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把鞋放在一邊,然後規規矩矩地跪好,說道:“那讀書人說,兩車貨裏,雖然不是什麽金銀珠寶,但是能弄出好多好玩的東西出來。奴家猜測,那兩車貨裏,可能是黃檀或者是紫檀。”


    “哦?何以見得?”楊鶴把銀杏拉起,摟在自己身旁,親昵地說道,“你又沒親眼得見,難道他露出了什麽馬腳不成?”


    “他說,這兩車貨,比錢還值錢,所以奴家推斷,肯定是這木頭無疑了。”銀杏靠在楊鶴身上,抬起頭道:“您說,除了黃檀或者紫檀,什麽東西既能創造東西,還值錢?”


    楊鶴也不知道,但,還是點了點頭。


    都說貧窮限製想象力,我以為,這話錯了。楊鶴目前既不貧也不窮,但還是想不到那兩車貨裏到底裝的是什麽。


    限製想象力的,是知識的高低,外加時代的局限性。古代人,即使知識再高,他也想不到,人類有一天能夠真正踏上月球的表麵。


    儒家四書裏邊,《大學》說過: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嗯,格物致知,是根本。


    何為格物致知?就是窮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但是沒有知識,又如何格物?格物和致知,不是因果關係,而是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關係。


    知識是思考後,通過多次實踐總結出來的,而非通過格物,格出來的。原理是結果,而非實踐。即使,格這個過程可稱之為實踐,那麽請問,該如何格,或者說,該怎麽實踐?


    《大學》也沒教。


    這就麻煩了。


    龍場悟道的王陽明,也叫王守仁,幼學朱子之學,受朱熹格物致知論的影響頗深。他大約在十九歲時,某一天與朋友格院子裏的竹子以求獲知其中之理,結果神思勞頓,七天後一無所獲,大病了一場。


    嗯,你格你也麻,盯盯瞅了七天竹子,眼睛沒瞎,就不錯了。


    看到楊鶴點頭似乎不那麽痛快,銀杏建議道:“如果夫君不放心的話,為了穩妥起見,我們可以趁他們不注意,找人提前探一探。”


    “不可。”楊鶴撫摸著銀杏說道,“我聽那個女道長說過,那個老道長十分了得,可不能打草驚蛇。”


    聽到這裏,銀杏在楊鶴懷裏咯咯地笑了,說道:“夫君,那個老道長就是個騙子,啥也不是。”


    “啥也不是?”


    “是的,啥也不是。”銀杏把宋應星跟她說的,張老樵怎麽在雨中生火的原理,跟楊鶴大致描述了一番。


    “那也不能大意。”楊鶴沉思著說道,“我們要做就一次性做好,馬上今日晚間就到風陵渡了。那裏魚龍混雜,江湖人士也多匯聚於斯,正是我們下手的好機會。我們不需要試探,隻要一鼓作氣就夠了。”


    “您真不探探兩車貨裏是什麽?”銀杏再次建議道,“萬一那兩車貨裏,都是些破爛玩意,我們豈不是白費心機了?”


    “無所謂。”楊鶴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就算弄錯了我也不會怪你。”楊鶴用右手食指撥弄了一下銀杏的鼻尖,說道:“反正到了風陵渡,他們都得死。”


    “既然您是這麽想的,那我們就一鼓作氣。”銀杏學著讀書人的樣子說道,“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嘛!”


    “呦,看來跟那個讀書人在一輛馬車上,倒是學到了不少嘛!連這都知道了?”


    銀杏嘟起小嘴:“沒辦法,他整天跟奴聊這些,就算奴是個榆木疙瘩,也記住了。”


    “除了聊天,你們就沒幹些別的?”


    “一個讀書人,借他三個膽子,他敢欺負到大人頭上?”說著銀杏站起身來,就要褪去外衣。


    “不必如此,我信你!”楊鶴連忙阻止道,“天氣還是有些微寒,別生病了。”


    “夫君,您真好,真是越老越會疼人!”


