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悼小孩
穿成黛玉她哥後重啟紅樓 作者:舊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府晚上的火鍋得到了黎老先生等人的一致好評,令林瑾玉沒有想到的是黎老夫人對辣椒的好評。
“此物吃了後感覺全身上下暖洋洋的,邊境冬日寒冷,若是有此物驅寒就好了。”黎老夫人是去過邊關的,知道邊關地區冬日的苦寒,因此忍不住感慨道。
“邊關?”林瑾玉有些好奇。
“是啊,冬日邊關的風極冷,一陣風吹過去人的手上全是裂口,又癢又冷。”黎老夫人想起年輕時與父皇一起去邊關的事,“再厚的棉衣都沒法抵擋那種寒風,那種冷直接就能凍到人骨頭縫裏,我那時還聽說有些百姓衣服穿的太少,出去一趟回來手腳都沒知覺隻能鋸掉。”
“鋸掉?”林瑾玉發出一聲驚呼,旁邊的黛玉也是睜大了眼睛。
“是啊,鋸掉,不然那手腳壞死了會更加麻煩,有可能會危及生命。”黎老夫人看向兩個震驚的小家夥道。
林瑾玉聽了這話眉心皺了起來,他是知道在極寒冷的環境中人的手腳會被凍傷的,卻是沒有想到邊關居然這麽冷,直接就凍到壞死。
黛玉此時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她捧著小臉看向哥哥:“哥哥,我們能幫幫那些百姓嗎?被鋸掉手腳好可憐啊。”
“黛玉想幫助那些百姓?”林瑾玉看向自己的寶貝妹妹。
“嗯,娘教育我們達則兼濟天下,咱們家有衣服穿,有飯吃這就是達,所以我想去幫幫他們。”黛玉眼睛亮晶晶的說道。
看著妹妹期待的眼睛,林瑾玉笑了起來,這就是他的寶貝妹妹,母親將她教育的很好,然後他故意對黛玉道:“可是幫助這些人是需要錢的,黛玉有錢嗎?”
黛玉想了一會認真回答道:“母親每個月都有給我發銀子,我也沒處用所以都存起來了,所以我可以用這些銀子去幫助人。”
一邊聽著兄妹倆交談的大人聞言都笑了起來,賈敏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一隻手放在了自己的肚子上,有這樣的哥哥姐姐,肚子中的這也會是個乖孩子的。
“那好,過幾日臘八節了,你與哥哥一起去施粥可好?”林瑾玉想了一下道。
“好!”黛玉興奮的點點頭。
林瑾玉看見黛玉興奮的小表情笑了起來,但是眼中卻是閃過一絲憂愁。
原著中,賈敏的這一胎早夭,之後沒多久賈敏也跟著去了,而這就是黛玉悲劇的開端,所以哪怕蘇婆婆說賈敏與腹中的胎兒都很健康,林瑾玉還是放不下心。
他實在是有些擔心,總覺得這一胎會有一些不太順利的事發生,隻是他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別人,免得林如海他們擔心。
正因如此,他決定今年臘八節施粥他親自帶人去,就當是為了母親與母親腹中的孩子積福了。
“瑾玉。”黎老夫人注意到了林瑾玉的走神便輕聲喚道,“看看你還有什麽想吃的。”
“師母,我差不多可以了。”林瑾玉回過神將自己的愁思壓到心底,笑著回答道。
“那就好。”黎老夫人沒有再說別的,隻是看向黛玉,“那我們的黛玉呢?”
“我也好了。”黛玉端正的坐在椅子上道。
看著滿臉乖巧的黛玉,黎老夫人忍不住笑了起來:“黛玉你過來。”
黛玉乖乖走到黎老夫人麵前,歪歪頭看向黎老夫人,一雙漂亮的眼睛仿佛會說話一般。
黎老夫人從自己頭上拔下來一支碧玉青竹簪:“拿著玩去吧。”
“這有些太貴重了,老夫人。”那簪子通體碧綠,晶瑩剔透一看就不是凡物,賈敏連忙拒絕道。
“沒事,就是個小玩意罷了,黛玉拿著去玩吧。”黎老夫人毫不在意的擺擺手,這種東西對別人稀罕,但是對黎老夫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
“老夫人,可是——”賈敏還是想拒絕。
“這又不是給你的,這是獎勵給我們黛玉的,為了我們黛玉的善良。”黎老夫人臉上的笑緩緩浮現一個笑容。
最終黛玉還是收下了這支簪子,晚飯後回自家住處的路上,黎老先生一下子就注意到黎老夫人頭上的簪子不見了。
“夫人,您的簪子呢?”黎老先生問道。
“給黛玉了。”黎老夫人緩緩道。
“那是太宗皇帝給你的陪嫁之物,你就這麽給出去了。”黎老先生忍不住道,那隻簪子陪了黎老夫人很多年,在一定程度上那隻簪子能代表黎老夫人。
“怎麽,有意見?”黎老夫人撫了撫鬢角的頭發,“我就是喜歡黛玉那個丫頭罷了,你想那麽多幹什麽?”
