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史復正要出聲,領頭的黑衣人便揚起右手,對準他的後頸一掌猛擊下去,史復頓時頭暈目眩,直接暈倒在地……
待史復醒來時,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冰冷的洞窟之中,洞外山風呼呼作響,洞口處站著四個手舉火炬的黑衣人,見他醒來,其中一人隨即離去,轉眼功夫,一個身材瘦小的青年緩緩走進洞中。
借著火炬發出的昏暗亮光,史復看清了來人的臉,大驚之下頓時失聲喊道:“趙王!”
“史先生受驚了!”朱高燧微微一笑,隨即朝身旁的侍衛使了個眼色,侍衛上前,將綁史復手上的繩子解開,又拿過一個蒲團,讓他坐在上麵,高燧自己也找了個幹淨的地方坐了,再命人在洞內升起一團篝火,方屏退隨從,一臉和藹地笑道:“想與先生一敘,但恐遭拒,無奈之下,唯有出此下策。得罪之處,還請先生海涵!”
史復已從最初的震驚當中恢復過來。聽了高燧的話,他臉上神色幾變,最後冷冷一笑道:“趙王來找在下,怕不僅是說幾句話這麽簡單吧!”
“當然!”高燧哈哈一笑,旋又斂了笑聲,道,“其實本王此來,是想知道先生往後將何去何從?”
“何去何從?”史復嘿嘿一聲,道,“在下不過一漢府清客。今主公蒙難,吾衣食無著,唯飄落江湖,四海為家,哪談得上什麽去從?”
“先生太客氣了!”高燧搖搖頭道,“先生在二哥那裏的地位,豈是一個清客那麽簡單?”
“吾一布衣白丁,不是清客又是什麽?”
高燧起身,從腰間的扇袋中掏出摺扇,拿於手中輕輕拍打道:“本王別的好處沒有,但唯有一點,對下人一直不錯。對我趙府下人如是,對宮中、甚至其他王府的下人亦如是。現二哥已蒙難,吾亦不再遮掩,就漢府後院之中,也有好些要緊的內官都人是受過本王恩惠,對本王感恩戴德的!所以先生的能耐,別人不知,本王卻略知一二。”
史復心中一凜。他知道這位趙王一向和宮中內官打得火熱,像黃儼、江保這些永樂的貼身心腹,暗地裏都和他往來甚頻。往往一些漢府百般打聽而不可得的宮中機密,高燧卻能輕鬆知曉。這一點曾讓高煦十分眼紅。既然高燧連禦前太監都能籠絡,那把眼線安插到漢王身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想到這裏,史復冷冷一笑道:“殿下真是費心了!不過現在漢藩已經是惡貫滿盈,王爺就是逮我回去,也不過屎盆子裏多澆一泡尿而已。王爺想痛打落水狗,以此向皇帝邀功請賞,恐怕在下還不夠份量!”
“哈哈哈哈……”高燧哈哈大笑,大搖其頭道,“先生誤會了!首先,父皇已免了二哥的死罪,現在他依舊是漢王,隻不過被奪去護衛,貶居樂安,從此奪嫡無望而已。其次,本王此來,不僅不是要借先生的頭顱去賺什麽賞錢!反而是希望能與先生聯手,救二哥於危難!”
“救漢王?”史復有些意外,“漢王現在已是塚中枯骨,如何救得?”
高燧一臉沉重道:“本王一向與二哥同氣連枝,豈忍見其從此淪落?眼下形勢,若父皇和大哥他們在,二哥自無出頭之日,可若有朝一日本王能入繼大統,自當讓他重出樊籬!先生乃當世高人,侍候二哥期間,奇謀迭出,幾次險置大哥於死地,這裏間經過,本王都瞧在眼裏。若能得先生相助,此事勝算大增!”
“哈哈哈哈……”待高燧說完,史復放聲大笑,一臉不屑道,“原來殿下懷的是和漢王同樣的心思!”
高燧嘿嘿一笑,也不否認,隻道:“若二哥在,本王自無此想法。可現在二哥既敗,我又一向與大哥不睦,有朝一日他登基為帝,本王也多半沒有好下場!所以此舉亦是被逼上梁山,不得不為!”
