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山和青鸞被關在一起,但不是什麽牢房柴房地牢之類的,而是西跨院的耳房。
而且待遇也還不錯,既沒有被綁也沒有被打,隻是門口有人守著不讓出去。
看來,王仕楊並沒有打算和這位姑父在樞密院當差的周公子一家撕破臉。
但因為隔牆有耳,陳南山和青鸞都沒有放鬆警惕。
日頭在窗欞上一點一點的爬上來了。
而王仕楊顯然很忙,一時顧不上他倆了。
他的書房裏一直有人在出出進進。
但陳南山開始焦急起來,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那兩口箱子在哪,也不知道李昱白在哪。
直到有個貴氣逼人的女子帶著丫鬟前來耳房。
“聽說二郎今日從秦淮河抬回來個女子,堪稱人間絕色,果然名不虛傳。”
這女子作婦人打扮,發髻上的一顆明珠竟比鴿子蛋還大,看來是王仕楊的後院女眷。
青鸞起身行了禮,陳南山護在她麵前:“嫂嫂可別亂說,青鸞姑娘是我的人。二哥都有了嫂嫂這樣的佳人,可不許同我搶。”
那女子就用手帕掩著嘴笑得十分真誠:“可這位青鸞姑娘,此刻怕是未必想跟你了。”
陳南山和青鸞交換了個眼色,彼此都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青鸞,”陳南山立刻喝問,“你看上我王二哥了?”
青鸞不做聲,隻低下頭,對他行了個禮。
那女子便冷哼一聲:“請姑娘跟我走一趟吧。”
陳南山伸開雙手擋著門:“嫂嫂要帶青鸞去哪?”
“主母要見她,”那女子見他是個混不吝,隻好解釋道,“奴不過是來傳個話。”
這貴氣逼人的女子,竟隻是個妾。
青鸞整了整發間的額綴,不慌不忙地跟在了後頭。
穿過回廊,又穿過兩個圓拱門,去了後院。
後院的園子更大更美,還有個人工挖出來的景觀湖。
王仕楊的正牌夫人就在園子裏的亭榭下喂湖裏的錦鯉。
青鸞在亭子外等著,夫人連頭都沒回,皓腕輕擺,灑下一把魚食,對身邊的婢女說:“給她潔麵。”
青鸞心裏知道,隻怕不是什麽爭風吃醋,而是王仕楊的安排,要讓府中女眷認一認她來。
她自小雖有美名,卻難得出門應酬,和李昱白的婚事又是早早定下的,從來沒有相看過誰。
王氏一族是金陵的世家,雖然也常去金陵,但與自己家並沒有什麽來往,自己也並沒有見過王仕楊。
但王仕楊當時的神態,必然是覺得自己有些眼熟的,要麽是他見過十年前於都監說起過的畫像,要麽是見過自己本人。
但王仕楊顯然忘記了,於是才想讓後院的女眷來認一認。
她心中思緒萬千,卻還是輕手輕腳的在婢女的幫助下, 將臉洗得幹幹淨淨。
那位夫人終於轉過身俯視著她:“抬起頭來。”
青鸞抬起了頭,正麵朝向那位夫人。
夫人眼中也有驚豔之色,更是脫口而出幾個字:“還真有幾分眼熟。”
這位夫人說的,正是青鸞想的,這位夫人,她也有幾分眼熟。
然而時隔近十年,她想不起自己曾在何處見過這個夫人。
十年前,這位夫人想必也隻是個待字閨中的少女,比自己略小兩歲,莫非是京都外嫁至金陵的?
而於都監原是昌平王府裏的內侍,由於平叛亂有功,進了宮中內侍省,被擢升為江南兩路都監,也從京都來到了江寧府。
於是她上前兩步,連比帶劃的做了幾個手勢。
“給她紙筆,”夫人低聲吩咐道。
“稟夫人,花船上的鴇母在買奴時曾說,奴有幾分像汴京城裏的某個女子,所以這幾年都是按照汴京女子的模樣養著奴的。”
青鸞放下筆,雙手將寫的字呈給這位夫人看。
隻見這位夫人眉頭輕鎖,思慮片刻後雙眼突然睜大,伸手過來捏著青鸞的下巴,仔細的打量她的臉。
之後輕笑了兩聲:“還真是有些像。”
這位夫人真的見過自己!
青鸞心中狂跳不已,她知道自己已經摸到了當年真相的邊邊角角,或許,隻要弄明白那幅畫像,或者弄明白這位夫人是誰,一切便都昭然若揭了。
她恭恭敬敬的垂下了頭等著。
“去請二郎過來。”夫人吩咐道。
立刻有婢女沿著之前的路離開。
夫人與妾室便在一旁說著些房裏的瑣事,沒有人搭理青鸞。
直到那位婢女回來,輕聲稟告說二郎還忙著,等晚些時候再來。
夫人這才吩咐道:“請青鸞姑娘先去歇息下。”
青鸞被帶進了一間偏僻的客房。
“姑娘若悶得慌,房間裏的東西可以隨意使用。”婢女說。
隨著她的提醒,青鸞看到了客房一角的琴、棋盤和書畫等物,於是她便隨意取了一本書拿在手裏翻。
直到日頭偏西,王仕楊才麵色沉悶的來到這處,身後跟著他的夫人。
“芸娘你確定?”王仕楊上上下下的打量著青鸞。
“二郎不如請大嫂辨認一下,”芸娘嬌笑著,“大嫂恨她入骨,何不趁大哥不在試一試?”
“李昱白此刻藏在哪裏,那些東西想必也藏在那裏。”
“這麽多年,大嫂難道一點端倪都察覺不到麽?”
