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易瀾忽地起身,“朕還有事,先走了!”
“哎……恭送陛下!”梁昭儀的驚呼,隻出口了一半,便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她誠惶誠恐,想了三天也沒想出是怎麽得罪了萬歲爺。
第九章
易瀾快步走在去滄濯苑的路上;小武子一路小跑地緊跟著,半途中,他悄悄招來個小太監,叫他先跑去給彥充容報個信。
小武子也是得了彥瀲的好處的:黃金五百兩,如天上掉下來的特大號餡餅,險些沒把他砸暈了。
易瀾給彥瀲的賞賜,是小武子帶人送過去的,所以他還記得那對血玉鐲子。
彥充容把皇上的賞賜送了人情,皇上能不惱嗎?
所以,他派那小太監告訴彥瀲,叫他多加小心。
易瀾怒氣沖沖地徑直向前走,自小對皇宮的熟悉,使他閉著眼睛也不會迷路,所以,他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那個一直牽動他情緒的人兒身上。
朕賞的東西,他居然視如敝履,說送人就送人了?
易瀾忿忿地想。
他如此不把朕放在眼裏?!
一甩袍袖,打散了路邊的花枝。
他憑什麽如此驕傲?!
一跺腳,嚇得跪在一邊的侍衛一個激靈。
離得滄濯苑近了,易瀾的腳步反而慢了下來。
到了那裏怎麽說?
他停住了向前的步子。
賞給他的東西,就是他的了,難不成真的為了他把那些東西送人而發脾氣?
易瀾開始在遊廊裏轉圈。
那樣不是顯得朕太小氣了?
小武子侍立在一旁,偷眼看皇帝的動作表情,想笑,但是十分努力地忍住了。
皇上正是一肚子火,聰明的,誰都不會別往槍口上撞。
“報~~~~”遠遠地,跑來一個人影。
“幹什麽,慌裏慌張的!”小武子大聲訓斥。
沒看見皇上煩嗎?找死不成?
“西南邊境八百裏加急快報!”來人氣喘籲籲,惟獨這句話說得清楚。
“哦?”易瀾接過,打開摺子,看過後,英挺的眉擰成了疙瘩,“召集各部大臣、將軍,禦書房晉見。”
西南邊陲起了戰事。
酉族人攻打邊境城市,十天之內,連克三城,欒國守軍且戰切退,已後撤百餘裏。
這場戰,來得急,是誰也沒想到的。
易瀾和軍機重臣從下午一直商討對策,直到轉天黎明。
“朕要禦駕親征!”易瀾一拍桌子,站了起來。
這句話,就是最後的結論。
易瀾繼位幾年,國內國外,還算平靜。偶有戰事,都能速戰速決,且欒國軍隊無一不占上風。
所以,論文治,易瀾沒的說;若論武功,就差的遠了。
他決定禦駕親征,一來是為了鼓舞士氣,二來,也是最主要的,是為了在軍功上有所建樹。
大臣們一則是明白皇帝的心意,二則是攔也攔不住,就隨得他去了。
朝中上下,立刻忙碌了起來。
後宮裏一片低氣壓籠罩。
皇帝此一去,前途未卜,更是牽動著多少人的命運,不由得人不擔心。
五日後,都城門前,大軍出發之地。
來送行的,不止朝中大臣和平民百姓;後宮裏品級稍高的妃嬪也都來了。
旗飄飄,馬嘯嘯,人潮擁街阻道。
彥瀲也在送行之列。
皇帝一身戎裝,告別了大臣們,此刻正被妃嬪圍得嚴實:前麵淑妃,左麵梅婕妤,右麵梁昭儀。
彥瀲覺得自己站在一邊,總有看熱鬧的嫌疑,於是也湊了過去,站在人群最外層,隱約聽到裏麵鶯聲燕語,句句纏綿、字字感人。
仗著身高優勢,他從女人們的頭頂看過去,隻見淑妃正拉著皇帝的衣袖,戀戀不捨。
其餘各人,也爭先恐後地把什麽平安符、長命鎖,往皇帝的衣襟裏塞。
忽然,皇帝一抬頭,剛剛好和他對了一眼,隨即低下頭去,安慰一眾憂心傷感的女人。
彥瀲一個哆嗦,覺得那一眼冰冷地似乎不含任何感情,又深邃地似乎含了太多感情。
他不敢多想。
吉時一到,金鼓響,畫角聲震,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馬蹄踐起的塵土,蒙了半個天空,影綽綽地,隻看得見一條長蛇般的隊伍,漸漸消失在天地之間。
送行的人們,剛要起程迴轉,卻耳聽得由遠及近的一陣急促馬蹄聲,定睛看,來的一匹紅馬,四蹄雪白,正是皇帝易瀾的愛騎--雪中飛。
易瀾策馬,向著妃嬪群中直衝過來,驚得一幹人等尖叫連連,四散躲避。
彥瀲也趕忙向旁邊閃躲,卻不及那馬迅速,隻覺得腰間一緊,身上一輕,眨眼間人已離地三尺,下一刻,便端端正正坐在了馬上--皇帝的懷抱裏。
易瀾駁轉馬頭,雪中飛奮蹄急奔,不過片刻,連人帶馬已出城門之外,絕塵而去,身後甩了一片呼喚、喊叫和驚嘆。
“陛下!”在城門內時,礙著人多眼雜,彥瀲唯恐鬧出什麽笑話,所以並不掙紮,眼下,已然出了城,他便開始不再安分,“您……放我回去!”
