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藎忱並沒有拒絕樂昌的提議。
內府至少保住了短期內培養人才的權利,至於丟掉了直接招募人才的權利,那並不重要。
直接招募人才,也需要進行培訓不說,而且本身考核和篩選環節就容易出問題,難免會有濫竽充數的,所以內府一直以來都擔心會存在隱患,現在借助談判直接把這個隱患扼殺掉,又不至於得罪下麵辦事的官吏,自然是好事。
同時李藎忱當然也不可能真的一刀切掉內府的所有,不然的話就算是樂昌不找自己的麻煩,下麵的內府官吏們肯定都會有意見的。畢竟內府這些年勤勤懇懇,大家也都是看在眼裏的,現在朝廷認為內府勢力太大就要把內府整個兒削弱,未免太過分了,到時候下麵人心浮動,可不是那麽好解決的。
朝廷需要向前發展,自然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補充,而要有人才補充,自然朝廷首先要有公信力,卸磨殺驢這種事自然不能幹。所以李藎忱這一次削弱內府,也是本著調動各部門所屬而不調動下屬人員的原則進行的。
不過顯然在外廷看來,這樣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內府的問題,甚至因為內府和外廷必須要同時為書院和醫院等體係負責,實際上等於減輕了內府原本的財政壓力,要知道這兩個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大戶,反而讓內府有更多的錢財去發展其餘方向,自然給了內府從其餘方向上繼續做大的機會。
可是外廷這一次能夠通過向陛下施加壓力以及甚至有點刻意的樹造外廷和內府之間的矛盾衝突,從而迫使內府主動做出讓步,把這兩個本來顯然也給內府帶來很大困擾、但是不管怎麽說也是內府最主要工作的部門割讓出去,但是下一次呢?
外廷還能故技重施麽?
陛下會不會因此而覺得外廷過分,反過來打壓外廷?
所以外廷最好的選擇,自然還是盡可能在此次談判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這種討價還價的事,當然不是大佬們去做的,很快各個部門的官吏就開始相互爭辯,圍繞的主體自然就是這兩個部門的具體規章製度以及薪資獎勵等等,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李藎忱就坐在上麵看著這些吏員們幾乎都快挽著袖子打起來了,不由得心中發笑,恐怕任何人都想不到,這些家夥爭奪的並不是自己應該少拿多少,而是自己應該多拿多少。
恐怕還很少能夠看到這些鐵公雞們,尤其是戶部的那些,會如此積極的嚷嚷著自己要多掏錢吧。
而一開始挑動起來整個現場氣氛的沈君高,此時則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並沒有再說話,他似乎想到了什麽,不由得抬頭瞥了一眼坐在龍椅上的李藎忱。
自始至終,陛下似乎並沒有說幾句話,但是整個事情發展的軌跡似乎一直都沒有脫離陛下的掌控,甚至可以說逐漸和陛下的所思所想更加接近了,最終內府和外廷都沒有從這件事中得到足夠多的好處,但是雙方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注定會因為這件事而加密。
也就是說,內府和外廷由於醫院和書院等等的獨立,反而會相比於之前,平添幾個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平台,為了能夠確保這些平台的平穩運行,尤其是為了避免這些平台因為上麵話事人之間的衝突而產生內部矛盾,大家嚷嚷歸嚷嚷,最後也隻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討論對方的看法是不是正確的,而不是幹脆直接在朝堂上相互攻訐。
內府和外廷,在之前很多人的眼中似乎是兩個對立的部分。
畢竟內府當時設立的時候,很多人就認為陛下如此作為是想要扶持起來一個能夠和當時幾乎大權獨攬的尚書省對峙的力量。
但是現在沈君高發現事情似乎並沒有大家想象之中的那麽簡單。陛下真正的意圖,應該是為了能夠讓內府所做的這些事逐漸被外廷、也就是逐漸被傳統的主流思想接受。
且看看內府所做的都是什麽事,醫療、教育還有慈善、媒體等等,這些往往還都牽涉到女子的外出工作。放在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簡直都是不可想象的,畢竟受教育和看醫生在很多朝代都是貴族的特權,不然如何才能體現出來財富和尊卑?
