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揶揄道:“主公坐立不安,魂不守舍,臣下自然得分析一二。”燕清高深莫測地一哂。郭嘉要真能分析出藏最深的真相來,就不可能還淡定地坐在這兒一邊啃果脯,一邊看公文了。燕清等來等去,也沒見到軍報的影子,隻有壓下著急,專心批改文書。他很快處理完了手頭上不多的事務,抬眼四顧,見荀攸那的堆得最高,索性起身去分了一半過來,因此還招了郭嘉嗚哩哇啦的幾句,耍賴一半抗議燕清偏心。荀攸還沒說什麽,劉曄便無情揭穿了:“公台桌上的,起碼得有兩成,是奉孝你方才偷偷挪過去的吧……”燕清哭笑不得:“……奉孝!不當如此!”荀攸莞爾:“無妨。”燕清搖了搖頭,見郭嘉老實地安靜了下來,受害者又沒有計較的意思,便沒再追究下去,而是飛快地翻閱起正事來。當看到其中一封時,他不由頓了一頓,擇出來簡單讀了幾句:“……許地顧某,性清簡,無餘財,盡用於珍養流亡士人,不治私產,妻子饑乏露立……”燕清蹙起眉來:“外有百姓困苦,的確不宜奢侈,但衣食尚能供起,流民也有官府安置,他若有餘力,偶爾提供小助,已經足夠,怎能曆年不餉家,叫妻子饑寒?”不管是真大公無私,還是為博名聲的作秀所走的旁門左道,燕清都不願意鼓勵這種為了養外人,連家裏人都不管,叫妻子忍饑挨餓的做法。相比之下,諸葛亮是清儉,內無餘帛,外無贏財,可也遠沒到叫家人受苦的地步;劉虞和步騭自己穿得樸素簡單,卻沒斷過家中女眷的綾羅綢緞;夏侯惇將財產分給部下,自己半點不留,於是他兒子恐怕就從小嚐夠了缺錢的滋味,在父親死後大舉反彈,瘋狂斂財,成為笑話……鄧芝呂岱陳表那種,叫外人吃飽,叫妻子受罪挨餓的舉動,燕清是不會叫它傳為美談的。亂世女子,已經夠苦了,怎麽嫁了人還要為丈夫的仕途受苦受難?眾人聞言,具都微怔。燕清解釋道:“昔日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尚有子曰,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複贖人矣。從簡不奢,的確是美德瑰玉,然斷不能大加鼓勵。”他歎了口氣:“君子行不貴苟難,不以公家之財自私,足矣。食俸盡施於外,使家人饑寒,衣食不繼,則是過猶不及。”說罷,燕清將這薦表駁回,簡單批道:“治生自治生,廉潔自廉潔,二者各不相妨也。”橫豎他是老大,他說了算。叫燕清始料未及的是,今日之事和他所說之話,很快就傳了出去。倒不是沒引得一些想借此捷徑一舉成名的士人頗有微詞,但多數人都隻是默默記下,或是一笑置之。和驟然激增數倍的女性信徒比起來,這些心懷不滿的,就如落入湍急河流裏的一滴水,根本引不起半分注意來。第149章 得勝返回劉康自從擺脫董卓暴戾陰影後,少不了要修改年號,以徹底抹去身為堂堂天子、卻被個殘忍莽夫隨意搓圓捏扁的痕跡。燕清離開洛陽後,他不知出於什麽心思,將新年號定為建光。光武帝劉秀所用的年號為建武,大漢朝曆任的皇帝,也喜用‘光’字,乍一看,不過是用前一個字表達新皇有心仿效當年力挽狂瀾的光武帝,來振興漸露傾頹的山河,再用後一字則作為致敬,以示對先帝們的緬懷。雖稱不上驚世駭俗,但少年人頗有誌向,怎麽都挑不出錯來的。可不論是直麵了劉康的莫大堅持的盧植,還是知道這小屁孩曾有過的熊心豹子膽的燕清和郭嘉,都不難猜出慕少艾的小皇帝固執地要取這年號,想必是多少有著寄托思戀的意思。