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涼皮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時之間,有辣椒的朝代,辣椒種子成了香餑餑,不少人都想買一點兒,不管是種在屋後還是種在花盆裏都很合適。
又能欣賞,又能吃,簡直是兩全其美。
唐曉慢條斯理的著吃著涼皮,看的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咽口水。
【在陝西,涼皮算是一個大眾餐食,各個地方還都有各個地方的特色。
比如岐山擀麵皮、秦鎮米皮、漢中熱麵皮等等。】
好家夥,光聽這些地名很難不讓人想起周朝、大秦和漢朝吧。
鳳鳴岐山、大秦一統、再加上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想想還有些心潮澎湃。
【基礎版就是拿麵做的麵皮。
做法很簡單,大家可以看看這個視頻,包教包會。】
一個和善的大娘自顧自拿了一個盆開始揉麵,沒一會麵團就逐漸成型。
會做飯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這位大娘手藝不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盆光、麵光、手光的。
北方人還好,他們平日裏的主食就是與麵粉相關,基本上會做飯的人人人都會揉麵的。
南方人可就不行了,就算有麵粉,很多人還是不會揉麵,每次都搞得一團糟。
隻見大娘拿了一個更大的盆,又往這個盆裏接滿了水,接下來她把揉好的麵團放在了水裏,開始揉搓起來,就跟洗衣服差不多。
這種傳統涼皮的做法知道的人也不少,但不管怎麽說,會做飯的人總歸還是占少數。
其餘人看著這洗麵團的做法,都有些不解,都感覺到十分奇怪。
【其實這種做法就是把麵團裏的澱粉洗出來,洗著洗著最後會剩下一團麵筋,這裏麵主要富含的就是植物蛋白了。】
很多人都聽的雲裏霧裏,但也有不少人知道唐曉說的是什麽。
營養學書籍的簡易版在很多朝代已經開始賣了,基本是一到貨就被大家搶光了。
生意火爆至此,也算對得起雕板師傅們熬的那些日日夜夜了。
這次刊發的新書全都用的是簡體字,還都加上了拚音,與以前相比,雖然字的筆畫減少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更麻煩了一些。
不過這種麻煩他們也是甘之如飴。
不是所有雕板的工人都識字,可以說他們大部分是不識字的,要是識字還會寫一手漂亮的反寫字,這種人永遠都不愁一口飯吃。
以前一個大城市裏有兩成人識字就不錯了,也就意味著賣出的書都是有數量的,不可能會太多。
現在不一樣了,像這種營養學的書籍可以使勁印,多的是人買。上麵有拚音,就算是認字不多的人也都能看。
看了這書,至少很多人都對食物的營養有了一個基本認知,也大致能明白這樣洗麵團的作用。
隻見大娘洗著洗著又換了一盆水,直到洗不出來什麽東西,這才作罷。
她把所有的麵水全都倒在了一起,等了一段時間之後又將上麵比較澄澈的水倒掉,隻留了下麵沉澱出來的白色部分。
【留下的這些就是做涼皮的原料,稀稠度是需要把握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
一個長得像鑼的東西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看來這就是專門蒸涼皮的工具了。
這位大娘一看就是農村人,家裏雖然有冰箱、有電器,但是她蒸涼皮用的還是灶台,隻不過這灶台看著有些不一般,上麵貼著的都是瓷磚。
等到她把火點著,大家才發現了不一般的瓷磚隻是表麵,更不一般的是,把灶門閉上之後,爐灶裏麵的火呼呼的燒個不停,很旺,根本不用人吹,也不用風箱。
這是什麽原理?太神奇了。
她填進去了三把柴,沒一會,大鐵鍋裏的水就燒的咕嚕咕嚕冒泡。
拿起涼皮鑼鑼,大娘在最底下拿刷子刷了一點點油,就將處理好的麵漿舀了一勺倒進了鑼鑼裏,又迅速將鑼鑼放在了鍋裏。
隻過了一兩分鍾,揭開鍋蓋一看,那麵漿已經被蒸成了半透明的形狀,看著就可口不已。
最後一步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鍋裏蒸熟的涼皮鑼鑼放在了提前準備好的一大盆涼水上。
這幾個舉動大家也都明白,抹油是為了不粘,最後這一步,明顯是為了降溫,估計也是為了好脫模。
【在涼水裏冰上一會,這也就做好了。
吃的時候隻需要拿出一張切一切,然後放一點黃瓜絲和豆芽,鹽、醋、辣椒油拌一下就行。
以前人們普遍窮困,傳統的方法其實是不加菜的,現在其實什麽菜都可以加,隻要你想吃。】
光看著唐曉碗裏那紅彤彤的涼皮,很多人也能想象的出這到底有多美味。
嬴政看著都有些心動,吃完了半塊肉夾饃,怎能不吃一碗涼皮呢?
