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暖閣,永樂輕輕將門扣上,隨即對著門外侍候的幾個小內官怒道:“何人如此大膽,竟在殿內囂鬧?不知道皇後需靜養麽?”
幾個內官嚇得大氣不敢出一口,過了半晌,領頭的馬騏才戰戰兢兢地道:“回皇爺,是太子、漢王兩家子,還有幾位長公主和公主。他們聽得娘娘暈厥,都急忙趕了過來,正巧皇爺在與娘娘敘話,他們不敢擅闖,就都在正堂裏候著呢!”
永樂聽得,當即臉色一沉,也不說話,直接向外走去。待到正堂,永樂放眼一望,不由微微一愣。
此時的坤寧宮大堂,幾乎聚集了所有在京的近支皇族。站在正中間的是高熾和高煦。他二人平常聚在一起的時候不多,此番徐後生命垂危,他們才放下心中芥蒂一起趕來坤寧宮,正都滿臉焦急地團團亂轉。在正堂的角落處,臨安、寧國、懷慶、大名、福清、南康、永嘉、含山、寶慶等一幹長公主,還有安成、鹹寧、常寧三位公主,以及太子妃張氏、漢王妃韋氏聚在一起,俱麵帶憂色竊竊私語。此外,高熾的兒子瞻基、瞻埈、瞻墉、瞻垠、瞻墡,高煦子瞻壑、瞻圻、瞻坦、瞻垐、瞻域、瞻垶、瞻墿、瞻坪、瞻壔、瞻垹等也都被帶了過來。諸皇孫中,最大的皇長孫朱瞻基不過十歲,最小的朱瞻墡連三歲都不到,都正當沖齡。除瞻基少年老成,肅立不動外,其餘的皇孫大都還是頑童心性,雖已被嚴令不得喧譁,但仍有不少左顧右盼,相互間也擠眉弄眼,看上去甚為滑稽;而最小的瞻墡壓根不知道當下發生何事,眼見周圍大人俱陰沉著臉一聲不吭,模樣甚為嚇人,他驚懼之下竟然放聲大哭,急得一旁的乳母汗如雨下,蹲下身子連連撫慰。
眼見後宮正堂已變成集市一般,本就煩亂的永樂更是心緒敗壞到了極點,當即大吼一聲道:“夠了!都給朕把嘴閉上!”
怒吼聲響起,大家這才發現永樂已經駕臨,遂又趕緊一窩蜂地跪下行禮。瞻墡正哭得起勁,突聞永樂一吼,受驚之下更是放開嗓子大嚎。永樂聽在耳裏,當即氣急敗壞地指著一眾皇孫對高熾和高煦吼道:“誰讓爾等帶他們來的?皇後還沒晏駕呢,你們兩家子就急著要來奔喪了麽?”
聽永樂這麽說,高熾和高煦皆嚇得麵如土色,也不知該如何作答,隻得如搗蒜般連連磕頭,那邊的一群女人也都嚇得不輕,尤其是太子妃張氏和漢王妃韋氏,忙都一骨碌跪倒在地,跟著兩位皇子一起叩首認罪。
“皇祖父息怒!”就在眾人戰慄不敢言時,一個清脆的聲音在殿中響起,隻見朱瞻基雙手一拱,一臉誠懇地解釋道,“是孫兒們掛念皇祖母病情,才跟著父親殿下前來。墡弟懵懂無知,還請皇祖父饒他這回!”
聽得瞻基此言,永樂這才怒意稍緩,遂一揮手道:“皇後暫時無恙,爾等無需憂心。”說完,他又掃了殿中一眼,皺眉道,“皇後亟需靜養,爾等就別在這裏給她添亂了,都各自回去吧!”