“為什麽?”頭頂上傳來的聲音,硬邦邦、冷冰冰。
“這樣,不成體統……”也太難看了點吧!
“閉嘴!”這樣的聲音,若是聽不出聲音的主人在生氣,就怪了,“朕還沒和你算帳,你倒反過來說朕不成體統!”
彥瀲識時務,乖乖噤聲。
一路無語,他們策馬追上前麵的隊伍時,將軍、士兵也不過側目而已,沒人敢不怕死地說些什麽。
就這麽著,在馬蹄極為規律的“嘀噠”聲中,彥瀲居然窩在皇帝的身前睡了一覺,醒來時,大軍已在一片水糙豐美的糙原上紮了營。
第十章--第十一章
“陛下,還是放臣回去吧!”再也忍受不了餐桌上的沉悶氣氛,彥瀲撂下筷子,盯著對麵正在喝粥的皇帝,低聲道。
易瀾正捧著一碗熱騰騰的八寶粥,小口地嘬著喝,冷不丁聽到彥瀲這麽一句,一不小心讓熱粥燙了舌頭。
放下粥碗,皇帝陛下顧不得什麽形象地大張開嘴,伸出舌頭晾著;一雙眼睛高高吊起,斜斜地看著那個“一鳴驚人”的人兒。
彥瀲被他盯得發毛,掉轉目光不去看他,嘴上仍是堅持:“陛下,依臣愚見,還是放臣回去的好!”
沉默……
“隨軍伴駕,彥充容不願意麽?”半晌,可能是易瀾的舌頭不再疼了,終於開口說話。
“臣不敢!”彥瀲急忙撇清,“隻是,臣覺得……”
話說了一半,便斷了。
易瀾看他欲言又止的模樣,忽然覺得一陣心燥口渴,血氣上湧,頂得太陽穴旁的青筋突突地跳。
他恨不得立刻就把這個別扭的人兒壓在身下,做他個天昏地暗,讓那張小嘴除了無意義的單字音節以外,再也說不出旁的話來。
“說!”雖然這麽想,但是眼下天色還算早,禦帳外來來往往的人多,不適合做某種私密性很強的劇烈運動。所以易瀾忍了忍,隻憋出這麽一個字來。
“臣惶恐,臣以為,行軍打仗,帝王身為主帥,實在不適合把後宮妃嬪帶在身邊!”彥瀲本以為自己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殊不知,卻點燃了某人壓抑很久的怒火。
“哼……”皇帝冷哼一聲,“你還真是有自知之明!”
“……@_@……”這話從何說起,彥瀲睜大眼睛,不知所以地看著突然發飆的皇帝。
看他圓睜雙目,小鹿般地無邪。皇帝腦袋裏立刻“轟”的一聲,隻覺得方才湧向頭頂的血氣,此刻一股腦兒地逆行,不偏不倚聚集在下腹丹田,一直蠢蠢欲動的某個部位半抬起了頭。
“你還知道你是朕的妃子……”皇帝索性一把把小餐桌推到一邊,扶住彥瀲的肩頭,把他拉到自己身邊,湊到他耳邊,吐出灼熱的氣息,“很好!”
“陛下!”彥瀲嚇了一跳,才意識到剛剛自己的舉動,對於一個男人來說,無疑是無言的挑逗。
他不敢掙紮,生怕引發帝王身為雄性的征服天性。
於是垂下頭去,小小聲:“彥瀲知錯了……”
“好!”易瀾氣得笑出聲來,“你到是說說,你錯在哪裏?”
“……”彥瀲不搭腔,心想:我怎麽知道你腦子裏哪根弦搭錯了,這麽無端端地發脾氣。
“你不說……”易瀾托住他的下巴,抬起他一直低垂的頭,“那朕問你,朕的賞賜,你為什麽送了人?”
