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奇怪,這居然是她和彼得·溫西第一次在倫敦西部共進晚餐。在接受審訊後的第一年裏,她不想在任何地方露麵,即便她後來已經完全可以體麵地出門了。那些日子裏,他帶她去索霍2一帶更安靜、更舒適的餐廳。或者,更經常的,他駕車帶她出去郊遊,懶散又無拘無束地去馬路邊的小飯店,那裏的廚子都很本分、可靠。她那時候情緒低落,甚至打不起精神來拒絕短途郊遊。盡管對於彼得淡定從容的歡樂,她常常抱以苦悶的言辭,但這些郊遊還是讓她從獨自胡思亂想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現在回想起來,他的堅定不移和耐心對她來說既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感動和驚異。
1“一直到考希格魯人來為止”引自希臘作家安德魯·朗(andrewng,1844—1912)的《給死去作者的信》。
2英國大倫敦威斯敏斯特地區,以外國餐館、夜生活著稱。
他在費拉拉飯店見到了她,還是那熟悉、短促地斜嘴一笑,然後就開始機智風趣地交談,隻不過比她記憶中更加禮貌和紳士。他很認真地聽了她在國外旅行的故事,似乎十分感興趣。跟她猜想的一樣,他對歐洲各地都很熟悉。他也講述了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有趣故事,評價了一番現代德國的生活條件。他對國際政治如此了如指掌,這可讓她十分詫異,因為她從前以為他對公眾事務沒有什麽興趣。她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和他激烈地爭論起渥太華會議,他似乎對這個會議不抱什麽希望。後來,在他們喝咖啡的時候,他表達了關於裁軍的剛愎自用的意見,而她則急切地要加以反駁,這時的哈麗雅特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和他碰麵的初衷了。在劇院裏,她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她應該當機立斷地說一些話;但交談的氣氛實在太愉快了,很難插入一個新話題。
絞殺交情(4)
演出結束後,他幫她叫了一輛計程車,問她要了地址,然後告訴計程車司機。接著在獲準後,坐到她的旁邊,和她一起去看看她住的地方。這應該是開口說的時候了!但他正在滔滔不絕地談論倫敦的傑拉爾德亞風格的建築。他們到了吉爾福特街的時候,他搶在她之前說(在一段停頓之後,就在她下定決心,正要開口的時候):
“讓我來吧,哈麗雅特,你的答案還是沒有變化?”
“沒有,彼得。對不起,但我實在不能說別的什麽。”
“沒關係,不要擔心。我會盡量不去煩你,但如果你能夠偶爾和我見個麵,就像今天晚上一樣,我會非常高興的。”
“我覺得這對你不太公平。”
“如果這是唯一的原因,那我對此應該最有發言權。”然後,他又習慣性地自嘲,“老習慣可不好改。我不能向你保證我都能改得了。隻要你準許,我還會繼續向你求婚,不過我會間隔一段時間的,在——比如你的生日、篝火節和國王登基紀念日。不過如果你願意的話,把它當成一個單純的儀式就行,你不需要太在意。”
“彼得,這樣下去太愚蠢了。”
“哦,對了!當然愚人節也算一個。”
“要是全部忘記的話會更好的——我希望你都忘記了。”
“我的記憶力最不受控製了。它總是記得那些不該記的,忘記那些該記的事。但它暫時還沒有完全罷工。”
計程車停了,司機很好奇地盯著他們。溫西攙著她下了車,認真地等著她開房門,看到她總是打不開彈簧鎖,便幫她把鎖打開,並為她開了門,然後說了聲再見就離開了。
她一邊上著石台階,一邊想,隻要這樣的情況還繼續下去,她的旅行就毫無意義。她又回到了那張優柔寡斷、黯然神傷的網中。而他,似乎有了一些改變,但絕對跟以前一樣不好應付。
他遵守了他的諾言,幾乎不來煩她。他離開城裏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致力於偵破案件。其中的一些案子逐漸披露在報紙專欄裏,另外一些則被小心翼翼地隱匿了。他離開這個國家長達六個月,隻是說有事要處理,沒有給別的解釋。一個夏天,他被捲入了一件十分古怪的案子,為此他在廣告代理公司找了份差事。他發現辦公室生活其實很有趣,但最後的結局卻很奇怪也很痛苦。那是一天晚上,他去一個事先約好的晚餐,但很明顯無論是用餐還是談話,他都顯得那麽不對勁、不自然。後來他才坦白說,自己的頭像要裂開般的疼,還發燒,十分痛苦,最後被送回家去休養。別人對她千叮萬囑,在他安然無恙回到自己的住處、並由本特接管照料之前,千萬不要離開他。彼得漸漸緩過來了:沒什麽大事,隻不過是在一個棘手案件即將結束時經常發生的正常反應,很快就會好。一兩天之後,病人康復了,道了歉,又向她定了一次新的約會。由此可見,他那極其旺盛的精力又回來了。
絞殺交情(5)