誰讓那名震天下的燕司空,表字正是重光呢。郭嘉對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作為當事人的燕清則一笑置之,就當煙雲飄散,絲毫不放在心上。建光……可不就是見光死?遠在冀地的呂布對此倒是一無所覺,哪怕從部下口中聽說了新的年號,不過是麵無表情地“哦”了一聲,半點沒往燕清身上聯係,而隻掏掏耳朵,就從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他就一個腦子,一顆心,已經被不勻地剖成了三份——最大那一分心神,還停留在與心愛的寶貝主公被翻紅浪的洞房花燭,他一有閑暇,就躺在帳中雙目放空,不斷回味中蕩漾,生怕少想了一天,就讓那天的一幕幕在回憶裏變淡幾分;之後便是惦記著主公這會兒如何,不知離了他凡事可還方便,偶爾會否也思念牽掛自己;最後那一點,才是落在要怎麽對付潛在的敵人,好速戰速決上了。自前前刺史謀反未遂,畏罪自殺,前刺史還沒正經上任,就又遷任旁職,這冀州就處於群龍無首地狀態,任由各個郡守自行為政。一碰上猶如天降一般神威虎猛的惡虎營,這些把兵當打手養、空有力氣,身手極其普通的地方豪強,一時半會根本組織不起像樣攻擊,就被呂布親自率著的數百鐵騎打頭,給衝得七零八落,嗚呼哀哉了。呂布每拿下一處,就讓人將那些不肯死心,也不明情況,隻有罵罵咧咧的大臣們統統拉到城牆之上來,當著戰戰兢兢的百姓的麵,宣讀聖旨。這麽一來,反對燕清就是違抗皇權,枉顧聖上的意誌,那是他們不敢輕易冒犯的雷池。呂布卻不滿足於此。光拿下放在嘴邊的冀州,肯定不能讓主公滿意。等占下之後,索性不著急一天兩天地回去複命,而嚐試誘擊對方一直不放心的近十萬黑山軍。要能暫時鏟除了西邊的隱患,那冀州就有了豫、兗州做強力後援。有錢糧,有威望,待遇優厚,撫恤到位,管治有方,人才濟濟,軍隊強大……隻要以後再派幾個靠譜的智囊來,那就算來這坐鎮的是個草包,隻要腦後沒生什麽反骨,便出了不大的差錯。而燕清為什麽會不缺人,還得從絡繹不絕趕來的流民說起。平頭百姓可不似士人那般矜持,在眾口相傳下,得知在混亂不堪的亂世中,竟然真有這麽一處穩固安樂的淨土後,不少人一合計,就很快下定決心,拖家帶口地從各地湧去了。燕清手裏不那麽短兵少人後,為了保證有足夠的人員在後方提供支援,也是為了在他不濫用卡牌去補虧空的情況下、治下各地的財糧消耗都能健康運轉,可以自行平衡,於是從不像其他勢力一般,手裏一有點剩餘的錢糧,就盲目去招募士兵,看似壯大了實力,其實是自找麻煩。燕清即使真要征兵,也並不以官府名義強製民眾,而是派中下級將領去精挑細選,明擺著隻要各方麵素質都不錯、家裏負擔也不重的精銳。這樣的征兵方式多跑幾回,加上當兵給的補貼極豐厚,可以追隨在燕仙君身邊,將領都十分優秀,傷亡並不高,回回幾乎都打勝仗……諸多傳言疊加在人們心裏的影響後,在燕清這裏,從軍這樁苦差事,不知不覺間,竟成了招人羨慕的好出處了。燕清發覺自己無心插了回柳後,索性再推了一把,給兵士的家眷予以更優厚的待遇。從軍期間,皆可為家人免去三成稅賦;退伍後視戰功定後續免賦;家中子女皆可去譙郡新開的學堂接受免費教育,直至及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