決定了,今天就吃這個,隻是可惜沒有辣椒油,也沒有黃瓜。
【除了這種麵粉做的,當然還有米做的,米漿做的米皮從做法上很像廣府道的腸粉,不過厚度和米漿的比例是有區別的。
其實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大家吃的主食基本都是小麥和米,很多東西的做法都很相似。】
這種將小麥和米全都弄成粉狀的做法,無疑是得了石磨的幫助。
嬴政知道,普通人家吃米都得用手一點一點的舂,這活計可累人了。
要不累人,另外一個時空的呂雉也不至於讓戚夫人去幹這活兒。
想必呂雉在年輕時候也沒少幹。
【剛才洗麵剩下來的最後的麵筋,可以蒸,這個蒸的時間就要相對久一點。
這東西蒸好之後,口感很不錯,又筋道又吸汁,拌涼皮的時候放上一點也能調節一下口感。】
嗯嗯嗯,當地還沒有這種吃法的人全都聽的很認真,有些聰明的還將重點全都記了下來。
說不定能拿這個掙錢,就算掙不了錢,每年夏天給孩子做一點兒吃也不錯。
又能欣賞,又能吃,簡直是兩全其美。
唐曉慢條斯理的著吃著涼皮,看的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咽口水。
【在陝西,涼皮算是一個大眾餐食,各個地方還都有各個地方的特色。
比如岐山擀麵皮、秦鎮米皮、漢中熱麵皮等等。】
好家夥,光聽這些地名很難不讓人想起周朝、大秦和漢朝吧。
鳳鳴岐山、大秦一統、再加上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想想還有些心潮澎湃。
【基礎版就是拿麵做的麵皮。
做法很簡單,大家可以看看這個視頻,包教包會。】
一個和善的大娘自顧自拿了一個盆開始揉麵,沒一會麵團就逐漸成型。
會做飯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這位大娘手藝不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盆光、麵光、手光的。
北方人還好,他們平日裏的主食就是與麵粉相關,基本上會做飯的人人人都會揉麵的。
南方人可就不行了,就算有麵粉,很多人還是不會揉麵,每次都搞得一團糟。
隻見大娘拿了一個更大的盆,又往這個盆裏接滿了水,接下來她把揉好的麵團放在了水裏,開始揉搓起來,就跟洗衣服差不多。
這種傳統涼皮的做法知道的人也不少,但不管怎麽說,會做飯的人總歸還是占少數。
其餘人看著這洗麵團的做法,都有些不解,都感覺到十分奇怪。
【其實這種做法就是把麵團裏的澱粉洗出來,洗著洗著最後會剩下一團麵筋,這裏麵主要富含的就是植物蛋白了。】
很多人都聽的雲裏霧裏,但也有不少人知道唐曉說的是什麽。
營養學書籍的簡易版在很多朝代已經開始賣了,基本是一到貨就被大家搶光了。
生意火爆至此,也算對得起雕板師傅們熬的那些日日夜夜了。
這次刊發的新書全都用的是簡體字,還都加上了拚音,與以前相比,雖然字的筆畫減少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更麻煩了一些。
不過這種麻煩他們也是甘之如飴。
不是所有雕板的工人都識字,可以說他們大部分是不識字的,要是識字還會寫一手漂亮的反寫字,這種人永遠都不愁一口飯吃。
