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題記


    ----------


    第一回 入學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裏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此為北宋奸相蔡京的絕命詞《西江月》,作於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而第二年便是嶽飛嶽元帥“靖康恥,尤未雪”中的靖康之難。


    作此絕命詞時,蔡京被貶嶺南,途中餓死於潭州。


    一句“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道盡了他幾度沉浮的一生,然而與此時客死異鄉相比,二十年前的蔡京卻在經曆著小落而大起的榮華人生。


    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蔡京免官任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然而次年(公元1107年)則直升為太尉,拜太師。


    就在北宋朝中權力傾軋之時,蔡京宦海沉浮之際,十一歲的少年王希孟,帶著心中的夢想考入畫學。


    畫學,北宋時期最高級別的美術教育機構,宋徽宗於崇寧三年設置,采用太學三舍法考選取士,畫學生和太學中其他學生一樣享受推恩法,成績特優者不經科舉考試便可推恩得官。


    畫學中學官,分博士、學正、學錄、學諭、直學等職務,負責教學及管理,課程專分為釋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另開設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學習科目。


    經過嚴苛的考試錄取過程,可以說,畫學中匯集了當朝最優秀的畫家,以及最具潛力的少年英才,凡能考取畫學者,必為當時少年中之翹楚。


    ----------


    北來南去幾時休,人在光陰似箭流。


    轉眼已是入學的第三年,時王希孟十四歲,其間徽宗改年號為大觀。


    大觀三年,王希孟與同批入學的畫學生們,即將迎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轉折——大比。


    這一日,學正陳堯臣授課完畢,目光掃過畫室中那一張張稚嫩中帶著疲憊的小臉,最後落在一角的那位少年身上,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如若自已當年在繪畫一途上,也能有人如今日這般傳道、授業、解惑,會不會有著更大的成就?


    自嘲地晃了晃頭,陳堯臣拋卻這些雜念,開口道:


    “按我朝例,三年經大比奪等第,外舍生入第一、二等,升內舍,內舍生試入優、平二等升上舍,若行藝與所試之業俱優,為上舍上等,則取旨授官,現在離大比尚有月餘,各位外舍諸生還要多加努力才是。”


    待陳堯臣離開畫室,屋內頓時嘈雜聲四起、亂作一團:


    “如何是好,別的尚可,隻是我對那方言卻一竅不通,這可如何是好!”一位胖墩墩、操著南方口音的畫學生叫道。


    “你隻方言不通,我卻是術科中的鳥獸和花竹至今不得精進,愁煞我也!”一個北方畫學生連連搖頭歎氣。


    議論紛紛中,有不和諧的聲音響起:


    “古人雲,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今日一見,果真如此,三年大比而已,如此大驚小怪,真是沒見過世麵的模樣!”


    像被集體扼住了喉嚨,嘈雜聲戛然而止,眾人怒目向聲音發出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名錦衣玉帶、形容猥瑣的畫學生正一臉不屑地看著大家。


    然而眾人雖怒,卻沒有一人站出來反駁。


    隻因這個畫學生名叫朱書鎮,除了據說他有顯赫的身世外,還是同學中成績最好的幾人之一。


    換言之,朱書鎮確實有狂傲的資本,因為對他而言,大比後進入內舍,無論身世還是實力,都幾成定局,根本無需像其他人一樣愁眉苦臉。


    畫學生們早已看不慣朱書鎮這一幅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樣子,片刻便有人出言相譏道:


    “入內舍又怎樣,還須升上舍,上舍上等方能取旨授官,任你朱書鎮再厲害,比起希孟又如何?”


    一句話說得朱書鎮鬧了個大紅臉,但嘴上卻依然不服輸:


    “常言講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憑什麽說他就比我強,王希孟,你自已說,你又哪裏強過我?”


    數十道目光中,畫室的角落裏,一直沉默不語的王希孟緩緩抬起頭。


    麵如冠玉、眉如刷漆、星眸朗朗、唇紅齒白、清逸灑脫、俊雅無雙,好一個翩翩美少年!


    聽到朱書鎮問話,王希孟看似不想多言,隻是輕聲道:


    “筆法、墨法、色法、章法,朱兄皆屬上乘……”


    “好大的口氣,也敢評價我的畫藝,”盡管王希孟不想起爭執,那邊朱書鎮卻怒道:


    “你自覺比我要強,那為何陳學正、張學渝每次對我都是大加誇讚,對你卻是頗有微詞?”


    旁聽的眾人無不撇嘴側目,心想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糊塗?


