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張居正:危!
大明:父慈子孝,賣父求榮 作者:肉絲米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壽宮大殿內。
高拱那道魁梧的身形,站的是挺拔不屈。
更是站定不動如山。
他的目光平靜如水。
隻是心中卻是激蕩不斷。
讓嚴訥入閣,再讓李春芳升任禮部?
你徐閣老當真是好算盤啊!
其實若放在過去,對於徐階這一次的謀算,高拱或許還不會在意。
但是現在是什麽時候。
尤其是,徐階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在籌謀之際,竟然一聲不響,繞過了內閣就這麽不聲不響的上奏了。
雖然你徐階是次輔,而自己隻是內閣輔臣。
但你這樣做,還要內閣作甚?
不如我和袁煒還有首輔一起乞骸骨回家養老算逑!
而這。
也就是高拱為何會在今日,出乎眾人意料的,出聲反對徐階的謀算。
既然徐階要圖謀內閣和禮部。
那自己就順勢,反手讓李春芳入閣,而將嚴訥壓住。
如此。
徐階的謀算不成不說,李春芳和嚴訥兩人之間也可能會因此而互生嫌隙。
此刻除了徐階滿心詫異,不解的盯著高拱的後背。
便是嚴訥瞪大雙眼。
如何也想不到,嚴家都沒說話,竟然是高拱出麵反對自己入閣。
隻是因為這件事涉及到討論自己入閣的事情,嚴訥即便在場也不能開口。
不然。
他就是壞了規矩。
更不需要其他人說話,他就立馬失去了再入閣的機會。
不過嚴訥自己不能說話,卻不代表徐階、嚴訥這一方就沒有人了。
畢竟在場的,可不光是內閣和六部,還有其他九卿成員。
大理寺卿遲鳳翔當即站了出來。
“皇上,嚴尚書在朝多年,乃是嘉靖二十年進士,進士及第便館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翰林編修,在朝勤勉,執掌禮政多年,任人唯賢。而吏部左侍郎乃是嘉靖二十六年恩科進士,雖亦是在朝多年,但經驗總比嚴尚書少。
更何況內閣乃是中樞所在,代天子執掌乾綱,而率朝堂六部五寺三法司,當以更為老成穩重之人任之,方為妥當,更合乎社稷。”
今天對著徐階開炮的高拱,當即回過頭,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遲鳳翔。
隻是一眼。
遲鳳翔便心中一慌,想要低頭,卻強忍著挺直了脖子。
然而。
高大炮卻是當眾冷哼一聲:“大理寺什麽時候,也開始搞論資排輩這一套了?”
遲鳳翔頓時麵紅耳赤。
因為他剛剛那番話,其實就如高拱所言,是在搞論資排輩。
高拱接著開炮:“國朝選賢任能,曆來都是考量萬全,若是皆以論資排輩而論,老夫是不是也要自請辭了這內閣輔臣的差事?”
話到了這個份上。
遲鳳翔終究隻能是低下頭,拱手抱拳:“下官並非此意。”
高拱卻是不依不饒:“那伱說來,李春芳是否更加年輕更有精力,當下朝廷又是否更需要這樣的官員擔當重任,勞心我大明江山社稷事?”
遲鳳翔低著頭,雙手藏在袖中握緊成拳,半天的功夫才沉聲說道:“下官的意思,嚴尚書為官更有經驗,更適合任職內閣,非是高閣老所指之意。”
這算是不輕不重的解釋了一下。
但高拱哪裏會放過。
至於說今天會因為這件事和徐階交惡?
也不看看徐階為了自己的謀算,這些日子在朝廷裏都弄了些什麽事情。
朝廷各部司衙門,這些日子哪個躲過了徐階的斥責。
什麽意思?
朝廷從年初就開始整飭吏治,還是自己親自一手抓的。
徐階這番舉動,難道是在暗指自己整飭吏治不用心以至於有漏網之魚?
既然事情是你徐階先做的,那就不要怪我老高反對你了。
此刻見遲鳳翔竟然還在狡辯。
高拱冷笑一聲:“試問,當初張居正是如何入閣?他亦是年輕一輩,亦是廷議入閣。僅此若非去歲事,張居正奉召入京,便是回閣做事,又何來今日廷議內閣新員一事?”
