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職責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近些日子學的興起,也時常和新來的師傅討論,他最佩服的就是新來的徐光啟和宋應星了。
這兩人所知甚多,應當就是天才了。
兩人都是為了將來能有所作為,隻能學習儒學,水平很高,與此同時,也精通雜學,全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光是學習兌換過來的數理化,很多基礎的理論好似都能在古籍上找出一些相近的語句。
每當兩人提出來的時候,朱由校本人也是嘖嘖稱奇。
直歎儒教誤我大明。
徐光啟用了一段時間研究了一下生物課本,總結了不少增產的方法,這些方法如今已經在民間傳開了。
他本來就對農學頗有研究,算是專業對口,隻是他這個人專業對口,對口的有點兒多,畢竟真的是全才。
新型種子朱由校倒是兌換了一些,可要慢慢傳播,總歸要一些時間。
200斤種子種在地裏才能變出更多的種子,等到有足夠的數量發放到百姓手裏,至少也得幾年。
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了,隻有努力研究那些課本,才能知道更多增產的法子。
從這一方麵來看,儒教是一點兒用都沒有。
畢竟他不能讓百姓吃飽肚子,而科學可以。
從這一點出發,定然能好好打壓打壓那些東林黨人。
【明清兩朝後來都有一種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經過科舉入仕的人才很多都是一些不通庶物的讀書人。
這些人如果被派到一個縣裏當父母官,那基本上就是一個吉祥物,他們是真的可以做到什麽都不管,當然他們確實也什麽都不會。
這樣的情況其他朝代也有,甚至還形成了風尚,風最大的就是晉朝那些隻知道談玄的世家子弟了。】
嬴政,劉徹他們很不理解,這樣的官白吃著朝廷的俸祿,有什麽用?
不能做事的人就得從位置上下去,杜絕屍位素餐,這是他們一貫的準則。
不過一縣父母官什麽都不管的話,真的不會出問題嗎?
【那些人什麽都不管,手裏的活兒全都交給了師爺。
師爺這個群體很有意思,他們以前的名字叫做家臣,後來叫做幕僚,當然經過時代的發展,他們之間的活計也有一些變化。
明清時候的師爺更像是後世的助理,這些人往往都是科舉無望,在人情和庶務處理中頗有本事。
最有名的當屬紹興的師爺,後來更是流傳出來了一句話,“無紹不成衙”。
紹興師爺裏最有名的當屬安昌,這一個小小的地方總共走出來了1萬多個師爺,大家能想象出這個數字嗎?
我隻想說,這壓根兒就是本末倒置,你一個當官的,既然當了縣令,那就要負責本縣的政務,如果一切的事務全都交給了師爺的話,那說實話,還不如讓人家當這個縣令。
至少還沒有你這個上官在上麵坐著扯後腿。
一個國家想要好,萬萬不能出現這樣的事情。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是官員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特別是江南那些宗族勢大的縣,人家的子侄全都在朝廷當官,有的還入了閣,是說一不二的人。
這樣的家族盤根錯節,你一個沒權沒勢的新晉進士能被分到富庶的地方就偷著樂吧,還敢管什麽?】
屍位素餐、占著茅坑不拉屎,這樣的人壓根不配當官。
朱元璋氣的不行。
要是科舉選出來的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廢物,那還不如讓他們回家得了。
他這一生最恨那些不為百姓做主的狗官了。
那些被當地大族欺壓的普通小官都是有苦說不出。
很多人當官是為了享受,但也有一些有誌向的年輕人當官是想著為民做主。
可真的踏進了官場,一切都由不得他們了。
這些小官全都期盼著朝廷能盡快改革,他們已經受夠了壓迫,受夠了委屈。
【無論當的是什麽官,都是一個職業,是一份工作。
是工作,那就自然是要幹一些職責所在的事情。
普通鋪子裏當學徒的都會有考核,每一件活計基本都是一次考核,可沒人給他們幫忙。
反倒是當官的那麽輕鬆,雖然吏部有考核,但是也隻分一個上中下,這還是可以打點銀子活動的,能做手腳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你們可完全可以結合當地情況定下一個細則,將政務的每一個方麵都用分數表示。
這樣完全就是一目了然。
哪個小官幹的好,那自然就可以升官,幹的不好的,那自然要接受處罰。
上升通道不要定的那麽死,當然在這裏麵更為重要的就是吏治清明 。
一個國家要想富強,最重要的就是吏治清明,辦事效率高。
隻要抓住了這兩點,就足可傲立於世界之巔。】
朱元璋把這番話聽進去了,這世上本來就是有本事的人最有用。
他原先想的太淺薄了,隻有動起來才有活力。
皇帝們是高興了,那些當官的可都是心裏憋著一句髒話,特別想罵出來。
這唐曉跟他們到底有什麽深仇大恨呀?總感覺處處在針對他們。
她竟然和把當官的和那些低賤的學徒相提並論,簡直是其心可誅。
