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劉備叛於徐州,曹操曾令劉岱、王忠率軍征討,但不能取勝。曹操有心親征,又擔心冀州袁紹南下,一直拖到今年正月,衣帶詔事發,這才不得不領兵東進。


    這一戰堪稱曹操打的最舒服的一戰,一路連戰連捷,先破劉備於小沛,再擒關羽於下邳,最後破昌豨於東海。不到兩月,幾乎是摧枯拉朽,平定了徐州。


    等曹操收到黃元奏疏,已經是回程的路上。


    得知黃元請求入朝,曹操亦是一驚,猜不透對方用意,便召荀攸前來問詢。


    “公達,你之前說黃元願意前來許都為官,我還不信,沒想到他竟然真的上書了。舍棄一方之主的身份,隻圖做我身邊一個幕僚,著實令人費解。”


    “明公是擔心此事有隱情?”


    “昔日公子開方,寧願舍棄衛國君主之位,也要留在齊桓公身邊。管仲便認為此人放棄衛國的君位隻是他想從齊國謀取到更多的利益,後公子開方果與易牙、豎刁亂齊。


    今日之黃元,與昔日之公子開方,何其相似?”


    曹操素來多疑,而黃元此舉,也確實不符合常理。


    荀攸道:“明公多慮了,非是黃元想入朝,而是不得不入朝。”


    “此言何意?”


    “黃元認為,明公一定可以打敗袁紹,統一天下。他在荊南,今不過一郡之守,投奔明公,尚可為竇融、梁統,受明公重用。


    若是等他真跨州連郡,勢力強橫,哪怕降了明公,也隻能做彭越、張耳了。


    所以入朝之事,黃元比明公著急。


    早在去年六月,我前往作唐,他便急著入朝。若非擔心劉表不許,隻怕早已入朝了。”


    曹操聽得這話,對黃元興趣,也越發濃厚。


    “公達以為,此子是何種人物?”


    “天材英博,亮拔不群,權智英略,有逾管、晏,達治知變,正而有謀,命世之奇才,伊呂之儔匹,荊州人盛讚其為‘潛龍’,得之可得天下。”


    曹操聽後,有些吃驚。


    荀攸素來少言語,還是第一次如此誇讚一個人。


    “我知此人,確實是個人才,但不至於得公達如此盛讚。”


    “我給明公講個故事。我和黃元,曾微服私訪於作唐城內外,遇到一個小乞丐,當時我和黃元打賭,誰能讓這乞丐一日之間變富有。


    明公可知,黃元用了什麽辦法。”


    “他先是囑咐了那個小乞丐一番,然後便跟路上行人說這小乞丐是個傻子,寧願拿錢少,也不願拿錢多。


    路人不信,他便拿出銅錢,分作兩堆,一堆是一文,一堆是十文,讓那小乞丐自行去去選。


    果不其然,那小乞丐隻選了一文了。


    有不信的,也來實驗,果然如是。


    於是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眾人紛紛前來觀看,紛紛實驗,不過半日,小乞丐便得錢近百文。”


    曹操素來多狡黠,聽了此事,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忍不住歎道:“利用人們的好奇心,蒙蔽世人來給小乞丐送錢。此子大智大狡,是個善於操控人心之人。”


    荀攸點點頭,又道:“黃元乃是少有的多謀之人,既願來許都,乃是好事,明公當厚待之。


    哪怕不為明公所用,亦不能為人所用。”


    “公達以為,授其何職可行?”


    黃元明言想給曹操做幕僚,可曹操作為司空,幕僚長司空長史亦不過是個千石官。黃元大小也是個諸侯,人家不要官,但你不能不給。


    “可授其為侍中,參司空軍事,仍保留征虜將軍號。”


    保留軍號是地位,侍中是職務,至於參司空軍事是態度。而且都是虛職,給不給權利,全在曹操的態度。


    曹操聽後,卻是有些心虛。


    人家想來朝廷入職,是帶著誠意的,全給人家虛職,也不合適?畢竟天下小諸侯未入朝者,如臧霸、昌豨、馬騰、孫觀、公孫度、張繡等還有多人。


    曹操給黃元的待遇,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曹操對他們的態度。


    “再加個將作大匠吧。”


    “諾!”


    黃元年紀輕輕,聲譽斐然,曹操倒是憧憬著與他見麵了。


    ······


    黃元已安排人前往許都,在等待的日子裏,他開始進行人事調整,為以後的事情做準備。


    作唐內部,徹底分為兩套班子,一套是負責政務的郡府,除了劉巴繼續為郡丞,又設了四個從事輔佐,分別是張裔、射援、陳化、司馬芝四人,分別負責度支、府庫、轉運,監察,百工、將作和都官。和洽為功曹,為郡丞之副,兼管人事、禮法;蔣琬為作唐令;又設沅陵都尉府,以習珍為都尉,負責沅水流域的五溪蠻事務。


    而另一套班子則是負責軍務的將軍府,法正繼續署府事,又分設監軍、參軍、護軍、典軍四署,分管人事、內政,軍事指揮,監察和後勤。法正兼任中監軍,馬忠為中護軍,韓暨為中典軍。


    至於一眾軍隊,黃元也進行了改編,後部賜軍號討賊,輔匡為校尉,屯孱陵;左部賜軍號果毅,魏延仍為校尉,屯益陽;右部賜軍號選鋒,襲肅仍為校尉,屯臨沅;而黃元的中部一分為三分別為虎威,虎捷,虎翼,謝旌、嚴圭、陳曶三人各以軍司馬領一部。


    前部賜軍號直蕩,呂常仍為校尉;左翼部賜軍號旅賁,黃襲為校尉;右翼部賜軍號陷陣,曹性為校尉;三部分出一部分建厲鋒部,鄧銅為校尉。


    騎兵賜軍號風雷,郝昭為校尉;無當曲擴編為無當部,劉邕為校尉。


    而水軍也一分為三,主力四曲由甘寧率領,駐紮在臨江;兩曲駐紮在油江口,由馮習統領;三曲駐紮在洞庭由黃淵統帥。


    至於鄭度、陽群、步騭、鄧芝、王平、句扶、霍峻、徐盛、呂建、鬥檤、潘璋等人則跟著黃元前往許都。


    黃元本來沒準備帶上徐盛,可他死活都要跟著,連別部司馬的職務也不要了,黃元見其誠心,隻得同意。


    法正對其選擇,倒是讚歎。


    徐盛一個徐州人,並無根基,亦無黨羽,在作唐前途自是艱難,倒不如跟隨黃元,搏個前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浮沉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漢末浮沉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