“就讓大嫂,帶我們找到李昱白吧。”
而且待遇也還不錯,既沒有被綁也沒有被打,隻是門口有人守著不讓出去。
看來,王仕楊並沒有打算和這位姑父在樞密院當差的周公子一家撕破臉。
但因為隔牆有耳,陳南山和青鸞都沒有放鬆警惕。
日頭在窗欞上一點一點的爬上來了。
而王仕楊顯然很忙,一時顧不上他倆了。
他的書房裏一直有人在出出進進。
但陳南山開始焦急起來,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那兩口箱子在哪,也不知道李昱白在哪。
直到有個貴氣逼人的女子帶著丫鬟前來耳房。
“聽說二郎今日從秦淮河抬回來個女子,堪稱人間絕色,果然名不虛傳。”
這女子作婦人打扮,發髻上的一顆明珠竟比鴿子蛋還大,看來是王仕楊的後院女眷。
青鸞起身行了禮,陳南山護在她麵前:“嫂嫂可別亂說,青鸞姑娘是我的人。二哥都有了嫂嫂這樣的佳人,可不許同我搶。”
那女子就用手帕掩著嘴笑得十分真誠:“可這位青鸞姑娘,此刻怕是未必想跟你了。”
陳南山和青鸞交換了個眼色,彼此都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青鸞,”陳南山立刻喝問,“你看上我王二哥了?”
青鸞不做聲,隻低下頭,對他行了個禮。
那女子便冷哼一聲:“請姑娘跟我走一趟吧。”
陳南山伸開雙手擋著門:“嫂嫂要帶青鸞去哪?”
“主母要見她,”那女子見他是個混不吝,隻好解釋道,“奴不過是來傳個話。”
這貴氣逼人的女子,竟隻是個妾。
青鸞整了整發間的額綴,不慌不忙地跟在了後頭。
穿過回廊,又穿過兩個圓拱門,去了後院。
後院的園子更大更美,還有個人工挖出來的景觀湖。
王仕楊的正牌夫人就在園子裏的亭榭下喂湖裏的錦鯉。
青鸞在亭子外等著,夫人連頭都沒回,皓腕輕擺,灑下一把魚食,對身邊的婢女說:“給她潔麵。”
青鸞心裏知道,隻怕不是什麽爭風吃醋,而是王仕楊的安排,要讓府中女眷認一認她來。
她自小雖有美名,卻難得出門應酬,和李昱白的婚事又是早早定下的,從來沒有相看過誰。
王氏一族是金陵的世家,雖然也常去金陵,但與自己家並沒有什麽來往,自己也並沒有見過王仕楊。
但王仕楊當時的神態,必然是覺得自己有些眼熟的,要麽是他見過十年前於都監說起過的畫像,要麽是見過自己本人。
但王仕楊顯然忘記了,於是才想讓後院的女眷來認一認。
她心中思緒萬千,卻還是輕手輕腳的在婢女的幫助下, 將臉洗得幹幹淨淨。
那位夫人終於轉過身俯視著她:“抬起頭來。”
青鸞抬起了頭,正麵朝向那位夫人。
夫人眼中也有驚豔之色,更是脫口而出幾個字:“還真有幾分眼熟。”
這位夫人說的,正是青鸞想的,這位夫人,她也有幾分眼熟。
然而時隔近十年,她想不起自己曾在何處見過這個夫人。
十年前,這位夫人想必也隻是個待字閨中的少女,比自己略小兩歲,莫非是京都外嫁至金陵的?
而於都監原是昌平王府裏的內侍,由於平叛亂有功,進了宮中內侍省,被擢升為江南兩路都監,也從京都來到了江寧府。
於是她上前兩步,連比帶劃的做了幾個手勢。
“給她紙筆,”夫人低聲吩咐道。
“稟夫人,花船上的鴇母在買奴時曾說,奴有幾分像汴京城裏的某個女子,所以這幾年都是按照汴京女子的模樣養著奴的。”
青鸞放下筆,雙手將寫的字呈給這位夫人看。
隻見這位夫人眉頭輕鎖,思慮片刻後雙眼突然睜大,伸手過來捏著青鸞的下巴,仔細的打量她的臉。
之後輕笑了兩聲:“還真是有些像。”
這位夫人真的見過自己!
青鸞心中狂跳不已,她知道自己已經摸到了當年真相的邊邊角角,或許,隻要弄明白那幅畫像,或者弄明白這位夫人是誰,一切便都昭然若揭了。
她恭恭敬敬的垂下了頭等著。
“去請二郎過來。”夫人吩咐道。
立刻有婢女沿著之前的路離開。
夫人與妾室便在一旁說著些房裏的瑣事,沒有人搭理青鸞。
直到那位婢女回來,輕聲稟告說二郎還忙著,等晚些時候再來。
夫人這才吩咐道:“請青鸞姑娘先去歇息下。”
青鸞被帶進了一間偏僻的客房。
“姑娘若悶得慌,房間裏的東西可以隨意使用。”婢女說。
隨著她的提醒,青鸞看到了客房一角的琴、棋盤和書畫等物,於是她便隨意取了一本書拿在手裏翻。
直到日頭偏西,王仕楊才麵色沉悶的來到這處,身後跟著他的夫人。
“芸娘你確定?”王仕楊上上下下的打量著青鸞。
“二郎不如請大嫂辨認一下,”芸娘嬌笑著,“大嫂恨她入骨,何不趁大哥不在試一試?”
“李昱白此刻藏在哪裏,那些東西想必也藏在那裏。”
“這麽多年,大嫂難道一點端倪都察覺不到麽?”
“就讓大嫂,帶我們找到李昱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