永樂說完,大家不約而同地舒了口氣,忙又磕完頭,旋作鳥獸散去。看著轉眼間變得空空蕩蕩的坤寧宮正堂,永樂想著相愛多年的髮妻即將逝去,心頭哀思又起,一時雙眼潤濕,幾欲落下淚來。
“皇爺,妙淨法師來看娘娘了!”就在永樂暗自神傷之際,宮門外傳來小內官的通稟聲。
“妙淨?”乍聽這名字,永樂不由微微一愣,不過很快反應過來:這妙淨就是徐妙錦。徐妙錦出家後,以其閨名之諧音為自己取法名“妙淨”。
當初永樂登基為帝,派人將徐儀華從北平接到京師冊封為後,妙錦便和自己大姐一起回到了金陵。不過返京後,妙錦卻未回中山王府家中,而是獨自去到聚寶門外尋了座小庵,從此便在那裏帶髮修行。這幾年間,妙錦與青燈古佛為伴,其間也偶爾進過幾次宮,但都是直接到坤寧宮看望徐儀華,與永樂卻是一麵未見。此番妙錦突然過來,回憶起當年的種種,又聯想到徐後剛才說的話,永樂心底不由一陣慌亂。過了好一陣,他方收拾好心情,強自鎮定道:“讓她進來吧!”
宮門被推開一條小縫,妙錦閃身進入殿中。如今的妙錦,已是二十四五歲的大姑娘。永樂一眼望去,見她雖是一身緇衣,但依舊是明眸長睫,皓齒朱唇,看上去楚楚動人,尤其是經過歲月洗禮和佛法薰陶,妙錦的神態中早已沒了當年的張揚,代之以恬淡和從容,較往昔更添幾分風韻。見永樂站在麵前,妙錦毫無驚異之色,隻緩緩驅步走到近前,雙手合十略一躬身道:“貧尼見過陛下!”
永樂身子微微一抖,半晌方幹笑一聲道:“妙錦妹子……”
“世間已無妙錦,貧尼法號妙淨!”妙錦淡淡地糾正了永樂的稱呼,神色間一片漠然。
見妙錦如此,永樂麵露尷尬,嘴角微微一動,卻又不知說什麽好。
“貧尼聞娘娘不豫,特來相見,還請陛下成全!”妙錦又是一躬身。
“當然可以!”永樂忙道,“皇後就在暖閣內,你盡可過去,她見著你……”
“謝陛下!”不待永樂說完,妙錦便將他打斷,然後復行一禮,旋低頭向堂後走去。
看著妙錦飄然而去的背影,永樂呆呆地站立許久,終隻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口中發出一陣長長的嘆息……
</br>
幾個內官嚇得大氣不敢出一口,過了半晌,領頭的馬騏才戰戰兢兢地道:“回皇爺,是太子、漢王兩家子,還有幾位長公主和公主。他們聽得娘娘暈厥,都急忙趕了過來,正巧皇爺在與娘娘敘話,他們不敢擅闖,就都在正堂裏候著呢!”
永樂聽得,當即臉色一沉,也不說話,直接向外走去。待到正堂,永樂放眼一望,不由微微一愣。
此時的坤寧宮大堂,幾乎聚集了所有在京的近支皇族。站在正中間的是高熾和高煦。他二人平常聚在一起的時候不多,此番徐後生命垂危,他們才放下心中芥蒂一起趕來坤寧宮,正都滿臉焦急地團團亂轉。在正堂的角落處,臨安、寧國、懷慶、大名、福清、南康、永嘉、含山、寶慶等一幹長公主,還有安成、鹹寧、常寧三位公主,以及太子妃張氏、漢王妃韋氏聚在一起,俱麵帶憂色竊竊私語。此外,高熾的兒子瞻基、瞻埈、瞻墉、瞻垠、瞻墡,高煦子瞻壑、瞻圻、瞻坦、瞻垐、瞻域、瞻垶、瞻墿、瞻坪、瞻壔、瞻垹等也都被帶了過來。諸皇孫中,最大的皇長孫朱瞻基不過十歲,最小的朱瞻墡連三歲都不到,都正當沖齡。除瞻基少年老成,肅立不動外,其餘的皇孫大都還是頑童心性,雖已被嚴令不得喧譁,但仍有不少左顧右盼,相互間也擠眉弄眼,看上去甚為滑稽;而最小的瞻墡壓根不知道當下發生何事,眼見周圍大人俱陰沉著臉一聲不吭,模樣甚為嚇人,他驚懼之下竟然放聲大哭,急得一旁的乳母汗如雨下,蹲下身子連連撫慰。
眼見後宮正堂已變成集市一般,本就煩亂的永樂更是心緒敗壞到了極點,當即大吼一聲道:“夠了!都給朕把嘴閉上!”