這話更是攤開了說的。
嚴紹庭也不由的在心裏給老高豎起了大拇指。
遲鳳翔現在卻是滿心懊悔。
徐閣老都沒開口,自己怎麽就上杆子說話了。
誰不知道當初還是內閣輔臣的張居正,乃是徐階的學生。
更不要說。
張居正也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
和李春芳正好是一年的同學。
而若按照遲鳳翔的意思,當初張居正就完全不應該讓其入閣。
既然當初張居正入閣,遲鳳翔他們沒有反對,今天又如何能反對李春芳入閣。
此刻的徐階心中卻是大為煩悶。
且不說自己的謀算今天怕是不成了。
嚴訥恐怕也會因此心中生怨,對李春芳生出嫌隙。
而今天殿內廷議的話,想必也會傳入李春芳耳中。
到時候遲鳳翔所說的話,李春芳難道會不知道?
自己這一次可謂是算盡了一切,就算是嚴家出麵反對,矛頭也都會指向嚴家。
可是現在經過高拱這麽一鬧。
嚴家片事不沾身。
反倒是李春芳、嚴訥這些人,恐怕會互生嫌隙,心中生怨,互有不滿。
而在內閣中大多數時間都打醬油的袁煒,瞧著時機也站了出來。
“皇上,臣附議高閣老所言。”
“臣在內閣,深感當下朝政繁瑣複雜,嚴尚書雖為官經驗更為老成,但內閣之事幹係眾多。這兩年臣等在內閣當差做事,嚴閣老愈發蒼老,以致去歲身體抱恙,徐閣老更是接連染恙居家。
於公,嚴尚書入閣無可指摘,可若因此而讓嚴尚書為國事重壓以致尚書身體有恙,卻是不妥。朝廷便是用人,也要體恤臣子之辛。而吏部左侍郎雖較之年輕,經驗不如嚴尚書,可卻也在朝中做事多年,任職吏部更是有目共睹,前番更被推舉升任吏部尚書,可見其才能乃有公認。”
和高拱不同。
袁煒算是做到了八麵玲瓏。
在他這話說完,嚴訥總不能厚著臉說自己還能為朝廷再幹五百年吧?
那就是不要臉了。
吃相就難看了。
更何況袁煒還巧妙的提到了去年廷議郭樸、李春芳升任吏部尚書的事情。
既然李春芳能參與升任吏部尚書一職的競爭,就足以說明他的才能不差。
如今廷議入閣,也是完全有資格和相應能力的。
而在這個潛台詞下,更是指向了徐階。
當初廷議吏部尚書人選的時候,李春芳可是你徐閣老提出來的。
今天你也將李春芳放在了廷議入閣人選之中,現在大夥認同李春芳,你總不能說他不行吧。
若你說他不行。
那敢問你為何要將其放在廷議入閣的名單裏?
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
這時候。
打盹好一陣子的嚴嵩,終於是緩緩抬起頭。
“皇上,臣等意見想來便是如此,禮部和吏部左既然都是徐閣老提出來的人選,自然都是能勝任內閣差事的。”
見到嚴嵩開口,徐階當即轉頭看向了他。
他眉頭微皺,難道嚴嵩也要在高拱、袁煒之後,讚同李春芳入閣?
隻不過。
嚴嵩卻是說了與徐階此刻所想完全不同的話。
隻見嚴嵩笑著開口道:“都是朝廷的能臣,所謂手背手心都是肉,但內閣人選卻終究要定的。而到底該是誰入閣,老臣以為還是陛下聖裁為好。”
一句話。
嚴嵩便將這一次入閣人選之事決定權,送到了嘉靖手裏。
他如此說話,徐階卻是眉頭更為皺緊。
反倒是嚴訥心中微動。
最可能反對自己的人,卻沒有反對自己入閣。
雖然嚴訥此刻心中已經知道,在高拱和袁煒旗幟鮮明的支持李春芳之後,皇帝大概率會選擇同意這個人選。
嚴訥也隻能是對此深表遺憾。
隻能說。
當下朝局到底什麽是真什麽是假,已經讓自己看不清了。
嘉靖則是麵露笑容。
高拱、袁煒爭論,推舉李春芳目的為何,他其實並不在意。
徐階看似隻是提議,卻首推嚴訥,又是為何他也不在意。
這一次。其實從一開始,嘉靖就打定主意隻要是徐階推上來的人,他就同意入閣。
雷禮推辭了。
如今隻剩下嚴訥和李春芳。
而徐階首選是嚴訥。
但高拱和袁煒卻力主李春芳。
徐階不說話。
那麽自己如何選,就如同首輔所言,皆由自己聖裁。
在眾人注視下。
嘉靖看向了徐階,緩緩開口:“徐閣老,這一次廷議入閣人選,吏部左侍郎李春芳亦在徐閣老推舉之中,而徐閣老也在內閣兼管吏部事,想來正是因為對李春芳深為了解方才舉薦。”
這話一出。
徐階低下頭閉上了眼。
嘉靖則是朗聲道:“諸卿為國朝舉薦才能幹臣,皆是心係我大明江山社稷,朕自無有不從。”
嚴紹庭心中樂嗬了一聲。
若老道長你當真是無有不從,那麽就該順著徐階的意思,讓嚴訥入閣。
不過從道理上來說。
李春芳也是徐階推薦的。
便是現在定下李春芳入閣,那也是順了徐階的意。
李春芳入閣這個人情,自然還是要承徐老狗這個恩的。
不過至於李春芳知道今天萬壽宮大殿內的事情之後,心裏到底如何想。
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隨著幾番話出口。
嘉靖終於是說道:“擬旨,傳召吏部左侍郎李春芳即日起機預內閣,當盡心勉力當差做事。”
“臣等領旨!”