    對你朱書鎮確實是沒少誇讚,但也隻限於誇好而已,而對王希孟,則更像是在一起探討,盡管也會指出他手法上的一些錯誤,但任誰都看得出,王希孟才是所有人中那獨秀一枝。


    麵對朱書鎮咄咄相逼,王希孟仍是不以為然,淡淡地說道:


    “也許是朱兄所作十分符合教導之意,所以才會對你大加誇讚,而我卻總有一些別的想法,也會時常引來些許訓斥,這或許是你我所見不同,因而也便有了不同的格局。”


    “不談技法,卻枉談虛無飄渺的所謂格局,”朱書鎮當即嗤之以鼻:


    “依我看是黔驢技窮,你一個小小的畫學生,卻大談何為格局,不過徒增笑而。”


    “此言大錯!”


    一再的挑釁,讓王希孟也不禁有了些火氣:


    “雖身為一介畫學生,但如今聖上聖明,吾輩亦有出將入相之日,若心中無憂國憂民、胸懷天下之大格局,手中畫筆如何能畫出世間百姓疾苦,畫盡我大宋錦繡河山!”


    “胡說八道!”朱書鎮不禁惱羞成怒,“你也說如今聖上聖明,世間百姓哪有什麽疾苦,你又何來之憂!”


    鄙夷的望了朱書鎮一眼,王希孟還顯稚嫩的麵孔上掛滿陰雲:


    “三年前我自家鄉入京,雖那時年幼,然一路上所見所聞,天災頻發、良田盡毀、赤地千裏、民不聊生之情形,至今仍曆曆在目、不敢相忘,你又怎說百姓沒有疾苦?範文正公曾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我又如何不憂?”


    “你這是妖言惑眾!”朱書鎮像終於逮到理的潑婦,用手指點著王希孟,“當朝蔡太師曾對聖上言,如今國泰民安物產豐饒,是為豐亨豫大,你卻說赤地千裏、民不聊生,是何居心,是說蔡太師所言非實嗎?”


    不提蔡太師還則罷了,一提蔡京頓時讓王希孟憤慨不已,手拍桌案直身而起:


    “聖上自是聖明,豈料如今卻遭奸佞欺瞞,身為當朝太師、皇家重臣,卻不以國事為重,反在京師為擴建府第,毀民房數百間,以至民怨沸騰;更兼欺群妄上,專權怙寵,蠹財害民,壞法敗國,怨氣衝塞,上幹陰陽,如此人心攜貳,天下解體不遠矣!”


    這一番話嚇得眾人紛紛變色,朱書鎮更是渾身哆嗦,手指王希孟道:


    “你……你是從何聽來這些!”


    王希孟冷笑道:


    “雖大臣保家族而不敢議,小臣保寸祿而不敢言,然天下悠悠,難堵眾生之口,忠奸善惡,自有世人公論,豈是他一人可以把控?”


    朱書鎮看向王希孟的眼神裏已全是惡毒,最終一跺腳,連說了三聲“好”,轉身離開了畫室。


    剩下的一眾畫學生目瞪口呆,有了解情況的同學,好心地上前對王希孟道:


    “你今日的話多了,可知那朱書鎮是何人?”


    王希孟哂然一笑:


    “任他是誰,能奈我何!”


    ----------


    年少輕狂,卻不知禍根已就此埋下。


    這朱書鎮的父親名叫朱勔,為蔡京的心腹黨羽之一,因宋徽宗垂意於奇花異石,朱勔便刻意奉迎,在民間搜求珍奇花石進獻,號稱“花石綱”,其間巧取豪奪,廣蓄私產,百姓備遭困擾塗炭,後被稱為“六賊”之一。


    在進獻“花石綱”的同時,朱勔也深知討好宋徽宗,還需其他的手段,恰好小兒子朱書鎮在書畫上有一定的天賦,便將其送入畫學,以期日後能扶搖直上,保他家業世代相傳。


    按畫學“旬給假一日”的規定,第二天便是假期。


    朱書鎮回到家中時,仍是一副怒氣未消的模樣。


    朱勔這一日也恰在京師府宅中,見到朱書鎮滿臉不高興的樣子,忙問是不是遇到了什麽不順心的事。


    哪知朱書鎮先是一陣破口大罵,接著便將昨天與王希孟的爭執一五一十地講給了朱勔。


    朱勔聽後笑道:


    “黃口小兒,道聽途說而已,以你的身階,又何必與他一般見識?”


    朱書鎮此時卻露出一絲羞慚之色:


    “若是別人倒也罷了,但這個王希孟,我卻有些害怕。”


    “怕他作甚?”朱勔好奇地問。


    “任一處,他都比我強……”朱書鎮囁囁道。


    罵蔡京的人多了,朱勔並不在意,他還沒閑到去找一個畫學生的麻煩。


    但如果事涉兒子的官運前途,那麽就不得不慎重對待。


    ——這件事,還必須要讓蔡太師知道。


    ----------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離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檀公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檀公江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檀公江華並收藏檀公策最新章節