“行吧,你開心就好。”黎老先生笑著拉過黎老夫人的手,“咱們家你最大,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噗嗤——
這一下黎老夫人忍不住笑了出來:“你啊,怎麽多年還是這麽油嘴滑舌的!”
“也就在你麵前這樣了。”黎老先生認真的看著黎老夫人道。
黎老夫人笑著搖搖頭,然後卻是正色道:“你有沒有覺得瑾玉最近有什麽心事?”
說起了自己的徒弟,黎老先生閉上了眼:“他最近確實有些容易走神,也不知道在擔心什麽。”
“我感覺他是在擔心林夫人。”黎老夫人在今日的席上敏銳的注意到了,林瑾玉看向賈敏時雖然掩飾的很好,卻還是讓她注意到了幾絲擔心。
“但擔心林夫人?”黎老先生重複了一遍,“莫非是水患時產子的那個產婦嚇到了瑾玉?”
蘇州水患時,有幾個產婦恰好在那個緊張關頭產子,當時情況緊急,雖然幾經波折,卻好在都順利產子,因此黎老先生擔心是不是當時的事嚇到了林瑾玉。
“有蘇醫女在,瑾玉擔心的應該不是這個事。”黎老夫人想了一下道。
“那他在擔心什麽?”黎老先生摸摸胡子道。
就在這個時候馬車外傳來一陣沙啞的聲音:“生來歲未周,奄然卻歸無。”
聽到這句詩車中的兩人一下子都皺起了眉頭,這是唐代詩人於鵠所寫《悼小孩》中的一句,隻是此時聽見這句詩讓人有些不安。
黎老先生撩開馬車窗簾就看見一個跛腳道人一邊大聲吟詩,一邊一瘸一拐的向著林府的方向走去。
“此物吃了後感覺全身上下暖洋洋的,邊境冬日寒冷,若是有此物驅寒就好了。”黎老夫人是去過邊關的,知道邊關地區冬日的苦寒,因此忍不住感慨道。
“邊關?”林瑾玉有些好奇。
“是啊,冬日邊關的風極冷,一陣風吹過去人的手上全是裂口,又癢又冷。”黎老夫人想起年輕時與父皇一起去邊關的事,“再厚的棉衣都沒法抵擋那種寒風,那種冷直接就能凍到人骨頭縫裏,我那時還聽說有些百姓衣服穿的太少,出去一趟回來手腳都沒知覺隻能鋸掉。”
“鋸掉?”林瑾玉發出一聲驚呼,旁邊的黛玉也是睜大了眼睛。
“是啊,鋸掉,不然那手腳壞死了會更加麻煩,有可能會危及生命。”黎老夫人看向兩個震驚的小家夥道。
林瑾玉聽了這話眉心皺了起來,他是知道在極寒冷的環境中人的手腳會被凍傷的,卻是沒有想到邊關居然這麽冷,直接就凍到壞死。
黛玉此時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她捧著小臉看向哥哥:“哥哥,我們能幫幫那些百姓嗎?被鋸掉手腳好可憐啊。”
“黛玉想幫助那些百姓?”林瑾玉看向自己的寶貝妹妹。
“嗯,娘教育我們達則兼濟天下,咱們家有衣服穿,有飯吃這就是達,所以我想去幫幫他們。”黛玉眼睛亮晶晶的說道。
看著妹妹期待的眼睛,林瑾玉笑了起來,這就是他的寶貝妹妹,母親將她教育的很好,然後他故意對黛玉道:“可是幫助這些人是需要錢的,黛玉有錢嗎?”
