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一個來曆不明又不知道屬於何方勢力的高手,若是不找出來,”高滔滔說,“這京都城裏有很多人會睡不安穩的。”
她問:“李家配合得怎麽樣?”
女官:“林嬤嬤帶人親自守著,一言一行都看在眼裏,李家不敢多說什麽。”
高滔滔:“有誰去看過李進麽?”
“除了英國公的孫子趙瑾和朱季川去探望過李家的小子,沒有其他人去過。”女官說,“但李家推說李進傷太重,並沒讓他們見李進本人。”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人了。”
高滔滔:“除了朝中臣子,還要留意其他地方上來的人。讓林嬤嬤特別留意那些借口莊子裏送瓜果蔬菜這種不起眼的小人物。”
女官:“太後是怕地方軍中有與他勾結的人?”
“對,李昱白安排趙明提前去通知右將軍前往陳留堵截,果然堵截到了京畿路的人。”高滔滔說道,“我那好大兒什麽時候能將手伸進軍中了,又是用什麽打動了軍中之人的心,這一點我著實沒有想明白。”
“難道真像李昱白說的那樣用美色開道?這京都中被假死而失蹤的妮子們是不是都……”
女官:“那會不會李大人的失蹤是故意以身犯險,他在找這條線上的人?那這個廟吏小高手會不會是李大人安排的人?”
高滔滔沒說話,顯然也在思考這種可能性。
但之後她問:“李進府裏還有其他動靜嗎?有沒有給別的人遞信?”
女官:“李家的一舉一動都有林嬤嬤盯著,林嬤嬤沒有傳回其他消息。”
“另外,朱季川向李家舉薦了為朱合洛治傷的一個道士,”女官說,“正是李大人從兩浙路帶回來的三平道長。”
高滔滔:“樂寧那怎麽樣了?”
“聽阿福說還沒開始,在等三平道長調製藥膏。”
高滔滔沒再問什麽,隻是看著殿外的雨說了句:“這雨也該停了。”
天邊還有疾雷破屋,雨下得又大又凶,殿外水汽彌漫,看不清對麵的屋舍。
一個內侍彎著腰沿著牆角過來,跪在殿外問:“啟稟太皇太後,潤王想見您。”
“讓他安分等著。”
“晟郡王也想見您。”
“帶他過來。”
晟郡王是潤王的長子,比趙煦小三歲,長得比趙煦英武硬朗些。
他自己撐傘而來,衣擺下濕了一大片。
高滔滔忙叫內侍去取幹淨衣服來。
“皇祖母不用擔心,就濕這麽一些,穿一會就自己烘幹了,”趙晟說,“哪有這麽嬌氣。”
他拉著高滔滔的袖子:“皇祖母,我也想去金陵,您能不能讓戶部郎中帶上我?”
高滔滔:“哎呦,我的小乖孫,你去那裏作甚?”
“皇祖母放心,我不下河堤,就去看看大人們是怎麽治水的,”趙晟,“爹爹拿出了遺詔,皇祖母是不是覺得我想去立功?您放心好了,我隻去看看,您就……讓我當朱季川的書童好了,都不用我自己的名號。”
高滔滔捏了他的臉蛋一把:“哎喲喂,那這不是給我添亂,是給朱季川添亂去了。想都別想,好生陪著你母妃在皇祖母這裏再住幾日就回去了。”
趙晟低著頭:“先生說我的策論也寫得好。”
高滔滔:“朱季川是李昱白李大人和山長一起舉薦的,我朝不缺探花郎,但缺能幹好水利的實幹者,這可不是兒戲,你就別去添亂了。”
“再說,朱季川都該出發了。”
晟郡王拉著她的袖子不放:“不嘛,皇祖母讓我也去,我保證絕不貪玩也不貪功……”
等晟郡王走後,高滔滔叫來了皇城司的人。
“去,將李進已被救活的消息,和李昱白失蹤的消息傳出去,尤其是兩浙路、江南東西兩路、淮南東西兩路和京畿路……傳得越廣越好。”
……
朱府,朱老夫人淚水漣漣地正讓人收拾朱季川的行囊。
久不露麵的於知意也在場。
“我的乖孫此時去金陵,幾時才能回?這若是耽誤了大考,就要又等三年。”
朱季川:“奶奶不要擔心,孫兒此去是心甘情願的,父親常說,若是我能將筆頭的功夫落到實處,那才是真本事,現在我有機會能將筆頭的功夫去試一試,是我的大機緣。”
朱合洛吊著胳膊,笑得開懷:“正是這個道理。”
“你若是跟著李大人去,奶奶反倒不擔心,隻是不知道太皇太後為何不讓李昱白出行?”
