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陰風從地下吹來,再伴隨著暴雨的潮濕、殿外荒草的泥土味道,更是襯托了那陰氣。
石謙拿著火折子先行,宛兒跟在後邊,她接過夜燈,手心也沁出了汗。二人約摸走了十多級台階,便到了底。石謙拿起火折子,摸索到一個燭台,把蠟燭點亮,又用蠟燭依次把下邊其他的燭台點亮,頓時所處的空間亮了起來。石謙把手中的火折子吹滅,二人四處觀瞧。
但見麵前是水紗繡花的門窗,左右兩邊分別是用趙體寫的對聯,說是對聯,其實是兩句詩:“放情休恨無心友,養性空拋苦海波。”在門窗上方,又有一牌匾,上書“何處樓”三字。
宛兒道:“沒想到這胭脂門也好詩文,如此推崇魚玄機。想必這兩句詩應是那妙玄手書,這趙體也有幾分趙孟頫的神韻。”
石謙道:“沒想到姑娘學識如此淵博,晚生佩服。”
“香飄羅裙誰家席,風送歌聲何處樓。”宛兒不禁背誦道,“這何處樓名字起得也好,似有那幽怨,也符合妙玄的心境。唯一不足之處是這地下空間無法起樓,空叫何處樓,豈不礙了風水。”
宛兒故意把“羅綺”的“綺”字說成“裙”,想試探下石謙是否真有那幾分學識。然而石謙並沒說什麽,隻是又對宛兒誇獎了一番。
宛兒心中有些狐疑,但轉念一想,該不會是那石謙礙於情麵,不好說破我吧。
但看這門窗前有一不大空間,擺放著供人休息的梨花木桌椅,桌椅上是紫砂的茶壺茶碗;兩側有琺琅綠的花盆。隻是盆內花草已枯。青花白的梅瓶,放在宋式香幾花架上,分列在這空間四角。
宛兒道:“這豈是尋常人家可比,也不愧這妙玄是官宦人家之後。”
石謙道:“姑娘休生感歎,這比那秦淮兩岸的盛景可差了許多,甚至不如那桂林。這要沒有這表麵功夫怎能引得那皮肉生意?”
“先生言之有理,我們推門進去看看。”
推門後石謙把屋內點亮,這門內其實就是女子的閨房。
隻見那牆上掛著落霞式的杉木古琴、當代董其昌的畫,遠處黃花梨的軟榻、黃花梨的長案。那長案上有那牡丹花紋的梳妝銅鏡,以及湖州的筆、端州的硯、宣州的紙、績溪的墨,其他文房用具也是一應俱全。
對麵博古架上不光有宋版刻印的書,也有那上好的瓷瓶。鈞窯釉裏紅和那蘇麻離青,交相輝映。成化年間的高足杯、青花碗,小巧玲瓏。
再看床榻上那雲羅綢外加那煙青色的幔帳,讓人心向往之那溫柔之鄉。
“這何處樓不是樓,是女子閨房,想必就是那行苟且之事的場所吧?但既然行那苟且之事,不能隻有這一處地方,雖然擺放的物品都不落俗套,但似乎房間小了點。”
“看來姑娘真是心細如發,且跟我來看這裏。”石謙叫道。
石謙說罷用手移開古琴,按了一下古琴後的掛鉤,這閨房牆後,又打開一通道。二人走進通道一看,原來是一個木製廊道,廊道盡頭遠看大書一個井字,掛在廊道盡頭的門楣之上。穿越過去,果然是別有洞天。
這井字門內,又是兩間女子閨房,閨房與閨房之間靠旋梯連接,這旋梯下邊又多出了幾層空間。
二人小心翼翼,在旋梯上從上到下走了一個來回,又回到了井字門這一層,算上井字門這層,一共六層。此層有房兩間,就是這兩間閨房。
從此層往下數,第五層一間房,第四層兩間房,第三層和第二層一間,第一層兩間。
石謙歎道:“沒想到這三霄娘娘殿下居然有如此空間,在這往下又挖了這幾層空間。這個當初我爺爺可沒跟我細說。”
宛兒不語,此刻她正在胡思亂想。關於這何處樓她有太多疑問了。按說這蓮花觀已經久無人煙,為何這每間房內灰塵不多,與這時間相比,這灰塵也太少了點,莫不是有人來整理過?會不會是石謙?可是他明明說,沒進來過。這何處樓......
