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暗設圈套
三國,漢高祖親自匡扶漢室 作者:一騎若遊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邊,諸葛亮帶著一幫文武送別張溫。
劉邦對此頗為不滿,但想到諸葛亮也是為了季漢著想,也就沒說什麽,隻是自己沒去罷了。
“聽聞曹丕在趕製戰船,張大人回去,當勸諫你主,小心在意才是!”諸葛亮有意無意地提點道。
張溫也不傻,聽出了諸葛亮的話外之音,連連點頭稱是。
“自來蜀中,見百姓安居樂業,才知蜀中政治清明啊!想必皆是諸葛丞相的功勞!對了,那天的秦大人…如何不見呢?”張溫好奇地張望著。
這時,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抱歉,張大人,下官來遲了。”
“秦大人何處去了?那日一番賜教,在下受益匪淺,還想向秦大人親表謝意呢!”
張溫說的是心裏話,其實他倒不是想謝秦宓的“賜教”,而是那天他本就已經醉了七八分,要不是秦宓跳出來說了一通“天理”,給酒嚇醒了,隻怕他就該丟人了。
秦宓見張溫不像作偽,也不禁笑道:“那日多喝了幾杯,言語不遜之處,還請張大人多多海涵。下官剛從滄珠學堂脫身,實在…”
“秦子敕,大白天的你又喝醉了嗎!”諸葛亮一聲斷喝,打斷了秦宓的話。
這一聲喝,不僅嚇得秦宓不敢說話,就連文武百官,也噤若寒蟬。
張溫見狀,呆若木雞,細細一琢磨,拉著諸葛亮的手走到了一邊:“諸葛丞相,我此來是為兩家交好,還請丞相有話直說,勿要瞞我,這滄珠學堂,是什麽意思?”
諸葛亮猶豫了好半天,無奈歎氣道:“實不瞞張大人,此乃陛下旨意,我國中如今興辦了一個學堂,將那些戰爭遺孤收攏起來,讓他們識幾個字,長大了好自食其力罷了。”
張溫聞言,驚得如遭五雷轟頂,他愣了好半天,這才向諸葛亮俯身長揖,沒有說話,匆匆上船去了。
隨著張溫的小舟在江麵越行越遠,直到看不見蹤影,諸葛亮這才轉過身,望向了秦宓。
秦宓也一改剛剛的誠惶誠恐,臉上笑容滿麵。
“回吧。”
諸葛亮的臉上,也露出了掩飾不住的笑意。
……
皇宮中,劉邦正手持雙股劍,獨自一人劍舞,周圍的小太監都避得遠遠的,沒人敢靠近。
一套劍招舞罷,本該收劍而立,劉邦卻是劍鋒直指身後,劍尖停在了一人的臉上。
諸葛亮輕搖羽扇,對麵前的寶劍並不在意:“陛下,事成了。”
劉邦收回寶劍,隨意地丟給了一旁的小太監,大笑著上前摟過諸葛亮的肩膀:“哈哈哈哈,當真?走,進去說!”
君臣二人進了大殿,劉邦搶先接過宮女手上的清茶,親自遞到了諸葛亮的麵前:“丞相,請。”
大半年的時間相處下來,諸葛亮對這位高祖的作風已經熟悉,再沒了一開始的拘謹,含笑著接過了茶杯。
“陛下,秦宓已將我國中開設學堂的消息,透露了出來,臣也裝作為難,解釋了一番。張溫必定不疑,待回了東吳,告知孫權,孫權必定效仿!”
劉邦興奮地搓著手:“嘿嘿,好!太好了!隻要孫權小兒敢效仿,朕敢保證,江東將永無寧日!”
