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權出於戰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談天衍”鄒衍,“雕龍奭”鄒奭(shi)這“齊國雙鄒”,都是陰陽家的代表。
這兩位一開場就占據了先發優勢,通過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了世間大亂的原因,給出了天下大治的方法。
在科學並不發達的戰國,陰陽家的學說非常盛行。
鄒衍不僅在齊國受到尊重,其後一度擔任稷下學宮祭酒,列國諸侯對鄒衍也是尊崇備至。
在魏國,魏惠王遠接高迎,同他行賓主的禮節;
往趙國,平原君側身陪行,親自為他拂拭席位;
到燕國,燕昭王拿著掃帚清除道路為他作先導,並請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學習,還曾為他修建碣石宮,親自去拜他為老師;
更不用說秦始皇最終采用了鄒衍的“五德始終說”,作為自己一統天下,代周而立的政治理論。
鄒衍周遊各國受到如此禮遇,與孔子陳蔡斷糧、麵有饑色,孟軻在齊、梁遭遇困厄,可謂是天壤之別。
陰陽五行學說自此始,流傳中國數千年。
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陰陽五行仍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神秘的力量,時不時有人會在為孩子取名時,按照五行說的理念,缺水補水,缺土補土,拚湊出一個個五行圓滿的好名字。
陰陽五行學說生命力之強大,影響力之持久,由此可見一斑。
場中諸子四下張望,似乎在盼望著什麽人出現。
不錯,齊國三鄒子,分別為鄒忌、鄒衍、鄒奭,既然鄒衍與鄒奭出現了,鄒忌會缺席嗎?
不錯,鄒忌確實在場,眾人將目光齊齊投向他。但鄒忌卻是鎮定自若地坐在台前,並沒有要上場的意思。
弦唐子久在齊國,顯然認得鄒忌。他側身過來,輕輕地對俱酒說了兩個字:“鄒忌。”
俱酒第一次見到鄒忌本尊,想想上次此人穿梭越、楚之間,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硬生生挑起一場三國諸侯大亂鬥,不由感慨:戰國之時,口舌之利,利於甲兵啊。
俱酒看到鄒忌並不是坐在主位,而是坐在側位,不由對坐在主位一位華服翩翩少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俱酒示意弦唐子看看此人,弦唐子看了,也不認識。
這時一個聲音響起:“諸子何故長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小可不才,願上台一辯。”
言語未落,一個體型健碩的青年士子大步上前。
隻見他頭戴高冠,曳地深衣,步履鏗鏘,舉步若飛,與其他諸子穩重的舉止迥異。
最特別的是,他還在腰間掛著一柄華麗的寶劍,行走之間,錚錚有聲。
來人一個箭步跳上台去,向四下齊齊一禮:“不才子晚,學於兵家,願請教於諸子。”
他回首再向祭酒淳於髡深深一揖:“今日之辯題,救世!兩位鄒子以陰陽救世,泛論空談,虛比浮詞。煌煌千言,無一策可用;滔滔萬句,無一計可行,豈不怪哉?“
子晚上來就狠狠地打了陰陽家一記耳光,一點情麵也不留,這就是當時百家爭鳴的常態。
生活中可以彬彬有禮,觀點上絕對寸步不讓。
子晚話音未落,場中就有士子高聲鼓噪:“彩!”
顯然,談天衍與雕龍奭二人華而不實、空洞無物的發言,並不能服眾,子晚的打臉舉動,顯然正中場中某些士子的下懷。
子晚雙手虛虛一按,示意場中安靜。然後開始了自己的進一步闡述。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既言救世,豈可不言兵事?“
“夫天下有民,仁聖牧之。故天下治,仁聖藏;天下亂,仁聖昌,至道其然也。”
“方今天下大亂,聖人當出。權出於戰,不出於中人。凡兵之道,莫過乎一。天下歸一,則天下大治。”
俱酒聽了忍不住想要鼓掌,子晚是兵家代表,雖然話語過於直白,但確實是大實話、硬道理。
權出於戰:充分說明了政權與統治是打出來的,這就是戰國版的“槍杆子裏出政權”啊!
天下歸一:子晚能提出大一統的理論,也足見他,以及所代表的兵家,對曆史走向的遠見卓識。
但鼓掌在我國古代並不流行,俱酒隻是雙手輕輕地在袍袖之中撫了兩下,終究沒有拍出聲來。
但百家學說,多有仁、義、道等大道理來裝飾門臉,見到子晚如此赤裸裸地提出以武力手段統一天下,一時場內大躁。
“子晚,異端邪說,妖言惑眾!”
“噫籲嚱,子晚之言,亂世之源也!”
“小人哉!小人哉!”
……
子晚微微一笑,輕蔑地一哼:“哼!諸子何必失態?此堂名曰爭鳴,不服來辯!”