“何處樓,何處樓,何處有高樓?原來這樓就在這井口。”石謙自言自語道。
“我明白了!”
“姑娘明白什麽了?”石謙問道。
“先生你看,這何處樓我們剛進來時,不解它為何為樓。現在我們走到了井字門內,才發現我們在第六層。加上剛才先生的話,想必先生也是知道了,這何處樓不是向上建的,而是向下。”
“這個不假,確實如此。”
宛兒又道:“但不僅限於此,此蓮花觀雖說是那胭脂門的障眼之所,但也處處關聯。我們從《推背圖》第三十二象下進來,到了何處樓,從何處樓找到了井字門,知道了何處有樓。而這井字門為什麽門楣上寫井,是因為地上入口處的三十二象的卦象就是井卦,是水風井,下巽上坎,巽為木,坎為水,此是凶卦。”
“宛兒姑娘,晚生雖是秀才,可與姑娘相識後,晚生甘拜下風。”說完,石謙深鞠了一躬。
宛兒忙把石謙扶起道:“先生此言差矣,宛兒學的乃是那旁門左道,不抵先生儒家正統。”
“慚愧!慚愧!”
“這井字門內房間從上到下依次是二、一、二、一、一、二,正應了此卦,想必這妙玄也是按照此等卦相進行排列這何處樓井字門的,可能她知道自己做牙婆,做皮肉生意,此為惡事,所以按照這凶卦起的這何處樓。”
這宛兒的話是說一半留了一半,她隻說了這何處樓的井字門暗合了這水井卦,但是她不解的是,凶卦可不止這一個水井卦,難道非要暗合這《推背圖》的第三十二象?而且又想到這三十二象的讖語和頌語,定是預示著一種變化。
這蓮花觀中人都是那妙玄子弟,雖然妙玄早已遽歸道山,可是她的門徒,定也不是等閑之輩。當初既然碰到了災年,顆粒無收,又土匪橫行,想必這群假道姑也是愛財如命。這何處樓的瓷瓶畫作可都是價值不菲,居然都沒帶走,這裏定有詭譎。
那唯一合理的解釋,難道她們還想回來?
石謙拿著火折子先行,宛兒跟在後邊,她接過夜燈,手心也沁出了汗。二人約摸走了十多級台階,便到了底。石謙拿起火折子,摸索到一個燭台,把蠟燭點亮,又用蠟燭依次把下邊其他的燭台點亮,頓時所處的空間亮了起來。石謙把手中的火折子吹滅,二人四處觀瞧。
但見麵前是水紗繡花的門窗,左右兩邊分別是用趙體寫的對聯,說是對聯,其實是兩句詩:“放情休恨無心友,養性空拋苦海波。”在門窗上方,又有一牌匾,上書“何處樓”三字。
宛兒道:“沒想到這胭脂門也好詩文,如此推崇魚玄機。想必這兩句詩應是那妙玄手書,這趙體也有幾分趙孟頫的神韻。”
石謙道:“沒想到姑娘學識如此淵博,晚生佩服。”
“香飄羅裙誰家席,風送歌聲何處樓。”宛兒不禁背誦道,“這何處樓名字起得也好,似有那幽怨,也符合妙玄的心境。唯一不足之處是這地下空間無法起樓,空叫何處樓,豈不礙了風水。”
宛兒故意把“羅綺”的“綺”字說成“裙”,想試探下石謙是否真有那幾分學識。然而石謙並沒說什麽,隻是又對宛兒誇獎了一番。
宛兒心中有些狐疑,但轉念一想,該不會是那石謙礙於情麵,不好說破我吧。
但看這門窗前有一不大空間,擺放著供人休息的梨花木桌椅,桌椅上是紫砂的茶壺茶碗;兩側有琺琅綠的花盆。隻是盆內花草已枯。青花白的梅瓶,放在宋式香幾花架上,分列在這空間四角。
宛兒道:“這豈是尋常人家可比,也不愧這妙玄是官宦人家之後。”
石謙道:“姑娘休生感歎,這比那秦淮兩岸的盛景可差了許多,甚至不如那桂林。這要沒有這表麵功夫怎能引得那皮肉生意?”