諸葛亮含笑點頭,深以為然。
這對君臣日夜思慮著針對魏蜀的計謀,最終,還是這些時日飽讀史書的劉邦率先想到了辦法。
季漢對於曹魏和東吳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世家的影響並不太大。
而曹魏那邊,曹丕剛一登基,就宣布了九品中正製的選官製度,可以說,已經將他的大魏帝國和世家大族們綁在了一條船上。
東吳的情況比曹魏要稍好一些,不過也僅僅隻是一些罷了。隨著淮泗集團的周瑜、魯肅、呂蒙等名將日益凋零,江東那些世家大族的話語權也是一日比一日重。
孫權看似風光,其實日子並不好過,詔令每每宣布,但凡影響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就被迫調整修改,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
劉邦這幾天日思夜想,將如今的大漢與四百年前相比,才終於想到了這麽個主意。
四百年前,霸王項羽推翻暴秦之後,分封天下,導致各諸侯間彼此並不滿意,有的抱怨封地山高路遠,有的抱怨封地遠離中央,有抱怨大的,有抱怨小的,數不勝數。
最終,項羽也被諸侯們的頻繁背叛拖進了戰爭泥潭,這才讓他劉邦有了喘息之機,得以東出漢中,問鼎天下。
而如今的大漢,曹丕和孫權就好比是那項羽,劉邦就苦苦思索尋找著能將他們拉入泥潭的“諸侯王”,終於被他找到了——世家大族。
四百年來,世家大族們日益做大,且將學術知識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而平民百姓,有的人甚至都沒見過書長什麽樣子。要是蜀中為平民百姓子女開設學堂的消息傳了出去,天下還不炸了鍋?
到那時候,曹丕和孫權就陷入兩難境地,設學堂,得罪世家大族,不設學堂,得罪平民百姓。
劉邦是越想越高興,興奮得原地直打轉。
諸葛亮在一旁靜靜等候,直到劉邦的興奮勁稍微過去了一些,這才提醒說道:“陛下,雖說我國中,世家大族的影響並不算太大,可是…多少還是有一些的。”
在諸葛亮看來,這完全是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計謀,而他性情沉穩,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冒險。
劉邦聽了,知道自己這位丞相還是放不下心,便強按心中喜悅,坐下解釋道:“丞相,實話告訴你,蜀中的世家大族的確是有,但是朕也算看出來了。隻要朕還在,這些世家大族,就掀不起什麽風浪!”
諸葛亮緩緩點頭,表示同意。
“再者說了,朕想要做的是入主中原,現在這些大族們奈何不得朕,學堂就能創下,而學堂一旦創立之後,對於他們來說,原本是根基的蜀中,他們是一刻也不想再待了。”
“他們現在巴不得朕能匡扶漢室,歸於長安,好給他們賞賜一塊滿是愚民的地方,讓他們繼續作威作福!這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諸葛亮聽了劉邦的話,不禁有些想笑,“雞犬升天”說的本是這位高祖的孫子淮南王劉安的典故,不想被他看了史書,活學活用,可這也不是什麽好詞啊…
“總之,朕開設學堂,一來,可以撫養戰爭遺孤,打消我漢軍將士們的後顧之憂;二來,可以為朝廷選拔人才,不必拘泥於從世家大族中尋找;三來,這會動搖蜀中世家大族的根基,使他們不得不依附於朕,打入中原,好立下從龍之功,使家族榮耀!”
“一石三鳥,穩賺不賠!”劉邦閉著眼睛搖晃著腦袋,兩隻大耳朵也跟著甩來甩去的,看起來有些好笑。
諸葛亮的眼神逐漸明亮了起來:“曹魏本就在中原,世家大族已無處可去了,曹丕無論給出什麽樣的許諾,那些世家們也不可能同意!孫權…嗬,現在隻怕他自己都沒有入主中原的心思了。”
劉邦又是搖頭,不同意諸葛亮的看法:“孫權,朕雖不曾見過,但是朕覺得,入主中原的心思,他還是有的,隻是做不到罷了。他還年輕,不會隻想著靠父兄基業安度晚年的,當然,若是他年紀再大一點,就不好說了。”
隨著劉邦的一番話,使得諸葛亮聯想到了以後的天下,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舊都…不日便可揚我大漢旌旗!”