眾人拱手出聲。
就在眾人以為,今天已經到了要散場的時候。
高拱卻是再一次眾目睽睽之下輕咳一聲。
徐階眉頭一挑。
往日都是嚴紹庭和嚴家與自己作對,不斷搞事。
現在難道成了你高拱要和自己搞事?
在他目光不解中。
高拱開口道:“皇上,今日廷議內閣新員入閣一事,乃是為了朝廷政務計量。值此之際,臣以為當議刑部尚書久空一事,刑部執掌國朝刑名,不可久無堂官。而工部左侍郎嚴世蕃近來愈發勤勉,本部差事不錯分毫,更是心係國本社稷,臣以為其足可勝任刑部!”
說完之後。
高拱終於是今天頭一次的側目掃了徐階一眼。
自己不光是要壞了你徐閣老今日的謀算,還要再惡心你一次。
而隨著高拱的開口,當眾舉薦嚴世蕃升任刑部尚書,殿內卻是響起一片詫異之聲。
當真是活見久了!
高拱竟然會推舉嚴世蕃!
而對高拱來說,心裏卻是另一番計量。
如他剛剛舉薦嚴世蕃時所說的。
他今天之所以會推舉嚴世蕃,隻因為那一大段話裏的心係國本社稷。
嚴世蕃心係什麽國本社稷?
自然是當初旗幟鮮明的奏請冊立裕王為太子的事情了。
而他高拱呢?
可是裕王侍讀啊!
他不能說的話,被嚴世蕃說了,雖然有些不合時宜,但嚴世蕃到底還是在國本這件事情上旗幟鮮明的站隊裕王府。
那就可以在這件事情上算作是自己人了。
讓嚴世蕃升任刑部,日後對裕王府的事情上,也能有個幫手。
嘉靖心裏自然也記著這件事情。
當初嚴世蕃第一個站出來奏請冊立裕王為太子。
今日高拱將這件事拿出來說。
嘉靖當即笑著點頭:“嚴世蕃近來當差做事,確實勤勉,刑部也如高閣老所言,不可久無堂官。”
兩句話分開說倒是沒什麽。
但現在放在一起說,那就是皇帝認同了高拱的提議。
但是不等嘉靖將最後那句升任嚴世蕃為刑部尚書的話說出口。
嚴嵩便立馬站了起來。
老嚴頭拱手抱拳,沉聲道:“陛下,工部左侍郎為官以來,秉性浮躁,雖近來有所磨練,卻不可為一部尚書,尚有欠缺,老臣以為不可使之任用於刑部!”