“先生言之有理,我們推門進去看看。”
推門後石謙把屋內點亮,這門內其實就是女子的閨房。
隻見那牆上掛著落霞式的杉木古琴、當代董其昌的畫,遠處黃花梨的軟榻、黃花梨的長案。那長案上有那牡丹花紋的梳妝銅鏡,以及湖州的筆、端州的硯、宣州的紙、績溪的墨,其他文房用具也是一應俱全。
對麵博古架上不光有宋版刻印的書,也有那上好的瓷瓶。鈞窯釉裏紅和那蘇麻離青,交相輝映。成化年間的高足杯、青花碗,小巧玲瓏。
再看床榻上那雲羅綢外加那煙青色的幔帳,讓人心向往之那溫柔之鄉。
“這何處樓不是樓,是女子閨房,想必就是那行苟且之事的場所吧?但既然行那苟且之事,不能隻有這一處地方,雖然擺放的物品都不落俗套,但似乎房間小了點。”
“看來姑娘真是心細如發,且跟我來看這裏。”石謙叫道。
石謙說罷用手移開古琴,按了一下古琴後的掛鉤,這閨房牆後,又打開一通道。二人走進通道一看,原來是一個木製廊道,廊道盡頭遠看大書一個井字,掛在廊道盡頭的門楣之上。穿越過去,果然是別有洞天。
這井字門內,又是兩間女子閨房,閨房與閨房之間靠旋梯連接,這旋梯下邊又多出了幾層空間。
二人小心翼翼,在旋梯上從上到下走了一個來回,又回到了井字門這一層,算上井字門這層,一共六層。此層有房兩間,就是這兩間閨房。
從此層往下數,第五層一間房,第四層兩間房,第三層和第二層一間,第一層兩間。
石謙歎道:“沒想到這三霄娘娘殿下居然有如此空間,在這往下又挖了這幾層空間。這個當初我爺爺可沒跟我細說。”
宛兒不語,此刻她正在胡思亂想。關於這何處樓她有太多疑問了。按說這蓮花觀已經久無人煙,為何這每間房內灰塵不多,與這時間相比,這灰塵也太少了點,莫不是有人來整理過?會不會是石謙?可是他明明說,沒進來過。這何處樓......
“何處樓,何處樓,何處有高樓?原來這樓就在這井口。”石謙自言自語道。
“我明白了!”
“姑娘明白什麽了?”石謙問道。
“先生你看,這何處樓我們剛進來時,不解它為何為樓。現在我們走到了井字門內,才發現我們在第六層。加上剛才先生的話,想必先生也是知道了,這何處樓不是向上建的,而是向下。”
“這個不假,確實如此。”
宛兒又道:“但不僅限於此,此蓮花觀雖說是那胭脂門的障眼之所,但也處處關聯。我們從《推背圖》第三十二象下進來,到了何處樓,從何處樓找到了井字門,知道了何處有樓。而這井字門為什麽門楣上寫井,是因為地上入口處的三十二象的卦象就是井卦,是水風井,下巽上坎,巽為木,坎為水,此是凶卦。”
“宛兒姑娘,晚生雖是秀才,可與姑娘相識後,晚生甘拜下風。”說完,石謙深鞠了一躬。
宛兒忙把石謙扶起道:“先生此言差矣,宛兒學的乃是那旁門左道,不抵先生儒家正統。”
“慚愧!慚愧!”
“這井字門內房間從上到下依次是二、一、二、一、一、二,正應了此卦,想必這妙玄也是按照此等卦相進行排列這何處樓井字門的,可能她知道自己做牙婆,做皮肉生意,此為惡事,所以按照這凶卦起的這何處樓。”
這宛兒的話是說一半留了一半,她隻說了這何處樓的井字門暗合了這水井卦,但是她不解的是,凶卦可不止這一個水井卦,難道非要暗合這《推背圖》的第三十二象?而且又想到這三十二象的讖語和頌語,定是預示著一種變化。
這蓮花觀中人都是那妙玄子弟,雖然妙玄早已遽歸道山,可是她的門徒,定也不是等閑之輩。當初既然碰到了災年,顆粒無收,又土匪橫行,想必這群假道姑也是愛財如命。這何處樓的瓷瓶畫作可都是價值不菲,居然都沒帶走,這裏定有詭譎。
那唯一合理的解釋,難道她們還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