劉邦對此頗為不滿,但想到諸葛亮也是為了季漢著想,也就沒說什麽,隻是自己沒去罷了。
“聽聞曹丕在趕製戰船,張大人回去,當勸諫你主,小心在意才是!”諸葛亮有意無意地提點道。
張溫也不傻,聽出了諸葛亮的話外之音,連連點頭稱是。
“自來蜀中,見百姓安居樂業,才知蜀中政治清明啊!想必皆是諸葛丞相的功勞!對了,那天的秦大人…如何不見呢?”張溫好奇地張望著。
這時,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抱歉,張大人,下官來遲了。”
“秦大人何處去了?那日一番賜教,在下受益匪淺,還想向秦大人親表謝意呢!”
張溫說的是心裏話,其實他倒不是想謝秦宓的“賜教”,而是那天他本就已經醉了七八分,要不是秦宓跳出來說了一通“天理”,給酒嚇醒了,隻怕他就該丟人了。
秦宓見張溫不像作偽,也不禁笑道:“那日多喝了幾杯,言語不遜之處,還請張大人多多海涵。下官剛從滄珠學堂脫身,實在…”
“秦子敕,大白天的你又喝醉了嗎!”諸葛亮一聲斷喝,打斷了秦宓的話。
這一聲喝,不僅嚇得秦宓不敢說話,就連文武百官,也噤若寒蟬。
張溫見狀,呆若木雞,細細一琢磨,拉著諸葛亮的手走到了一邊:“諸葛丞相,我此來是為兩家交好,還請丞相有話直說,勿要瞞我,這滄珠學堂,是什麽意思?”
諸葛亮猶豫了好半天,無奈歎氣道:“實不瞞張大人,此乃陛下旨意,我國中如今興辦了一個學堂,將那些戰爭遺孤收攏起來,讓他們識幾個字,長大了好自食其力罷了。”
張溫聞言,驚得如遭五雷轟頂,他愣了好半天,這才向諸葛亮俯身長揖,沒有說話,匆匆上船去了。
隨著張溫的小舟在江麵越行越遠,直到看不見蹤影,諸葛亮這才轉過身,望向了秦宓。
秦宓也一改剛剛的誠惶誠恐,臉上笑容滿麵。
“回吧。”
諸葛亮的臉上,也露出了掩飾不住的笑意。
……
皇宮中,劉邦正手持雙股劍,獨自一人劍舞,周圍的小太監都避得遠遠的,沒人敢靠近。
一套劍招舞罷,本該收劍而立,劉邦卻是劍鋒直指身後,劍尖停在了一人的臉上。
諸葛亮輕搖羽扇,對麵前的寶劍並不在意:“陛下,事成了。”
劉邦收回寶劍,隨意地丟給了一旁的小太監,大笑著上前摟過諸葛亮的肩膀:“哈哈哈哈,當真?走,進去說!”
君臣二人進了大殿,劉邦搶先接過宮女手上的清茶,親自遞到了諸葛亮的麵前:“丞相,請。”
大半年的時間相處下來,諸葛亮對這位高祖的作風已經熟悉,再沒了一開始的拘謹,含笑著接過了茶杯。
“陛下,秦宓已將我國中開設學堂的消息,透露了出來,臣也裝作為難,解釋了一番。張溫必定不疑,待回了東吳,告知孫權,孫權必定效仿!”
劉邦興奮地搓著手:“嘿嘿,好!太好了!隻要孫權小兒敢效仿,朕敢保證,江東將永無寧日!”