隻想混日子的人心涼了半截,他們以後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了。
這兩人所知甚多,應當就是天才了。
兩人都是為了將來能有所作為,隻能學習儒學,水平很高,與此同時,也精通雜學,全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光是學習兌換過來的數理化,很多基礎的理論好似都能在古籍上找出一些相近的語句。
每當兩人提出來的時候,朱由校本人也是嘖嘖稱奇。
直歎儒教誤我大明。
徐光啟用了一段時間研究了一下生物課本,總結了不少增產的方法,這些方法如今已經在民間傳開了。
他本來就對農學頗有研究,算是專業對口,隻是他這個人專業對口,對口的有點兒多,畢竟真的是全才。
新型種子朱由校倒是兌換了一些,可要慢慢傳播,總歸要一些時間。
200斤種子種在地裏才能變出更多的種子,等到有足夠的數量發放到百姓手裏,至少也得幾年。
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了,隻有努力研究那些課本,才能知道更多增產的法子。
從這一方麵來看,儒教是一點兒用都沒有。
畢竟他不能讓百姓吃飽肚子,而科學可以。
從這一點出發,定然能好好打壓打壓那些東林黨人。
【明清兩朝後來都有一種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經過科舉入仕的人才很多都是一些不通庶物的讀書人。
這些人如果被派到一個縣裏當父母官,那基本上就是一個吉祥物,他們是真的可以做到什麽都不管,當然他們確實也什麽都不會。
這樣的情況其他朝代也有,甚至還形成了風尚,風最大的就是晉朝那些隻知道談玄的世家子弟了。】
嬴政,劉徹他們很不理解,這樣的官白吃著朝廷的俸祿,有什麽用?
不能做事的人就得從位置上下去,杜絕屍位素餐,這是他們一貫的準則。
不過一縣父母官什麽都不管的話,真的不會出問題嗎?
【那些人什麽都不管,手裏的活兒全都交給了師爺。
師爺這個群體很有意思,他們以前的名字叫做家臣,後來叫做幕僚,當然經過時代的發展,他們之間的活計也有一些變化。
明清時候的師爺更像是後世的助理,這些人往往都是科舉無望,在人情和庶務處理中頗有本事。
最有名的當屬紹興的師爺,後來更是流傳出來了一句話,“無紹不成衙”。
紹興師爺裏最有名的當屬安昌,這一個小小的地方總共走出來了1萬多個師爺,大家能想象出這個數字嗎?
我隻想說,這壓根兒就是本末倒置,你一個當官的,既然當了縣令,那就要負責本縣的政務,如果一切的事務全都交給了師爺的話,那說實話,還不如讓人家當這個縣令。
至少還沒有你這個上官在上麵坐著扯後腿。
一個國家想要好,萬萬不能出現這樣的事情。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是官員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特別是江南那些宗族勢大的縣,人家的子侄全都在朝廷當官,有的還入了閣,是說一不二的人。
這樣的家族盤根錯節,你一個沒權沒勢的新晉進士能被分到富庶的地方就偷著樂吧,還敢管什麽?】
屍位素餐、占著茅坑不拉屎,這樣的人壓根不配當官。
朱元璋氣的不行。
要是科舉選出來的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廢物,那還不如讓他們回家得了。
他這一生最恨那些不為百姓做主的狗官了。
那些被當地大族欺壓的普通小官都是有苦說不出。
很多人當官是為了享受,但也有一些有誌向的年輕人當官是想著為民做主。
可真的踏進了官場,一切都由不得他們了。
這些小官全都期盼著朝廷能盡快改革,他們已經受夠了壓迫,受夠了委屈。
【無論當的是什麽官,都是一個職業,是一份工作。
是工作,那就自然是要幹一些職責所在的事情。
普通鋪子裏當學徒的都會有考核,每一件活計基本都是一次考核,可沒人給他們幫忙。
反倒是當官的那麽輕鬆,雖然吏部有考核,但是也隻分一個上中下,這還是可以打點銀子活動的,能做手腳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你們可完全可以結合當地情況定下一個細則,將政務的每一個方麵都用分數表示。
這樣完全就是一目了然。
哪個小官幹的好,那自然就可以升官,幹的不好的,那自然要接受處罰。
上升通道不要定的那麽死,當然在這裏麵更為重要的就是吏治清明 。
一個國家要想富強,最重要的就是吏治清明,辦事效率高。
隻要抓住了這兩點,就足可傲立於世界之巔。】
朱元璋把這番話聽進去了,這世上本來就是有本事的人最有用。
他原先想的太淺薄了,隻有動起來才有活力。
皇帝們是高興了,那些當官的可都是心裏憋著一句髒話,特別想罵出來。
這唐曉跟他們到底有什麽深仇大恨呀?總感覺處處在針對他們。
她竟然和把當官的和那些低賤的學徒相提並論,簡直是其心可誅。
隻想混日子的人心涼了半截,他們以後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