對於首輔的反對。
眾人倒是沒有覺得意外。
畢竟老首輔如今看著,是真的有了退位讓賢的心思。
壓著兒子,或許也是為了等他真的退下來,才可能鬆開那層捆綁。
見嚴嵩這麽說,嘉靖還想反對。
畢竟在他看來,就算嚴世蕃如何,但對自己兒子冊立為太子一事,卻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了。
朝堂用人。
自己取的不就是一個忠字。
不過想了想。
嘉靖已經到了嘴邊的勝任嚴世蕃為刑部尚書的話,卻是改了口:“高閣老所言有理,首輔所說的話也有理。所謂知子莫若父,首輔有此言,想來嚴世蕃還需磨練方可擔當重任。
不過……”
說到這裏。
嘉靖微微一笑。
“嚴世蕃在朝多年,前番自己也力辭刑部尚書一職,如今高閣老舉薦,可見其所作所為也有公論。”
說著話。
嘉靖目光滿是笑容的看向嚴嵩:“敕令,工部左侍郎嚴世蕃,轉任刑部左侍郎,主辦刑部差事。”
從工部左侍郎轉任刑部左侍郎。
這就不算升官。
隻是轉任。
但在刑部沒有尚書的情況下,嚴世蕃卻已經是刑部衙門第一人了。
嚴嵩深深一歎。
卻也知曉,事不可為。
隻能是拱手低頭。
“老臣謝恩。”
雖然他常言朝堂之上無父子,可嚴世蕃轉任刑部,到底還是皇恩。
而這皇恩也是對著嚴家來的。
他謝恩,理所當然。
嘉靖則是笑著揮了揮手。
“朕還是那句話,諸卿和朝堂大小官員當差做事,隻需勤勉盡心,朕自當看在眼裏,賞罰分明。”
眾人紛紛拱手抱拳。
“陛下聖明無雙,國朝盛世可期!”
一番君臣互相吹捧。
今天這場萬壽宮廷議,方才算是真正了結。
而在這西苑皇城之外。
順天府衙。
知府公廨內,卻是傳來一聲低沉的驚呼。
“糟了!”
看著麵前剛剛送來的一道訴狀。
張居正滿臉陰沉,眉頭夾緊。
訴狀是順義縣呈上來的。
說的事情也很小。
隻是因為這一次開挖運河之事,順義縣有百姓不滿官府征辟,狀告順義縣衙書吏貪墨舞弊。
這等案子往日裏,其實根本上升不到知府衙門。
但現在偏偏就送來了。
這就說明順義縣知縣等人,已經無法處理這件事情。
而這一樁小小的隻是涉及順義縣胥吏貪墨舞弊一事,卻讓張居正看到了一絲危險。
張居正麵色凝重。
這件事若是處理不好,恐怕就會有一場大亂等著自己了。
他心思愈發沉重。
危!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高拱那道魁梧的身形,站的是挺拔不屈。
更是站定不動如山。
他的目光平靜如水。
隻是心中卻是激蕩不斷。
讓嚴訥入閣,再讓李春芳升任禮部?
你徐閣老當真是好算盤啊!
其實若放在過去,對於徐階這一次的謀算,高拱或許還不會在意。
但是現在是什麽時候。
尤其是,徐階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在籌謀之際,竟然一聲不響,繞過了內閣就這麽不聲不響的上奏了。
雖然你徐階是次輔,而自己隻是內閣輔臣。
但你這樣做,還要內閣作甚?
不如我和袁煒還有首輔一起乞骸骨回家養老算逑!
而這。
也就是高拱為何會在今日,出乎眾人意料的,出聲反對徐階的謀算。
既然徐階要圖謀內閣和禮部。
那自己就順勢,反手讓李春芳入閣,而將嚴訥壓住。
如此。
徐階的謀算不成不說,李春芳和嚴訥兩人之間也可能會因此而互生嫌隙。
此刻除了徐階滿心詫異,不解的盯著高拱的後背。
便是嚴訥瞪大雙眼。
如何也想不到,嚴家都沒說話,竟然是高拱出麵反對自己入閣。
隻是因為這件事涉及到討論自己入閣的事情,嚴訥即便在場也不能開口。
不然。
他就是壞了規矩。
更不需要其他人說話,他就立馬失去了再入閣的機會。
不過嚴訥自己不能說話,卻不代表徐階、嚴訥這一方就沒有人了。
畢竟在場的,可不光是內閣和六部,還有其他九卿成員。
大理寺卿遲鳳翔當即站了出來。
“皇上,嚴尚書在朝多年,乃是嘉靖二十年進士,進士及第便館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翰林編修,在朝勤勉,執掌禮政多年,任人唯賢。而吏部左侍郎乃是嘉靖二十六年恩科進士,雖亦是在朝多年,但經驗總比嚴尚書少。
更何況內閣乃是中樞所在,代天子執掌乾綱,而率朝堂六部五寺三法司,當以更為老成穩重之人任之,方為妥當,更合乎社稷。”
今天對著徐階開炮的高拱,當即回過頭,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遲鳳翔。
隻是一眼。
遲鳳翔便心中一慌,想要低頭,卻強忍著挺直了脖子。
然而。
高大炮卻是當眾冷哼一聲:“大理寺什麽時候,也開始搞論資排輩這一套了?”
