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妙錦這麽多年過去仍舊這般耿耿於懷,徐儀華心頭頓時被蒙上一層陰影。不過她仍打起精神道:“妹子,我知道你恨壽弟和皇上,可當時允炆欺人太甚,他們也是沒辦法啊!”
“不錯”!妙錦忽然目光一閃,咄咄道,“當初確實是炆哥哥不厚道在先,皇上要起兵靖難,我無話可說;甚至是他和四哥合起夥來利用我,以他那時的處境,也不是說不過去——反正他們這些做大事的人向來都是冷血冷心!可他口口聲聲說是‘周公輔成王’,為何進京後卻自己當了皇帝?最可惡的是,他們利用我也就罷了,玉蠶姐姐何罪?他們叔侄爭位與她何幹?他們竟陰毒至此,將一個弱女子推入那等萬劫不復之境地?如此蛇蠍心腸,他朱棣也配為太祖之子?也配當皇帝……”
“妹子……”眼見妙錦神情激憤,徐後心中愈發焦急,正欲再解釋,忽然覺得一陣胸悶,半坐著的身子一下子直直癱倒在床上。
“咿呀……”妙錦見徐後突然倒下,一時花容失色,趕緊攥住徐後的手,帶著哭腔道:“大姐!大姐!你莫要嚇我……”
徐後出了幾口大氣,覺得好些了,遂強擠出一絲笑容道:“妹子你莫慌,我沒事!”
妙錦方才一時激動,將心中憋了多年的怨恨盡數道出,卻未顧及場合,此時想來後悔不已,幸虧徐後無礙,她的心才稍稍安了些,不過過激的話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說了!
徐後依舊麵帶微笑,但心裏卻是一陣悲涼。親眼見識了妙錦的態度後,她知道,自己之前的那份期望,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達成了。想到這裏,她心中充滿了落寞與遺憾。兩人又絮叨一陣,徐後輕輕打了個哈欠,臉上露出些許疲態道:“妹子,我有些乏了,你先回去吧,待病好了,我再去求皇上,請他恩準我回府省一次親,到時候你也回來,咱們一家人好多年都沒聚到一起過了……”
“恩……”眼見大姐和大哥都已油盡燈枯,妙錦知道徐儀華口中的那一天是永遠也等不到了。想到這裏,她心中頓時一酸,眼眶中熱淚幾乎就要湧出。不過她終強忍住了,隻一欠身道:“大姐你先歇著,過兩日妹子再進宮來看你!”
“去吧……”徐後含笑揮了揮手,慢慢閉上了眼睛。
徐妙錦再也沒有見到自己的大姐。第二日深夜,徐儀華耗盡了自己體內的最後一絲元氣,在坤寧宮暖閣內大行西去,終年四十六歲。這位大明皇後貞靜賢淑、知書達禮,且恪守祖製,絕不幹政。在她死後的數百年內,盡管她的丈夫飽受爭議,但她,卻得到歷代皇室與士大夫的齊口稱讚,被譽為可與唐太宗長孫皇後媲美的一代賢後。在她死後不久,永樂將她在世時所作的《內訓》二十篇,以及類編古人嘉言善行撰寫的《勸善書》頒行天下,對明、清兩代婦人的言行舉止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三
按照禮部所定喪禮,大明朝廷於徐後駕崩次日——也就是七月初五開始輟朝,百官皆素服詣思善門外哭臨,行奉慰禮,凡三日皆如是。同時,百官還需在各自衙署內齋宿,直至大行皇後“三七”結束方止。除朝廷官吏外,宗室、貴戚、命婦乃至天下士農工商,皆需按不同規製行喪禮以寄哀思。不過就朝廷而言,在徐後駕崩頭三天後,雖然天子依然不視朝,但各衙門官員已重新開始署事,永樂本人亦開始在宮中處理政務。畢竟偌大個天下,每日都有數不清的事務需要打理,不可能為皇後喪禮而耽擱太久。
七月二十五是大行皇後“三七”的最後一天。這一日午後,永樂傳下諭旨,召內閣閣臣及六部尚書在武英殿見駕。