史複眼珠幾轉,噗嗤一笑道:“王爺未免太惺惺作態了吧?照我看來,您哪是不得不為,而是蓄謀已久!”
高燧拍打摺扇的手猛地止住:“先生此言何意?”
史復扭動著被繩子縛得有些發酸的手腕,漫不經心地道:“其實王爺本是想效法唐高宗。隻不過現在形勢驟變,唐高宗是當不成了,所以隻能學他老子李世民,要跳上檯麵兒親自操刀了!”說到這裏,史復話鋒一轉,道:“其實殿下想當皇帝,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不過您既要招在下相助,那就應當坦誠相待。以虛言相欺,恐非招賢納士之道!”
大唐貞觀年間,魏王李泰蓄謀奪儲,與太子李承幹明爭暗鬥,結果雙雙被廢,反倒是本無奪儲之望的嫡三子晉王李治漁翁得利,被唐太宗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聽史復將自己比作李治,高燧的臉色微微有些發白,不過仍笑道:“先生錯了!本王從沒想過效法唐高宗!”
“殿下是沒想過做唐高宗!”史復咯咯一笑,道,“因為您比唐高宗要狠得多!李治當太子,是事出偶然,其本人亦未料到有這等好事!但殿下您可是早就拿定主意要漁翁得利,並為此嘔心瀝血了!”
高煦臉色有些發灰,沉聲道:“此話怎講?”
“兩件事!”史復伸出兩根手指頭,道,“第一,永樂八年,皇上出征漠北,漢王亦隨駕從征。正當戰事關鍵之時,大清河突然決堤,二十萬石江南大米被阻東平,險些使漠北大營斷糧。彼時山東風調雨順,緣何如此?唯有一種可能,便是有人故意決堤,欲從中謀利!漠北大營一旦斷糧,皇上與漢王就有性命之憂!而內地運糧乃太子職守,若因此陷了陛下和五十萬大軍,那他也是百死莫贖。既然皇上、漢王身死、太子因罪無顏繼位,那接下來能當皇帝的就隻有您和東宮的一眾皇孫。可彼時皇孫皆年幼,漠北大營覆沒後,大明危在旦夕,此時再選立新主,當然是國賴長君。如此一來,您趙王就可以順理成章入繼大統了!”
</br>
待史復醒來時,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冰冷的洞窟之中,洞外山風呼呼作響,洞口處站著四個手舉火炬的黑衣人,見他醒來,其中一人隨即離去,轉眼功夫,一個身材瘦小的青年緩緩走進洞中。
借著火炬發出的昏暗亮光,史復看清了來人的臉,大驚之下頓時失聲喊道:“趙王!”
“史先生受驚了!”朱高燧微微一笑,隨即朝身旁的侍衛使了個眼色,侍衛上前,將綁史復手上的繩子解開,又拿過一個蒲團,讓他坐在上麵,高燧自己也找了個幹淨的地方坐了,再命人在洞內升起一團篝火,方屏退隨從,一臉和藹地笑道:“想與先生一敘,但恐遭拒,無奈之下,唯有出此下策。得罪之處,還請先生海涵!”
史復已從最初的震驚當中恢復過來。聽了高燧的話,他臉上神色幾變,最後冷冷一笑道:“趙王來找在下,怕不僅是說幾句話這麽簡單吧!”
“當然!”高燧哈哈一笑,旋又斂了笑聲,道,“其實本王此來,是想知道先生往後將何去何從?”
“何去何從?”史復嘿嘿一聲,道,“在下不過一漢府清客。今主公蒙難,吾衣食無著,唯飄落江湖,四海為家,哪談得上什麽去從?”
“先生太客氣了!”高燧搖搖頭道,“先生在二哥那裏的地位,豈是一個清客那麽簡單?”
“吾一布衣白丁,不是清客又是什麽?”
