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如果說在2005年那次的壯遊主要是感受的綠色文化,水文化。那2009年北上之後,則是側重考察的是紅色文化和金色文化。


    金色文化,包括皇家文化,主要囊括在各地博物館和中華文化遺址。我到各地講座,谘詢,一定保留一定時間,去三個地方的一個或全部:紅色文化景點,博物館,中華文化遺址。


    中華文化遺址是指中國曆史上各種文化遺產的所在地,這些遺址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


    其中一些著名的文化遺址包括:


    長城,它是中國古代的偉大建築工程,象征著中國的堅韌和統一;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陶俑坑之一;


    故宮,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蘊含著豐富的曆史和文化內涵;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壁畫和雕塑精美絕倫;


    泰山,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自古以來就有“五嶽之首”的美譽。


    。。。。。。


    這些文化遺址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產。它們展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度成就,對研究中國曆史、文化、藝術等方麵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遺址也是我們的責任,讓後人能夠繼續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位看官可能說了,別著急,你可以在評論區把你的家鄉的文化遺址寫出來。我在之後的篇章,逐步會寫出我的勘察體會。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一句中國民間諺語,意思是通過一個人在三歲和七歲時的表現,可以大致預測他未來的發展和性格特點。 這句諺語強調了早期教育和成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在兒童成長的早期階段,他們的大腦和身體都在迅速發展,這個時期的經曆和學習對他們的性格、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句諺語並不是絕對的,一個人的未來仍然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後天的教育、個人的努力、社會環境等等。雖然早期的表現和環境可能對未來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人的發展是具有可塑性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仍然有機會改變和發展。


    因此,“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諺語可以提醒家長和教育者重視兒童早期的教育和培養,但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學習和成長,以實現自己的潛力和追求更好的未來。同時,也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獨特發展軌跡,不因早期的表現而對他人產生過於絕對的判斷。


    我則把這個諺語不僅用到孩子的教育,也用到我的企業上。


    2012年,是我來北京的三周年,2012年,是我正式注冊弘未來谘詢的七周年。這兩個時間點正好交織在2012年。


    我知道這一年很重要。


    2012年4月25日,進入北京大學企業總裁班講授:易經與風水。


    2012年7月19日上午,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同樣是這天的下午,我的女兒被北京林業大學錄取。


    2012年8月6日,北京京培聯正式成立,胡濤會長邀請我加盟並作顧問。


    2012年9月16日,進入清華大學企業總裁班,講授:易經與性格分析。


    這個時候,我知道已經站穩了北京,也站穩了行業,可以鬆口氣了。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回顧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鬥曆程及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確定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聯係。


    弘未來谘詢也即將迎來七周年生日(2005年11月8日),我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也就是遊學,來給自己的公司過一個美好的生日,這也是借助國運的喜氣。


    2012年11月5日,淅淅瀝瀝的雨正在下著,火車內熱氣騰騰,因為馬上就要立冬了,我踏上駛往延安的列車,去革命聖地學習紅色文化智慧。


    次日早晨,下了火車,雨過天晴。我來到延安革命聖地博物館,楊家嶺,棗園,寶塔山。


    棗園,位於延安城西北,距城15華裏。這裏原來是一個莊園,黨中央到延安後,中央社會部住在園內,遂改名“延園”。


    寶塔山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就有了這座引人矚目的寶塔。高達44米,共九層的寶塔,以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宏偉的氣勢,閃耀在延安的天空之上。登上寶塔山塔頂,延安市的全景盡收眼底,仿佛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韻味與曆史。


    在寶塔山遊覽區,還結識了一位沈陽遊客。他是一位退伍軍人,經常帶著帳篷遊覽各地,他說昨晚就是在延河河畔搭起帳篷休息的,延河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支流,發源於榆林靖邊縣的天賜灣,細流匯聚,一路歡歌,經誌丹、安塞、延安在延長縣南河溝注入黃河。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每到一處河流,我都要多停留一下。我接著問這位遊客:你不害怕嗎?他說,這要考察,我不是探險者。基本是選平安的地方如果不平安,就選酒店了。


    在與他聊天中,還知道黃帝陵,就在延安南部的黃陵縣,於是回到酒店總結,休息。在瀏覽延安的曆史文化書籍時,我在思索,當年紅軍剛來到延安不是在楊家嶺,也不是在棗園,在哪裏呢?翻閱資料發現,在鳳凰山腳下,可是今天白天的考察沒有去啊。


    那就明天早點出發,從黃帝陵回來再去鳳凰山腳下。


    黃帝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 據史書記載,黃帝是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他統一了華夏部落,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黃帝陵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承載著豐富的曆史和文化內涵。每年,數以萬計的中華兒女會來到這裏尋根問祖,舉行祭祀活動。


    黃帝陵的建築由軒轅廟和黃帝陵兩部分組成。軒轅廟內保存著許多與黃帝有關的文物和曆史遺跡,如黃帝手植柏、漢武掛甲柏等。


    黃帝手植柏,為黃帝親手所植,距今已有 5000 多年的曆史。 這棵柏樹高約 20 米,樹幹周長約 7.6 米,樹冠覆蓋麵積達 178 平方米。它的樹形蒼勁挺拔,枝繁葉茂,四季常青,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 黃帝手植柏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也是黃帝陵的重要標誌之一。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起源和發展,承載著炎黃子孫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 多年來,黃帝手植柏得到了精心保護。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如設立保護機構、製定保護規劃、加強科學研究等,確保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延續。 如今,黃帝手植柏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和文化名片,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和瞻仰。它不僅讓人們領略到了古代柏樹的雄姿,更讓人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深厚底蘊。