“三七”尚未結束,故朝廷重臣們仍皆身著喪服。因著齋宿,諸位大臣臉上都是鬍鬚拉碴,看上去十分狼狽;同時,由於齋宿期間不能沐浴,大家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汗臭味,聞上去令人作嘔。幸虧宮中的內官們早有準備,於武英殿正堂四角處擺放了大量冰盆,並早早地將鎏金銅爐內的檀香點燃,使香氣環繞殿中,總算將這股子臭熏熏的味道給強壓了下去。
與眾大臣一樣,禦座上的永樂看上去也十分邋遢。而比因長期齋戒而神情萎靡的大臣們更甚,遭遇喪妻之痛的永樂除憔悴之外,更顯出了幾分蒼老。與一個月前相比,他臉上的皺紋明顯又深了幾分,兩鬢也增添了不少白髮。經過這次重大打擊後,一向精神健旺的永樂,已不經然間顯出了幾分老態。
待眾臣行完禮,永樂伸出三個手指頭,有氣無力地道:“三件事!著爾等商議對策!”
幾位大臣們各自用眼角交流一番,皆默不作聲,隻把頭垂得更低,靜待下文。
“第一件,前番接交趾奏報,張輔、沐晟已命都督僉事柳升將黎季犛父子押回京師,現正在路上。照日程計算,其應於九月抵京。還有下西洋的鄭和,其船隊也已返航,預計也是旬月之後回朝。此二者返京時仍處國喪期,朝廷如何舉行嘉禮,還需及早拿出個章程。”
這是禮部的事。永樂話音一落,禮部兩位尚書鄭賜和趙羾便打了個對眼,隨即由鄭賜一拱手道:“回陛下,此事臣與趙大人已有計較。依臣等愚見,此二事都是在皇後大行前定下的。今皇後已升遐。國喪期間,獻俘闕下及論功行賞都不合時宜,莫如便停了這兩項嘉禮!”
</br>
“不錯”!妙錦忽然目光一閃,咄咄道,“當初確實是炆哥哥不厚道在先,皇上要起兵靖難,我無話可說;甚至是他和四哥合起夥來利用我,以他那時的處境,也不是說不過去——反正他們這些做大事的人向來都是冷血冷心!可他口口聲聲說是‘周公輔成王’,為何進京後卻自己當了皇帝?最可惡的是,他們利用我也就罷了,玉蠶姐姐何罪?他們叔侄爭位與她何幹?他們竟陰毒至此,將一個弱女子推入那等萬劫不復之境地?如此蛇蠍心腸,他朱棣也配為太祖之子?也配當皇帝……”
“妹子……”眼見妙錦神情激憤,徐後心中愈發焦急,正欲再解釋,忽然覺得一陣胸悶,半坐著的身子一下子直直癱倒在床上。
“咿呀……”妙錦見徐後突然倒下,一時花容失色,趕緊攥住徐後的手,帶著哭腔道:“大姐!大姐!你莫要嚇我……”
徐後出了幾口大氣,覺得好些了,遂強擠出一絲笑容道:“妹子你莫慌,我沒事!”
妙錦方才一時激動,將心中憋了多年的怨恨盡數道出,卻未顧及場合,此時想來後悔不已,幸虧徐後無礙,她的心才稍稍安了些,不過過激的話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說了!
徐後依舊麵帶微笑,但心裏卻是一陣悲涼。親眼見識了妙錦的態度後,她知道,自己之前的那份期望,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達成了。想到這裏,她心中充滿了落寞與遺憾。兩人又絮叨一陣,徐後輕輕打了個哈欠,臉上露出些許疲態道:“妹子,我有些乏了,你先回去吧,待病好了,我再去求皇上,請他恩準我回府省一次親,到時候你也回來,咱們一家人好多年都沒聚到一起過了……”
“恩……”眼見大姐和大哥都已油盡燈枯,妙錦知道徐儀華口中的那一天是永遠也等不到了。想到這裏,她心中頓時一酸,眼眶中熱淚幾乎就要湧出。不過她終強忍住了,隻一欠身道:“大姐你先歇著,過兩日妹子再進宮來看你!”