遲鳳翔頓時麵紅耳赤。
因為他剛剛那番話,其實就如高拱所言,是在搞論資排輩。
高拱接著開炮:“國朝選賢任能,曆來都是考量萬全,若是皆以論資排輩而論,老夫是不是也要自請辭了這內閣輔臣的差事?”
話到了這個份上。
遲鳳翔終究隻能是低下頭,拱手抱拳:“下官並非此意。”
高拱卻是不依不饒:“那伱說來,李春芳是否更加年輕更有精力,當下朝廷又是否更需要這樣的官員擔當重任,勞心我大明江山社稷事?”
遲鳳翔低著頭,雙手藏在袖中握緊成拳,半天的功夫才沉聲說道:“下官的意思,嚴尚書為官更有經驗,更適合任職內閣,非是高閣老所指之意。”
這算是不輕不重的解釋了一下。
但高拱哪裏會放過。
至於說今天會因為這件事和徐階交惡?
也不看看徐階為了自己的謀算,這些日子在朝廷裏都弄了些什麽事情。
朝廷各部司衙門,這些日子哪個躲過了徐階的斥責。
什麽意思?
朝廷從年初就開始整飭吏治,還是自己親自一手抓的。
徐階這番舉動,難道是在暗指自己整飭吏治不用心以至於有漏網之魚?
既然事情是你徐階先做的,那就不要怪我老高反對你了。
此刻見遲鳳翔竟然還在狡辯。
高拱冷笑一聲:“試問,當初張居正是如何入閣?他亦是年輕一輩,亦是廷議入閣。僅此若非去歲事,張居正奉召入京,便是回閣做事,又何來今日廷議內閣新員一事?”
這話更是攤開了說的。
嚴紹庭也不由的在心裏給老高豎起了大拇指。
遲鳳翔現在卻是滿心懊悔。
徐閣老都沒開口,自己怎麽就上杆子說話了。
誰不知道當初還是內閣輔臣的張居正,乃是徐階的學生。
更不要說。
張居正也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
和李春芳正好是一年的同學。
而若按照遲鳳翔的意思,當初張居正就完全不應該讓其入閣。
既然當初張居正入閣,遲鳳翔他們沒有反對,今天又如何能反對李春芳入閣。
此刻的徐階心中卻是大為煩悶。
且不說自己的謀算今天怕是不成了。
嚴訥恐怕也會因此心中生怨,對李春芳生出嫌隙。
而今天殿內廷議的話,想必也會傳入李春芳耳中。
到時候遲鳳翔所說的話,李春芳難道會不知道?
自己這一次可謂是算盡了一切,就算是嚴家出麵反對,矛頭也都會指向嚴家。
可是現在經過高拱這麽一鬧。
嚴家片事不沾身。
反倒是李春芳、嚴訥這些人,恐怕會互生嫌隙,心中生怨,互有不滿。
而在內閣中大多數時間都打醬油的袁煒,瞧著時機也站了出來。
“皇上,臣附議高閣老所言。”
“臣在內閣,深感當下朝政繁瑣複雜,嚴尚書雖為官經驗更為老成,但內閣之事幹係眾多。這兩年臣等在內閣當差做事,嚴閣老愈發蒼老,以致去歲身體抱恙,徐閣老更是接連染恙居家。
於公,嚴尚書入閣無可指摘,可若因此而讓嚴尚書為國事重壓以致尚書身體有恙,卻是不妥。朝廷便是用人,也要體恤臣子之辛。而吏部左侍郎雖較之年輕,經驗不如嚴尚書,可卻也在朝中做事多年,任職吏部更是有目共睹,前番更被推舉升任吏部尚書,可見其才能乃有公認。”
和高拱不同。
袁煒算是做到了八麵玲瓏。
在他這話說完,嚴訥總不能厚著臉說自己還能為朝廷再幹五百年吧?