朱老夫人的話才落音,朱合洛便低聲提醒:“母親不要妄自猜度。”
“哎哎哎,好好好,”朱老夫人忙不迭地應了,“那我的乖孫孫千萬要小心,奶奶等著你回來考個狀元。當時候再娶個名門淑女,給奶奶生幾個乖曾孫。”
朱季川隻笑沒說話。
於知意倒沒說別的,隻在無人時,摸著他的頭唏噓了一句:“我的兒,總覺得你沒有以前快樂了。”
等所有人都離開後,朱季川叫來了觀棋:“你留在京都,這趟我帶木硯出去。”
“大少爺……”觀棋著急了。
“你在京都替我辦更重要的事,”朱季川說,“盯著李進府裏,還有三平道長。”
這兩處總有一處,會是跟她有關係的。
尤其是李進。
他手邊有本小冊子,是李進經武舉而進入皇城司後所有的腳色狀。
李進與自己的父親有同樣的經曆,都曾被皇室中人打壓。
打壓自己父親的是大長公主,打壓李進的是先皇。
但又先後被皇室中人提拔了起來。
提拔自己父親的是先皇,提拔李進的是先皇後,如今的周太後。
別看先皇與先皇後離心離德,但在九年前,先皇後曾與先皇同進同出,親密勝過以往任何時候,連當時母憑子貴的順妃都要屈居其後。
若是順妃生育的七皇子繼承大統,此刻皇太後必然是順妃無疑。
陳小七說她的親人是被李進害死的,會不會就在那段動亂的時候?
很快,他就沒有時間多想了。
金陵水患,比奏報上說的更嚴重。
……
陳南山雖然奉命守在潤王府外,但他最掛念的還是李昱白的下落。
林武被於管事的人劫走,自此下落不明。
李昱白也是在和於管事的人短兵相接後下落不明的。
王漢帶著人將大相國寺和太廟這一帶都已經翻來覆去找過了,還是沒有找到他的蹤跡。
陳南山歎了口氣,從衣兜裏取出一個荷包來。
這是從李昱白的貼身衣物裏找出來的,裏麵曾裝有螢石粉。
李昱白在做什麽打算,如今他能想出來了。
“情這一關,大人還是過不了啊,”陳南山又歎了口氣。
現在隻盼小老七和小咕咕是一直跟著李昱白的。
……
大雨滂沱,泥路崎嶇,一隊送葬返鄉的人被大雨阻在金陵城外的一間寺廟裏。
送葬的孝子孝女都被淋得濕透了。
寺廟裏原先避雨的人都同情的讓開了地方,任他們歇息躲雨。
那具綁在馬車上的棺木被雨點砸得劈裏啪啦響。
“你們要去哪裏?如今城外到處都在漲水,不如先找個義莊……”有人好心提議道。
“爹爹死得突然,家中還有祖父母在殷切等候,”其中為首的孝子說道,“隻等雨勢小一點就得上路,免得家中擔心。”
“哎,這天啊,”勸他們的人感歎著,“希望這片孝心能感動天地,早日放晴,好讓已逝的人能早日入土為安。”
“是啊,咱老百姓還是講究個落葉歸根,死也要死家鄉去方好。”
雨點劈啪作響,掩蓋了棺木裏傳來的“科科”的叩擊聲。
她問:“李家配合得怎麽樣?”