“去吧……”徐後含笑揮了揮手,慢慢閉上了眼睛。
徐妙錦再也沒有見到自己的大姐。第二日深夜,徐儀華耗盡了自己體內的最後一絲元氣,在坤寧宮暖閣內大行西去,終年四十六歲。這位大明皇後貞靜賢淑、知書達禮,且恪守祖製,絕不幹政。在她死後的數百年內,盡管她的丈夫飽受爭議,但她,卻得到歷代皇室與士大夫的齊口稱讚,被譽為可與唐太宗長孫皇後媲美的一代賢後。在她死後不久,永樂將她在世時所作的《內訓》二十篇,以及類編古人嘉言善行撰寫的《勸善書》頒行天下,對明、清兩代婦人的言行舉止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三
按照禮部所定喪禮,大明朝廷於徐後駕崩次日——也就是七月初五開始輟朝,百官皆素服詣思善門外哭臨,行奉慰禮,凡三日皆如是。同時,百官還需在各自衙署內齋宿,直至大行皇後“三七”結束方止。除朝廷官吏外,宗室、貴戚、命婦乃至天下士農工商,皆需按不同規製行喪禮以寄哀思。不過就朝廷而言,在徐後駕崩頭三天後,雖然天子依然不視朝,但各衙門官員已重新開始署事,永樂本人亦開始在宮中處理政務。畢竟偌大個天下,每日都有數不清的事務需要打理,不可能為皇後喪禮而耽擱太久。
七月二十五是大行皇後“三七”的最後一天。這一日午後,永樂傳下諭旨,召內閣閣臣及六部尚書在武英殿見駕。
“三七”尚未結束,故朝廷重臣們仍皆身著喪服。因著齋宿,諸位大臣臉上都是鬍鬚拉碴,看上去十分狼狽;同時,由於齋宿期間不能沐浴,大家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汗臭味,聞上去令人作嘔。幸虧宮中的內官們早有準備,於武英殿正堂四角處擺放了大量冰盆,並早早地將鎏金銅爐內的檀香點燃,使香氣環繞殿中,總算將這股子臭熏熏的味道給強壓了下去。
與眾大臣一樣,禦座上的永樂看上去也十分邋遢。而比因長期齋戒而神情萎靡的大臣們更甚,遭遇喪妻之痛的永樂除憔悴之外,更顯出了幾分蒼老。與一個月前相比,他臉上的皺紋明顯又深了幾分,兩鬢也增添了不少白髮。經過這次重大打擊後,一向精神健旺的永樂,已不經然間顯出了幾分老態。
待眾臣行完禮,永樂伸出三個手指頭,有氣無力地道:“三件事!著爾等商議對策!”
幾位大臣們各自用眼角交流一番,皆默不作聲,隻把頭垂得更低,靜待下文。
“第一件,前番接交趾奏報,張輔、沐晟已命都督僉事柳升將黎季犛父子押回京師,現正在路上。照日程計算,其應於九月抵京。還有下西洋的鄭和,其船隊也已返航,預計也是旬月之後回朝。此二者返京時仍處國喪期,朝廷如何舉行嘉禮,還需及早拿出個章程。”
這是禮部的事。永樂話音一落,禮部兩位尚書鄭賜和趙羾便打了個對眼,隨即由鄭賜一拱手道:“回陛下,此事臣與趙大人已有計較。依臣等愚見,此二事都是在皇後大行前定下的。今皇後已升遐。國喪期間,獻俘闕下及論功行賞都不合時宜,莫如便停了這兩項嘉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