諸葛亮含笑點頭,深以為然。
這對君臣日夜思慮著針對魏蜀的計謀,最終,還是這些時日飽讀史書的劉邦率先想到了辦法。
季漢對於曹魏和東吳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世家的影響並不太大。
而曹魏那邊,曹丕剛一登基,就宣布了九品中正製的選官製度,可以說,已經將他的大魏帝國和世家大族們綁在了一條船上。
東吳的情況比曹魏要稍好一些,不過也僅僅隻是一些罷了。隨著淮泗集團的周瑜、魯肅、呂蒙等名將日益凋零,江東那些世家大族的話語權也是一日比一日重。
孫權看似風光,其實日子並不好過,詔令每每宣布,但凡影響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就被迫調整修改,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
劉邦這幾天日思夜想,將如今的大漢與四百年前相比,才終於想到了這麽個主意。
四百年前,霸王項羽推翻暴秦之後,分封天下,導致各諸侯間彼此並不滿意,有的抱怨封地山高路遠,有的抱怨封地遠離中央,有抱怨大的,有抱怨小的,數不勝數。
最終,項羽也被諸侯們的頻繁背叛拖進了戰爭泥潭,這才讓他劉邦有了喘息之機,得以東出漢中,問鼎天下。
而如今的大漢,曹丕和孫權就好比是那項羽,劉邦就苦苦思索尋找著能將他們拉入泥潭的“諸侯王”,終於被他找到了——世家大族。
四百年來,世家大族們日益做大,且將學術知識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而平民百姓,有的人甚至都沒見過書長什麽樣子。要是蜀中為平民百姓子女開設學堂的消息傳了出去,天下還不炸了鍋?
到那時候,曹丕和孫權就陷入兩難境地,設學堂,得罪世家大族,不設學堂,得罪平民百姓。
劉邦是越想越高興,興奮得原地直打轉。
諸葛亮在一旁靜靜等候,直到劉邦的興奮勁稍微過去了一些,這才提醒說道:“陛下,雖說我國中,世家大族的影響並不算太大,可是…多少還是有一些的。”
在諸葛亮看來,這完全是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計謀,而他性情沉穩,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冒險。
劉邦聽了,知道自己這位丞相還是放不下心,便強按心中喜悅,坐下解釋道:“丞相,實話告訴你,蜀中的世家大族的確是有,但是朕也算看出來了。隻要朕還在,這些世家大族,就掀不起什麽風浪!”
諸葛亮緩緩點頭,表示同意。
“再者說了,朕想要做的是入主中原,現在這些大族們奈何不得朕,學堂就能創下,而學堂一旦創立之後,對於他們來說,原本是根基的蜀中,他們是一刻也不想再待了。”
“他們現在巴不得朕能匡扶漢室,歸於長安,好給他們賞賜一塊滿是愚民的地方,讓他們繼續作威作福!這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諸葛亮聽了劉邦的話,不禁有些想笑,“雞犬升天”說的本是這位高祖的孫子淮南王劉安的典故,不想被他看了史書,活學活用,可這也不是什麽好詞啊…
“總之,朕開設學堂,一來,可以撫養戰爭遺孤,打消我漢軍將士們的後顧之憂;二來,可以為朝廷選拔人才,不必拘泥於從世家大族中尋找;三來,這會動搖蜀中世家大族的根基,使他們不得不依附於朕,打入中原,好立下從龍之功,使家族榮耀!”
“一石三鳥,穩賺不賠!”劉邦閉著眼睛搖晃著腦袋,兩隻大耳朵也跟著甩來甩去的,看起來有些好笑。
諸葛亮的眼神逐漸明亮了起來:“曹魏本就在中原,世家大族已無處可去了,曹丕無論給出什麽樣的許諾,那些世家們也不可能同意!孫權…嗬,現在隻怕他自己都沒有入主中原的心思了。”
劉邦又是搖頭,不同意諸葛亮的看法:“孫權,朕雖不曾見過,但是朕覺得,入主中原的心思,他還是有的,隻是做不到罷了。他還年輕,不會隻想著靠父兄基業安度晚年的,當然,若是他年紀再大一點,就不好說了。”
隨著劉邦的一番話,使得諸葛亮聯想到了以後的天下,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舊都…不日便可揚我大漢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