女官:“林嬤嬤帶人親自守著,一言一行都看在眼裏,李家不敢多說什麽。”
高滔滔:“有誰去看過李進麽?”
“除了英國公的孫子趙瑾和朱季川去探望過李家的小子,沒有其他人去過。”女官說,“但李家推說李進傷太重,並沒讓他們見李進本人。”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人了。”
高滔滔:“除了朝中臣子,還要留意其他地方上來的人。讓林嬤嬤特別留意那些借口莊子裏送瓜果蔬菜這種不起眼的小人物。”
女官:“太後是怕地方軍中有與他勾結的人?”
“對,李昱白安排趙明提前去通知右將軍前往陳留堵截,果然堵截到了京畿路的人。”高滔滔說道,“我那好大兒什麽時候能將手伸進軍中了,又是用什麽打動了軍中之人的心,這一點我著實沒有想明白。”
“難道真像李昱白說的那樣用美色開道?這京都中被假死而失蹤的妮子們是不是都……”
女官:“那會不會李大人的失蹤是故意以身犯險,他在找這條線上的人?那這個廟吏小高手會不會是李大人安排的人?”
高滔滔沒說話,顯然也在思考這種可能性。
但之後她問:“李進府裏還有其他動靜嗎?有沒有給別的人遞信?”
女官:“李家的一舉一動都有林嬤嬤盯著,林嬤嬤沒有傳回其他消息。”
“另外,朱季川向李家舉薦了為朱合洛治傷的一個道士,”女官說,“正是李大人從兩浙路帶回來的三平道長。”
高滔滔:“樂寧那怎麽樣了?”
“聽阿福說還沒開始,在等三平道長調製藥膏。”
高滔滔沒再問什麽,隻是看著殿外的雨說了句:“這雨也該停了。”
天邊還有疾雷破屋,雨下得又大又凶,殿外水汽彌漫,看不清對麵的屋舍。
一個內侍彎著腰沿著牆角過來,跪在殿外問:“啟稟太皇太後,潤王想見您。”
“讓他安分等著。”
“晟郡王也想見您。”
“帶他過來。”
晟郡王是潤王的長子,比趙煦小三歲,長得比趙煦英武硬朗些。
他自己撐傘而來,衣擺下濕了一大片。
高滔滔忙叫內侍去取幹淨衣服來。
“皇祖母不用擔心,就濕這麽一些,穿一會就自己烘幹了,”趙晟說,“哪有這麽嬌氣。”
他拉著高滔滔的袖子:“皇祖母,我也想去金陵,您能不能讓戶部郎中帶上我?”
高滔滔:“哎呦,我的小乖孫,你去那裏作甚?”
“皇祖母放心,我不下河堤,就去看看大人們是怎麽治水的,”趙晟,“爹爹拿出了遺詔,皇祖母是不是覺得我想去立功?您放心好了,我隻去看看,您就……讓我當朱季川的書童好了,都不用我自己的名號。”
高滔滔捏了他的臉蛋一把:“哎喲喂,那這不是給我添亂,是給朱季川添亂去了。想都別想,好生陪著你母妃在皇祖母這裏再住幾日就回去了。”
趙晟低著頭:“先生說我的策論也寫得好。”
高滔滔:“朱季川是李昱白李大人和山長一起舉薦的,我朝不缺探花郎,但缺能幹好水利的實幹者,這可不是兒戲,你就別去添亂了。”
“再說,朱季川都該出發了。”
晟郡王拉著她的袖子不放:“不嘛,皇祖母讓我也去,我保證絕不貪玩也不貪功……”
等晟郡王走後,高滔滔叫來了皇城司的人。
“去,將李進已被救活的消息,和李昱白失蹤的消息傳出去,尤其是兩浙路、江南東西兩路、淮南東西兩路和京畿路……傳得越廣越好。”
……
朱府,朱老夫人淚水漣漣地正讓人收拾朱季川的行囊。
久不露麵的於知意也在場。
“我的乖孫此時去金陵,幾時才能回?這若是耽誤了大考,就要又等三年。”
朱季川:“奶奶不要擔心,孫兒此去是心甘情願的,父親常說,若是我能將筆頭的功夫落到實處,那才是真本事,現在我有機會能將筆頭的功夫去試一試,是我的大機緣。”
朱合洛吊著胳膊,笑得開懷:“正是這個道理。”
“你若是跟著李大人去,奶奶反倒不擔心,隻是不知道太皇太後為何不讓李昱白出行?”