假如李藎忱一開始的時候就提議由外廷負責這些事情,試問六部之中哪個部門有如此膽量去冒天下之大不韙?恐怕就算是當時已經執士林之牛耳的徐陵,都不敢真的同意去做這些吧?更何況其餘的六部尚書了,畢竟這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會受到很多所謂“衛道士”的抨擊和指責,同時也要接受很多貴族以及殘餘的世家勢力所帶來的壓迫甚至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不理解。
因此李藎忱幹脆從後宮這邊下手,內府從一開始的慈善堂到之後的醫院和書院,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百姓也好,朝堂群臣也罷,時日久了,自然而然就接受了這些新鮮事物的存在,畢竟這一切都可以落腳在皇後和後宮妃嬪的仁慈博愛上,這一點沒有任何人能夠指摘,甚至不少人還頗為稱讚。
什麽叫母儀天下,當今皇後主持的內府,所作所為的都是好事,這就叫母儀天下,相比之下,之前的那些皇後,嘴上嚷嚷著好聽,有幾個人真的如同春風雨露一樣滋潤世間萬物?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等到那些可能的因陳守舊之人回過味來的時候,內府所開設的這些機構已經和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息息相關,他們就算是想要在說什麽也說不出口了,萬一自己這邊開口罵了一通,那邊藥房聽到了就把自家的藥給斷了供,那家裏人豈不是都要恨死自己了?
現在社會上下都已經感受到了內府所開設的這些機構帶來的好處,內府想要再做什麽,自然就不需要和之前那樣摸索著前進並且步步艱難了。
醫院和書院等等發展也跟著越來越快,並且成為判斷一個地方是不是發達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州府因為沒有醫院和書院而留不住人才,無奈之下甚至還得州府太守主動出麵。
內府至少保住了短期內培養人才的權利,至於丟掉了直接招募人才的權利,那並不重要。
直接招募人才,也需要進行培訓不說,而且本身考核和篩選環節就容易出問題,難免會有濫竽充數的,所以內府一直以來都擔心會存在隱患,現在借助談判直接把這個隱患扼殺掉,又不至於得罪下麵辦事的官吏,自然是好事。
同時李藎忱當然也不可能真的一刀切掉內府的所有,不然的話就算是樂昌不找自己的麻煩,下麵的內府官吏們肯定都會有意見的。畢竟內府這些年勤勤懇懇,大家也都是看在眼裏的,現在朝廷認為內府勢力太大就要把內府整個兒削弱,未免太過分了,到時候下麵人心浮動,可不是那麽好解決的。
朝廷需要向前發展,自然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補充,而要有人才補充,自然朝廷首先要有公信力,卸磨殺驢這種事自然不能幹。所以李藎忱這一次削弱內府,也是本著調動各部門所屬而不調動下屬人員的原則進行的。
不過顯然在外廷看來,這樣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內府的問題,甚至因為內府和外廷必須要同時為書院和醫院等體係負責,實際上等於減輕了內府原本的財政壓力,要知道這兩個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大戶,反而讓內府有更多的錢財去發展其餘方向,自然給了內府從其餘方向上繼續做大的機會。
可是外廷這一次能夠通過向陛下施加壓力以及甚至有點刻意的樹造外廷和內府之間的矛盾衝突,從而迫使內府主動做出讓步,把這兩個本來顯然也給內府帶來很大困擾、但是不管怎麽說也是內府最主要工作的部門割讓出去,但是下一次呢?
外廷還能故技重施麽?
陛下會不會因此而覺得外廷過分,反過來打壓外廷?