</br>
“哎……恭送陛下!”梁昭儀的驚呼,隻出口了一半,便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她誠惶誠恐,想了三天也沒想出是怎麽得罪了萬歲爺。
第九章
易瀾快步走在去滄濯苑的路上;小武子一路小跑地緊跟著,半途中,他悄悄招來個小太監,叫他先跑去給彥充容報個信。
小武子也是得了彥瀲的好處的:黃金五百兩,如天上掉下來的特大號餡餅,險些沒把他砸暈了。
易瀾給彥瀲的賞賜,是小武子帶人送過去的,所以他還記得那對血玉鐲子。
彥充容把皇上的賞賜送了人情,皇上能不惱嗎?
所以,他派那小太監告訴彥瀲,叫他多加小心。
易瀾怒氣沖沖地徑直向前走,自小對皇宮的熟悉,使他閉著眼睛也不會迷路,所以,他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那個一直牽動他情緒的人兒身上。
朕賞的東西,他居然視如敝履,說送人就送人了?
易瀾忿忿地想。
他如此不把朕放在眼裏?!
一甩袍袖,打散了路邊的花枝。
他憑什麽如此驕傲?!
一跺腳,嚇得跪在一邊的侍衛一個激靈。
離得滄濯苑近了,易瀾的腳步反而慢了下來。
到了那裏怎麽說?
他停住了向前的步子。
賞給他的東西,就是他的了,難不成真的為了他把那些東西送人而發脾氣?
易瀾開始在遊廊裏轉圈。
那樣不是顯得朕太小氣了?
小武子侍立在一旁,偷眼看皇帝的動作表情,想笑,但是十分努力地忍住了。
皇上正是一肚子火,聰明的,誰都不會別往槍口上撞。
“報~~~~”遠遠地,跑來一個人影。
“幹什麽,慌裏慌張的!”小武子大聲訓斥。
沒看見皇上煩嗎?找死不成?
“西南邊境八百裏加急快報!”來人氣喘籲籲,惟獨這句話說得清楚。
“哦?”易瀾接過,打開摺子,看過後,英挺的眉擰成了疙瘩,“召集各部大臣、將軍,禦書房晉見。”
西南邊陲起了戰事。
酉族人攻打邊境城市,十天之內,連克三城,欒國守軍且戰切退,已後撤百餘裏。
這場戰,來得急,是誰也沒想到的。
易瀾和軍機重臣從下午一直商討對策,直到轉天黎明。
“朕要禦駕親征!”易瀾一拍桌子,站了起來。
這句話,就是最後的結論。
易瀾繼位幾年,國內國外,還算平靜。偶有戰事,都能速戰速決,且欒國軍隊無一不占上風。
所以,論文治,易瀾沒的說;若論武功,就差的遠了。
他決定禦駕親征,一來是為了鼓舞士氣,二來,也是最主要的,是為了在軍功上有所建樹。
大臣們一則是明白皇帝的心意,二則是攔也攔不住,就隨得他去了。
朝中上下,立刻忙碌了起來。
後宮裏一片低氣壓籠罩。
皇帝此一去,前途未卜,更是牽動著多少人的命運,不由得人不擔心。
五日後,都城門前,大軍出發之地。
來送行的,不止朝中大臣和平民百姓;後宮裏品級稍高的妃嬪也都來了。
旗飄飄,馬嘯嘯,人潮擁街阻道。
彥瀲也在送行之列。
皇帝一身戎裝,告別了大臣們,此刻正被妃嬪圍得嚴實:前麵淑妃,左麵梅婕妤,右麵梁昭儀。
彥瀲覺得自己站在一邊,總有看熱鬧的嫌疑,於是也湊了過去,站在人群最外層,隱約聽到裏麵鶯聲燕語,句句纏綿、字字感人。
仗著身高優勢,他從女人們的頭頂看過去,隻見淑妃正拉著皇帝的衣袖,戀戀不捨。
其餘各人,也爭先恐後地把什麽平安符、長命鎖,往皇帝的衣襟裏塞。
忽然,皇帝一抬頭,剛剛好和他對了一眼,隨即低下頭去,安慰一眾憂心傷感的女人。
彥瀲一個哆嗦,覺得那一眼冰冷地似乎不含任何感情,又深邃地似乎含了太多感情。
他不敢多想。
吉時一到,金鼓響,畫角聲震,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馬蹄踐起的塵土,蒙了半個天空,影綽綽地,隻看得見一條長蛇般的隊伍,漸漸消失在天地之間。
送行的人們,剛要起程迴轉,卻耳聽得由遠及近的一陣急促馬蹄聲,定睛看,來的一匹紅馬,四蹄雪白,正是皇帝易瀾的愛騎--雪中飛。
易瀾策馬,向著妃嬪群中直衝過來,驚得一幹人等尖叫連連,四散躲避。
彥瀲也趕忙向旁邊閃躲,卻不及那馬迅速,隻覺得腰間一緊,身上一輕,眨眼間人已離地三尺,下一刻,便端端正正坐在了馬上--皇帝的懷抱裏。
易瀾駁轉馬頭,雪中飛奮蹄急奔,不過片刻,連人帶馬已出城門之外,絕塵而去,身後甩了一片呼喚、喊叫和驚嘆。
“陛下!”在城門內時,礙著人多眼雜,彥瀲唯恐鬧出什麽笑話,所以並不掙紮,眼下,已然出了城,他便開始不再安分,“您……放我回去!”