以前一個大城市裏有兩成人識字就不錯了,也就意味著賣出的書都是有數量的,不可能會太多。
現在不一樣了,像這種營養學的書籍可以使勁印,多的是人買。上麵有拚音,就算是認字不多的人也都能看。
看了這書,至少很多人都對食物的營養有了一個基本認知,也大致能明白這樣洗麵團的作用。
隻見大娘洗著洗著又換了一盆水,直到洗不出來什麽東西,這才作罷。
她把所有的麵水全都倒在了一起,等了一段時間之後又將上麵比較澄澈的水倒掉,隻留了下麵沉澱出來的白色部分。
【留下的這些就是做涼皮的原料,稀稠度是需要把握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
一個長得像鑼的東西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看來這就是專門蒸涼皮的工具了。
這位大娘一看就是農村人,家裏雖然有冰箱、有電器,但是她蒸涼皮用的還是灶台,隻不過這灶台看著有些不一般,上麵貼著的都是瓷磚。
等到她把火點著,大家才發現了不一般的瓷磚隻是表麵,更不一般的是,把灶門閉上之後,爐灶裏麵的火呼呼的燒個不停,很旺,根本不用人吹,也不用風箱。
這是什麽原理?太神奇了。
她填進去了三把柴,沒一會,大鐵鍋裏的水就燒的咕嚕咕嚕冒泡。
拿起涼皮鑼鑼,大娘在最底下拿刷子刷了一點點油,就將處理好的麵漿舀了一勺倒進了鑼鑼裏,又迅速將鑼鑼放在了鍋裏。
隻過了一兩分鍾,揭開鍋蓋一看,那麵漿已經被蒸成了半透明的形狀,看著就可口不已。
最後一步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鍋裏蒸熟的涼皮鑼鑼放在了提前準備好的一大盆涼水上。
這幾個舉動大家也都明白,抹油是為了不粘,最後這一步,明顯是為了降溫,估計也是為了好脫模。
【在涼水裏冰上一會,這也就做好了。
吃的時候隻需要拿出一張切一切,然後放一點黃瓜絲和豆芽,鹽、醋、辣椒油拌一下就行。
以前人們普遍窮困,傳統的方法其實是不加菜的,現在其實什麽菜都可以加,隻要你想吃。】
光看著唐曉碗裏那紅彤彤的涼皮,很多人也能想象的出這到底有多美味。
嬴政看著都有些心動,吃完了半塊肉夾饃,怎能不吃一碗涼皮呢?
決定了,今天就吃這個,隻是可惜沒有辣椒油,也沒有黃瓜。
【除了這種麵粉做的,當然還有米做的,米漿做的米皮從做法上很像廣府道的腸粉,不過厚度和米漿的比例是有區別的。
其實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大家吃的主食基本都是小麥和米,很多東西的做法都很相似。】
這種將小麥和米全都弄成粉狀的做法,無疑是得了石磨的幫助。
嬴政知道,普通人家吃米都得用手一點一點的舂,這活計可累人了。
要不累人,另外一個時空的呂雉也不至於讓戚夫人去幹這活兒。
想必呂雉在年輕時候也沒少幹。
【剛才洗麵剩下來的最後的麵筋,可以蒸,這個蒸的時間就要相對久一點。
這東西蒸好之後,口感很不錯,又筋道又吸汁,拌涼皮的時候放上一點也能調節一下口感。】
嗯嗯嗯,當地還沒有這種吃法的人全都聽的很認真,有些聰明的還將重點全都記了下來。
說不定能拿這個掙錢,就算掙不了錢,每年夏天給孩子做一點兒吃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