那就是不要臉了。
吃相就難看了。
更何況袁煒還巧妙的提到了去年廷議郭樸、李春芳升任吏部尚書的事情。
既然李春芳能參與升任吏部尚書一職的競爭,就足以說明他的才能不差。
如今廷議入閣,也是完全有資格和相應能力的。
而在這個潛台詞下,更是指向了徐階。
當初廷議吏部尚書人選的時候,李春芳可是你徐閣老提出來的。
今天你也將李春芳放在了廷議入閣人選之中,現在大夥認同李春芳,你總不能說他不行吧。
若你說他不行。
那敢問你為何要將其放在廷議入閣的名單裏?
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
這時候。
打盹好一陣子的嚴嵩,終於是緩緩抬起頭。
“皇上,臣等意見想來便是如此,禮部和吏部左既然都是徐閣老提出來的人選,自然都是能勝任內閣差事的。”
見到嚴嵩開口,徐階當即轉頭看向了他。
他眉頭微皺,難道嚴嵩也要在高拱、袁煒之後,讚同李春芳入閣?
隻不過。
嚴嵩卻是說了與徐階此刻所想完全不同的話。
隻見嚴嵩笑著開口道:“都是朝廷的能臣,所謂手背手心都是肉,但內閣人選卻終究要定的。而到底該是誰入閣,老臣以為還是陛下聖裁為好。”
一句話。
嚴嵩便將這一次入閣人選之事決定權,送到了嘉靖手裏。
他如此說話,徐階卻是眉頭更為皺緊。
反倒是嚴訥心中微動。
最可能反對自己的人,卻沒有反對自己入閣。
雖然嚴訥此刻心中已經知道,在高拱和袁煒旗幟鮮明的支持李春芳之後,皇帝大概率會選擇同意這個人選。
嚴訥也隻能是對此深表遺憾。
隻能說。
當下朝局到底什麽是真什麽是假,已經讓自己看不清了。
嘉靖則是麵露笑容。
高拱、袁煒爭論,推舉李春芳目的為何,他其實並不在意。
徐階看似隻是提議,卻首推嚴訥,又是為何他也不在意。
這一次。其實從一開始,嘉靖就打定主意隻要是徐階推上來的人,他就同意入閣。
雷禮推辭了。
如今隻剩下嚴訥和李春芳。
而徐階首選是嚴訥。
但高拱和袁煒卻力主李春芳。
徐階不說話。
那麽自己如何選,就如同首輔所言,皆由自己聖裁。
在眾人注視下。
嘉靖看向了徐階,緩緩開口:“徐閣老,這一次廷議入閣人選,吏部左侍郎李春芳亦在徐閣老推舉之中,而徐閣老也在內閣兼管吏部事,想來正是因為對李春芳深為了解方才舉薦。”
這話一出。
徐階低下頭閉上了眼。
嘉靖則是朗聲道:“諸卿為國朝舉薦才能幹臣,皆是心係我大明江山社稷,朕自無有不從。”
嚴紹庭心中樂嗬了一聲。
若老道長你當真是無有不從,那麽就該順著徐階的意思,讓嚴訥入閣。
不過從道理上來說。
李春芳也是徐階推薦的。
便是現在定下李春芳入閣,那也是順了徐階的意。
李春芳入閣這個人情,自然還是要承徐老狗這個恩的。
不過至於李春芳知道今天萬壽宮大殿內的事情之後,心裏到底如何想。
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隨著幾番話出口。
嘉靖終於是說道:“擬旨,傳召吏部左侍郎李春芳即日起機預內閣,當盡心勉力當差做事。”
“臣等領旨!”
眾人拱手出聲。
就在眾人以為,今天已經到了要散場的時候。
高拱卻是再一次眾目睽睽之下輕咳一聲。
徐階眉頭一挑。
往日都是嚴紹庭和嚴家與自己作對,不斷搞事。
現在難道成了你高拱要和自己搞事?
在他目光不解中。
高拱開口道:“皇上,今日廷議內閣新員入閣一事,乃是為了朝廷政務計量。值此之際,臣以為當議刑部尚書久空一事,刑部執掌國朝刑名,不可久無堂官。而工部左侍郎嚴世蕃近來愈發勤勉,本部差事不錯分毫,更是心係國本社稷,臣以為其足可勝任刑部!”
說完之後。
高拱終於是今天頭一次的側目掃了徐階一眼。
自己不光是要壞了你徐閣老今日的謀算,還要再惡心你一次。
而隨著高拱的開口,當眾舉薦嚴世蕃升任刑部尚書,殿內卻是響起一片詫異之聲。
當真是活見久了!
