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試她的體溫。漢王很講道理,既是正事,她便不抗議了,還跟著點點頭,鬆了口氣的樣子:“不燒就好,傷口會好很快的。”君瑤眼中染上笑意。淚水漸漸止住了。君瑤打了清水來,擰了巾帨,與漢王潔麵。漢王拭去淚痕,臉上清爽了,舒適了許多。人躺在榻上,獨自對著一室寂靜,既不可動彈,又無打發辰光之物,是很悶的。漢王趁著君瑤未走,開口與她搭話,欲使她留得久一些。“我們可是在山中?”君瑤點了下頭。“山是何山?此是何地?”君瑤一怔,她遊曆至此,天下雖大,與她而言,卻皆是一樣的,哪裏管得是何地,是何山。君瑤略一沉吟,此處距殿下遇刺之地相去不遠,那處既有一官驛,想必不遠便是一大郡,此山處西麵,稱西山,想來不會出錯。漢王問罷,猶看著君瑤。君瑤淡淡道:“西山。”西山。漢王在腦海中一比劃,怕是臨淄之西那座山。她受重傷,君姐姐負著她,走不得太遠,她遇刺之時,已近臨淄。應當便是那座山了。不想山中,住了一位佳人呢。漢王悄悄望了眼君瑤,越發覺得她好看。難怪古時許多名士愛訪仙山。若知山中有君姐姐,她也愛訪。君瑤端坐榻前,正等著漢王發問。問過了山是何山,此是何地,便當問她為何救她,救了她,又為何攜她入深山。不想等了許久,也未見漢王開口。君瑤見她多半不問了,便欲離去。正要起身,又聽漢王那軟軟的聲音:“你在山中悶不悶?”君瑤道:“不悶。”啊?竟是不悶麽?漢王失望。此處離臨淄很近,若是悶,她以後也可常來尋她解悶的。不想她竟不悶。可若是君姐姐的話,漢王又偷偷地看君瑤,君瑤穿著一身白色衣衫,眉宇沉靜,風姿內斂。縱然靜止不動,也可想象一番,裙裾翩翩,杳若天人的風采。若是君姐姐,想來縱然覺得悶,也不會說出來的。漢王十分了然地想道,山林寂寂,無人陪伴,無人言談,怎能不悶。“我將來常來看你,好不好?”君瑤皺眉:“不必。”漢王十分了然地望著君瑤,稚嫩的小臉上努力顯出慈愛的模樣:“我知道的,你放心,我會獨自前來,不帶侍從,不攜親朋。”君瑤:“……”她欲再度拒絕,卻看到漢王紅腫的眼眸,與因疼痛褪去了血色的雙唇,拒絕之語便又吞了回去。罷了,待殿下傷好下山,她自會離去,到時便是殿下再來此地,尋不見她,也隻能作罷。眼下不如讓她高興一會兒。漢王見君瑤不開口,隻當她默許了,果真高興。看吧,她就知道,其實君姐姐孤身獨處,也很孤單的。漢王覺得她們相處三日,又說過許多話,應當算得上有些熟悉了,她的話也跟著多了起來。“我赴臨淄是去就國,說是就國,其實並無熟識之人,也算是獨在異鄉,做了異客。你放心,便是我想與人同來,也尋不出能與我結伴之人。”既是隱居山林,可見不大喜歡人事紛擾的,漢王再三保證,必不會攪擾君瑤清靜。君瑤不說話,輕輕點了點頭,以示她在聽。漢王越發有談興,一雙亮晶晶的眼眸望著君瑤,繼續絮叨:“我還是喜歡洛陽。隻是洛陽很亂,大家都爭來爭去,繞著一個皇位……”說到這裏,漢王頓了頓,遲疑著望向君瑤,不知她曉不曉得京中大事。隱士多半極有能耐,譬如當下在京中攪弄風雲的那位衛先生,原先便是在邙山做隱士的。足不出山,而知天下事。但邙山究竟在京郊,要打聽什麽也容易得很。西山便不同了,地處偏遠。且君姐姐冷冷清清的,看上去便是對世事漠不關心的模樣。她興許是個不問世事的真隱士。漢王想了想,便說得明白了些:“如今在位的是我侄兒,叫蕭德文。我還有四位兄長,一名幼弟,他們都想做皇帝,便不大服氣陛下。我阿姐受先帝遺詔,做了顧命大臣,要保扶皇帝,幾撥人便爭來奪去,京師也不大安寧。”她眼角低低垂著,語氣間含著困擾與心煩,卻又是全然置身事外的模樣,仿佛說起的是對門鄰舍有幾個孩子,很不爭氣,繞著一份家資打得頭破血流。君瑤莞爾,繼續聽她說下去。漢王見她沒有聽得不耐煩,頓時很高興。她就知道,君姐姐獨在山林間,必是很悶的,多與她說話,她雖不笑,心中定是愛聽的。“雖叫紛擾所攪,但洛陽還是有許多好去處。若是春日,最好往洛水畔。”漢王露出一個努力回憶的神色,仿佛是回想春日洛水的風采,一麵想,一麵緩緩說道:“洛水澄澈如鏡,兩旁山坡都鋪了一層青翠的綠茵,一眼望去,這綠意仿佛延綿到了天際,兼之和風蕩蕩,楊柳依依,是踏青的好去處。”君瑤一笑,洛水她也去過的,的確如殿下所言,風景秀美。殿下剛換了藥,該睡一覺才好。她欲起身,好留漢王獨處。漢王卻又道:“倘若錯過了春、色,便該往廣平寺了。山間桃花開得晚,一旦綻放,卻是世間獨有的盛況。”她說著盛況,語氣間分明是有些遺憾的。君瑤心間一動,有些料到漢王要說什麽了。果然,隻聽漢王歎息一聲,將小眉頭皺得緊緊的,很惋惜道:“可惜最大的那棵樹,不開花的。”作者有話要說:回複一下評論中的幾個疑問,這卷肯定沒有卷一長。最後也是he,漢王轉世,總會遇到適宜修煉的體質,王妃會等她的。第七十三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桃花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花辭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花辭樹並收藏桃花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