怒吼聲響起,大家這才發現永樂已經駕臨,遂又趕緊一窩蜂地跪下行禮。瞻墡正哭得起勁,突聞永樂一吼,受驚之下更是放開嗓子大嚎。永樂聽在耳裏,當即氣急敗壞地指著一眾皇孫對高熾和高煦吼道:“誰讓爾等帶他們來的?皇後還沒晏駕呢,你們兩家子就急著要來奔喪了麽?”
聽永樂這麽說,高熾和高煦皆嚇得麵如土色,也不知該如何作答,隻得如搗蒜般連連磕頭,那邊的一群女人也都嚇得不輕,尤其是太子妃張氏和漢王妃韋氏,忙都一骨碌跪倒在地,跟著兩位皇子一起叩首認罪。
“皇祖父息怒!”就在眾人戰慄不敢言時,一個清脆的聲音在殿中響起,隻見朱瞻基雙手一拱,一臉誠懇地解釋道,“是孫兒們掛念皇祖母病情,才跟著父親殿下前來。墡弟懵懂無知,還請皇祖父饒他這回!”
聽得瞻基此言,永樂這才怒意稍緩,遂一揮手道:“皇後暫時無恙,爾等無需憂心。”說完,他又掃了殿中一眼,皺眉道,“皇後亟需靜養,爾等就別在這裏給她添亂了,都各自回去吧!”
永樂說完,大家不約而同地舒了口氣,忙又磕完頭,旋作鳥獸散去。看著轉眼間變得空空蕩蕩的坤寧宮正堂,永樂想著相愛多年的髮妻即將逝去,心頭哀思又起,一時雙眼潤濕,幾欲落下淚來。
“皇爺,妙淨法師來看娘娘了!”就在永樂暗自神傷之際,宮門外傳來小內官的通稟聲。
“妙淨?”乍聽這名字,永樂不由微微一愣,不過很快反應過來:這妙淨就是徐妙錦。徐妙錦出家後,以其閨名之諧音為自己取法名“妙淨”。
當初永樂登基為帝,派人將徐儀華從北平接到京師冊封為後,妙錦便和自己大姐一起回到了金陵。不過返京後,妙錦卻未回中山王府家中,而是獨自去到聚寶門外尋了座小庵,從此便在那裏帶髮修行。這幾年間,妙錦與青燈古佛為伴,其間也偶爾進過幾次宮,但都是直接到坤寧宮看望徐儀華,與永樂卻是一麵未見。此番妙錦突然過來,回憶起當年的種種,又聯想到徐後剛才說的話,永樂心底不由一陣慌亂。過了好一陣,他方收拾好心情,強自鎮定道:“讓她進來吧!”
宮門被推開一條小縫,妙錦閃身進入殿中。如今的妙錦,已是二十四五歲的大姑娘。永樂一眼望去,見她雖是一身緇衣,但依舊是明眸長睫,皓齒朱唇,看上去楚楚動人,尤其是經過歲月洗禮和佛法薰陶,妙錦的神態中早已沒了當年的張揚,代之以恬淡和從容,較往昔更添幾分風韻。見永樂站在麵前,妙錦毫無驚異之色,隻緩緩驅步走到近前,雙手合十略一躬身道:“貧尼見過陛下!”
永樂身子微微一抖,半晌方幹笑一聲道:“妙錦妹子……”
“世間已無妙錦,貧尼法號妙淨!”妙錦淡淡地糾正了永樂的稱呼,神色間一片漠然。
見妙錦如此,永樂麵露尷尬,嘴角微微一動,卻又不知說什麽好。
“貧尼聞娘娘不豫,特來相見,還請陛下成全!”妙錦又是一躬身。
“當然可以!”永樂忙道,“皇後就在暖閣內,你盡可過去,她見著你……”
“謝陛下!”不待永樂說完,妙錦便將他打斷,然後復行一禮,旋低頭向堂後走去。
看著妙錦飄然而去的背影,永樂呆呆地站立許久,終隻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口中發出一陣長長的嘆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