高燧起身,從腰間的扇袋中掏出摺扇,拿於手中輕輕拍打道:“本王別的好處沒有,但唯有一點,對下人一直不錯。對我趙府下人如是,對宮中、甚至其他王府的下人亦如是。現二哥已蒙難,吾亦不再遮掩,就漢府後院之中,也有好些要緊的內官都人是受過本王恩惠,對本王感恩戴德的!所以先生的能耐,別人不知,本王卻略知一二。”
史復心中一凜。他知道這位趙王一向和宮中內官打得火熱,像黃儼、江保這些永樂的貼身心腹,暗地裏都和他往來甚頻。往往一些漢府百般打聽而不可得的宮中機密,高燧卻能輕鬆知曉。這一點曾讓高煦十分眼紅。既然高燧連禦前太監都能籠絡,那把眼線安插到漢王身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想到這裏,史復冷冷一笑道:“殿下真是費心了!不過現在漢藩已經是惡貫滿盈,王爺就是逮我回去,也不過屎盆子裏多澆一泡尿而已。王爺想痛打落水狗,以此向皇帝邀功請賞,恐怕在下還不夠份量!”
“哈哈哈哈……”高燧哈哈大笑,大搖其頭道,“先生誤會了!首先,父皇已免了二哥的死罪,現在他依舊是漢王,隻不過被奪去護衛,貶居樂安,從此奪嫡無望而已。其次,本王此來,不僅不是要借先生的頭顱去賺什麽賞錢!反而是希望能與先生聯手,救二哥於危難!”
“救漢王?”史復有些意外,“漢王現在已是塚中枯骨,如何救得?”
高燧一臉沉重道:“本王一向與二哥同氣連枝,豈忍見其從此淪落?眼下形勢,若父皇和大哥他們在,二哥自無出頭之日,可若有朝一日本王能入繼大統,自當讓他重出樊籬!先生乃當世高人,侍候二哥期間,奇謀迭出,幾次險置大哥於死地,這裏間經過,本王都瞧在眼裏。若能得先生相助,此事勝算大增!”
“哈哈哈哈……”待高燧說完,史復放聲大笑,一臉不屑道,“原來殿下懷的是和漢王同樣的心思!”
高燧嘿嘿一笑,也不否認,隻道:“若二哥在,本王自無此想法。可現在二哥既敗,我又一向與大哥不睦,有朝一日他登基為帝,本王也多半沒有好下場!所以此舉亦是被逼上梁山,不得不為!”
史複眼珠幾轉,噗嗤一笑道:“王爺未免太惺惺作態了吧?照我看來,您哪是不得不為,而是蓄謀已久!”
高燧拍打摺扇的手猛地止住:“先生此言何意?”
史復扭動著被繩子縛得有些發酸的手腕,漫不經心地道:“其實王爺本是想效法唐高宗。隻不過現在形勢驟變,唐高宗是當不成了,所以隻能學他老子李世民,要跳上檯麵兒親自操刀了!”說到這裏,史復話鋒一轉,道:“其實殿下想當皇帝,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不過您既要招在下相助,那就應當坦誠相待。以虛言相欺,恐非招賢納士之道!”
大唐貞觀年間,魏王李泰蓄謀奪儲,與太子李承幹明爭暗鬥,結果雙雙被廢,反倒是本無奪儲之望的嫡三子晉王李治漁翁得利,被唐太宗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聽史復將自己比作李治,高燧的臉色微微有些發白,不過仍笑道:“先生錯了!本王從沒想過效法唐高宗!”
“殿下是沒想過做唐高宗!”史復咯咯一笑,道,“因為您比唐高宗要狠得多!李治當太子,是事出偶然,其本人亦未料到有這等好事!但殿下您可是早就拿定主意要漁翁得利,並為此嘔心瀝血了!”
高煦臉色有些發灰,沉聲道:“此話怎講?”
“兩件事!”史復伸出兩根手指頭,道,“第一,永樂八年,皇上出征漠北,漢王亦隨駕從征。正當戰事關鍵之時,大清河突然決堤,二十萬石江南大米被阻東平,險些使漠北大營斷糧。彼時山東風調雨順,緣何如此?唯有一種可能,便是有人故意決堤,欲從中謀利!漠北大營一旦斷糧,皇上與漢王就有性命之憂!而內地運糧乃太子職守,若因此陷了陛下和五十萬大軍,那他也是百死莫贖。既然皇上、漢王身死、太子因罪無顏繼位,那接下來能當皇帝的就隻有您和東宮的一眾皇孫。可彼時皇孫皆年幼,漠北大營覆沒後,大明危在旦夕,此時再選立新主,當然是國賴長君。如此一來,您趙王就可以順理成章入繼大統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