一位士子起身,指著子晚道:“子晚先生,吾且問汝,汝亦殺人乎?”
子晚雙手向身後一背,傲然答道:“殺人而安人,殺之可也!”
士子氣得差點背過氣去:“子晚!汝……妄言!妄言呐!”
又一位士子起身高聲問道:“大國攻小國,強國攻弱國,可乎?”
子晚扭過身去麵向那人,幹脆而清晰地答道:“國不分強弱大小,隻分德與無德、義與不義。無德之國,不義之君,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
子晚今天是火力全開,根本不來一點虛的,硬剛!直懟!直接把這位士子懟得啞口無言,雙唇上下不住翕動,硬是吐不出一個字來。
俱酒忍不住看著坐在前麵的公尚過,子晚這一套戰爭理論,堅守“非攻”的公尚過怎麽能沒有反應呢?
公尚過依然不動如山,不過俱酒身後霍然站起一人:“墨家高何,好有一問,如今天下本已戰火不熄,子晚先生鼓吹戰爭,目的何在?”
俱酒回頭一看,果然是高何,這老小子當年在魯陽與自己辯論一番之後,沒想到現在躲到齊國,抱公尚過的大腿來了。
看來,墨家內部反對自己,或者對自己的新墨家理念有所保留的人,圍繞著公尚過,形成了一個小團體了。
子晚露出了一絲笑容,辯論了這麽久,總算有一個大的學術門派前來應戰了。
“高先生既然問子晚此論目的,不妨直言以告:以戰止戰,戰之可也!”
殺之可也!
攻之可也!
戰之可也!
子晚通過三個“可也”的連環回答,清晰地表達了兵家的立場,那就是要快刀斬亂麻,迅速結束天下分裂的格局,實現大一統,結束人民的痛苦。
這時兵家的擁躉們不約而同地爆發出對子晚的支持:“彩!彩!彩!”
高何,以及場內的其他士子,一時竟被子晚鎮定自若、果敢堅決的氣勢鎮住了,沒有及時提問。
俱酒一時忍不住,遂起身道:“先生既言兵可救世,然則天下諸侯皆有重兵,救世者誰?”
子晚哈哈大笑:“大哉斯問!大哉斯問!”
子晚這句,相當於後世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或者“這是個大課題”,這是今天的辯論場中,子晚唯一給出的正向回饋。
子晚笑畢,又向俱酒遙遙一拱道:“請教先生名諱?”
俱酒順勢捋了一下胡須,裝出一副老成的模樣:“在下,墨家小九。”
這兩位一開場就占據了先發優勢,通過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了世間大亂的原因,給出了天下大治的方法。
在科學並不發達的戰國,陰陽家的學說非常盛行。
鄒衍不僅在齊國受到尊重,其後一度擔任稷下學宮祭酒,列國諸侯對鄒衍也是尊崇備至。
在魏國,魏惠王遠接高迎,同他行賓主的禮節;
往趙國,平原君側身陪行,親自為他拂拭席位;
到燕國,燕昭王拿著掃帚清除道路為他作先導,並請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學習,還曾為他修建碣石宮,親自去拜他為老師;
更不用說秦始皇最終采用了鄒衍的“五德始終說”,作為自己一統天下,代周而立的政治理論。
鄒衍周遊各國受到如此禮遇,與孔子陳蔡斷糧、麵有饑色,孟軻在齊、梁遭遇困厄,可謂是天壤之別。
陰陽五行學說自此始,流傳中國數千年。
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陰陽五行仍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神秘的力量,時不時有人會在為孩子取名時,按照五行說的理念,缺水補水,缺土補土,拚湊出一個個五行圓滿的好名字。
陰陽五行學說生命力之強大,影響力之持久,由此可見一斑。
場中諸子四下張望,似乎在盼望著什麽人出現。
不錯,齊國三鄒子,分別為鄒忌、鄒衍、鄒奭,既然鄒衍與鄒奭出現了,鄒忌會缺席嗎?
不錯,鄒忌確實在場,眾人將目光齊齊投向他。但鄒忌卻是鎮定自若地坐在台前,並沒有要上場的意思。
弦唐子久在齊國,顯然認得鄒忌。他側身過來,輕輕地對俱酒說了兩個字:“鄒忌。”
俱酒第一次見到鄒忌本尊,想想上次此人穿梭越、楚之間,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硬生生挑起一場三國諸侯大亂鬥,不由感慨:戰國之時,口舌之利,利於甲兵啊。
俱酒看到鄒忌並不是坐在主位,而是坐在側位,不由對坐在主位一位華服翩翩少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俱酒示意弦唐子看看此人,弦唐子看了,也不認識。
這時一個聲音響起:“諸子何故長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小可不才,願上台一辯。”
言語未落,一個體型健碩的青年士子大步上前。
隻見他頭戴高冠,曳地深衣,步履鏗鏘,舉步若飛,與其他諸子穩重的舉止迥異。
最特別的是,他還在腰間掛著一柄華麗的寶劍,行走之間,錚錚有聲。
來人一個箭步跳上台去,向四下齊齊一禮:“不才子晚,學於兵家,願請教於諸子。”
他回首再向祭酒淳於髡深深一揖:“今日之辯題,救世!兩位鄒子以陰陽救世,泛論空談,虛比浮詞。煌煌千言,無一策可用;滔滔萬句,無一計可行,豈不怪哉?“
子晚上來就狠狠地打了陰陽家一記耳光,一點情麵也不留,這就是當時百家爭鳴的常態。
生活中可以彬彬有禮,觀點上絕對寸步不讓。
子晚話音未落,場中就有士子高聲鼓噪:“彩!”
