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十一王仲丁時,統治集團內部出現諸子弟爭立的" 九世之亂" ,削弱了商王朝的統治。一些方國部落乘機擺脫控製,起兵擾商,商王朝出現混亂局麵。


    第二十五王盤庚繼位後,為了解決內憂外患,振興商朝統治,遷都於殷,"行湯之政" ,從此,商王朝政治走向穩定,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商從此後又稱為殷或殷商。


    第二十三王武丁。相傳他少時曾生活在民間,了解" 稼穡之艱難".即位後,任用奴隸出身的傅說為相,勵精圖治,使商朝各方麵發展起來。


    當時商朝努力鞏固和發展奴隸製,與周圍日益強盛起來的以掠奪戰爭為正常職業的方國部落的衝突必然激烈。其中地處西北,以羌人為主體的西戎諸部常侵入殷之西北,掠奪莊稼、牲畜和人口,尤其是收穫季節,搶奪更加頻繁。有時分別出動,掃蕩邑落;有時結成聯盟,合兵侵掠,使殷西北邊境嚴重不安。還有一些小方國也乘機時服時叛,經常以各種藉口拒絕職貢,甚至興兵作亂。因此,武丁伐迫連續多年四方用兵。據甲骨文的記載,武丁征


    代的對象包括上百個方國部落,有時幾條戰線同時作戰。其中以伐鬼方和方的戰爭最為重要與激烈。


    鬼方大約在今陝北和內蒙一帶,是諸部中勢力比較強大的一支。" 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伐   方的戰爭是商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從甲骨卜辭分析此戰發生在武丁後期。甲骨文中有關   方的占卜數量很多。據考證,其活動地區約在今晉陝北部和內蒙河套地區。方原臣服於殷,武丁時逐漸強大起來,雄據西北,成為一些遊牧部落反殷聯盟的首領,曾帶領羊方、   方並聯合土方屢屢進犯。這種進犯雖一般規模不很大,卻很頻繁,不僅莊稼、人畜常被擄掠,而且往往造成邊境地區的奴隸乘機逃亡或反抗,對殷構成很大威脅。因此,武丁伐   方戰爭歷時長,費力大。甲骨文中所載一次用兵一萬三千人,就是伐方,這是前所未有的用兵規模,超過了對其它任何方國部落的用兵。


    戰爭進程中,武丁始終十分重視敵情,不僅命令駐守西境的武官和地方行政長官嚴密監視   方,還調集" 多仆" 和數千士兵專門負責守望。對具體作戰方案,更是進行細緻籌劃,如   方軍隊出動,是否由殷王親自率師迎擊,其遁走是否要乘勝追擊,軍隊如何部署,將領怎樣委派等都要經過反覆的占卜,說明武丁對方用兵始終持以慎重求必勝的方針。這是武丁征伐   方取勝的重要原因。戰爭斷斷續續進行多年,基本上解除了   方對殷的威脅,到武丁子祖庚在位時,擒獲了方首領,最終結束戰爭。


    武丁對擾邊的方國部落用兵作戰,根據對作戰對象取勝的難易程度,往往慎重選派軍事統帥與將領。   方是殷長期的勁敵,因此,武丁每每親率大軍伐髳方,任用倉侯虎伐   方,令婦好伐龍方,又征羌方,討馬方,克基方等等,互相密切有力配合。其中婦好是我國古代第一位著名的女將軍,她是武丁的王妃之一,或獨立作戰,或協同將領會戰,長期協助武丁征伐、鎮守在邊地。婦好墓中人殉和禮器很多,正是商王對她赫赫戰功的褒獎。


    武丁對秦嶺以南江漢地區的荊楚、江淮一帶的群舒和淮水下遊、山東沿海一帶的夷方,也曾用過兵。因為這些地區的方國部落在政治上也表現出比較強烈的離心傾向,所以,商王朝對這些地方也有時訴諸武力,進行征服。


    "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罙入其阻" ,就是武丁時期比較重要的一次南征荊楚的戰爭,影響頗大,從此,商代對南方的統治力量,由沿長江一直深入到今湘贛一帶。


    武丁對四方的征伐戰爭解除了西北部的邊患,擴大了商王朝的疆域和影響,使商王朝的發展進入極盛時期,成為當時世界範圍內著名的奴隸製強大國家。武丁死後,其廟號冠以" 武" 字,被尊為" 高宗" ,受到殷人的極大崇敬,成為上古一代名君。


    (3)征伐東夷與商朝滅亡


    商朝末年,商王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紂)相繼在位。這四王都喜用兵作戰,講究武功。因此,前三王的廟號均冠以" 武" 字,如武乙稱武祖乙,文丁稱文武或文武丁,帝乙稱文武帝或文武帝乙,即是明證。紂因是亡國之君,故無廟號,他在位期間,經常發動戰爭,其中最著名的是伐東夷之戰。


    東夷歷來與中原王朝(夏、商)有接觸,武丁時更" 分遷淮、岱、漸居中士" ,與商王朝經常發生正麵衝突,至商乙、帝辛(紂)時終於發生了幾場大規模戰爭。


    紂征東夷的起因,相傳是紂在黎舉行軍事演習,東夷拒絕參加,紂乃大怒,發兵討伐。實際真正的原因,是當時商直轄的本土上階級矛盾已十分激烈," 小民方興,相為敵仇" ,紂為轉移視線,發動了對東夷的大戰。紂伐東夷的具體情況,史無明確記載,但從俘虜了" 億兆" 夷人的戰果來看,規模是相當大的。


    紂討伐東夷這類戰爭,是企圖鞏固和擴大商王朝統治的戰爭,它對於保護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擴大中原先進文化的傳播範圍,加速各民族間的融合,客觀上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此戰帶有很大的野蠻性和掠奪性,東夷人的財物、牲畜遭劫掠,紂對戰爭俘虜採取奴役和殺戮政策,加劇了與周圍方國的對立和仇恨。這與商湯伐夏桀全然不同,既反映商後期國力兵力的強大,也反映了商後期政治上的反動腐朽,是紂在搞窮兵黷武,雖取勝但耗盡國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古代前期軍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迅/朱海忠/康德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迅/朱海忠/康德文並收藏世界古代前期軍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