朱老夫人的話才落音,朱合洛便低聲提醒:“母親不要妄自猜度。”
“哎哎哎,好好好,”朱老夫人忙不迭地應了,“那我的乖孫孫千萬要小心,奶奶等著你回來考個狀元。當時候再娶個名門淑女,給奶奶生幾個乖曾孫。”
朱季川隻笑沒說話。
於知意倒沒說別的,隻在無人時,摸著他的頭唏噓了一句:“我的兒,總覺得你沒有以前快樂了。”
等所有人都離開後,朱季川叫來了觀棋:“你留在京都,這趟我帶木硯出去。”
“大少爺……”觀棋著急了。
“你在京都替我辦更重要的事,”朱季川說,“盯著李進府裏,還有三平道長。”
這兩處總有一處,會是跟她有關係的。
尤其是李進。
他手邊有本小冊子,是李進經武舉而進入皇城司後所有的腳色狀。
李進與自己的父親有同樣的經曆,都曾被皇室中人打壓。
打壓自己父親的是大長公主,打壓李進的是先皇。
但又先後被皇室中人提拔了起來。
提拔自己父親的是先皇,提拔李進的是先皇後,如今的周太後。
別看先皇與先皇後離心離德,但在九年前,先皇後曾與先皇同進同出,親密勝過以往任何時候,連當時母憑子貴的順妃都要屈居其後。
若是順妃生育的七皇子繼承大統,此刻皇太後必然是順妃無疑。
陳小七說她的親人是被李進害死的,會不會就在那段動亂的時候?
很快,他就沒有時間多想了。
金陵水患,比奏報上說的更嚴重。
……
陳南山雖然奉命守在潤王府外,但他最掛念的還是李昱白的下落。
林武被於管事的人劫走,自此下落不明。
李昱白也是在和於管事的人短兵相接後下落不明的。
王漢帶著人將大相國寺和太廟這一帶都已經翻來覆去找過了,還是沒有找到他的蹤跡。
陳南山歎了口氣,從衣兜裏取出一個荷包來。
這是從李昱白的貼身衣物裏找出來的,裏麵曾裝有螢石粉。
李昱白在做什麽打算,如今他能想出來了。
“情這一關,大人還是過不了啊,”陳南山又歎了口氣。
現在隻盼小老七和小咕咕是一直跟著李昱白的。
……
大雨滂沱,泥路崎嶇,一隊送葬返鄉的人被大雨阻在金陵城外的一間寺廟裏。
送葬的孝子孝女都被淋得濕透了。
寺廟裏原先避雨的人都同情的讓開了地方,任他們歇息躲雨。
那具綁在馬車上的棺木被雨點砸得劈裏啪啦響。
“你們要去哪裏?如今城外到處都在漲水,不如先找個義莊……”有人好心提議道。
“爹爹死得突然,家中還有祖父母在殷切等候,”其中為首的孝子說道,“隻等雨勢小一點就得上路,免得家中擔心。”
“哎,這天啊,”勸他們的人感歎著,“希望這片孝心能感動天地,早日放晴,好讓已逝的人能早日入土為安。”
“是啊,咱老百姓還是講究個落葉歸根,死也要死家鄉去方好。”
雨點劈啪作響,掩蓋了棺木裏傳來的“科科”的叩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