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皇帝是希望他能娶鄭家女的,這既是合了皇後的心思亦是保了鄭家的平安。


    若鄭家女嫁了他,日後必是太子妃乃至於皇後。自古以來,哪怕是九五之尊,隻要不昏庸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輕易的廢了自己沒有過錯的元後。若是不廢後,夫妻一體,帝後同尊,總不能讓鄭家吃了太大的虧。


    蕭齊光心中暗暗苦笑:對著皇後,皇帝是丈夫;對著太子,皇帝是父親;對著自己,皇帝卻是君父。既是君父,生殺予奪,自來都是一口說出,下麵就要叩首謝恩的。哪裏又會顧忌自己的心思?


    蕭齊光不由的垂了眼,把目光往下一移。隨即,他就看見了那案牘那一疊摺子最下邊的摺子,隻露了個邊角——似是浙直總督的摺子。


    於是,蕭齊光便岔開話題道:“近來也沒聽說江南有事,陛下這裏怎麽有林總督的摺子?”這些日子皇帝閑了也會把他召進宮來,考校一二,所以蕭齊光也知道些事情。


    皇帝對於他岔開話題的態度略有不滿,但他對著蕭齊光還是有那麽一些耐心和寬容的,想著他到底年紀還輕,這婚事倒也不必急在一時。所以,皇帝也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反而是十分容讓的順著蕭齊光的心思轉開了話題。


    蕭齊光就在皇帝默許的目光裏,手一伸,就把那放在最底下的摺子給撿了出來。


    林總督的摺子說的自然是倭寇圍攻鬆江之事。認真說起來林總督和倭寇背後那些人還有些說不清的關係,江南地界的那些事哪裏瞞得過他?不過,林總督也是官場的老人了,固然裝作不知道似的在後麵看著,但還是先動手寫了摺子上來,至少來日朝中問起了也能說他是早早報上去了的。


    隻是,這摺子寫雖寫了,裏頭卻還是有些文章可以做的。林總督知道皇帝性子怠懶,斷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案上的摺子給批完,於是他便使人買通了太監把自己的摺子放到最後麵。如此一日復一日,摺子始終放在下麵,皇帝也始終瞧不見。


    若不是蕭齊光今日湊巧遇上,這摺子大約還要一段時間才能重見天日。


    蕭齊光把摺子打了開來,看見上頭“鬆江”和“倭寇”這幾個字,心頭忽的一驚,差點要站不穩了。


    遠在鬆江的那些人自是不知道蕭齊光這一場驚嚇的,就如沈采蘅所說的,福州水軍果真不日就到了。


    兩邊裏應外合,本就已經心生退意的倭寇都四散而去,隻是據說那倭寇的首領早早就已經逃了,剩下的不過是些烏合之眾。即使如此,城上城下的官民皆是歡喜雀躍。


    這樣的日子裏頭,李家父子都沒去湊熱鬧,一個兩個的都拿著書說閑話。


    李從淵自己慢悠悠的翻了幾頁書,抿了口茶,抽出空來抬頭去看兒子,卻見對方正一副神遊的模樣看著窗外。


    李從淵心裏暗暗生奇,好奇的順著他的目光一看,正好看見了外頭幾株老梅樹。李從淵不由得嘆了口氣:“上回你救了人,沒賴在沈府見人一麵,我還隻當是你知道分寸了。原是又惦記上了梅花節啊......”


    有父如此,如之奈何?


    李景行默默的收回目光低頭看書,隻當什麽也沒聽見。


    李從淵卻不放過他:“我瞧著你不會是不好意思了吧?巴巴的救了人的叔叔,反倒不好意思見人了?”他玩笑似的說了一句,然後眼角餘光瞥見兒子微紅的耳廓,頓覺詫異,“天啊,你不會真純情到這地步吧?”


    李景行自懂事起,就不知起過多少次以下犯上的心思。隻是他一貫端得住,這回深吸了口氣,端著一張臉正直臉說起正事:“父親,有件事我一直想問您。”


    李從淵隻好收了笑,應道:“什麽事?”


    李景行雙眼認真的盯著李從淵,輕輕的開口道:“父親可知倭寇的火炮是哪裏來的?”


    李從淵聞言不由的掃了李景行一眼,唇邊不禁噙了一絲難以捉摸的笑來:“你怎麽關心起這個來了?”


    李景行自椅子上站起來,他烏黑的眼睛在被陽光一照,眼瞳上麵仿佛還染了一層難描難繪的金光。他已經是少年模樣,麵上的絨毛都盡去了,五官輪廓清朗分明。且李景行又剛剛經了一場戰事的,宛若刀劍開刃,雪白的刀光之下頗得了些凜然之氣。


    李景行對著上頭的父親拱手一禮,認認真真的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大越大好河山豈容那等蠻夷之人覬覦?兒已立誓,要肅清海患,平定四方。”


    “你這誓言立的倒是挺大的,想的也遠。”李從淵不好直接否了兒子的壯誌,便點點頭贊他道,“我還以為你會說‘敵未滅,何以家為’呢。”


    李景行沒想到李從淵這時候還要糾纏自己那點事,便不由的再問了一句:“父親當日曾言海禁之事,不知有何指點?”