    漢武掛甲柏是位於陝西省黃陵縣軒轅廟中的一棵古柏樹。據傳,這棵柏樹是漢武帝劉徹掛甲之處,因此得名。 這棵柏樹高大挺拔,樹齡已有兩千多年,見證了曆史的變遷。它的樹冠如蓋,枝葉繁茂,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其樹皮猶如龍鱗,凹凸有致,顯示出歲月的痕跡。 漢武掛甲柏不僅是一棵自然景觀,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成為了中華民族悠久曆史的見證。遊客們來到軒轅廟,都會仰望這棵古老的柏樹,感受它所散發出的曆史氣息。


    而黃帝陵則是黃帝的陵墓,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柏樹,顯得莊重肅穆。


    黃帝陵不僅是一個曆史文化遺址,也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們可以在這裏領略到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感受炎黃子孫的血脈相連。同時,黃帝陵的保護和傳承也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每到九月九,是民間大型祭祀的時候,每到清明節,是海內外賓朋遊子和國家有關部門祭祀的地方。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1937年4月5日清明節,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國共兩黨摒棄前嫌,同派代表齊聚橋山,舉行了一次在當時最為隆重的共同祭祖儀式。


    在這裏,我看到了指南車,也叫軒轅車。它通常由一個裝有指針的車或盤組成,指針可以指向特定的方向,如北方。 據曆史記載,指南車最早出現在黃帝時期,但其具體發明者和發明時間存在爭議。指南車的工作原理基於地磁原理,即地球本身具有磁場,磁針可以受到地磁的影響而指向地磁的北極,也就是地理上的北方。 在古代,指南車被廣泛應用於航海、軍事和日常生活中。它為人們提供了方向的參考,幫助人們在沒有現代導航技術的情況下確定方位。


    指南車的發明和應用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利用,也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盡管現代導航技術已經取代了指南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它是中國古代智慧的象征,展示了古代人民在科技領域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同時,指南車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經常出現在藝術、文學和曆史研究中。


    黃帝陵的建築是天圓地方。軒轅大殿中央是黃帝的巨型石刻浮雕像。大殿四周由36根石柱圍合成40x40米的方形空間,每麵9根石柱,寓意四海九州。大殿屋頂中央有直徑14米的圓形天光,取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殿內地麵采用青、紅、白、黑、黃五色花崗石鋪砌,代表五方、五位、五行、五色,隱喻黃帝光耀華夏社稷。祭祀黃帝與中國傳統的祭天、祭地、祭日月相結合,也蘊含著黃帝的功績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


    秋末冬初,夜長晝短,吃完中午飯,我則打車回往延安,黃土高坡映入我的眼簾。,黃土高原地區是一片汪洋的湖泊,其西起青海日月山,東到河南洛陽,南至陝西秦嶺,北到陝北長城,湖麵遼闊,水如汪洋,麵積有如今的六個渤海之大,可稱其為黃土原湖。在這巨大湖泊的西岸,是一片廣闊的沙漠,南邊和東邊是一片荒蕪的山,那時期,地球上的天氣幹燥而寒冷,到處吹著強勁的狂風,狂風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塵粉,漫天飛揚的沙塵被吹落到黃土原湖湖泊,把湖水攪得十分渾濁。慢慢的,沙塵沉到湖底,一點一點,一層一層的累積起來,天長日久,經過成千上萬年的積累,湖底的積塵日漸豐厚起來,積了幾百米至上千米,由於這一地質時期十分寒冷,大陸上吹的是幹寒的西北風,所以風沙塵粉多是由西北向東南運行,在塵粉的運行過程中,大的顆粒總是要先落下來,中小的和小的依次後落下來,落進了廣袤的黃土原湖,這樣在這湖泊的底部就形成了依西向東,泥土層由粗到細的格局,靠近西北部的地方,泥的顆粒較粗一些,靠近東南部的地方,泥土顆粒依次較細。隨著千萬年的風吹,湖底的泥土愈來愈厚,在水麵湧浪的感應力和重力作用下,泥沙顆粒排布也越來越緊密,這就為以後黃土的堅硬打下了基礎。


    回到延安,我馬上趕往鳳凰山腳下的毛爺爺當年的生活區和工作區。鳳凰山是延安城西北屏障。一說其山形如鳳,一說有鳳涅盤,幻化成山,故而得名。無論何種說法,都寄托了延安人民渴盼吉祥降臨,幸福永駐的美好願望。


    鳳凰山最高處海拔1132米,為延安城四周群山之冠,也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所以曆代城防工事都修築在山的東坡及山畔上,為守城屯兵紮寨之地。


    我來到這裏,已經下班了。我和門衛老先生說,我還要晚上回北京,能否進去參觀一下。老先生說,可以,我帶你走走。


    老先生說:毛爺爺帶領的紅軍幾經周轉來到延安,第一站就是這裏,這個大院當時是大戶人家,紅軍考察後與房東談好後開始租用。1938年11月20日,日軍飛機20餘架突然轟炸延安城。由於日軍飛機轟炸是以延安的寶塔山為參照目標,而毛爺爺居住鳳凰山的窯洞離寶塔山很近,附近投下了許多炸彈。中央決定連夜搬家到由鳳凰山轉移到楊家嶺。


    為反對日軍和國民黨軍對根據地的封鎖,毛爺爺親自倡導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實現了生產自救,基本解決了根據地的物質困難。


    一次紅色文化的考察,居然意外的收獲到了中華文化的黃帝文化,這說明自己的文化底蘊還要豐富。


    2012年的這次考察,開始思考紅色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延續,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創新與應用。


    作為中華文化鋪路基石的一個份子,怎樣做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弘未來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酉悅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酉悅沐並收藏弘未來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