“為什麽?”頭頂上傳來的聲音,硬邦邦、冷冰冰。
“這樣,不成體統……”也太難看了點吧!
“閉嘴!”這樣的聲音,若是聽不出聲音的主人在生氣,就怪了,“朕還沒和你算帳,你倒反過來說朕不成體統!”
彥瀲識時務,乖乖噤聲。
一路無語,他們策馬追上前麵的隊伍時,將軍、士兵也不過側目而已,沒人敢不怕死地說些什麽。
就這麽著,在馬蹄極為規律的“嘀噠”聲中,彥瀲居然窩在皇帝的身前睡了一覺,醒來時,大軍已在一片水糙豐美的糙原上紮了營。
第十章--第十一章
“陛下,還是放臣回去吧!”再也忍受不了餐桌上的沉悶氣氛,彥瀲撂下筷子,盯著對麵正在喝粥的皇帝,低聲道。
易瀾正捧著一碗熱騰騰的八寶粥,小口地嘬著喝,冷不丁聽到彥瀲這麽一句,一不小心讓熱粥燙了舌頭。
放下粥碗,皇帝陛下顧不得什麽形象地大張開嘴,伸出舌頭晾著;一雙眼睛高高吊起,斜斜地看著那個“一鳴驚人”的人兒。
彥瀲被他盯得發毛,掉轉目光不去看他,嘴上仍是堅持:“陛下,依臣愚見,還是放臣回去的好!”
沉默……
“隨軍伴駕,彥充容不願意麽?”半晌,可能是易瀾的舌頭不再疼了,終於開口說話。
“臣不敢!”彥瀲急忙撇清,“隻是,臣覺得……”
話說了一半,便斷了。
易瀾看他欲言又止的模樣,忽然覺得一陣心燥口渴,血氣上湧,頂得太陽穴旁的青筋突突地跳。
他恨不得立刻就把這個別扭的人兒壓在身下,做他個天昏地暗,讓那張小嘴除了無意義的單字音節以外,再也說不出旁的話來。
“說!”雖然這麽想,但是眼下天色還算早,禦帳外來來往往的人多,不適合做某種私密性很強的劇烈運動。所以易瀾忍了忍,隻憋出這麽一個字來。
“臣惶恐,臣以為,行軍打仗,帝王身為主帥,實在不適合把後宮妃嬪帶在身邊!”彥瀲本以為自己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殊不知,卻點燃了某人壓抑很久的怒火。
“哼……”皇帝冷哼一聲,“你還真是有自知之明!”
“……@_@……”這話從何說起,彥瀲睜大眼睛,不知所以地看著突然發飆的皇帝。
看他圓睜雙目,小鹿般地無邪。皇帝腦袋裏立刻“轟”的一聲,隻覺得方才湧向頭頂的血氣,此刻一股腦兒地逆行,不偏不倚聚集在下腹丹田,一直蠢蠢欲動的某個部位半抬起了頭。
“你還知道你是朕的妃子……”皇帝索性一把把小餐桌推到一邊,扶住彥瀲的肩頭,把他拉到自己身邊,湊到他耳邊,吐出灼熱的氣息,“很好!”
“陛下!”彥瀲嚇了一跳,才意識到剛剛自己的舉動,對於一個男人來說,無疑是無言的挑逗。
他不敢掙紮,生怕引發帝王身為雄性的征服天性。
於是垂下頭去,小小聲:“彥瀲知錯了……”
“好!”易瀾氣得笑出聲來,“你到是說說,你錯在哪裏?”
“……”彥瀲不搭腔,心想:我怎麽知道你腦子裏哪根弦搭錯了,這麽無端端地發脾氣。
“你不說……”易瀾托住他的下巴,抬起他一直低垂的頭,“那朕問你,朕的賞賜,你為什麽送了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