高拱竟然會推舉嚴世蕃!
而對高拱來說,心裏卻是另一番計量。
如他剛剛舉薦嚴世蕃時所說的。
他今天之所以會推舉嚴世蕃,隻因為那一大段話裏的心係國本社稷。
嚴世蕃心係什麽國本社稷?
自然是當初旗幟鮮明的奏請冊立裕王為太子的事情了。
而他高拱呢?
可是裕王侍讀啊!
他不能說的話,被嚴世蕃說了,雖然有些不合時宜,但嚴世蕃到底還是在國本這件事情上旗幟鮮明的站隊裕王府。
那就可以在這件事情上算作是自己人了。
讓嚴世蕃升任刑部,日後對裕王府的事情上,也能有個幫手。
嘉靖心裏自然也記著這件事情。
當初嚴世蕃第一個站出來奏請冊立裕王為太子。
今日高拱將這件事拿出來說。
嘉靖當即笑著點頭:“嚴世蕃近來當差做事,確實勤勉,刑部也如高閣老所言,不可久無堂官。”
兩句話分開說倒是沒什麽。
但現在放在一起說,那就是皇帝認同了高拱的提議。
但是不等嘉靖將最後那句升任嚴世蕃為刑部尚書的話說出口。
嚴嵩便立馬站了起來。
老嚴頭拱手抱拳,沉聲道:“陛下,工部左侍郎為官以來,秉性浮躁,雖近來有所磨練,卻不可為一部尚書,尚有欠缺,老臣以為不可使之任用於刑部!”
對於首輔的反對。
眾人倒是沒有覺得意外。
畢竟老首輔如今看著,是真的有了退位讓賢的心思。
壓著兒子,或許也是為了等他真的退下來,才可能鬆開那層捆綁。
見嚴嵩這麽說,嘉靖還想反對。
畢竟在他看來,就算嚴世蕃如何,但對自己兒子冊立為太子一事,卻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了。
朝堂用人。
自己取的不就是一個忠字。
不過想了想。
嘉靖已經到了嘴邊的勝任嚴世蕃為刑部尚書的話,卻是改了口:“高閣老所言有理,首輔所說的話也有理。所謂知子莫若父,首輔有此言,想來嚴世蕃還需磨練方可擔當重任。
不過……”
說到這裏。
嘉靖微微一笑。
“嚴世蕃在朝多年,前番自己也力辭刑部尚書一職,如今高閣老舉薦,可見其所作所為也有公論。”
說著話。
嘉靖目光滿是笑容的看向嚴嵩:“敕令,工部左侍郎嚴世蕃,轉任刑部左侍郎,主辦刑部差事。”
從工部左侍郎轉任刑部左侍郎。
這就不算升官。
隻是轉任。
但在刑部沒有尚書的情況下,嚴世蕃卻已經是刑部衙門第一人了。
嚴嵩深深一歎。
卻也知曉,事不可為。
隻能是拱手低頭。
“老臣謝恩。”
雖然他常言朝堂之上無父子,可嚴世蕃轉任刑部,到底還是皇恩。
而這皇恩也是對著嚴家來的。
他謝恩,理所當然。
嘉靖則是笑著揮了揮手。
“朕還是那句話,諸卿和朝堂大小官員當差做事,隻需勤勉盡心,朕自當看在眼裏,賞罰分明。”
眾人紛紛拱手抱拳。
“陛下聖明無雙,國朝盛世可期!”
一番君臣互相吹捧。
今天這場萬壽宮廷議,方才算是真正了結。
而在這西苑皇城之外。
順天府衙。
知府公廨內,卻是傳來一聲低沉的驚呼。
“糟了!”
看著麵前剛剛送來的一道訴狀。
張居正滿臉陰沉,眉頭夾緊。
訴狀是順義縣呈上來的。
說的事情也很小。
隻是因為這一次開挖運河之事,順義縣有百姓不滿官府征辟,狀告順義縣衙書吏貪墨舞弊。
這等案子往日裏,其實根本上升不到知府衙門。
但現在偏偏就送來了。
這就說明順義縣知縣等人,已經無法處理這件事情。
而這一樁小小的隻是涉及順義縣胥吏貪墨舞弊一事,卻讓張居正看到了一絲危險。
張居正麵色凝重。
這件事若是處理不好,恐怕就會有一場大亂等著自己了。
他心思愈發沉重。
危!
…………
月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