顯然,談天衍與雕龍奭二人華而不實、空洞無物的發言,並不能服眾,子晚的打臉舉動,顯然正中場中某些士子的下懷。
子晚雙手虛虛一按,示意場中安靜。然後開始了自己的進一步闡述。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既言救世,豈可不言兵事?“
“夫天下有民,仁聖牧之。故天下治,仁聖藏;天下亂,仁聖昌,至道其然也。”
“方今天下大亂,聖人當出。權出於戰,不出於中人。凡兵之道,莫過乎一。天下歸一,則天下大治。”
俱酒聽了忍不住想要鼓掌,子晚是兵家代表,雖然話語過於直白,但確實是大實話、硬道理。
權出於戰:充分說明了政權與統治是打出來的,這就是戰國版的“槍杆子裏出政權”啊!
天下歸一:子晚能提出大一統的理論,也足見他,以及所代表的兵家,對曆史走向的遠見卓識。
但鼓掌在我國古代並不流行,俱酒隻是雙手輕輕地在袍袖之中撫了兩下,終究沒有拍出聲來。
但百家學說,多有仁、義、道等大道理來裝飾門臉,見到子晚如此赤裸裸地提出以武力手段統一天下,一時場內大躁。
“子晚,異端邪說,妖言惑眾!”
“噫籲嚱,子晚之言,亂世之源也!”
“小人哉!小人哉!”
……
子晚微微一笑,輕蔑地一哼:“哼!諸子何必失態?此堂名曰爭鳴,不服來辯!”
一位士子起身,指著子晚道:“子晚先生,吾且問汝,汝亦殺人乎?”
子晚雙手向身後一背,傲然答道:“殺人而安人,殺之可也!”
士子氣得差點背過氣去:“子晚!汝……妄言!妄言呐!”
又一位士子起身高聲問道:“大國攻小國,強國攻弱國,可乎?”
子晚扭過身去麵向那人,幹脆而清晰地答道:“國不分強弱大小,隻分德與無德、義與不義。無德之國,不義之君,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
子晚今天是火力全開,根本不來一點虛的,硬剛!直懟!直接把這位士子懟得啞口無言,雙唇上下不住翕動,硬是吐不出一個字來。
俱酒忍不住看著坐在前麵的公尚過,子晚這一套戰爭理論,堅守“非攻”的公尚過怎麽能沒有反應呢?
公尚過依然不動如山,不過俱酒身後霍然站起一人:“墨家高何,好有一問,如今天下本已戰火不熄,子晚先生鼓吹戰爭,目的何在?”
俱酒回頭一看,果然是高何,這老小子當年在魯陽與自己辯論一番之後,沒想到現在躲到齊國,抱公尚過的大腿來了。
看來,墨家內部反對自己,或者對自己的新墨家理念有所保留的人,圍繞著公尚過,形成了一個小團體了。
子晚露出了一絲笑容,辯論了這麽久,總算有一個大的學術門派前來應戰了。
“高先生既然問子晚此論目的,不妨直言以告:以戰止戰,戰之可也!”
殺之可也!
攻之可也!
戰之可也!
子晚通過三個“可也”的連環回答,清晰地表達了兵家的立場,那就是要快刀斬亂麻,迅速結束天下分裂的格局,實現大一統,結束人民的痛苦。
這時兵家的擁躉們不約而同地爆發出對子晚的支持:“彩!彩!彩!”
高何,以及場內的其他士子,一時竟被子晚鎮定自若、果敢堅決的氣勢鎮住了,沒有及時提問。
俱酒一時忍不住,遂起身道:“先生既言兵可救世,然則天下諸侯皆有重兵,救世者誰?”
子晚哈哈大笑:“大哉斯問!大哉斯問!”
子晚這句,相當於後世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或者“這是個大課題”,這是今天的辯論場中,子晚唯一給出的正向回饋。
子晚笑畢,又向俱酒遙遙一拱道:“請教先生名諱?”
俱酒順勢捋了一下胡須,裝出一副老成的模樣:“在下,墨家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