    星如燈火,月如霜,天空像是潑了一層濃墨,沉了下來。黃河滾滾東去,裹挾著泥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風陵古渡,看慣了秋月春風。


    別看天色漸晚,渡口前,還是車水馬龍。買賣人、江湖人,匯聚於一家客棧之中,喝酒吃肉、劃拳行令,好不快活。


    宛兒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想到了金庸書中《神雕俠侶》的第三十三回,風陵夜話:


    大宋理宗皇帝開慶元年,是為蒙古大汗蒙哥接位後的第九年,時值二月初春,黃河北岸的風陵渡頭擾攘一片,驢鳴馬嘶,夾著人聲車聲,這幾日天候乍寒乍暖,黃河先是解了凍,到這日北風一刮,下起雪來,河水重又凝冰。水麵既不能渡船,冰上又不能行車,許多要渡河南下的客人都被阻在風陵渡口,無法啟程。風陵渡頭雖有幾家客店,但南下行旅源源不絕,不到半天,早住得滿了,後來的客商已無處可以住宿。


    “沒想到這安渡老店還在。”張老樵下了車,把車丟在後院後,隨著眾人進了這客棧,邊走邊悵然道,“當年的後五絕之一,西狂楊過曾來到過此地。”


    “樵老,怎麽,想起了江湖往事?”宛兒看張老樵的樣子說道,“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隻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下思故人。”


    “嘿,丫頭,可以啊!你還會寫這情詩?你也知道當年的故事?”


    宛兒臉一紅,說道:“我小時候聽一個說書人講過這段故事,這詩,是我跟那說書人學來的。”


    “這小東邪郭襄,郭前輩,最後創立了峨嵋派,而且還給自己的弟子起名為風陵,也就是峨嵋派的第二代掌門人,風陵師太。”說到這裏,張老樵眯著眼回憶道,“好久了,這風陵小姑,當時也算是一代美人,風華絕代啊!”


    “風陵師太,您老管她叫小姑,從哪論的?”


    “我說丫頭,你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張老樵不以為然,“從哪論?從輩分上論唄!”見宛兒一臉懵,張老樵說道:“來來來,丫頭,我給你算一算。”


    張老樵伸出手指頭,數道:“北俠郭靖郭大俠,是北丐洪七公的徒弟,我師父的師父長春子丘處機,是重陽真人的徒弟,所以他倆算作一代。郭大俠的女兒,郭襄郭前輩,和我師父虛靜子趙道堅是一代。那麽郭襄郭前輩的徒弟風陵師太……”


    算到這裏,張老樵說道:“哎,不對啊!要這麽算我不應該管那風陵師太叫小姑,我們倆是平輩才是。這小妮子當年居然騙我管她叫小姑!”


    宛兒噗嗤一樂,然後說道:“樵老,我有一種算法,沒準那風陵師太還得管你叫小叔呢!”


    宛兒掰開張老樵的手指頭,重新算道:“東邪黃藥師和北丐洪七公、重陽真人是一代,但是丹陽子馬鈺馬道長教過郭靖郭大俠,所以從這論,郭大俠就降了一輩,郭襄郭前輩也降了一輩,所以那風陵師太,當年應該管你叫小叔才對!”


    “不對!不對!”張老樵想了想,當初風陵小姑可不是這麽跟我算的,“哦,我想起來了,她是這麽跟我算的!”


    張老樵又重新擺弄起手指來:“郭大俠和我們重陽宮的前輩,中頑童周伯通是把兄弟,所以從這論,郭靖郭大俠和黃藥師,還有重陽真人是一代。這樣的話,郭襄郭前輩就和我師父的師父長春子丘處機是一輩了,那風陵小姑和我師父就是同輩,我可不得管那小妮子叫小姑麽?”


    張老樵肯定道:“沒毛病,風陵小姑當年就是這麽跟我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水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裏吧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裏吧唧並收藏山水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