    李從淵聽到“海禁”二字,深深的看了李景行一眼,語氣漸漸凝重起來:“你問我倭寇的火炮從哪裏來。那你可知——如今江南那些富商開了桑田養蠶織綢,日以繼夜,是賣去何處?還有那些成色上好的珠寶,又是從哪裏來的?”


    李景行心裏一跳,卻是明白了李從淵言下之意:大越海禁,許多活不下去的人便投身倭寇,而商人重利輕義為了借著那些走私的船隊傾銷貨物也與倭寇沆瀣一氣。這樣一來,商賊勾結、官商勾結、官賊勾結。倭寇自然是橫行無阻,更加張狂。


    李從淵勾唇一笑,眼眸之中含著幾許譏誚之色。他姿容絕佳,宛若神仙中人,但這一笑之間卻仿佛有刀劍之利直接劃破皮膚,割出淋漓的鮮血來:“倭人所在的倭國也不過是彈丸之地,那些蠻夷之人不知教化,裏頭又分了許多諸侯出來,若不去管,他們自己就能亂成一團。偏偏有人暗中扶持又勾結官商,以此為距地,控製了大越到倭國、倭國到外陸的航線,走私牟利。否則,倭寇何以始終不絕?”


    所以,一切就如李從淵之前所言——隻有開了海禁,才能止住這不正之風,待把那張利益織成的大網給剪了,才能把幕後之人給揪出來,徹底從根源上麵解決倭寇之事。


    李從淵的聲音輕之又輕,卻宛若金石之音,擲地有聲。李景行一一聽到耳裏,心中也有了點底,頷首問道:“既然此次出了鬆江之事,想來朝中或許會重提海禁之事?”


    李從淵似是想起了什麽,垂眼看了眼兒子,神色緩和了許多,微微一笑:“確是如此,不過朝中諸事雜多且茲事體大,陛下又是個嫌麻煩的性子,一時之間想必也議不出結果的。你明年就可下場考試,先考出個秀才、舉人來,我也好向沈家提親。待你金榜題名,那時候海禁之事必已經有結果了。你正好可以在江南尋個差使積攢資歷,若能做得好,說不得也能成全了你那誓言。哦,那時候大約也可以辦一辦你的婚事了。”


    提到“向沈家提親”,哪怕是李景行都不由低了頭:“父親這是什麽話......”他麵上雖不顯,耳廓卻是紅了一圈。


    李從淵難得看到兒子不好意思的模樣,不由玩笑道:“今年的梅花節你可上些心。若是沈二姑娘她不同意,我瞧著你這路也難走。”


    依著李從淵的打算,若是李景行不出意外,明年能中個舉人。再等上四年,十九歲時大約就能去考春闈了。到那時候,成家立業,想來也不需要李從淵再操心了。


    其實,以李從淵之才,當年本是可以更早得中進士的,隻是當時他十六歲中舉,李家上下皆是十分高興,李老夫人心裏頭更是對著體弱的許氏很是不滿,當時便起了換親的念頭——雖是自己的侄女,原先也早有過指腹為婚的說法,但本就隻是說要讓自己兒子娶許氏,長子這般能幹又怎麽能夠被這麽個病秧子拖累,不若換成小兒子?李老爺做了一輩子的君子,口頭上自然不願意違諾但心裏頭卻是暗暗默許。為著擺平家裏那些人,徹底定下自己和許氏的婚事,李從淵隻得先放下考試,往自己家人上頭使勁,最後總算是抱得美人歸。


    認真論起來,為了許氏,李從淵確是放下了許多。他先是為了解決婚事而耽誤了仕途;然後他因著拒絕臨平縣主而得罪皇帝和長公主;最後他又為了許氏的病而棄官學醫。偏偏,最後他還是沒能留住許氏。


    李老夫人為著這個都要哭瞎了眼,她心裏頭不知有多後悔把許氏接來李家禍害了自己最得意的兒子。她總也不能明白許氏有什麽值得兒子這般犯傻的——論容貌,就算初時有那麽一點美貌,病了那麽些年又剩的下什麽?論才華,李從淵自己就是個絕頂聰明的,旁的人在他眼裏也多是和傻子沒兩樣。


    哪裏值得?


    隻是,人命裏大約總有一劫。李從淵這樣的聰明人遇見了許氏,一輩子樣樣都得意,臨到頭來卻是最苦不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人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十一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十一月並收藏美人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