哈麗雅特對他的遷就隻此一次。他也再沒有貿然侵犯過梅克倫堡廣場的小小隱居地。有那麽兩三次,她出於禮貌邀請他進來,但他總是找些藉口搪塞。她知道,他決心離開她那裏,至少能把自己從尷尬的場麵裏解救出來。很顯而易見,他並沒有那種愚蠢的念頭——想用冷淡的方式抬高自己的身價。那種感覺倒仿佛是他在盡量為什麽事情作出補償。他平均每三個月就會重新求婚一次,用一種平淡到雙方都不可能情緒激動的方法。四月一號,他從巴黎發來這個提問,隻用了一個拉丁文句子,“num?”這個詞的意思人人都知道——“等待著你的回絕。”哈麗雅特翻遍了語法書,想找一個“婉轉的回絕”,然後回復了。還是很簡短的,“願你安好”。
</br>
1“一直到考希格魯人來為止”引自希臘作家安德魯·朗(andrewng,1844—1912)的《給死去作者的信》。
2英國大倫敦威斯敏斯特地區,以外國餐館、夜生活著稱。
他在費拉拉飯店見到了她,還是那熟悉、短促地斜嘴一笑,然後就開始機智風趣地交談,隻不過比她記憶中更加禮貌和紳士。他很認真地聽了她在國外旅行的故事,似乎十分感興趣。跟她猜想的一樣,他對歐洲各地都很熟悉。他也講述了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有趣故事,評價了一番現代德國的生活條件。他對國際政治如此了如指掌,這可讓她十分詫異,因為她從前以為他對公眾事務沒有什麽興趣。她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和他激烈地爭論起渥太華會議,他似乎對這個會議不抱什麽希望。後來,在他們喝咖啡的時候,他表達了關於裁軍的剛愎自用的意見,而她則急切地要加以反駁,這時的哈麗雅特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和他碰麵的初衷了。在劇院裏,她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她應該當機立斷地說一些話;但交談的氣氛實在太愉快了,很難插入一個新話題。
絞殺交情(4)
演出結束後,他幫她叫了一輛計程車,問她要了地址,然後告訴計程車司機。接著在獲準後,坐到她的旁邊,和她一起去看看她住的地方。這應該是開口說的時候了!但他正在滔滔不絕地談論倫敦的傑拉爾德亞風格的建築。他們到了吉爾福特街的時候,他搶在她之前說(在一段停頓之後,就在她下定決心,正要開口的時候):
“讓我來吧,哈麗雅特,你的答案還是沒有變化?”
“沒有,彼得。對不起,但我實在不能說別的什麽。”
“沒關係,不要擔心。我會盡量不去煩你,但如果你能夠偶爾和我見個麵,就像今天晚上一樣,我會非常高興的。”
“我覺得這對你不太公平。”
“如果這是唯一的原因,那我對此應該最有發言權。”然後,他又習慣性地自嘲,“老習慣可不好改。我不能向你保證我都能改得了。隻要你準許,我還會繼續向你求婚,不過我會間隔一段時間的,在——比如你的生日、篝火節和國王登基紀念日。不過如果你願意的話,把它當成一個單純的儀式就行,你不需要太在意。”
“彼得,這樣下去太愚蠢了。”
“哦,對了!當然愚人節也算一個。”
“要是全部忘記的話會更好的——我希望你都忘記了。”
“我的記憶力最不受控製了。它總是記得那些不該記的,忘記那些該記的事。但它暫時還沒有完全罷工。”
計程車停了,司機很好奇地盯著他們。溫西攙著她下了車,認真地等著她開房門,看到她總是打不開彈簧鎖,便幫她把鎖打開,並為她開了門,然後說了聲再見就離開了。
她一邊上著石台階,一邊想,隻要這樣的情況還繼續下去,她的旅行就毫無意義。她又回到了那張優柔寡斷、黯然神傷的網中。而他,似乎有了一些改變,但絕對跟以前一樣不好應付。
他遵守了他的諾言,幾乎不來煩她。他離開城裏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致力於偵破案件。其中的一些案子逐漸披露在報紙專欄裏,另外一些則被小心翼翼地隱匿了。他離開這個國家長達六個月,隻是說有事要處理,沒有給別的解釋。一個夏天,他被捲入了一件十分古怪的案子,為此他在廣告代理公司找了份差事。他發現辦公室生活其實很有趣,但最後的結局卻很奇怪也很痛苦。那是一天晚上,他去一個事先約好的晚餐,但很明顯無論是用餐還是談話,他都顯得那麽不對勁、不自然。後來他才坦白說,自己的頭像要裂開般的疼,還發燒,十分痛苦,最後被送回家去休養。別人對她千叮萬囑,在他安然無恙回到自己的住處、並由本特接管照料之前,千萬不要離開他。彼得漸漸緩過來了:沒什麽大事,隻不過是在一個棘手案件即將結束時經常發生的正常反應,很快就會好。一兩天之後,病人康復了,道了歉,又向她定了一次新的約會。由此可見,他那極其旺盛的精力又回來了。
絞殺交情(5)
哈麗雅特對他的遷就隻此一次。他也再沒有貿然侵犯過梅克倫堡廣場的小小隱居地。有那麽兩三次,她出於禮貌邀請他進來,但他總是找些藉口搪塞。她知道,他決心離開她那裏,至少能把自己從尷尬的場麵裏解救出來。很顯而易見,他並沒有那種愚蠢的念頭——想用冷淡的方式抬高自己的身價。那種感覺倒仿佛是他在盡量為什麽事情作出補償。他平均每三個月就會重新求婚一次,用一種平淡到雙方都不可能情緒激動的方法。四月一號,他從巴黎發來這個提問,隻用了一個拉丁文句子,“num?”這個詞的意思人人都知道——“等待著你的回絕。”哈麗雅特翻遍了語法書,想找一個“婉轉的回絕”,然後回復了。還是很簡短的,“願你安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