中部分人從輕處理。
俱酒輕聲道:“多謝!”順勢劍尖一滑,一大綹頭就被齊齊地割了下來。
整個刑場死一般地寂靜,眾人都被俱酒的舉動震撼到無以複加。
一國諸侯,願意自處髡刑,而為賤民贖罪,這極大地突破了戰國時代人們的認知,這是空前絕後的大事件!
俱酒收劍回鞘,雙手將頭發奉與衛鞅。
衛鞅雙手接過俱酒的一綹頭發,高高舉起:“漢王割發代首,為輕罪者贖刑,可也!”
場中死囚爆發出一陣又哭又笑的慘烈哭聲,為自己從鬼門關上撿回一條命而哭,為漢王的重情重義而哭,為曾經的衝動與瘋狂而哭!
衛鞅再次舉起手中的令牌,鐵麵無私地喝道:“輕罪者可免死,交凊贖金後,流作邊徒。然,首禍者六人,殺人者三十九人,縱火者一十三人,不得免死,行刑!”言畢,將手中的令牌迅速拋了出去。
挑起這場私鬥的兩廂首領高聲叫道:“謝漢王大恩,我等以身觸法,甘願赴死,毫無怨言。不過,漢王恩情,隻有來世再報了!”
然後,在兩廂首領的帶領下,眾人嘩啦啦向著俱酒的方向跪拜下去,使勁地用頭磕著地麵,直磕得血汙橫流,滿臉狼籍。
僥幸活命的人群,也順勢跪倒,口中嗚嗚咽咽地哭泣著,含混不清地念念有詞,場中氣氛極端悲壯。
俱酒道:“拿酒來!”
侍者用托盤端來兩杯酒,俱酒親自走到兩廂頭領麵前,親自遞上一杯酒。
兩人雙手被綁身後,用嘴叼起酒盞,淋淋漓漓地將酒吞了下去,然後將口一楹,盞落而碎:“謝漢王!”
俱酒肅聲道:“法不容情,一路走好!”
衛鞅麵無表情地將手中的令牌拋向天空,寒光閃閃,攝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