黛玉想了一會認真回答道:“母親每個月都有給我發銀子,我也沒處用所以都存起來了,所以我可以用這些銀子去幫助人。”
一邊聽著兄妹倆交談的大人聞言都笑了起來,賈敏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一隻手放在了自己的肚子上,有這樣的哥哥姐姐,肚子中的這也會是個乖孩子的。
“那好,過幾日臘八節了,你與哥哥一起去施粥可好?”林瑾玉想了一下道。
“好!”黛玉興奮的點點頭。
林瑾玉看見黛玉興奮的小表情笑了起來,但是眼中卻是閃過一絲憂愁。
原著中,賈敏的這一胎早夭,之後沒多久賈敏也跟著去了,而這就是黛玉悲劇的開端,所以哪怕蘇婆婆說賈敏與腹中的胎兒都很健康,林瑾玉還是放不下心。
他實在是有些擔心,總覺得這一胎會有一些不太順利的事發生,隻是他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別人,免得林如海他們擔心。
正因如此,他決定今年臘八節施粥他親自帶人去,就當是為了母親與母親腹中的孩子積福了。
“瑾玉。”黎老夫人注意到了林瑾玉的走神便輕聲喚道,“看看你還有什麽想吃的。”
“師母,我差不多可以了。”林瑾玉回過神將自己的愁思壓到心底,笑著回答道。
“那就好。”黎老夫人沒有再說別的,隻是看向黛玉,“那我們的黛玉呢?”
“我也好了。”黛玉端正的坐在椅子上道。
看著滿臉乖巧的黛玉,黎老夫人忍不住笑了起來:“黛玉你過來。”
黛玉乖乖走到黎老夫人麵前,歪歪頭看向黎老夫人,一雙漂亮的眼睛仿佛會說話一般。
黎老夫人從自己頭上拔下來一支碧玉青竹簪:“拿著玩去吧。”
“這有些太貴重了,老夫人。”那簪子通體碧綠,晶瑩剔透一看就不是凡物,賈敏連忙拒絕道。
“沒事,就是個小玩意罷了,黛玉拿著去玩吧。”黎老夫人毫不在意的擺擺手,這種東西對別人稀罕,但是對黎老夫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
“老夫人,可是——”賈敏還是想拒絕。
“這又不是給你的,這是獎勵給我們黛玉的,為了我們黛玉的善良。”黎老夫人臉上的笑緩緩浮現一個笑容。
最終黛玉還是收下了這支簪子,晚飯後回自家住處的路上,黎老先生一下子就注意到黎老夫人頭上的簪子不見了。
“夫人,您的簪子呢?”黎老先生問道。
“給黛玉了。”黎老夫人緩緩道。
“那是太宗皇帝給你的陪嫁之物,你就這麽給出去了。”黎老先生忍不住道,那隻簪子陪了黎老夫人很多年,在一定程度上那隻簪子能代表黎老夫人。
“怎麽,有意見?”黎老夫人撫了撫鬢角的頭發,“我就是喜歡黛玉那個丫頭罷了,你想那麽多幹什麽?”
“行吧,你開心就好。”黎老先生笑著拉過黎老夫人的手,“咱們家你最大,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噗嗤——
這一下黎老夫人忍不住笑了出來:“你啊,怎麽多年還是這麽油嘴滑舌的!”
“也就在你麵前這樣了。”黎老先生認真的看著黎老夫人道。
黎老夫人笑著搖搖頭,然後卻是正色道:“你有沒有覺得瑾玉最近有什麽心事?”
說起了自己的徒弟,黎老先生閉上了眼:“他最近確實有些容易走神,也不知道在擔心什麽。”
“我感覺他是在擔心林夫人。”黎老夫人在今日的席上敏銳的注意到了,林瑾玉看向賈敏時雖然掩飾的很好,卻還是讓她注意到了幾絲擔心。
“但擔心林夫人?”黎老先生重複了一遍,“莫非是水患時產子的那個產婦嚇到了瑾玉?”
蘇州水患時,有幾個產婦恰好在那個緊張關頭產子,當時情況緊急,雖然幾經波折,卻好在都順利產子,因此黎老先生擔心是不是當時的事嚇到了林瑾玉。
“有蘇醫女在,瑾玉擔心的應該不是這個事。”黎老夫人想了一下道。
“那他在擔心什麽?”黎老先生摸摸胡子道。
就在這個時候馬車外傳來一陣沙啞的聲音:“生來歲未周,奄然卻歸無。”
聽到這句詩車中的兩人一下子都皺起了眉頭,這是唐代詩人於鵠所寫《悼小孩》中的一句,隻是此時聽見這句詩讓人有些不安。
黎老先生撩開馬車窗簾就看見一個跛腳道人一邊大聲吟詩,一邊一瘸一拐的向著林府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