所以外廷最好的選擇,自然還是盡可能在此次談判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這種討價還價的事,當然不是大佬們去做的,很快各個部門的官吏就開始相互爭辯,圍繞的主體自然就是這兩個部門的具體規章製度以及薪資獎勵等等,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李藎忱就坐在上麵看著這些吏員們幾乎都快挽著袖子打起來了,不由得心中發笑,恐怕任何人都想不到,這些家夥爭奪的並不是自己應該少拿多少,而是自己應該多拿多少。
恐怕還很少能夠看到這些鐵公雞們,尤其是戶部的那些,會如此積極的嚷嚷著自己要多掏錢吧。
而一開始挑動起來整個現場氣氛的沈君高,此時則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並沒有再說話,他似乎想到了什麽,不由得抬頭瞥了一眼坐在龍椅上的李藎忱。
自始至終,陛下似乎並沒有說幾句話,但是整個事情發展的軌跡似乎一直都沒有脫離陛下的掌控,甚至可以說逐漸和陛下的所思所想更加接近了,最終內府和外廷都沒有從這件事中得到足夠多的好處,但是雙方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注定會因為這件事而加密。
也就是說,內府和外廷由於醫院和書院等等的獨立,反而會相比於之前,平添幾個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平台,為了能夠確保這些平台的平穩運行,尤其是為了避免這些平台因為上麵話事人之間的衝突而產生內部矛盾,大家嚷嚷歸嚷嚷,最後也隻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討論對方的看法是不是正確的,而不是幹脆直接在朝堂上相互攻訐。
內府和外廷,在之前很多人的眼中似乎是兩個對立的部分。
畢竟內府當時設立的時候,很多人就認為陛下如此作為是想要扶持起來一個能夠和當時幾乎大權獨攬的尚書省對峙的力量。
但是現在沈君高發現事情似乎並沒有大家想象之中的那麽簡單。陛下真正的意圖,應該是為了能夠讓內府所做的這些事逐漸被外廷、也就是逐漸被傳統的主流思想接受。
且看看內府所做的都是什麽事,醫療、教育還有慈善、媒體等等,這些往往還都牽涉到女子的外出工作。放在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簡直都是不可想象的,畢竟受教育和看醫生在很多朝代都是貴族的特權,不然如何才能體現出來財富和尊卑?
假如李藎忱一開始的時候就提議由外廷負責這些事情,試問六部之中哪個部門有如此膽量去冒天下之大不韙?恐怕就算是當時已經執士林之牛耳的徐陵,都不敢真的同意去做這些吧?更何況其餘的六部尚書了,畢竟這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會受到很多所謂“衛道士”的抨擊和指責,同時也要接受很多貴族以及殘餘的世家勢力所帶來的壓迫甚至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不理解。
因此李藎忱幹脆從後宮這邊下手,內府從一開始的慈善堂到之後的醫院和書院,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百姓也好,朝堂群臣也罷,時日久了,自然而然就接受了這些新鮮事物的存在,畢竟這一切都可以落腳在皇後和後宮妃嬪的仁慈博愛上,這一點沒有任何人能夠指摘,甚至不少人還頗為稱讚。
什麽叫母儀天下,當今皇後主持的內府,所作所為的都是好事,這就叫母儀天下,相比之下,之前的那些皇後,嘴上嚷嚷著好聽,有幾個人真的如同春風雨露一樣滋潤世間萬物?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等到那些可能的因陳守舊之人回過味來的時候,內府所開設的這些機構已經和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息息相關,他們就算是想要在說什麽也說不出口了,萬一自己這邊開口罵了一通,那邊藥房聽到了就把自家的藥給斷了供,那家裏人豈不是都要恨死自己了?
現在社會上下都已經感受到了內府所開設的這些機構帶來的好處,內府想要再做什麽,自然就不需要和之前那樣摸索著前進並且步步艱難了。
醫院和書院等等發展也跟著越來越快,並且成為判斷一個地方是不是發達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州府因為沒有醫院和書院而留不住人才,無奈之下甚至還得州府太守主動出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