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不關心北平那邊!”屋內,膺緒又說話了,“我擔心的是我們徐家!我徐家與燕藩是姻親。如今燕藩謀反,我徐家可就坐到了風口浪尖上!你這幾日上朝沒留意麽?別說文臣,就是右班的勛臣,看咱兄弟的眼神也都怪怪的。至於皇上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天咱府外又多了好些來歷不明的人,想必是錦衣衛的暗哨無疑。我是怕皇上疑我徐家啊!”


    “疑我徐家自是必然!”增壽滿不在乎地道,“不過也不至於就把我們怎麽樣!朝中與燕藩有關係的多了去了,這些皇上心中都有數,絕不至把咱們都給廢了!至於多些暗哨,那也不稀奇。二月裏燕王進京,咱家不也一樣被暗哨盯上?到燕王離京時也就撤走了。現在是燕王剛反,皇上自然會關注我兄弟動態,待風頭過去,他見我等安分守禮,必也就放心了。”


    “倒也是這個理!”聽完增壽分析,膺緒似乎安了些心,語氣也舒緩下來,“大哥素與燕王不待見;我與他交情也一般;你昔日倒與燕王交好,不過自削藩以來也疏遠許多,這些皇上不可能不看在眼裏。”說到這裏,膺緒忽然想起什麽,忙道,“對了,還有小妹!上次燕王進京,我看小妹對他頗為仰慕。她可是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這剿燕總總,萬不可讓她知曉,不然不知鬧出什麽禍患咧!”


    膺緒在屋內毫無顧忌地侃侃而談,屋外的妙錦聽著卻是氣憤不已。她現在最關心的就是燕藩,如今事情已出,兩個哥哥隻顧保全自身也就罷了,還商議著要瞞住自己!想到這裏,妙錦火冒三丈,右腳不由自主地往牆上一踢。


    “誰?”屋內冒出一聲喝問。妙錦穿的是繡花鞋,踢到牆上隻發出一小聲悶響,但饒是如此,仍讓屋內聽到了動靜。緊接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顯是有人向窗台走來。


    怎麽辦?妙錦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忽然,她往後一瞅,方才翻牆處的那一片茂密花叢映入眼簾。妙錦腦袋一轉,忙躡腳疾行,鑽到花叢中藏了起來。


    出現在窗邊的是徐增壽。他隔窗打望一陣,沒發現什麽動靜,方放下心來,掉過頭對裏麵的膺緒笑道:“無人!像是野貓瞎跑撞到什麽!妙錦這妮子,每次下人要打野貓她都不許。愣是把好好一個宅子整成了貓貓狗狗聚居之所!”說著,他又往內走去。待他離開,妙錦方從花木叢中鑽出,小心翼翼地又攀到窗前。


    “嚇死我了!”裏麵傳來膺緒的喘氣聲,“大哥昨日還又交待,眼下萬不可議論燕藩之事。咱們今天私議軍政,要被外人知曉,報到皇上那裏,恐又惹出麻煩!”


    “二哥小心得過了吧!”徐增壽哈哈笑道,“探子哪進的了我魏國公府?就是被下人們知曉,也不敢亂嚼舌根,頂多說給小妹罷了!”


    “被她知道那還了得?”膺緒叫道,“她又去敲那登聞鼓可怎麽辦?”


    “她連府都出不了,去敲什麽登聞鼓?”增壽笑道,“何況有了上次的事,皇城各門的上直軍哪還能隨便放她進宮?”


    “也是!”膺緒道,“我就怕她去為燕王鳴不平,給咱徐家惹麻煩!”


    “惹不了麻煩!”增壽端起茶杯啜了口茶道,“除非她把朝廷大軍的那些動靜全帶到北平告訴燕王,否則就是出再大的差錯,皇上也能饒了她!”


    “大軍動靜?”膺緒放下心來,哂笑道,“那些消息連我都不甚了了,她從哪去打探?”


    “二哥不知麽?”增壽將杯蓋一扣道,“其實就這三十萬大軍,其中都頗有水分哩!”


    “哦?”膺緒來了精神,忙問道,“此話怎講?”


    增壽冷哼一聲道:“齊泰這隻老狐狸,在皇上麵前把胸脯拍的天響,真到讓他調兵時,卻不知打了幾多折扣!”


    “打折扣?”膺緒有點發懵,“這事還能打折扣?他就不怕耿侯參他一本?”


    “所以說他是老狐狸啊!”增壽將茶杯放下,冷笑道,“他紙麵兒上是給了耿侯三十萬人。但二哥你可知道,這三十萬大軍從何處來?”


    “京中、直隸、大寧都司、山西行都司還有山東、河南、遼東兵馬!”膺緒想都不想就給出答案。按大明軍製,凡調兵遣將、運籌方略等均由兵部負責,五軍都督府則職掌天下衛所整備、操練以及屯田諸事,此為軍權分製之理。然依此製,五府雖無調兵之權,但兵部凡有動作,也少不得須經過五府。膺緒也是中府都督僉事,齊泰調何處兵馬自然逃不過他的視野。


    “二哥說得不錯!”增壽掰起手指頭道,“不過二哥你看,大同乃山西行都司駐地,代藩封國,該地衛所昔日皆歸代王所掌。雖說代藩被削,但時日未久,大同參將陳質也非該地老人,他真能在短短數月內便將大同兵馬握於手中?我昨日還看到陳質的摺子,說大同暗流湧動,局勢詭譎;至於大寧就更不用說了,其兵馬昔日皆由燕王直掌,這些人能守住大寧不造反就不錯了。大寧都指揮使房寬已連上了幾道奏摺,催請朝廷在五府中遴選得力幹將赴大寧助其治軍,這豈不是大寧軍心不穩,房寬難控全局的鐵證?我大明北軍,最強的就是北平,其次便是大寧、大同。而由此看來,兩地衛所短期內都不可能徵發。大寧、大同以下,便是遼東了。不過遼東戰力已是二流,且該地兵馬總數不過三四萬人,還要防備韃子,派也派不出多少。至於河南、山東等內地衛所,大都是些屯田軍,人再多又有何用?所以,耿侯看似有三十萬大軍,但其果真能用者,也不過就是隨他北上的江南士卒而已。從五府所掌情況看,其總數不過十萬出頭!”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明並收藏永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