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鄭和出海之前,朝中便已有好些顯貴參劾李景隆。而此番東渡歸來,鄭和一上岸便立刻把出海期間的邸報翻了個遍,從中便查到了七月以來,朝中大臣接連彈劾李景隆的事跡。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朝中百官紛紛上書,對李景隆及其黨羽胡觀等人展開了猛烈的抨擊:九月,錦衣衛指揮同知紀綱、潘諝參李景隆私擄北京良民之子閹為火者;十月,刑部尚書鄭賜、左都禦使陳瑛參曹國公李景隆、長興侯耿炳文衣服器皿僭飾龍鳳,以帝王自居;十一月,陳瑛再次發難,直指掛左都督銜實任湖廣都指揮使的李增枝向屬下大肆索賄,凡不從者皆誣以為齊、黃奸黨!李景隆身為其兄,不僅不加製止,反大肆縱容,並分享其利。彈劾的奏章一道接著一道,永樂雖仍都置之不理,但從硃批中越來越多申斥李景隆的言辭中可知,皇帝對這位迎駕功臣的態度已大不如前。由此,鄭和知李景隆在朝中已是步履維艱。再聯繫到剛才李景隆見自己時的恍惚神情,鄭和甚至可以猜到,方才的早朝上,群臣又對他展開了新一輪的口誅筆伐,這位天下文武百官之首,開國、靖難雙料勛臣已被逼到了懸崖邊上!如今的他,正惶惶不可終日,瘋狂尋找能挽救自己命運的稻草。於是,倡議招撫番邦這種原本微不足道的些許功勞,時下在他的眼裏也變得彌足珍貴!他希望能用這些功勞,喚起永樂對自己的認可乃至同情,從而抵消百官口中的種種“過失”,使自己擺脫行將垮台的命運!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不知怎麽的,鄭和腦海中突然冒出這兩句話。不管怎麽說,李景隆之於永樂還是有恩的。白溝河喪師倒也罷了,那純粹他無能所致,談不上什麽“暗助”;可後來獻城之舉,對永樂倒確是一件大功。而且,要不是李景隆打開金川門,靖難能否成功還真不好說。而且在永樂登基後的這兩年裏,他也算是忠心耿耿,可最終卻仍逃不掉被卸磨殺驢的命運。想到這裏,鄭和心中不由產生一絲憐憫之情。


    不過很快,鄭和便意識到,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他與李景隆非親非友,其是何結果,與他並無相關。而且作為永樂最信任的內官,他不能置疑主上的任何決定,也沒有資格置疑。更何況,他鄭和也是燕藩舊臣,當年還親自參與了對李家兄弟的陷害和拉攏。而在此期間李景隆所展露出的種種卑鄙無恥歹毒下作,更讓他十分鄙視。對這樣一個齷齪小人,他實犯不著抱以任何同情。想到這裏,鄭和心中的憐憫一掃而光。再看李景隆時,他的眼光中隻剩下一絲冷漠與淡然。


    “國公爺放心!”鄭和淡淡一笑,道,“此次入宮,奴婢必當提起太師當日倡議之功!”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見鄭和答應得痛快,李景隆竟有點欣喜若狂的味道,全然沒有察覺到這不過是這位太監的隨口敷衍。樂了半晌,他終於平和了些,隨即感激地拍了拍鄭和的肩膀,又道了聲謝,方轉身離去。


    望著李景隆的背影,鄭和感慨萬千地嘆了口氣,隨即也轉過身子,朝武英殿方向走去。


    一進武英殿議事閣的門,一股暖意便撲麵而來。鄭和定眼一瞧,永樂正盤腿坐在窗前榻上,一旁還侍立著一個親王服飾的青年男子——漢王朱高煦。


    在進京之前,鄭和就已聽說朱高煦一改早先閉門不出的態度,近幾個月來成天圍著永樂晃悠,此時見他在場自也不奇怪,隻趕緊跪下向這父子二人行禮。


    待行完禮起身,永樂尚未開口,高煦便在一旁嘻嘻笑道:“三保來得好。父皇正心氣不順,今爾出使歸來,正好講講東瀛見聞,也讓父皇高興高興。”


    鄭和聞言一愣,忙對永樂欠身恭敬道:“不知陛下因何事不豫?”


    永樂沒有說話。這位大明天子今天確實不太高興。幾日前,解縉將修纂好的錄韻類書呈上。當時永樂粗粗一覽,見此書類別清晰繕寫工整,甚至配有精美插圖,心中十分高興,當即賜名《文獻大成》。不過幾日來,他細細翻閱,卻發現裏麵內容中有諸多未備之處,尤其是子、集二部,甚為簡略,諸多方技、雜學典籍俱被摒棄在外,就是經史,也發現很多刪節之處,與修書之初衷相差甚遠。想起當初跟解縉商議修書時,自己還特地強調:“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不料皆被當做了耳旁風!這讓永樂很有意見。“這個解大才子,也未免太自以為是了些”,永樂心中暗暗想道。今日早朝,永樂專門提出此事,雖未明言解縉不尊聖命,但對《文獻大成》的不滿之情卻溢於言表,並當廷下旨,增補太子少師姚廣孝、刑部侍郎劉季箎,與解縉同為總裁,在《文獻大成》基礎上再行增益。經此一事,永樂心中本已不快,再加上陳瑛他們再次參劾李景隆兄弟,並拋出了李增枝在湖廣勒索屬下的證據。對於群臣參劾李家兄弟,永樂早有準備,其中也不乏默許的成分。但當一份份湖廣武官的證詞擺在麵前時,永樂仍然發自內心的感到憤怒。紀綱見時機已到,又趁機拋出了錦衣衛查得李家在京畿私購莊園,並違反律令,大肆採買奴婢的證據。兩相匯集之下,永樂終於勃然大怒,立刻下旨赴湖廣鎖拿李增枝,並頭一次當著百官的麵嚴斥李景隆,這也才有了這位曹國公出宮時的失魂落魄。經這麽一鬧,永樂的心情自然是好不起來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明並收藏永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